諸葛亮也是有脾氣的,被姐姐斥爲“不顧家務”的甩手掌櫃後,他當然也要證明一下自己。
大哥捎來的那堆奇怪東西,開箱任務就落到了他頭上。
諸葛亮喊來三弟,一起對着清單慢慢梳理,遇到不認識的東西還要看一下“說明書”或者“原理圖”。
“綠豆是在襄陽本地買的,薏苡是問跑嶺南道的長沙商人買的,枸椇是問跑黔中道的零陵郡商人買的,胡桃是本朝從西域傳入,但如今中原多地皆可種植,只要有錢,找上庸商人也能買到……”
諸葛亮先把大哥託人買來的食物全部清點好,並且一一記下采購地,以後吃完可以再進貨。
大哥清單裡還提到了一些養生食物,但沒有現貨,主要是生鮮之物不便長途運輸。
這就需要用大哥指點的工具自行捕獲了,也算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諸葛亮按照清單,從一堆箱子裡先找到了一個“延繩釣”的釣具,還附了圖紙和用法原理說明,以諸葛亮的聰明,很快看出這東西可以高效釣起沉底的大魚,主要是鱸魚和鱖魚。
不過大哥在信裡也說了,這個“延繩釣”只是他剛剛琢磨出來的,如今只是一個草樣,後續還能不斷改良。
諸葛亮看了一下後,也覺得這東西的配重定深不太精確,他完全可以找黃家小娘切磋一下,鼓搗出更高效的。
“不錯,這樣一來,大哥說的每天有鮮魚吃就算達成了,下午就可以去村後那條漢水支流試試,用過了才知道怎麼改良。”
而諸葛瑾“授人以漁”的工具,顯然還不止這一件。
諸葛亮繼續在那口箱子裡翻找,很快又搜出另外幾樣工具。
他先拿起其中兩件農具,似乎是一套的。
第一件是一把L形長柄的鐮刀,看說明是爲了不彎腰就能收割莊稼、草蔬。刀柄加長並彎曲後,站着跟揮擊鞠杆一樣,就能一掃一大片。
漢朝的“擊鞠”就是後世的馬球,球杆類似於高爾夫。諸葛亮當然沒見過高爾夫,所以他只能想象成馬球杆。
鐮刀刀刃後面還帶了一個網兜,可以兜住被割斷的莊稼,一次性掃到一邊,因爲杆子長了,每次揮刀的攻擊範圍也大了好幾倍,生產效率大增。
諸葛亮也頗好工巧,看到這鐮刀時,他總覺得似乎太輕易了:如果此物真能提升那麼多效率,爲何古人就沒想到做長曲柄鐮刀呢?這種改良方向應該很容易想到纔對。
如今已是十月,水稻早就收割完了,不過院子外面還有些韭菜,諸葛亮決定親自去試一試。
“嚓——嚓——嚓——”諸葛亮稍微收割了兩畦,立刻就發現問題了。
“不行,這玩意兒適用的環境太苛刻了。尋常割稻、麥,需要一手扶住秸稈,一手收割,纔不至於倒伏,此刀雖長利,但只可替代持刀之手,無法替代握秸稈那隻手。”
顯然,這種鐮刀完全是諸葛瑾穿越前,刷到幾個三農抖音視頻,看到長曲柄鐮刀可以護腰,就直接抄了一個。諸葛瑾又沒種過田,結果就鬧了笑話。
他並不知道,後世的農作物,都是經過反覆育種、在抗倒伏特性方面強化過的,麥秸稈特別挺。加上後世冶金工業強大,鐮刀的鋒刃可以做得非常鋒利,速度快一碰到莖稈就割斷了,不用手扶。
漢朝的農作物,抗倒伏不夠強,鐮刀的刃口也不夠鋒利,於是諸葛亮拿韭菜試手時,韭菜直接就被掃得躺平了,
最後還得彎下腰去、用另一隻手把韭菜扶起來割,所謂的“減少彎腰時間、護腰”,也就成了空話。
“大哥還是不事農桑,全靠空想,不過這個思路倒是不錯,至少曲柄後面帶個網罩攔住割下來的莊稼,其他方面再改良改良,說不定有用。”
然後他繼續看下一件農具——那是一個形似大型木剪刀、在地上挖孔下種的工具。
剪刀柄尾部還有個豁口用於綁繩子,可以控制最大開合距離,這樣每次在地上挖孔的間距就能一致了。
刀柄上還有一個裝種子的小鬥,可以隨着每次開合漏下去幾粒種子,種子的用量也更平均、節約。
毫無疑問,這玩意兒也是諸葛瑾穿越前,以一個外行人身份,隨便刷抖音刷出來的三腳貓貨色。
不過諸葛亮還是本着實事求是的心態又驗證了一下,發現這東西確實比前面那個鐮刀要好用。
至少它確實可以護腰,播種也更精細。只是應用場景依然太少,很多粗放播種的作物用不上。
這幾樣新工具,據說都可以配合家書第十二到十四卷的“農牧生命之理”,做一些育種研究實驗。
……
諸葛亮連看了幾樣工具,對大哥的實用巧思之學,也試出了深淺。
看來大哥也是有弱點的嘛!
箱子裡最後還有幾樣小工具,和生產沒什麼關係,純粹是家務私用,諸葛亮浮光掠影幾眼就看完了:
其中有一個新式的鐵皮小爐子,生火比大土竈輕鬆得多,還節約燃料,適合長時間燉煮,攜帶也方便。
有了這個爐子,他們就能遵照大哥的囑咐、每天少食多餐、而且喝水也必須喝煮熟後再放涼。
還有一盞特製的油燈,說明書上說其燈芯特別耐燒,要配合一起送來的“牛酥油”使用。此油據說昂貴難得,但能確保夜間讀書護眼。
諸葛瑾信中還特別關照,能夠白天看書學習,那就儘量白天,晚上可以早點歇息。
白天不能在日光直射之處閱讀,但最好在窗邊明亮之處。如果天色昏暗,必須及時點牛酥油燈,決不許等暗到看不見再點。
還說這是他請教名醫得來的少年人保護目力良方,要求兩個妹妹盯着二弟,必須遵照。
牛酥油是用牛油和牛奶油混合而成,在生物油脂裡亮度跟鯨油差不多了。
但漢朝難以捕鯨,更沒有煤油燈。
諸葛瑾能想起這個配方,也是前世被幾個迷信的同事拉到靈隱寺旅遊、看到他們捐的長明燈裡,有一種點起來特別亮,才知道這種香油叫牛酥油。
如今沒有別的辦法,就先用這個頂上了。
清單最後的最後,還有幾個鍛鍊身體的護具,保護關節用的,使用了某些彈性比較好的皮革,甚至是動物胃囊製造,可以配合家書最後一卷的健身體操之法使用。
……
諸葛亮把大哥送的全部東西都開完箱、學會如何使用。
又把明顯還有問題、仍然要繼續改良的挑出來。
準備有空自己琢磨一下,哪天黃家小娘來做客,可以一起參詳。
不管怎麼說,大哥給的東西里,至少七八成是直接可以用的,這讓諸葛亮感受到了巨大的溫暖,但也很有壓力。
家中尊長如果對他的學業太重視,被伺候的一方,肯定會有心理壓力。
就好比後世很多卷王,都會被家裡說“別的什麼都不用你操心,你只管讀書。要是還讀不好,你對得起誰”。
好在諸葛瑾倒是沒給二弟定學習目標。
諸葛亮在“學什麼”這個問題上,依然能完全憑藉個人興趣自主。
學自己喜歡的東西,感興趣的東西,壓力就沒那麼大了。
調整好心態後,諸葛亮終於穩定踏上了自學之路。
司馬徽那邊,還有其他襄陽名士那兒,該去還是要去,傳統的諸子百家學問,諸葛亮也還沒學完呢。跟人多多交流,印證收穫,總歸是有好處的。
所以他算了一下, 每天抽出兩個時辰,研究大哥提供的那些卷軸理論知識。
再抽出一個時辰,用於漁牧、做各種農事育種實驗,或者是進行工巧實踐。
剩下的時間,就尋訪切磋、繼續舊學,以及鍛體修心。
如此一整天的日程也就排得比較滿了。
諸葛亮估算了一下,每天只學兩個時辰卷軸的話,那些疑難的卷軸可能要十天八天才能看懂一卷,簡單的也要五六天。大哥這些東西,快的話夠他學兩個月,慢的話要學到年底了。
……
諸葛亮憑自己的興趣和計劃,安排好了節奏,後續兩個多月的苦修,自然是無須贅述。
時間也悄然來到了十月中旬。
諸葛亮開始潛心苦修後大約一週時,他大哥諸葛瑾,也終於在陳到的保護下、陳登的陪同下,順利來到了如今的大漢臨時都城許縣。
諸葛瑾生平還是第一次來到大漢的都城,內心的好奇自然是免不了的。
但他也知道輕重緩急,所以進城後,就先到公車門,與陳登各自投遞了所代表州郡的表章,然後才自由活動,留人在驛館等候傳喚。
朝廷是很忙的,地方州郡上表,並不會立刻得到處理。
要先到公車門投遞後排隊,等尚書檯按順序處理,決定是否接見,還是直接批覆,聽說至少等上三五個工作日。
理論上來說,如果曹操或荀彧不打算接見,直接書面給個批覆,那諸葛瑾、陳登就得灰溜溜拿着回函直接回徐州了。
諸葛瑾等通知等得無聊,便打算在許縣先逛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