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的夏末秋初,蘇景來到幽州,他在洋州刺史的位置上三年考滿,回京待選,接到妹妹蘇卿的書信後便到了幽州來。
李茂現在這裡緊缺行政人才,尤其是刺史一級幾乎無人可用。蘇卿說服兄長與其在長安那邊論資排輩慢慢苦熬,不如來幽州,幽州廣闊天地大有作爲。
李茂跟蘇景進行了一番長談,對大舅哥的能力、志向有了一個大概的判斷,他決定將蘇景安排去恆州做觀察副使,取代薛戎主持成德六州行政事務,事情沒有最後確定,卻被薛戎搶了個先,薛戎舉薦他的胞弟薛放出任恆州觀察判官,協助他主持恆州政務。
薛放在地方上轉了一圈後於元和末回到長安,拜司農少卿,去年冬因被言官彈劾行爲不檢而丟官,一直在京賦閒。
薛戎內舉不避親,要求起用他兄弟,加上芩娘從中說和,讓李茂難以取捨。倒是蘇卿主動找李茂提出讓蘇景退出,理由是蘇景只做過一任洋州刺史,在任期間政績平常,主管六州政務恐力有不逮,萬一鬧出亂子反而有損聲譽,不如先讓他做一州刺史,慢慢歷練成熟,再委於重任。
蘇卿的體貼讓李茂十分感動,這個看似難解之局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解開了。
李茂和蘇景又談了一次,不久任其爲深州刺史,希望能將深州打造成成德的模範州縣,對薛氏兄弟形成一定的制約。
蘇景一到深州就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李茂制定的重新丈量田畝政策,深州境內所有田畝重新丈量,戶口重新登記造冊,按實際田畝數繳納兩稅。
隱匿的田畝被查出徵稅,豪富人家再隱匿人口便不再有實際意義,深州的人口一夜之間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這些人中多數無立錐之地,而淪爲城市僱工和豪富人家的佃農。
重新丈量田畝,按實際田畝收稅,重新登記戶口,極大地緩解了財政壓力,減輕了小自耕農的負擔,但土地兼併仍然尖銳,貧富差距仍沒有得到徹底改善。
放棄抵抗的地方豪強們現在也是大唐的子民,地方非但不能沒收其財產,反而必須給予保護。
破解之道是官府主導招募無田流民進行屯墾,待生田變成熟田後,再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讓渡於貧民。
同時訂立法規,規範土地買賣,嚴格限制豪強隨意兼併土地。
成德境內有大片的無主荒地,屯墾濟民的模式還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至於人稠地滿之後怎麼辦,李茂沒有細想過,蘇景也沒有深入去思考。
他們都算不得高明的棋手,只能盯着眼前兩三步去看。
呼籲裴度回朝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迫於壓力李恆終於長慶二年夏秋之交下詔徵裴度回朝。李逢吉頓感壓力倍增,爲了對抗裴度帶給他的壓力,他決心跟郭韌談一筆交易,以修補二者之間瀕臨破碎的關係。
遙想當年,李全忠得裴仁勇、裴仁靜、裴仁渠三兄弟相助攻破鄆州城,建立討伐淄青第一功,坐穩了義成節度使的寶座。
裴家三兄弟卻並沒有因此鯉魚跳龍門,獲得重用,三人出身微末,只因機緣巧合被李師道火線提拔,才得以出人頭地。
城破之時,三人一爲盧龍軍都知兵馬使,一爲後院軍兵馬使,一爲揚刀軍兵馬使,俱爲淄青大將。
戰後如何安置三人卻成了一個難題,三人本是微末之人,猝然獲取高位,名不副實,若按歸正的高級將領身份予以安置,恐人心不服,但若壓低身份,按普通軍將安置,人家分明又頂着都頭、兵馬使的頭銜,於禮制又不符合。
加之後來李全忠負氣而去,裴度外放淮南,三人恰似沒了孃的孩子,處境忽然變得尷尬起來,淄青平定後,三人厚着臉皮隨班師回朝的神策軍來到長安城,隔三差五的就去吏部、兵部打探消息,卻一直沒有得到正面迴應。
一時盤纏用盡,流落街頭,混到靠乞討爲生,有好事者將三人的事蹟編成唱詞,一時傳爲笑談,此事不久被郭良得知。
昔日淄青發生水旱災害,裴家三兄弟、郭良同時舉兵爲寇,被清海軍副使兼孤山鎮鎮扼使李茂討平,四人都曾做過李茂的手下敗將,也算小有緣分。
郭良將三兄弟接到宅中,好酒好菜相待。
郭家兄妹今非昔比,在長安已是響噹噹的人物,郭韌攀龍附鳳,兩代天子都做了她的裙下之臣,郭良藉着妹子的勢力,操控了勢力龐大的四海會,在長安城呼風喚雨。
依附二人的朝官、權貴如過江之鯽,勢力之大,連李逢吉這等強悍之人也頗爲忌憚,幾次出手打壓,終究功敗垂成。
郭家兄妹現在所缺的是在軍中沒有自己的勢力,若能擡舉裴家兄弟在軍中站穩腳跟,無疑是如虎添翼。
郭韌接受兄長的建議,着手爲裴家兄弟奔走,目標是將三人塞進神策軍。李逢吉看穿郭韌的用意,聯手王守澄予以阻擊。
王守澄正在謀求左神策軍護軍中尉的位置,自然不希望郭韌橫插一槓子,一日趁李恆高興,進言稱裴家三人系叛將來投,其心難測,不宜在禁軍效力,他向天子建議將裴家三兄弟派遣去邊地,爲國戍邊,測其忠心,若果然忠誠可用,再作升遷不遲。
王守澄這話恰擊中李恆心中的痛處,自李茂攻佔恆州,幽州、淄青連城一片,李恆就感到了深深的威脅,他擔心李茂會成爲安祿山第二,若一朝發兵入關,誰能抵擋?
由李茂而想到這些藩鎮將領,一個個反覆無常,忠心都寫在哪,在哪都不能輕信。
就在李恆將要接受王守澄的建議時,右神策軍護軍中尉樑守謙卻站了出來,明確表達了與王守澄的不同意見。
王守澄內掌機密,外與李逢吉勾結,把持朝政,早已引起樑守謙的不滿,他不願見到王守澄勢力過大,便暗中相助郭家兄妹,以爲平衡之策。
和王守澄一樣,樑守謙也是從龍定位的大功之臣,他的話,李恆必須得聽聽。
樑守謙認爲裴家三兄弟本系地方藩鎮將領,幡然悔悟,歸順朝廷,助朝廷克復鄆州,於社稷有功,若不能獎用,難免冷了藩鎮將領歸附朝廷之心。此其一。
果然對藩鎮將領不放心,就更不應該將他們外派地方,讓他們出任禁軍將領其實更方便監視看管。此其二。
樑守謙主張將三兄弟安置在神武、羽林等軍。
樑守謙和王守澄的意見截然相反,甚至是針鋒相對,李恆一時不好權衡,索性丟下不管了。不過是三個歸朝的叛將,再晾他幾天又如何。
皇帝可以丟下不管,郭韌和李逢吉卻不願意就此罷手,雙方各鼓動一批朝臣,各造輿論,將此事鬧的沸沸揚揚,以致雙方都有些騎虎難下。
裴度回朝,非但李逢吉感受到了壓力,郭家兄妹也不輕鬆,因此李逢吉主動示好,希望修補關係,郭家兄妹也見好就收,順勢接了下來。
雙方達成妥協,裴仁勇先出任右金吾衛大將軍,裴仁渠、裴仁靜出任禁軍將軍,將軍、大將軍都是過渡,目標是積攢資歷出鎮關中要害。
如此既了了郭家兄妹在軍中扶持代理人的夙願,又斷了借三人染指禁軍系統的企圖,雙方都能接受。
秦墨在第一時間將雙方交易的內幕用密件快遞給李茂,這件事上李茂並非無可作爲,裴家三兄弟在鄉里並非善人,做了朝廷的官員後也非清清白白,辭官回鄉後更有販賣私鹽,聚衆對抗官府的劣跡。
有關他們的黑幕材料,銅虎頭手裡多的是,若把這些東西抖露出去,李逢吉和郭韌的算盤都要全盤落空。
李茂斟酌再三,回覆秦墨說:“知道了。”
此後再無一言,整件事秦墨未做任何干涉,此後不久,裴家三兄弟如願以償地做上了將軍、大將軍,只等來年熬足了資歷就出鎮關中。
長慶二年的秋天,天下無事,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