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民國二十七年歲末的武漢來說,這是個相對寧靜的冬天
連日的寒流挾帶着百年不遇的風雪,呼嘯着張開彌天的雪縵,掠過武漢三鎮的天空,撲向曲裡拐彎的舊式建築羣。恍如一位威力無比的天神,肆虐地洗滌着塵世的污垢和喧鬧。一切的慾念,一切的聲響,此時,都悄無聲息地湮沒在這片潔淨的雪域裡。這座久經劫難的古城,終於像一位疲憊的老人,趁着歲末的靜謐,沉沉地打上一個長盹。
但實際上,在這寧靜之中,一股暗潮卻又在武漢醞釀着。實際上,這股暗潮從四個月前,中日停戰之後便開始醞釀着,衆人皆知,這股風浪終歸會襲來,只是時間問題,尤其是六戰區將多達90萬軍隊裁至不足36萬之後,所有的人都明白,對於中央而言,時機成熟了。
““敵人”由國家最高政治負責人或負責的機關來決定,不由軍隊自己決定。這就是說,軍隊服從最高政治領導的命令,因此而產生統一的指揮和管理系統。這纔是國家的軍隊、統一的軍隊。”
作爲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團長,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將軍通過翻譯向的蔣介石講述着何謂現代軍隊,在過去的一年間,駐華軍事顧問團多次指導中國的戰爭,。
“這樣的近代軍隊從民政機構取得軍餉、給養、裝備。它本身不干預民政,用中國軍閥時代的話來說,就是軍政和民政分開,軍民分治。近代的軍隊另一個任務是訓練、教育在役的士兵,使他們在退伍之後有職業訓練和就業的資格與能力。這樣,軍隊是一個大學校,對國家的社會生活、經濟生活能提供積極的貢獻。如果這個國家處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軍隊也能因此而對現代化有所幫助。”
在的講解中,蔣介石頗爲然的點着頭,全是一副認真聆聽之狀,可以說法肯豪森將軍的一句句,一言言,無不講到了他的內心深處。
“但貴國在l912一l937年之間,這時期中國沒有統一的軍隊,沒有統一的指揮系統也沒有統一的軍隊管理系統。許多大小軍事領袖的行動不受最高政治領導人或領導機關的指揮。這樣一來,各個軍事領袖必須在不同的程度上自籌軍餉,於是不得不干涉民政。這是私人軍隊形成的基礎。私人的軍隊和私人企業有些相同的地方。軍官的主要考慮是籌餉來養兵,士兵和低級軍官的主要考慮是當兵來找一條生路。能幹的軍官好像能幹的企業家,能多找錢使軍隊的糧餉充足裝備精良。”
多年的來華經驗,使得法肯豪森將軍瞭解中國的軍隊,同樣也瞭解這個表面上統一的國家的實質。
“錢多半來自農業,所以土地和農民變成了私人軍隊必須控制必須爭奪的對象。私人的軍隊也必須控制一個區域中的民政系統才能從那個區域中取得養兵所需的資源。在貧窮的經濟狀況之下,能取得的養兵資源不多。這些私人的軍隊只能關照到糧餉、裝備、服裝,沒有餘力兼顧士兵的醫藥、教育、文化生活,更沒有餘力照顧軍人退伍以後的生活。這樣的軍隊對國家的現代化無益有損。中國產生了這樣的軍官和軍人,就是軍閥。”
“對!”
用力的點頭贊同道,蔣介石則補充說道。
“軍閥有三個特點:第一不顧國家利益,而且勾結帝國主義,依附於帝國主義;第二,不顧民衆利益,自籌軍餉,而且剝削人民以自肥;第三,不知有主義和黨,不服從最高行政負責人或負責的政治機構,以致軍隊的指揮和管理系統不統一。”
如果是在去年之前,在談論這一問題的時候,他或許會重複過去的觀點——是軍閥就要打倒,只有打倒了軍閥,中國纔有富強和完善國防的可能性,但是現在,他卻說不出,也不能說這樣的話,在過去的一年中,他蔣中正的軍隊傷亡慘重,同樣各地方軍閥的部隊,傷亡亦極爲慘重,他們在抗戰中盡了自己的力量。
“但,委員長,現在這一切卻隨着去年的戰爭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首先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隊,雲集於華北、華東、華中各地,他們離開了本省,使得他們對中央造成了依賴,而部隊基層軍官以及士兵的傷亡,又令中央補充了大量他省士兵和中央軍校軍官,現在各支部隊,既離不開中央的軍餉、後勤補給,恰又因戰事帶來的大量損失,使得各部隊混編有大量的中央軍官以及他省士兵,因此,沒有比現在更適合對國軍加以整理、改編的時機!”
中國對日本的不勝不負,不僅讓法肯豪森將軍看到了中國的潛力,同樣也讓德國看到了中國的戰爭潛力,或許,對於德國而言,中國不像日本沒有強大的海軍,但卻有着建立一支強大陸軍的潛力,而且,中國的資源又可彌補德國資源的不足,中國對德國機械的需求,又滿足了德國工業界的市場需求,亦正因如此,柏林才的態度纔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更發有利於法肯豪森將軍在中國的工作。
在兩個月前,當蘇聯因中日停戰協議的締結而撤回一切對華援助承諾之後,柏林發回密電,要求顧問團充分發揮對華影響力,在促成德國在華利益的鞏固的同時,全力協助中國實現軍隊的現代化。
在瞭解中國軍隊本質的法肯豪森將軍看來,實現中國軍隊現代化,最大的阻力不是中國政府,而是中國軍隊內的派系,尤其是各路軍閥,他們纔是真正的阻力,亦正因如此,他纔會關注華北的裁軍,而華北的裁軍之順完全超出他的意料。同樣也讓他看到了真正協助中國建軍的希望。
“法肯豪森將軍,我也正是這麼想的!”
迎着法肯豪森的視線,蔣介石真正的道出了他的想法,這種想法幾乎是從管明棠返回華北時,表態將進行大規模裁去“剔弱留強以備來日……”時,便在他的心中瀰漫着,一年的抗戰固然讓他清楚了自己手下的200多個師旅的實力,同樣也堅定了他加以整編的決心。
“目前,全國陸軍共有l88個師、44個獨立旅,論兵力,全國陸軍多達200個師旅、200餘萬人,然後其部隊大都戰鬥力低下,尤以地方部隊爲最!”
這一結果還是抗戰爆發後加以整編的結果,可蔣介石自然清楚的知道這些部隊都是什麼貨色,若是抗戰靠他們,怕這國家早都亡了。
“雖在抗戰後加以整編,但部隊仍舊極不統一,分屬大大小小几十個派系,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對這l88個師、44個旅加以整編,以達到剔弱留強的目的!”
管明棠的八字決說的清楚,但他卻拿出了大筆的票子去安置退役榮軍,而這正是中央所欠缺的。更何況現在各部又對整編極爲敏感,若是實施大規模裁軍,到時候又恐怕會激起官佐不滿,在“剔弱留強”的背後,還有“以待來日”中日兩國總歸還要再戰的。
這也正是令蔣介石猶豫的地方,他擔心裁軍會把好不容易打出的全國統一的局面打沒了,同樣,他又深知,中國陸軍又到了不整編不行的地步,部隊不整編,中國就絕不可能反攻。
“我想,在這一點上,華北地方已經給了足夠多的啓示!”
心知蔣介石心中所憂爲何的法肯豪森將軍,便直截了當的說道。
“以訓練裁退不合格之兵士,以陸軍大學吸納舊軍官,而最重要的卻是——一視同仁!”
迎着委員長投來的視線,法肯豪森將軍又繼續說道。
“華北當局,在裁退不合格兵士上,不僅是在調配部隊中實施,亦在其骨幹十六以及三十二集團軍中實施,且對戰鬥力低下的調配部隊進行訓練的同時,亦爲其補充軍械,至少在表面上,他們能夠做到公平……”
公平嗎?
當然這個公平只是相對的,瞭解中國軍隊實質的法肯豪森將軍當然知道,相比於中國其它部隊,無論是十六或是三十二集團軍的士兵,除日常接受嚴格訓練外,他們的身體素質大都極爲優良,而這在營養普遍不良的中國軍隊之中,自身身體素質無疑令他們從一開始便佔據了上風。
“通過對各師加強訓練,使得各師少則10%左右,多則50%以上的或體弱、或多病、或年邁或年少的士兵,因無法達標而主動或被動淘汰,在保證戰鬥力的同時,各師兵員銳減,爲其進一步整編鋪平了道路,對於華北當局而言,其通過剔弱留強,進而將預備軍、暫編軍充實精銳,充實進攻各擁有中央番號的部隊中,從而實現了其滿編滿員,而對於中國而言,則可通過剔弱留強,待各師完整初步編訓後,再按照全國30個軍共90個師,另偏成l6個炮兵、裝甲兵等特種旅,這一年初標準加以整編,屆時,中國的陸軍軍力應在150萬,即裁兵25%至27%間,此時基本初步整編,在未來四至五年間,即可實施以加強裝備、充實現代化火力裝備,提升部隊戰力的突擊軍建設,從而完成對日反攻準備。”
話至此,法肯豪森將軍的話聲一沉,看着委員長沉聲說道。
“中國欲成爲現代軍事強國,必須非裁軍不可!”([本文字由貼吧毒瘤@mayu櫻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