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伍有着行伍的規矩。
每天,五點半起牀,睜開眼睛就是一個10公里長跑,早餐,訓練,午餐,午休,下午接茬訓練或武器保養,自由活動,文化或者政治學習,睡前十公里越野,中間不定還會加上點“佐餐”,總之,每天,那些鬍子亂蓬蓬的軍士們總會貫徹面上無毛的軍官們的指示——把戰士們最後一絲精力耗盡。
每天都是如此,只有週末的時候,這些戰士們纔會得已放鬆兩天,反正,平時多流血,戰時少流血,這是不變的規律,“中日事變”時,上百萬軍人用鮮血去證明過這個真理,沒有充足的訓練,士兵拉到前線,也不過就是炮灰。
每一個行伍之人,都會習慣這種規律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當他們解甲歸田的時候,那起牀和熄燈的號聲,仍然會成爲許多人記憶中的一部分,而他們甚至會發現,那幾乎成爲他們的本能。
微風拂動,三連宿舍前旗杆上的國旗顯得有些無力了,國旗微垂着。
李永民擰着眉頭,走出了宿舍,在宿舍門外他不由停住了腳步,連裡的軍官和戰士們都肅立在集合場上,每一個人的臉上神情都顯得有些失落。
就在幾個小時前,命令下達了,第193師整建制的裁撤了,除非部隊服役期不到一年的或者優秀士官被調至其它部隊外,所有人都將在未來一個月內退役,而今天是歡送會,歡送那些即將進入其它部隊服役的戰友的歡送會。
退役是強制性的,消息來的是如此的突然,以至於讓許多人都有些措手不及。不過,對於李永民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影響,按照規定,像他這樣服役滿20年的老兵,退役後不僅可以繼續居住在基地眷村,而且每個月還能拿一份工資——退役前軍餉的60%,這意味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爲國家服役二十年後,他退休了。
但對於更多人來說,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卻讓幾乎每一個人都陷入莫名的離別傷感之中,看到老兵來說,那個民21年從中央軍校畢業的連長,李永民先是裝了一下,他極力地笑了笑,但身子卻突然地蹲了下去。所有的人,好像都在看着他,聽到了他的嗚咽聲,老兵哭了。
突然,連長也咧開了嘴,肆無忌憚地嚎啕大哭。
他的部隊沒有了,或許,許多士兵無法理解他們,尤其是無法理解李永民,理解這個老兵,儘管,他曾渴望着解甲的一天,可是卻從沒有想到,這一天來的如此突然,以至於他有些惶恐——離開了軍隊,他還能幹什麼呢?
過去,李永遠從來沒有真正認真的想過這個問題,但是現在,他卻不得不認真的考慮這個問題,他發現,自己這一輩子,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會。
酒愁加離情,歡送會最後發展成不分官階,不分班排的胡亂擁抱。一名說着一嘴湖南話士兵跳到了桌子上,嚎喊着我會想你們的!我保證我會想你們!沒有等他喊完,人們就把他掀了下來了,酒繼續喝着。
在擁抱的人羣中,哭聲笑聲和罵聲,響成了一片,說什麼都有,他們互相留着地址,似乎每一個人都知道,也許,這一離開,就是永遠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可他們同樣也知道,這鐵打的營盤,從今天起就沒有了,
戰士不斷地擁抱着,互相敬着酒,只有李永民,散着雙手靠邊站着,顯得有些難堪,與其它人不同,他是老兵,他甚至不需要離開這裡,在基地眷村,已經有一棟一層半帶地下室的小樓,等待着他的入住。
可他的視線卻是模糊的,他知道,從明天起,自己就不再是軍人了,作爲老兵,他是第一批退役的,明天,他就要離開這裡了。
第二天凌晨,天還未亮,李永民就悄悄起牀了,在排長室內,他左轉一圈,右轉一圈,對這間並不寬敞的排長室,有着濃濃的不捨,終於,他長嘆了一口氣,拿起收拾好的揹包,悄悄地就往外摸去。
可以睡下一個排的大宿舍內的人似乎都在睡着。摸到門口時,李永民回頭看了一眼這住了不過才四個月的宿舍,才突然發現全排的人都在目不轉睛地看着他。他無聲地揮揮手,就出門了。
“排長!”
在他出門的時候,宿舍裡傳出一聲的喊聲,聲音中壓抑着一絲不捨,那喊聲讓李永民的腳步一頓,他站在門邊,好一會纔回頭強擠出一個笑容。
“好了,弟兄們,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以後,我還在這,將來,弟兄若是有時間,我那就是咱們193師三連的家!”
說罷,李永民便提離揹包離開了。
天正下着雨,淅淅瀝瀝的,把每個人都淋溼透了,車站上,到處擠滿了穿着無銜軍裝的戰士,他們退役了。在月臺上,這些即將踏上列車前往安置地的戰士們,互相說道着、擁抱着,或許,沒任何人的感情能夠像這些曾經在一個戰壕內同生共死的戰士們之間那麼的真誠。到處是難捨難分的擁抱、眼淚、話別……
“兄弟,記得一定來找我,到時候路費算我的!”
“兄弟,那錢不讓你還了……”
在諸如此類的喊聲中,兩列列車再一次拉響了汽笛,似乎是在督促着人們趕緊上車,站臺上的站務員,不時的吹着哨子,督促着人們上車,十幾分鍾後,列車轟鳴着離開了車站,兩列列車,朝着截然不同的兩個方向使去,對於車上的人們來說,也許,這次離別,就是他們人生的永遠。
“士兵們———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這是一場艱苦的戰爭,幸運的是,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你們曾勇敢而驕傲的爲祖國而戰。你們是不平凡的一羣。你們彼此相依,這種情誼只有在戰鬥中才能滋生。
你們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艱難的時候,彼此扶持。你們一起經歷過死亡,一起經歷磨難。和你們每一個人一起服役是我的驕傲,現在,戰爭結束了,你們理所應當獲得幸福生活!祝你們幸福!”
在列車上,吳俊生的腦海裡依然還回蕩着廣播中司令的講話,直到現在,退役一個月後,他依然還會是夢到軍營裡的點點滴滴。
其實,從戰爭結束的那一天起,他就知道,退役是早晚的事情,而在另一方面,他知道,作爲一個整體,在戰場中從沒有傑出表現的預72師,同樣會成爲歷史,退役不僅僅意味着他的軍旅生涯的結束,同樣也意味着他的部隊,也成爲了歷史。
去那?
和許多人一樣,在退役的時候,他面臨着一個選擇,根據安置條令,從退役的那天起,他可以享受“三個月的帶薪假”,薪水提前支付,可退役後幹什麼?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選擇題。
也許,應該回家,幾乎所有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個念頭,但回家之後呢?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種着那幾畝地?因爲當兵走出農村之後,和許多人一樣,他再也不想回到農村,可不回農村又去什麼地方呢?
和許多人一樣,吳俊生選擇了第十一軍管區,也就是烏茲別克斯坦,在那裡北方礦業正在建設一座新礦,需要上萬名工人,相比內地工資很高,三個月的工資,比父親累一年掙的還要多,去那裡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另一方面吳俊生卻不想讓自己的下半輩子都泡在礦坑裡。
在他的心裡,一直都埋藏着一個願望——考大學,作爲邯彰人,受益於邯彰從民24年開始實施的義務教育,使得他一直讀到了初中,不過,當年他並末能考上縣裡的高中,現在重新拾起課本……想到這,他的眉頭皺成了一團。
車廂一晃一晃的向前走着,車廂裡坐着不少和他一樣穿着無銜軍裝的退役軍人,看着那些聊着天的兄弟們,吳俊生的心裡涌起一陣親近感,不論他們過去是那個部隊,至少現在,在這裡,共同的服役經歷,使得他們之間遠較其它人更爲親近。
“兄弟,照我說,留在這裡也不錯,你看,咱們若是回家,除了三個月的軍餉,還有啥?留在這,嗯,有那個啥讀書,就是上學可以免費上學,這根本就是想不開,讀那門書啊,關鍵是那個,那個工廠裡給的錢多,還,對,還給房子!”
“那房子不是給的,是貸款,知道不?就是貸給你錢,讓你買房子,等將來再慢慢還……”
車廂裡的人們在那裡談論着,談論着未來的生活,對於這些因爲徵兵,因爲衛國而離開家鄉的年青人來說,現在他們又一次踏上了征程,沒有人知道他們即將會面對什麼,但幾乎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他們理所當然的相信,他們的生活會更好,至少相比於他們那至多隻去過縣城的父輩而言,他們見過許多世面,理應會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