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尊經書院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18節 尊經書院

三孫女雨蘭丫頭的大婚,這事兒簡單,自有袁管家操持;小孫孫擇館這事兒,卻有些難度,因爲老爺子對這書院之事,實在知之有限。

聽張家大少說來,這成都府,既是四川總督、成都將軍兩衙治所,便是西南行政中心了,有名的大都市呢,其開化程度,自是非鄉間小鎮可比的。私家塾館,小打小鬧的書齋學院,咱就不說了,單是聲名顯著的書院,便有十多家。其中的錦江、潛溪、墨池、芙蓉四家書院,最負盛名。

好好好,張家哥兒,既是如此,那麼,小孫孫擇館從師的事兒,就交給你了。

將軍府總管張家大少,既管着歧元將軍的家務事兒,也操持着軍需後勤的公務事兒,整日裡忙得不亦樂乎。但是,既然老爺爺發了話,張大少敢不從命?

一輛馬車,載了張大少,還有自家準舅子於信達於小少,十多個戈什哈,小跑跟從。

第一天,錦江書院;

第二天,潛溪書院;

第三天,墨池書院;

第四天,芙蓉書院。

小舅子總把個頭兒,撥浪鼓般地搖起來:“不中不中,都不中。”

張全有迷糊了:“咋啦?我的小姑奶奶,哦,我的小祖宗,啥眼光兒呢?”

小舅子搔搔小腦瓜,眨眨小眼睛,道:“八股作文的不要,科舉應試的不要。”

張全有跳將起來:“我的小祖宗呃,入館求學,不就奔着科舉麼?不就圖着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的麼?”

小舅子仰了頭顱:“嘿嘿,科舉?背得經文,作得八股,卻種不來田地,經不得商賈,屁用沒得。”

旁有隨從,隨口而言:“聽小公爺的話,似乎並非奔着科舉來的。那麼,那麼……尊經書院呀。”

“尊經書院?”於家小子偏頭盯了這廝,“聽這名兒,既稱‘尊經’,自然首重經書史策的了,怎合小爺口味?”

“嘿嘿,嘿嘿。”隨從笑起來,“小公爺呃,書院名之‘尊經”,卻是名不符實哩,掛着羊頭賣的卻是狗肉哩。”

於家小子兩眼放光:“嗬嗬,掛羊頭賣狗肉,倒有意思了。那麼,你且說說,這尊經書院,賣的是哪家的狗肉。”

尊經書院,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由四川總督吳棠、學政張之洞創辦,是成都最年輕的書院。創辦理念便是不志科舉,“講求實學,造就真才”,倡導經世致用。除了國學,還教授些西洋之學,諸如算術啦、格致(物理)啦、天文啦、生物啦……相當的另類。

哇噻!就它!

於慈恩把小孫孫送到省城就館,本意呢,並不是望着中舉人中進士,實是想讓孫兒長長見識,開開眼界罷了。

所以麼,小孫孫說好,自然便好。

尊經書院,確實對了於信達的口味兒,算術、格致、天文、生物等學科,小子最感興趣。西方曆法,阿拉伯數學,天體和宇宙,機械和槍炮,好多好多內容,從中國的歷代藏書文章中,是萬萬學不到的。更有實驗操作,中國的科舉,更是絕沒有的玩意兒。

五六個洋人教習,有個名叫史蒂夫的,英國人,年約四十,滿頭黃髮,滿腮黃鬚,能說一口流利的成都官話,教學格致,很受學生的歡迎。

同學呢,上百人,多是秀才出身,大多歷經科場失意,對那八股文,自是討厭。因着共同的志趣愛好,不長時間,便混得很熟了。

於信達這娃娃呢,年齡最小,個子最矮,圓滾滾胖乎乎,極像個瓷泥娃娃,甚是討人喜歡。學長們便時時逗弄他,玩笑他,很得人緣兒。

有三個學友,最是要好。

汪閏潮,涪州人氏。其父是綠營把總,率軍入廣西圍剿捻軍,中了埋伏,戰死在了戰場上,留得母子二人。母親極是開明,將撫卹之銀作了盤費,把兒子送入尊經書院,是希望兒子走“實業興國”之路。

劉永盛,達州大戶人家子弟,家學深厚,人極聰慧,又得名師教授,十八歲時便中得秀才。其父把他送到成都,本是希圖他能更進一步,博個舉人進士,光宗耀祖。不想,這小子,對科舉的事兒腹誹多多,先入錦江書院,不到一年,探得這尊經書院的底細,便瞞着父親,從錦江書院跑到這尊經書院,愛好起西方洋人的學問來。

第三個好友,杜佑福,內江人氏,家中經商,一方富戶。

其父偶到成都訪友,打這尊經書院之外路過,見那牆上題着一些字,隨意看來。這位做父親的從沒入過塾學,僅靠長輩的耳提面授,識得不多的字兒。看那牆上題詞,大多認不得,但“經世濟民”這四個字是認得的,卻又不知其義,便斷章取義,自個兒琢磨,既有“經濟”一詞,自然便是教人經商賺錢的了。嗯,這私塾,好,吾家小子當入此塾。

於是麼,杜佑福這小子,便被個糊里糊塗的父親,糊里糊塗地送入了這個糊里糊塗的尊經書院。

汪潤潮,劉永盛,杜佑福,加上個於信達,四個半大小子,趣味相投,發起興來,學着“桃園結義”的典故,焚香點蠟,結拜成了異姓四兄弟。

瓷泥娃娃於信達,年最幼,做了小弟。

尊經書院有大量藏書,其中最爲稀奇的,是天文、格致、算術、機械等等西洋書兒,都來自北京同文館。

同文館是清朝的朝廷部門,主要事兒就是負責做一些外文電稿公函的翻譯,帶着做一些外文書籍文章的翻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翻譯出版社吧。當然,這些書籍文章,須經官府通道才能弄到。張之洞任四川學政時,創辦了這尊經書院,第二年,調任湖廣總督去了。但對這親手創辦的尊經書院,張老先生卻是呵護有加。加之,尊經書院的歷任山長——主講教師,類似於學院院長——又與歷任四川總督關係甚好,要弄到這些個“內部資料”,還是不很難的。

後來,上海商務印書館創辦,發行了不少的外文書籍。歷任山長們,便託張之洞總督,購了來,放在了藏書館的書架上。

其中,《天演論》《國富論》,是四個小子都甚感興趣的譯本,同讀同議,各抒己見,志趣更加相投。

得着這個空兒,照了老叔我的習慣,科普一科普。

這個尊經書院,倡辦者薜煥,創辦者張之洞和吳棠,均是力倡西學的。故所選聘的教師,不僅是一方名士,更是有志於變革圖強之人。

有着這樣的理念,有着這樣的師尊,書院很是出了些人才。比如,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人,離經叛道、託古改制的廖平,爲推翻清朝,捨身炸死良弼的“民國大將軍” 彭家珍,清代四川唯一的狀元公駱成驤。此外麼,劉光第、吳之英、張瀾、吳玉章,等等等等,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都是如雷貫耳的人物。

數年後,1898年,在咱中國,稱作光緒二十四年,農曆戊戌年,一件大事,光耀史冊,“戊戌變法”。因其只搞了一百天,故又稱 “百日維新”。六個變法的頭兒,被慈禧砍了頭,是爲“戊戌六君子”。其中一君子,便是劉光第了。

張之洞時任兩江總督,大清朝一柱擎天的人物。聽得尊經書院的弟子劉光第將被砍頭,急急忙忙,八百里快遞,上得奏章,願以身家性命,保下劉光第。事雖未果,卻足證這尊經書院,很出人才。

再一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西曆1902年),奎俊總督四川,奉了聖旨,將尊經書院與1896年成立的四川中西學堂合併,稱作“四川通省大學堂”。

再不久,又是朝廷諭令,說,這“大”字,只有帝京方能用得,其它地方辦學,豈可謂之“大”?於是,取了“大”字,改稱“四川省城高等學堂”。

到後來,現而今,便是“四川大學”了。

回說於信達,入讀尊經書院,吃住當然就在張府。

於信達生性好動,沒來由的,四處亂竄。不多久,整個將軍府衙都知,這瓷泥小娃娃,張家小舅子,誰個敢攔,誰個敢阻?

得着這個自由,於信達總往公務場所亂跑。最頻繁的,當是姐夫的簽押房,看看公文,翻翻邸報。

邸報,其實就是舊時的報紙,只不過所載內容,多爲各地呈報朝廷的要聞或奏章,或爲朝廷的批覆指示,最能反映整個國家的動態和時局,沒品沒級的人,是沒資格看的。

這娃娃,屁大點年歲,懂個啥?

嘿嘿,其實,這娃娃,其心思與年齡,是不大相稱的。

於老舵爺留在成都的,不單隻小孫孫一個,還有另外兩人,時時相隨。

田大刀程大炮,原李文彩的親兵侍衛。1863年,奉了李將軍之命,護送虹兒託孤於家。虹兒被於慈恩收爲義女,爲避清廷搜剿,兩人改名於平海於平河,一併做了於慈恩的義子。

1872年,李將軍戰死,兩人絕了迴歸的念頭,自願留在於家,繼續護衛虹兒。

再後來,虹兒難產而死,兩人便把對虹兒的忠心,移到娃娃身上,繼續留在於家。

一晃,十多年。兩人容顏已變,大異當年,極難辨認。太平天國的事兒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清廷也沒了搜捕太平軍的功夫,感於兩人赤膽忠心,於老爺子便說服二人,改回原姓,娶妻生子,延續家脈。

兩人從了吩咐,又從於家衆多丫環中,擇了女子爲妻。婚禮自然於家承辦,雖是簡單,卻也鄭重其事。

第二年春天,兩家女人趕前趕後,都懷上了。雙方約定,如果一男一女,則結成兒女親家,如果均是男娃,則結爲異姓兄弟。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雙方均生兒子。父名田大刀程大炮,兩個娃娃自然就被呼作小刀小炮了。

再後來,於信達六歲那年入瞭望山書屋,小刀小炮兩娃也隨了於信達,入得塾望山書屋識字。田小刀程小炮這乳名兒叫着雖是順溜,終上不得大雅之堂,大刀大炮便求着蔣先生,爲倆娃取了大名:田耕禾、程耘粟。但這大名總不常用,人們多是呼着小名:田小刀,程小炮。

照了事先約定,田程兩家做不成親家,便命田小刀程小炮兩個娃娃義結金蘭,從父爲師,習練武藝。

老爺子把田大刀程大炮兩個護衛,留在成都張府,純是爲小孫孫的安全着想。

其實,於信達在成都,安全得很。

官面兒上,成都將軍府衙,張大總管,誰個不懼,誰個敢惹?黑道上呢,袍哥人家罩着,誰個膽子雄了天,敢動歪歪心思?

老爺子的心思,縝密得很。別的事麼,可以馬虎那麼一點點。於信達,小孫孫,五世單傳,三河於家獨苗苗,這事兒,一丁點閃失,也是不允許的。

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64節 洋人再來第45節 葉兒妹妹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15節 成都將軍第152節 洪雅沉船第90節 西洋技師第65節 談判(一)第100節 此去自貢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70節 先生受騙第53節 劉忠說勢第82節 不若那地第79節 先生懼內第03節 金川之戰第24節 黃維風第12節 望山書屋第05節 於慈恩大婚第152節 洪雅沉船第45節 葉兒妹妹第94節 蔣家笑談第84節 謀生之計第30節 菊兒之心第23節 船頭議教第165節 來了炮船第128節 疑神疑鬼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53節 劉忠說勢第42節 窺破玄機第79節 先生懼內第159節 崇明敘事第76節 又見三絕第41節 洋人來了第162節 羞死人了第21節 重慶教案第49節 一城垃圾第97節 自貢兩井第68節 密室謀議第69節 持家不易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56節 王家老三第84節 謀生之計第36節 縣衙戲耍第77節 你個騙子第164節 管家出馬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134節 梅子高燒第99節 共營鹽井第167節 哈哥其人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164節 管家出馬第36節 縣衙戲耍第165節 來了炮船第140節 華佗之術第05節 於慈恩大婚第07節 義女虹兒第72節 主教親臨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11節 虹兒之死第67節 談判(三)第50節 祝大蟲子第73節 這個娃娃第100節 此去自貢第94節 蔣家笑談第125 呆子鹽監第141節 那就開刀第84節 謀生之計第21節 重慶教案第17節 將軍衙門第52節 惡人惡行第131節 點拔生意第113節 大刀報信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78節 騙子告饒第74節 主教逛街第68節 密室謀議第168節 智者千慮第11節 虹兒之死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87節 太爺惱了第115節 萍兒探女第94節 蔣家笑談第156節 教士問罪第122 龍蛇混雜第93節 藏南(二)第141節 那就開刀第44節 吳疆哥哥第36節 縣衙戲耍第53節 劉忠說勢第61節 月圓之夜第08節 丁家舉人第22節 太爺之憂第76節 又見三絕第12節 望山書屋第86節 蔣家開店第101節 葉家別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