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晉升他,一方面是他率領下的作戰司從零開始建設,直到如今已經足以承擔全軍的指揮重任,策劃了多場重要的戰役並獲勝之。
打仗打贏了,雖然說主要的功勞都被前線的將領們都拿走了,但是作戰司以及其他後方的機構的功勞也是不容抹殺的。
除了這些功勞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今野戰部隊裡已經是出現了四個步兵旅的旅長,陸軍少將了,而樞密院作戰司,作爲全軍的指揮中樞,哪怕是李軒的命令,也是通過作戰司間接傳遞的,所以作戰司的負責人也不可能一直都是個上校。
讓一個上校指揮一羣少將以及更多的上校,這聽上去都有些滑稽,而且李軒也是擔心曾子文的軍銜過低壓不住陣。
因此,李軒纔會在梧州戰役之前,以領導作戰司有功的名義授予了曾子文陸軍少將銜。
讓他曾子文如願以償的成爲了一名貨真價實的將軍!
這三個目前梧州方向僅有的陸軍少將進行私底下的商議,而他們的討論結果其實也就直接決定了後續第一軍的作戰計劃。
這一天,連續召開了兩次的御前作戰會議,一大羣人啥都沒幹,除了中午吃飯休息的時候只顧着吵架的二十多名參加會議的中高級將領,終於是達成了一致意見。
不對,也不能說是一致意見,其實很多人依舊是不同意最終計劃的,但是奈何這個計劃是作戰司的最終意見,而且軍中首屈一指愛的大佬郝柏年也是表示了支持,陳科橋雖然不太滿意,但是也只是說這個計劃要再略微調整一二,但是大方針他還是同意的。
其他的一羣校官們雖然有人依舊強烈反對,但是反對也是沒有什麼用,作戰司依舊是按照三個陸軍大佬所商定下來的主體構思向李軒呈遞了下一輪的作戰方案。
當天晚上,吃過晚飯後的衆人再一次坐在李軒的中軍帳篷裡,召開了今天的第三次御前戰略會議!
不過今天晚上的這一次御前戰略會議,衆人卻是沒有進行太多的爭論,因爲一開始曾子文就是代表作戰司,向李軒呈遞並開始講解作戰司所指定的總體方案了。
只聽曾子文站在一旁的大幅地圖上,用手中的指揮榜在地圖上指指點點,這是在說明目前敵我雙方的軍事部署情況。
長方桌的二十多名陸軍校官以上中高級將領們全都是端坐的筆直,身上的軍服熨的一絲不苟,穿着冬裝軍服的他們雙手手指併攏自然放在大腿之上,在場二十多人,沒有一個人彎腰駝背,全都是擡頭挺胸的坐的筆直。
坐姿乃至站姿,也是大唐王師日常訓練的一部分,也是嚴苛軍法裡的一部分,而在場的軍官其實很多都是早年近衛軍出身,哪怕部分不是,也是參軍時間很早的了,一天到頭連續好幾年都這樣,已經是讓這種嚴苛軍法之下的標準坐姿成爲了他們的本能反應。
坐在距離長方桌有兩米多的龍椅上的李軒看着眼前的這一羣人,其實還是很帶感的,這些人的模樣以及軍服,其實已經和後世的近代軍官極爲類似了,很多時候,他在展開這種御前戰略會議的時候,甚至會產生自己是蔣光頭,下頭都是一羣黃埔生的錯覺。
這些軍官們坐在長方桌兩端,並且按照軍銜高地依次排序,不過雖然他們一動不動,但是卻都是扭着頭看向長方桌後方的曾子文以及他身後的大幅地圖。
雖然敵我雙方的軍隊部署他們大多都已經是知道,但是曾子文通過圖示講解卻是更爲清晰,而且作戰司作爲全軍的指揮中樞,對部隊的瞭解以及掌控也是最全面的。
所以只是大概的講解一番,衆人還是對目前大唐王師的兵力部署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影響。
從北往南,從西往東的話,貴州西部目前只有一個暫編第三團肩負作戰任務,不過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實際上都已經被攻佔或者是主動投誠,所以該地區並沒有多少實際的作戰任務。
由原第二步兵旅之第四步兵團下屬的第一預備營爲核心,編入了一個原第一守備旅的一個守備營,兩個新編的守備營所組成暫編第三團,其作戰任務還是比較輕鬆的,足以控制貴州西部地區了。
而在貴州中部地區,則是第二步兵旅的第四步兵團的主力部隊以及第一守備旅的大部分部隊,原本該部分部隊是爲了攻克貴陽而來的,但是現在興泉府危機,李軒已經是派遣了五百里加急的軍報快馬讓他們暫時放棄貴陽,嗯,如果軍報使者抵達前還沒有攻克貴陽的話。
主力東返興泉府,以回援第三步兵團等部隊。
貴州東部地區,也就是興泉府和黎平府等地,則是第三步兵團爲核心,第二守備旅協同作戰,同時還有部分炮兵、輜重等部隊,總兵力大約萬人。
整個貴州方向,其實總兵力不算少,擁有正規軍一個旅又若干輔助部隊,大約七千人。守備軍兩個旅一萬人出頭,暫編團一個大約兩千人。
總兵力是有兩萬人的,但是這個兩萬人裡只有七千是正規軍,此外還分散在偌大的貴州省西、中、東三個地區。
而湖廣那邊來的明軍可是有三萬人,並且是一路直奔興泉府,所以纔會讓興泉府那邊打的極爲艱苦。
除貴州南邊的廣西,西邊和中部,乃至柳州在內,都是第三軍的防區,而第三軍的兵力也是三個軍裡最少的,麾下第四步兵旅只有可憐的兩千人不到,而且還是清一色的新兵蛋子,也沒有裝備任務的火器。
第三軍其實都是依賴守備軍作戰的,幸運的是,廣西中西部已經是沒有大規模的明軍了,所以第三軍的壓力也不算大,甚至是可以說得上輕鬆。
貴州東部地區,就是第一軍了,轄有第一步兵旅、第三步兵旅、柳州獨立團,第一、第二輜重團、第一、第二炮兵營、第一、第二騎兵營、第三守備旅、第五守備旅、暫編第一團等部隊。
此外海軍雖然不歸屬第一軍,但也是隨同第一軍作戰的,這部分的海軍兵力也有一千多人。
如此的第一軍可謂是實力雄厚。
而明軍方面,作戰司這邊的情報來源渠道有限,不是因爲探子們不夠牛逼,而是這年頭的信息傳遞實在是過於緩慢,想要知道數百里乃至千里之外的明軍動向,那是基本不可能的,而且即便是前線部隊彙報上來了,往往也是過時的消息。
所以目前作戰司能夠肯定是是,興泉府那邊有三萬湖廣明軍,然後肇慶那邊有着大約三千從梧州潰逃的殘兵,貴陽那邊則是有着大約六七千人的殘兵。
而其他地方,或多或少也有明軍,不過都是不足爲慮。
至於說興泉府的後頭,湖廣那邊會不會有更多的明軍,廣州那邊是不是已經有衆多的明軍把守,這些作戰司都是無法得知的。
所以這敵我情況通報,只能是簡單的說一說明軍的狀況,而後頭,曾子文就是說起來了作戰司的正式作戰方案了。
這個方案並沒有什麼新意,甚至說得上是老套,已經是被衆人翻來覆去討論了多次了,這就是分兵!
第一軍一分爲二,一部分繼續東進廣東,趁着雨季徹底到來之前拿下肇慶,然後進軍廣州,是否攻克廣州,則是到時候看具體情況。
但是廣州實際上不重要,重要的是佛山以及廣東境內的一些主要鐵礦區,而這些,雖然從戰略資源的角度而言很重要,但是明王朝的人顯然是不會這麼想的。
所以有可能會在廣州遇到敵軍重新集結起來的重兵,但是在佛山那些地方,基本上不太可能會有多少敵軍的重兵集團,其他偏僻礦區就更加不可能有什麼大規模明軍了。
而這也是東進廣東的核心計劃,奪取肇慶是爲了獲得進入廣東的大門,但是進入廣東後,也不是非得就第一時間拿下廣州這個沿海城市的,完全可以先拿下其他地方,然後圍攻廣州,就和之前他們攻打梧州一樣,先把周圍的地方打下來了再圍攻梧州,最後梧州還不是乖乖的落在大唐王師的手上。
分拆後,另外一部分兵力只是北上桂林,奪取桂林後直接殺進湖廣靖州,來一個圍魏救趙,以減輕興泉府那邊的防禦壓力,迫使湖廣明軍從興泉府退兵。
當然了,如果能夠把這三萬湖廣明軍堵死在興泉府,然後包圍並殲滅的話那就更美妙了。
按照這樣的戰略規劃,曾子文爲首的作戰司提把目前兵力雄厚的第一軍進行拆分。
這種拆飛將會效仿第二軍和第三軍,以一個主力的步兵旅爲核心,然後搭配一個或者兩個守備旅以及若**兵、騎兵、輜重部隊組建一個軍,用以單獨承擔一個戰略方向的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