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

bookmark

大唐皇宮裡,因爲兩位小皇子的連續出生,從而是沉浸在了一片喜慶的海洋當中!

而李軒更是頗爲高興,當即宣佈爲兩位皇子積福,特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的消息傳出來後,一羣大臣們自然是紛紛上表,說天子真乃萬年來少有的仁君,此仁政將會彙集蒼生!

不過但凡是和國家大政扯上關係的事情,就絕對不可能是簡單的事,表面上看李軒大赦天下乃是爲了兩位皇子積福,但是裡面還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

而這,從大赦天下的人羣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獲得特赦的人羣大體上有四類人,首先第一類是明軍俘虜,前後數年作戰,大唐王師俘虜的明軍數量衆多,早期大多被改編爲守備軍,後來守備軍撤編之後,其中的大部分明軍俘虜則是被編入屯墾團,還有部分是繼續待在戰俘營裡充當礦工等,然後還有部分明軍的中高級將領、官員們則是被編入特殊的戰俘營單獨關押勞動。

而獲得特赦的明軍俘虜,並不包括中高級將領、官員們,而是屯墾團、戰俘營裡的普通明軍士兵俘虜!

這些明軍俘虜數量衆多,前後已經是達到了十多萬人的規模,這麼多人可都是男性勞動力啊,老是讓他們屯墾也不是個事,畢竟人家也是有着一家老小的,而且隨着大唐王師拿下湖廣、江西大部分地區後,其中很多士兵的家就是變成了大唐轄區。

所以在大唐轄區內的普通明軍士兵戰俘,將會在這一次大赦天下中獲得釋放,准許他們歸家。

第二類人,則是相當多一部分因爲抗稅的原因從而被逮捕的人羣,因爲大唐王朝執行的是非常嚴苛的稅收制度,稍微偷稅漏稅立馬就逮捕了,而情節嚴重一些的就會抄家滅族,而在亂世用重典的原則上,其實也是不可避免的冤枉了不少人,或者是情節非常輕微的都是被治了罪,對此其實外界有着非常大的怨氣,批判聲非常大。

這一次接着這一次的機會,也是把那些情節輕微、危害性不大的抗稅人羣釋放。

第三類人,則是社會危害性不大的普通犯罪分子,不過傷人、殺人、強和諧等性質惡劣,對社會危害極大的犯罪分子不在此列。

第四類人,則是前明官員、士紳的家屬,大唐王朝進軍的過程中,俘虜、逮捕了大量不肯合作的前明官員、士紳地主、商人等,而且一般都是直接抄家,抄家的過程中,會連同逮捕這些官員、士紳們的家屬,其中不乏女眷、旁支子弟、甚至家奴等,這一類人也是屬於特赦的範疇。

這一次的大赦天下,原則就是釋放無關緊要,危害性不大的人羣,但是對於危害性比較大的人羣,依舊是不在特赦之列。

接着皇子出生的機會玩特赦,除了把這些數量衆多的戰俘、罪犯釋放,充實社會勞動力缺口外,也是借這一次的機會向外界表達,李軒是個仁君!

有時候名聲這種東西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皇帝而言!

大赦天下的事情,自然會有下方的官員們去處理,而李軒自己,則是籌備着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取名字了。

這皇子和普通人是不太一樣,不能隨便取名字,首先爲了避免民間的人士大量因爲避諱而改名,這常用字都是能避免就避免的,使用生僻字要方便一些。

要不然的話,以後這個皇子一旦登基爲帝了,滿天下一羣人就得因爲避免而改名,要麼就是登基之前改名了,但是同時也不能太生僻了,總得要人認得出這名字來啊!

這種事情就是發現在李軒自己身上,大唐崛起之後,雖然李軒不在乎這些,但是依舊有無數人爲了避諱而主動改名,把名字裡的軒字去掉或者替換爲其他字。

所以李軒乾脆是提前避免了這種麻煩,直接給自己的長子,葉氏淑妃所生的大皇子取名爲李欻(xu第一聲),王氏德嬪所生的二皇子,取名爲李瀸(jian第一聲)。

這兩位皇子出生之後,一開始,分別是由葉氏、王氏自己帶,但是沒兩天,柳八苟就是連同了其他七名御書房值班大臣,十三名御書房行走大臣,聯名上折,請求陛下爲兩位皇子選擇奶媽,以便照料這兩位皇子。

一開始,李軒還是沒有反應過來,找奶媽?有點奇怪啊,葉氏和王氏雖然經過了生產,但是身體也沒有虛弱到帶不了孩子的地步,而且更加關鍵是,這兩位妃子的身邊也是各有奶媽的,何必要再另外找奶媽呢?

但是很快,李軒就是反應了過來!

他們上的這道摺子,其背後的含義遠遠沒有着簡單,而是爲了防止後宮干政!

李軒想了想後,就是在摺子上批閱:“知道了”

當天,李軒就是傳信給自己的母親白太后,讓她在宮內靠近前殿的地方騰出兩座單獨的院落出來!

三天後,李軒親自帶專門從民間窮苦人家挑選出來的奶媽,在葉氏淑妃、王師德嬪的哭啼聲中把這兩位皇子抱走,以後這兩位皇子將會單獨居住在他們的皇子府裡,同時李軒還親自頒下口諭,皇子十歲之前每隔五天才可以去見生母一面。

同時李軒也是派出了自己的貼身侍女照顧兩位皇子的!

抱着皇子離開的時候,李軒看着葉氏和王氏哭啼的模樣,說實話也是有些不忍的,但是爲了防止後宮干政和外勤干政,這卻是必須的。

這是秦朝以後就形成的傳統,千餘年來都是如此,這麼長時間都存在着,自然有着它存在的理由。

而在李軒自己看來,雖然這會讓皇子們失去母愛,但是這些和政權穩固相比,卻是不值一提。

誰讓他們生在皇家!

天地之下,最是無情的地方,絕對有皇宮的一席之地,朱棣的一句‘最是無情帝王家’那可是真理。

而且既然享受到了皇室的榮華富貴,尊崇地位,那麼肯定是要失去一些東西的。

不過好說好歹,如今的大唐王朝總算是有繼承人了,而且一來還是兩個。

同時後續如果李軒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應該還會生更多的孩子,到時候再多幾個皇子也是很正常的事,如此也就讓大唐王朝的諸多臣子們安了心。

之前沒有皇子,他們老擔心李軒出現什麼意外,然後偌大的大唐王朝瞬間就分裂了,現在多好啊,有了繼承人之後,他們的家族也就能夠繼續攀附在大唐王朝之上,保持繁榮富貴了。

這樣,他們奮鬥起來也就更有勁了!

先後有兩位皇子誕生的消息傳到了湖廣長沙前線後,郝柏年和李春景以及其他的高級將領們都是心情大好!

他們在外頭打仗,其實比那些文官們更加擔心肇慶那邊發生什麼意外,要知道大唐王朝裡的特殊體制,大唐陸軍的特殊性,都是造成了,將領們對軍隊的掌控力有限,而且嚴重依賴中央的支持。

如果後方出問題了,前線的大軍也會出現問題的!

如果有了兩個皇子後,哪怕是陛下李軒明天就出什麼意外了,但是大唐的這些臣子們立馬就能夠擁護一個皇子繼承大統,繼續和明王朝打下去,哪怕是這個皇子還只是一個出生沒幾天的嬰兒!

心安的李春景和郝柏年也終於是指揮大軍發動了對長沙的總攻!

長沙被明軍經營多年,城防工事相當的完善,而且火炮衆多,彈藥糧草充足,單單靠圍困是不可行的,必須以雷霆手段強攻!

李春景和郝柏年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多管齊下,火炮轟擊是必須的,同時也是派遣工兵開始挖掘地道進行爆破。

發起正式總攻的第一天,光光是兩個半重型炮兵營一共三十門榴彈炮,就是打出去了兩千發的大口徑榴彈!而多達一百五十門的五斤、七斤、九斤的野戰炮更是朝着長沙城發射了超過一萬發炮彈!

而炮擊,足足持續了三天!

隆隆炮聲就是沒有停下來過,三天後,光光是炮管被打廢的五斤火炮數量就有十多門,這樣也就看得出來,鐵鑄加農炮的炮管壽命是在是太差了,總壽命不過五百餘發,而一場激烈的炮戰往往就能夠打出去兩三百發的炮彈,這隨便打兩場,一門鐵鑄火炮基本也就報廢了。

但是打廢了這麼多鐵鑄火炮後,取得的成果也是極大的,長沙城牆的頂部,基本會打成一片廢墟,尤其是目標最明顯的幾個城門樓,更是被徹底摧毀。

明軍佈置在城頭上的火炮陣地,也是大多被摧毀,那些冒着炮火操作火炮進行反擊的明軍炮兵們死傷慘重!

而接着隆隆炮聲的掩護,大量的工兵同時在四面八方同時開挖,雖然部分地道被明軍給摧毀了,但是卻也是成功的挖出了幾條地道,然後埋設了大量的火藥。

總攻後第四天,隨着數聲驚天動地的爆破聲後,第一軍、第二軍從三面城牆同時發起了步兵衝鋒,大量身披板甲的重甲士兵和最精銳的擲彈兵、弓箭手們組成的四個突擊營,同時發起了衝鋒!

而長沙城內的明軍雖然遭到猛烈的炮擊,但是依舊拼死抵抗,因爲他們已經退無可退!

第一次突擊營登城,竟然是破天荒的被明軍趕了下來!

但是僅僅是兩個小時之後,第二波突擊營又是發起了衝鋒!

而這一次,城內的督標、練軍明軍終於是無力迴天了!

宣平四年二月初五,大唐王師克長沙,全殲守城明軍三餘萬人!

第兩百三十四章 練兵十萬,造槍萬杆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齊備刀槍隨時殺敵第五百零八章 刺蝟一樣的梧州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比海軍還值錢的大唐西洋公司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大唐西洋公司的核心業務:殖民地第七百三十一章 程洪安的信第兩百三十三章 本官還會回來的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六百三十一章 一炮不夠就兩炮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千零五十章 奪呂宋滅萬丹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三十九章 人口數破千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全球無敵就是這麼的強悍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皇家科學院院士第七百一十五章 寒酸的大唐皇宮第八百九十章 張嶽入川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堵車好啊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家康的選擇第一千零七十章 舉白旗投降的子島氏第五百八十八章 宏偉的造艦計劃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五百六十六章 沒有意外的戰爭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五百三十三章 吃的滿嘴流油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火炮貴炮彈更貴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陳立夫修官道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戰艦大型化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西班牙送女和親第一百四十九章 雷暴風雨夜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 四十萬公里鐵路第七十四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葡萄牙這隻噁心人的刺蝟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想吃飯?不準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雷霆出兵第九百二十一章 臨高要辦工業區第五百八十三章 王越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兩百七十章 三千虎賁渡瀾江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風箏戰術第二千七十九章 全球性民族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七大艦隊第九百一十七章 燙手山芋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追求幸福自由的宋丸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遷都新氣象第三百三十五章 遷都新氣象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戰艦大型化第二千五十三章 賣的不是車而是面子第九百六十六章 朕要包個大餃子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御覽第兩百七十一章 最關鍵的時刻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激進的陳立夫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萬人大轉移第一百七十八章 規模浩大的戰役!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膽大包天的華亭縣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放眼全球,無一合之敵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大唐死路一條第四百七十三章 望遠鏡初登場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韃靼人異動第三十六章 原野上的白手絹第五百九十二章 陸海生死大決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可憐的副總兵第兩百零一章 他們想要做什麼第一千零八章 五年六萬騎第兩百零一章 他們想要做什麼第一百八十三章 跑就跑,誰怕誰啊第八百三十八章 趙東的戰爭(求月票)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目瞪口呆的丹麥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駕親征廣州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快看,那肯定是個僞明大官第四百三十八章 席捲天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老二:明軍第五百九十六章 悲催的王越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新老交替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三百二十二章 全軍進攻第三百三十章 投降也不叫我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無奈的進出口委員會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價值五千萬的戰爭第二千五十七章 要讓更多大唐人買得起車坐的汽車第兩百二十六章 是打還是逃?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陸軍和海軍誰更摳門?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國全球化第三百九十六章 宋志文誤我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掘墳墓的僞唐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史上最爲龐大的船隊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暫住民的榜樣第三百零八章 主力決戰第八百二十章 慧塵長大了第一千八百章 英勇的南越王室衛隊第二千四十一章 大唐人的無視第兩百一十一章 我們去府城請救兵第二千八十六章 不想裝備機槍的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