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李逢吉積勞成疾一病不起,王守澄眼看他不中了,立即將他掃地出門,再狠狠地踏上一腳。王守澄將大和以來的諸般不順都歸咎在李逢吉的頭上,把重病中的李逢吉辦成了大唐建國以來最大、最無能、最卑劣、最無恥、最陰險、最歹毒的柄政宰相,狠毒程度遠遠超過當年的李林甫和楊國忠之和,楊炎、盧杞、王伾、王叔文等人跟他比起來簡直是清廉忠貞的可愛。
李逢吉一天之內被連降三級,第二天接着降,從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口氣降到崖州司戶爲止。
重病中的李逢吉聞聽此訊,呵呵笑了兩聲,一口氣沒上來,大唐新任崖州司戶還沒來得及上任便一命嗚呼。
他這邊屍骨未寒,那邊就有人舉告說他勾結吐蕃,致使邊事大壞,要他對當年涇源兵敗名將鹿忠被殺一事負責,於是又定下叛國謀逆之罪,着開棺戮屍,抄沒家產,籍沒妻子,株連九族。
李逢吉當政時背靠王守澄在朝中結黨營私,把持朝綱,驕橫跋扈、作惡多端,自然爲人記恨,但落得如此下場,便是他的政敵也覺得有些過了。
王守澄本欲痛打重病狗,推脫責任,甩掉包袱,挽回一點影響,卻沒想到適得其反,反而把自己兇殘惡毒的本性給暴露了。
他的政敵因此徹底拋掉了幻想,一門心思地要跟他死磕到底。
他的門生故舊和“新附官”們也因兔死狐悲,心生森森涼意,一個個離心離德。
京兆少尹鄭訓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靠李逢吉的擡舉才得以青雲直上,對李逢吉還是心存感激的,後見李逢吉要倒臺,出於趨利避害的心思,這才又攀上了王守澄這棵高枝兒,欲借他的勢力更進一步。
卻沒想到王守澄對他的老座主如此無情冷酷,他一手擢拔的李逢吉尚且落個如此下場,半道改換門庭的自己將來又能有什麼好果子吃?他做的這個京兆少尹執掌京師重地的治安大權,論實際權柄還在“百日京兆”之上,得罪的人又何止一個兩個?王守澄爲了安撫這些人難保哪一天不把自己給拋出去當替罪羊。
鄭訓越想越感到心寒,一次酒後忍不住發了兩句牢騷話,二日酒醒,鄭訓後悔萬端,但覆水難收,話說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他急的團團轉,一夜未眠,二日一早他收拾了一份厚禮趕去王守澄的親信陳弘志那,想從他那裡探探風聲。
拜帖遞上去,陳弘志既不接見,也不收他的禮,理由是事多沒空。
鄭訓心驚膽寒,悄悄派人打探,得知陳弘志這日一整天都沒有出門,呆在家中觀賞歌舞,心裡頓覺天崩地陷。陳弘志跟自己關係一直還過得去,常有來往的,他明明有空在家觀賞歌舞,卻爲何不見自己?這其中大有文章!再者,陳弘志是個貪財的,刀口上都敢舔血,若非王守澄下了決心要處置自己,他怎會不收自己的禮物?他是怕牽連自己啊,看來自己的牢騷已經傳到了王守澄的耳朵裡,他已經動了殺機,自己的身家性命即將不保。
鄭訓的惶惶不安,被一個有心人看在眼裡,那人悄悄地將此事稟報給了自己的座主。
當晚,光王李忱的府上來了幾位客人,潁王李瀍和相熟的三位小郡王。光王李忱是憲宗李純的兒子,排行十三,潁王李瀍則是穆宗皇帝李恆的兒子,當今天子李涵的胞弟,論輩分李瀍是李忱的侄兒。
諸王同住長安城東北角的十六王宅,各有各的府邸,各有各的一份家業,也各有各的監押宦官,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這些監押宦官的掌控下。若無特殊事件,監押宦官每半個月向內廷彙報一次諸王的動向,若遇到特殊事件,則隨時稟報。
諸王之間的關係有親有疏,李忱和李瀍因爲隔着輩分,又無繼承權之爭,關係一向過得去,兩家時常串門往來,監押的宦官見怪不怪,也就不免有些鬆懈。
這日飲宴到中途,李瀍向隨行的幾位小郡王丟了個眼色,衆人便起鬨圍着監押宦官王之普灌酒,宦官雖有監押之權,論地位卻只是王府家奴,如今幾位郡王輪番敬酒,哪敢不吃,又想諸王會面吃吃喝喝,也沒什麼大事,一時就放開了量,頓時喝的酩酊大醉。
李瀍見時機已到,便欲喊李忱到外面說話,李忱壓了壓手,一面叮囑他不要東張西望,一面示意就在堂中說事,府中宦官不止一個,誰知道還有沒有王之普的耳目?衆人費盡心機把監押宦官灌醉,兩位親王躲到外面說話,豈能不讓人懷疑?還是在堂中說話方便,只要不被親耳聽去,誰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李瀍對叔父的深謀遠慮大感折服,便提着酒壺,目不斜視地過來和李忱對飲,李瀍性格豪邁,常在坊間走動,總有新鮮的新聞和段子。他跟李忱說了一個新鮮段子,說燕王李茂的幽州城裡忽然冒出來一個自號大德天師的妖人,蠱惑的闔城百姓都成了他的信徒,李茂大爲光火,便命幽州地方將其收捕,先派了三個皁吏去,沒進門就讓人打了回來,第二次派了三十名弓手去,門倒是進去了,卻不出來,三十人全皈依了。李茂大怒,派遣親軍三百人前去拿捕,親軍衝進廟裡把妖人捉了出來,打入囚車運回燕王府,那妖道走一路說一路,結果到了燕王府後,三百親軍全變成了他的信徒,圍着李茂要求赦免他們的師父,否則就造反,李茂無奈只得赦免了那妖道,又假惺惺地請他飲宴,結果倒好,飲宴結束李茂也皈依了人家,還被封爲“海內第一大護法”。
李忱聽完這段子哈哈一笑,道:“這是無聊之人詆譭之作,李茂果然這般不濟,早身首異處了,我大唐倒少了一個禍害。李瀍笑了笑,見時機差不多了,便壓低了聲音道:“賊子們內訌,鄭訓可以拉過來。”
李忱道:“他執掌數千京兆邏卒,地位樞要,此事你親自去辦,務必妥當。”
李瀍道:“我明日便去,必有斬獲。”
李忱道:“明日你哪都別去,隔天再去找他。”
李瀍點頭,又道:“外面需要抓緊,船幫若把糧食運入長安,咱們就被動了。”
李忱道:“你放心,我有分寸。”
二人說完這幾句話,又飲了一會酒便各自散了,監押宦官王之普一覺睡到天明,悚然出了一身冷汗,定定神,忙將安插在殿堂外的一名小宦官叫過來,問道:“昨晚我詐醉之後,他們可有什麼異常舉動?”
小宦官道:“兩位大王湊在一起說了段子,笑話幽州李太保的,隨後就各自散了。”
王之普追問道:“說話時神情如何,可曾東張西望?”
小宦官道:“沒有東張西望,神態平和,潁王說那個段子,光王沒笑他自己先笑了。”
王之普這才鬆了口氣,笑道:“他每次說段子都是別人沒樂,先把自己逗笑了。”
說完這話,監押宦官打發了小宦官出去,又叫過自己的親信,囑咐道:“跟着咱們大王,看看他去哪,明早再派人去潁王那邊問問,看看那位王今天都去了哪。”
光王李忱這日哪都沒去,早起練劍,然後看書,再去後園修剪花木,午後睡了一覺,和鋪牀的宮人行了一場**,起來後就和兩個清客下棋、論詩,天黑后王妃遣人相邀,不去,讀書到深夜,宿於書房。
潁王李瀍這日一覺睡到正午,起來吃了飯,在院中打狗趕貓,向晚時分帶着一個寵姬去了平康里,在相熟的妓家喝了一場酒,觀賞新排練的歌舞,中途技癢他還親自下場指導,亥時末回府,途中與京兆邏卒相遇,因邏卒偷覷他寵姬,該王破口大罵,揚言要搞死邏卒,回府後跟監押宦官劉大芬大吵一架,沐浴後與寵姬同眠。
一切正常,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光王府的監押宦官王之普這才把心放下,在記錄上寫下“平安”兩字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