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千百人矚目之下,宣表官湯時典,字正腔圓的宣讀封授詔書。
“尊太師諱青兒爲太上王;封楊氏彤爲大明王后;封黃長子楊應平爲黃世子,遙領雍州牧;封王次子楊應龍爲隴西郡王,遙領冀州牧;封王妹周冰倩爲洛寧郡主;封王長女楊蕊爲汴京郡主;”其他子女等成年之後在封。
“設七等爵位十二等。分爲國公,郡公,縣侯,鄉侯,一等伯,二等伯,一等子,二等子,一等男,二等男,龍禁尉,驍騎尉。爵號帶開國者,世襲罔替。”
“公候伯子男爲貴爵。公爵一品,侯爵二品,伯爵三品,子爵四品,男爵五品。龍禁尉六品,驍騎尉七品,俱爲勳爵。”
“國公正一品,食邑萬戶,年俸銀一萬兩;郡公從一品,食邑八千戶,年俸祿八千兩;縣侯正二品,食邑六千戶,年俸銀六千兩;縣侯從二品,食邑四千戶,年俸銀四千兩。”
“一等伯正三品,食邑兩千五百戶,年俸兩千五百兩;二等伯從三品,食邑兩千戶,年俸兩千兩;一等子正四品,食邑一千二百戶,年俸一千二百兩;二等子從四品,食邑一千戶,年俸一千兩。”
“一等男正五品,食邑八百戶,年俸八百兩;二等男食邑六百戶,年俸六百兩;龍禁尉正六品,年俸六百兩;驍騎尉正七品,年俸五百兩。”
“封楊延昭爲廬陵縣侯;封張翔爲清水鄉侯;封佔金國爲蔚山鄉侯;封段志賢墨源鄉侯,程世傑爲雲驛鄉侯。”
“封馬犟,劉智亮,殷明德,楊靖,項大年,樊龍,呼延赤金,高虎,曹俊,史連城十人爲一等伯。”
“封李旭,周大勇,張巖,韓金信,楊桂華,關山,呼延必顯,劉俊,王海,楊德政,楊貴,楊琪,石平,杜金娥,王明成,行方……二十人爲二等伯。”
“封曹虎,敏中,萬春,天佑,鄧義,王貴……二十八人爲一等子;封張大牛,高立功,王開,孟虎……三十二人爲二等子……”
隨着湯時典念出一個個名字,很多人都激動無比。
自己封爵了!很多人祖宗八輩都是種田的農夫,何曾做過一官半職?可是跟了楊鵬幾年,就封了爵位!
什麼是光宗耀祖?這就是了。公侯伯子男五等貴爵,總共封了一百十五個;而作爲勳爵的驍騎尉和龍禁尉,也封了一百多個。
加起來近三百人。瀛洲難民時代最早跟隨楊鵬的元從,哪怕當年是個普通鄉勇,大多數也撈了一個驍騎尉的世爵。
別看最低的驍騎尉只是七品,可難的是的是“開國驍騎尉”,世襲罔替,和大明國祚相始終啊。
楊鵬這次一共拿出了二十萬戶的賦稅封授爵位,接近大明國轄下戶口的百分之三。在楊鵬和韓冰的設定中,將來所有開國爵位的食邑,不能超過國家總戶口的百分之三,加上宗室的食邑,不能超過百分之五。而且包括宗室在內都要繳納賦稅。
只有一種人可以免稅二十年,那就是爲國捐軀的烈士家屬,還必須是配偶和直系家屬。這樣,國家養勳貴宗室的負擔,就能控制在一個很低的範圍。不會犯明朝的錯誤。近三百個獲封爵位的人,絕大多數來自軍中,其次就是錦衣衛和密衛,再其次纔是文官和工匠。
皆大歡喜!就是楊延昭這樣對個人利祿不太熱衷的人,聽到自己封了自己家鄉的縣侯,也很激動。
要不是禮儀規定不能喧譁,很多人肯定已經歡呼起來了。
但這還沒完,被封了二等爵的湯時典繼續宣讀道:
“……以爵授田。國公授予爵田一萬兩千畝,每降一等,遞減一千畝。故,驍騎尉授田一千畝……”
楊鵬計劃拿出了百分之一的土地,用來封授勳貴和宗室。但勳貴的田畝同樣需要交納賦稅,一視同仁。
除此之外,楊鵬還打算將對外征戰獲得的奴隸,按照功勞大小分給勳貴。
他又不是救世主,怎麼可能給予華夏之外的外族國民待遇?奴隸在全球範圍內還要存在好幾百年,他也無疑改變這點。
接下來,就是《定國是詔》,這是關係大明國體制的大事,所以張翔蔡懷水等人格外留意。
這些大事,楊鵬並沒有和羣臣商議,而是和韓冰琢磨後就“乾綱獨斷”了。政府一次來自宋代。以中書省爲核心,三省合稱政事堂,樞密院和中書省又並稱二府,政事堂和二府就合稱“政府”。但是,實際上唐宋的三省是徒有其名,大權全部在政事堂手中。三省的長官,都在政事堂辦公,以堂閣之臣的身份參與政事。三省實際就是政事堂的辦事機構。
“……敕曰,廢除三省,朝廷以政事堂,軍師閣爲中樞,統籌軍政大權。政事堂設置左,中,右三相爲長,軍師閣設置東南西北四閣太尉,俱稱宰執……”
“政事堂,軍師閣之外,另設御史臺,總督監察之權,與堂閣並稱三府。御史臺設置御史大夫,位同宰執。”楊鵬將武官之首提到和文官之首一樣的高度。政事大臣和軍師大臣都是宰相,典型的羣像制度。文武七個宰相,都對他負責。
同時又效仿秦漢,將御史大夫恢復到與宰相太尉同等的位置,方便形式監察大權。這既像明朝的內閣,又像清朝的軍機處。兩者結合,既方便他掌握大權,又能做到充分放權。“堂閣之下,增設三部,共九部。九部者,吏部、戶部、刑部、工部、禮部、財部、兵部、商部、警部。兵部與警部,歸屬軍師閣掌管。”
六部變成了九部,一下在增加了財部,商部,警部。因爲戶部的權力太大,所以楊鵬就將戶部的財權剝奪出來,專門由財部負責度支和審計大權。而戶部只管戶口,田畝,農稅,民政,農桑。
商部,當然是主管工商,徵收商稅,掌管官營產業以及鹽鐵專賣。警部專管治安,偵緝,審訊,以及輔助軍隊作戰,所以也劃歸軍師閣掌管。
以上就是大明國的“三府九部”。而三府九部的長官,統稱三公九卿。三府九部之外,還有專司公訴的檢察寺,以及專司審判的大理寺。掌管遍佈地方的檢堂和法院。
楊鵬又規定工部只管理工程建築,將工匠和製造之權剝離出來,由新成立的匠造司掌管,並規定匠造司的官員,全部由技術工匠擔任。
不光如此,大明國匠造司的品級遠超唐宋,只比九部低一品。楊鵬還設置了專管海洋產業的海務司,負責海洋漁業,海鹽,海航等事。還有專管礦產的礦業司。冗長的詔書中還說,國家的鹽,鐵,礦,茶,全部由朝廷專賣,任何私人不得插手。
至於錦衣衛,楊鵬始終沒有把這個機構擺在明面上。不但遼廷不知道錦衣衛的存在,就是大明國官員,也有很多人不知道。
錦衣衛遲早要光明正大的出現,但不是現在。情報機構這玩意兒,無論是對外對內,都不易過早讓人知道。其他諸如太常寺,翰林院,鴻臚寺,欽天監,市舶司等機構,一如唐宋。楊鵬暫時並沒做出改變。總的來說,楊鵬的機構改制,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還是封建社會那一套。
至於後世的很多機構,他根本不打算設置,太不現實。今天的改制只是初步的,慢慢來,不要急。接着,又重新強調了國旗,國徽,國花等象徵,要求全體大明國軍民一體知曉。
此時,湯時典唸的口乾舌燥,但還要繼續念下去:“……改省道爲州。分江浙行省爲浙州,揚州。改江西行省爲贛州,改福建行省爲閩州。州設州牧,州丞,州史。州之下設郡,郡設郡守,郡丞,司馬。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鄉下設村,俱設鄉村公所……”
這就是地方官制了。增加了鄉村兩級,將王權伸到基層。“……三府爲一品。九部正二品;各司,各州牧爲正三品……各郡正五品;各縣正七品,鄉正九品,村正十品。”
連品級都定好了。不過,楊鵬沒有馬上推出天京新城實行的三級學堂制度,因爲在偌大的中原,現階段根本無力推行,也不是當務之急。
接下來就是軍制。
《定國是詔》明確規定,兵員招募以及退役,撫卹,武官升遷任免等權責在兵部。管的是軍政。
而軍令之權則在軍師閣。軍訓和統兵權,當然在各級將領手中。
乍一看和宋朝很像。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因爲大明國的文官除了財政後勤,不得插手軍隊事宜。而兵部和軍師閣的官員,也是由武將充任,不是大武士出身的武官,無權掌管軍事。
第二個不同就是大明國軍人警士的地位和待遇,要遠超宋朝的“賊配軍”和捕快。就連軍人和警士犯罪,也是由憲兵司和軍法堂負責制裁,其他機構無權插手。
“……大明軍務編制,以營師旅團聯隊都什爲序。分設十級軍銜,三級武士;營等同九部,師等同各州,旅等同各郡,團同各縣……”
隨着大明軍規模和戰役規模的擴大,原本兩萬人的營,明顯不適合再作爲戰略單位。於是楊鵬在營之下增加了師一級編制。
古代,營往往代指“軍”,編制可以很大,和後世的營完全不用。楊鵬以一師轄三旅,設師督統之。全師加師督的中軍,高達一萬八千人。
營則轄三師,仍然以營督統之,一個營的兵力達到五六萬人,足夠作爲戰略單位,獨當一面的擔負方面軍的作戰任務。
關於軍制,楊鵬沒有在詔書中說的太多,算是一筆帶過,就是告訴百姓,大明軍大概是怎麼回事。
最後,就是百姓最關心的稅率和均田令了。楊鵬把這個作爲壓軸的重頭戲,放在了開國大詔的最後。
“……自今日起,取消人丁稅,永不加徵口稅。而田畝農稅,商稅,鹽稅,俱收貨值二成,地方郡縣,嚴禁加徵……”“……有產既有稅,遑論宗室,官員,勳爵,武士,百姓……除入祭忠武神宮之烈士家屬,概莫能外……”這一招完全砍掉了特權階級不用繳稅的待遇。避免再犯明朝的錯誤。
二成徵稅低不低?
說實話,不算低了。但和宋朝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一比,卻好的太多太多。
相差幾倍!雖說二成稅率不算高,但不再有人包稅了,沒有“中間商吃差價”。那麼大明國的財政不但得到保證,百姓的負擔也減輕很多。
通過這個稅收,專營專賣,和海貿制度,大明國的稅收絕對少不了。宋朝的稅收爲何那麼多?就是因爲宋朝對鹽務和海貿的管理極其嚴格,嚴格到在宋朝富得流油的大鹽商,到了契丹朝個個成了肥羊,慘不忍睹。
契丹官人根本不讓鹽商賺錢,不但渠道控制的很死,稅收也極重。可到了明朝,由於明朝的專營專賣和海貿制度形同虛設,導致大鹽商們富甲一方,官商勾結,讓明朝活活窮死。
只要制度合理公平,哪怕稅率不高,照樣能讓國庫豐裕。
最後,就是最重要的均田令了。均田令是北魏隋唐的土地分配基石,也是北魏隋唐強大的重要原因。趁着用武力從遼廷手中奪回了中原,楊鵬當然要推行均田令。
之前宋朝搞公田法,遭到大地主們反對,結果沒搞成,他自己也被黑的不像話,還不得好死。
現在,中原的大地主們,大多被大明軍鎮壓,他們兼併的大量土地,也成爲楊鵬的王田。
大明國具備推行均田令的條件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田,俱爲王田公產,不得私自買賣。百姓授田,可永世耕種,不可須臾典賣也。官民人等所受田土,非獲罪不得奪田…”
首先一個基點,天下所有的田地都是國有,不得私自買賣。
但是,也強調了使用權的穩定。百姓可以世代耕種,只是不許買賣。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本質上就是私田制。只是以公田的名義,從法律上禁絕了買賣,抑制了土地兼併的可能。
因爲你兼併的土地再多,朝廷一句話就可以收回去啊。可以說,大明國大半的田土,都已經掌握在大明廷手裡。這爲均田令提供了條件。“以各縣域公田,扣除職田之後,分授該縣無田少田者,無論男女老幼,以口均分。田以肥瘠分爲上田,中田,下田。一畝上田等同中田畝半,下田兩畝。”
“一郡之內,各縣人口田土有多寡之分。是以着各地郡守,以郡爲域,遷移百姓,以多均寡。人多地狹之縣,可遷移至地廣人稀之縣……”
楊鵬這個做法,就是打破國人重遷的習慣,讓人口和土地資源均衡起來,將人均田畝少的地區人口,遷往人均田畝多的地區。不要出現一個縣地少人多,而另一個縣地廣人稀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
他計劃先以縣爲單位,後以郡爲單位,最後以州爲單位,慢慢擴散人口遷移,緩解人口地區失衡的情況。“各以縣域人口田畝爲基,每人授田三到五畝。五口之家,以挾田二十畝爲善,每三年,覈准口數,重新劃定田畝…”
楊鵬按照五口之家二十畝田爲參考推行均田令,比隋唐時期的一戶挾百畝看似小氣多了,其實不然。因爲此時的耕作技術早就不是隋唐時的粗放式耕種了,深耕細作之下,畝產大大增加,人均耕種數量也降低了。一家二十畝田,不勤快都種不完。加上東南田肥,人均幾畝田足夠完稅之後略有盈餘了。
只是今年一直打仗錯過了農時,大規模的打糧起碼也要等到明年夏季,這個過度期需要大量的賑濟糧。好在大明國的糧食儲備很多,基本上可以應對,避免了人大量人口餓死。
終於,冗長的《定國是詔》宣讀完畢。
但,仍然沒有結束,接下來,又是一份改革科舉和重開科舉的詔書。這是楊鵬送給東南寒士的大禮包。詔曰:“國家掄才大典,才學之重,社稷之本也。王以明道治天下,故以明道權衡天下英才…所謂明道者,明天道,明人道,明臣道,知廉恥,知民心,知善惡…”
“明道者,必知文史以爲鑑,必知算術以知數,必習騎射以強身,必知稼穡以勸農……此即爲明道也。”此言一出,一些文人出身的官員,都是有點愕然,但他們都是天京新城老人了,也沒有腹誹。
自古以來,帝王都是以孝治天下。而燕王楊鵬,第一次提出“以明道治天下”,可謂首創。作爲開國之君,他有這個資格,也有這個便利。
楊鵬的明道治天下,選拔的其實是綜合素質強的人才。對經史子集的要求大大降低,但沒有取消,而對於算術,農時,民生,君子六藝等要求有所提高。
說白了就是要求智育,德育,體育一體,缺一不可。“着各州印製科考教本,分發郡縣,以爲科考範疇……”
就是將考試資料發下去,讓參加考試的學子先複習準備。考試的各科權重,和海東相同。目前,傳統的經史子集仍然是分值最權重的科目。
“各郡錄取者爲秀才,賜予秀才功名;州考錄取者爲舉人,賜予舉人功名;舉人可赴汴京參加會試……會試每兩年一次,五考不中者,取消參考資格…”
楊鵬借鑑了明朝的科舉制度,明確設定秀才,舉人,進士三等文階。但把每三年一考,改爲每兩年一考,還限制了考試次數,免得很多人一直考,浪費人力物力資源。
“定於明年二月初二,重開科舉。五月十五州試。十月初十會試…”“秀才,可授予正十品;舉人,可授予正九品;進士,可授予正八品。”就連秀才,都有鄉村之官做。通過這種方式,將基層權力掌握在朝堂手中。三級文階的不同,只在於授官品級的.asxs.不同,但往上都不限制,全部打通。哪怕你只是個秀才,但只要你真有本事,爬到三府九部也有可能。
這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絕不以一場考試定終身。你是進士,起步就是正八品的縣衙主簿。而我考試不行,只是個秀才,當了個小小的十品村正。
但是,要是我真有做實事的本事,又好好幹,或許多年之後做了州牧,而你這個當年的進士,還只是個郡守。就像後世一樣。博士碩士的起步肯定比本科生高,但未必都比本科生能幹。將來混的也未必有本科生混得好,就是這個道理。
這麼做,就是抑制官僚隊伍的僵化。同時分化文官,不讓他們像明朝進士那樣,一家獨大,以共同的出身結成文官集團。
重開科舉的詔命一下,文士階層也被籠絡了。
接下來一道詔命,則是廢除諸色戶籍,不再以劃分禁錮官戶,匠戶,農戶,獵戶,漁戶,商戶,織戶,娼戶,樂戶等諸色戶籍,將他們從戶籍的禁錮中解放出來。
如此一來,無論是文武官員,軍隊,百姓,還是士子,工匠等所有階層,幾乎都得到恩惠。
真的是大明之澤,普降衆生。還有很多的法令在接下來會一一頒佈,但稱王大典上,有這些重磅利好就足夠迅速穩定新生大明王國了。“宣表已畢,羣臣舞蹈!”湯時典宣讀完幾份詔書後,禮官再次唱喝道。
樂曲大興中,成千上百的官員一起舉臂,張臂,拍掌,口中一起喝道:“哈!呼!”一聲哈,一起擡腿。一聲呼,一起踏腳。於是,千百人拍掌踏腳,袍袖翻舉,說不上整齊劃一,卻很有氣勢。官員們的舞蹈也很認真。
這就是朝賀舞蹈,也就是所謂手舞足蹈。朝賀舞蹈也是千百年的規矩禮儀了。在楊延昭柴永琦等人看來,再正常不過。朝賀舞蹈來源於華夏部落時代,那時的先民,通過舞蹈向首領致敬,一直流傳下來,非常古老。華夏原始宗教的儺教之舞,楚國的巫舞,都是以舞蹈致敬上天鬼神。
所以所謂舞蹈,在華夏傳統中是禮,必須是卑下者跳給尊貴者看。
“哈!呼!”
Www✿TTkan✿¢ o
新鮮出爐的皇后楊彤,努力繃住臉蛋,肚子忍的痠痛。
她很怕自己忍不住會笑出來。
皇后大人當然不會真的笑出來,可現場還是有人笑場了。
只聽一個人嗤嗤的笑起來,雖然聲音有些壓抑,但還是聽得清清楚楚。楊鵬忍不住眼睛一瞥,原來竟是來朝賀的遼國使團正使蕭焱。
蕭焱和辛苦作爲慶賀使節,和大理的使者坐在側面的貴賓席位上,並沒有像大宋國官員那樣在廣場上舞蹈。蕭焱說起來是遼國趙王,人也不是繡花枕頭,此人能文能武,卻畢竟年輕,有些輕浮了。不過,蕭焱很快就憋住笑,身子微微顫抖。
楊鵬只當沒有看到。而蕭焱旁邊的辛苦,則是狠狠瞪了他一眼。
“禮畢!”贊禮官唱喝道,“山呼!”
羣臣止住舞蹈,再次下拜山呼道:“天佑皇帝!萬福金安,與天同休!”
“興!”
“山呼!”
“天佑皇帝!萬福金安,與天同休!”
“興!”
“再山呼!”
“天佑皇帝……”
楊鵬此時也站起來,站在高高的玉階上,張開雙臂,平放大袖,朗聲道:“平身!開國之慶,寡人與卿等同之!”
贊禮官再次唱喝道:“皇帝有令,明日申時一刻,賜宴參加開國大典!”
由於鳳凰山趙宋皇宮被契丹破壞太大,其實已經沒有幾座像樣的宮殿了,以至於宮內大宴都沒有地方。
楊鵬只好下令將湖邊風光最秀美的龐太師園林“後樂園”改爲“先憂園”,收爲皇室室所有。
這座園林距離此處不過十幾裡,傍山臨湖,富麗堂皇融於湖光山色,非常適合舉辦皇家大宴。
“謝皇上!”
最後,就是分發封爵者的印綬典冊。在接到印綬的那一刻,他們就是真正的大明國勳貴了。
像都烈,烏圖兩人更是讓別人羨慕,因爲兩人都是一門兩爵位。父親都是伯,兒子都是子爵。
當然,別人也不覺得奇怪。因爲都知道都烈和烏圖兩家父子不但是大王元從,還是資格最老,效力最早的元從。
爵位最高的楊延昭,封了縣侯,這也無人說什麼。雖然楊延昭歸大明不過三年,但他名望很高,軍功也很大,尤其是楊延昭一入中原,寒門士子頃刻歸明,輕而易舉就替大明國收攏了中原士林之心,掌握了文教興盛之地的輿論。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