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打下梧州

bookmark

收到了來自興泉府的加急戰報後,李軒立即就是召見了軍中的高級將領以及隨軍一起過來的高級文官,共同商討對策!

不過最後並沒有得出什麼計劃之外的結果!

因爲他們早就預料到湖廣那邊的明軍會過來,並且已經是提前做了一定的佈置,比如說從興泉府內撤出官員以及工匠。

如今的興泉府已經不是大唐王朝的政治、工業中心了,興泉府裡的工匠大部分已經是被遷移到了柳州來,並且已經是在柳州開始生產各種武器了。

此外在軍事部署上,第二軍也是把第三步兵團以及第二守備旅的主要力量部署在興泉府以及黎平府這兩個地方,倒是貴州東北部的地方只留下了部分兵力,很多州府其實只是靠着捕盜營來維持基本的局勢和治安的。

沒辦法啊,誰讓大唐王朝的兵力少,而控制區又是越來越大呢,這兵力不夠用是肯定的。

進行了一番並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討論後,李軒很快就是親筆手聖旨一封,讓軍報使者快馬加鞭到柳州府,讓留守在柳州府的內閣官員立即組織力量加快從興泉府撤出剩下的工匠。

湖廣明軍可是來勢洶洶的,第二軍留守在貴州東部的兵力並不算多,撐死了也就萬人左右,而且只有大約兩千多人是正規軍主力,剩下的不是守備軍就是新組建的部隊,戰鬥力堪憂。

所以駐防貴州東部的第三步兵團團長宋天彪上校是信誓旦旦的說一定能夠守住興泉府云云,但是李軒卻是覺得,下面這些將領們的話信一半就好,守得住自然是最好的,萬一守不住呢?這興泉府本身丟了也就丟了,反正也是窮地方,沒什麼好可惜的。

但是興泉府裡的那些作坊,尤其是那些工匠們可是不能丟,興泉府那邊的工匠可是蒐羅了幾乎整個貴州東部,纔是找出來的這麼多工匠,如果丟了李軒會心痛死不說,而且還有可能會被明軍利用,到時候明軍反過來直接就用這些工匠們造槍造炮,他大唐王朝以後豈不是要面對一支裝備不遜於自己,甚至槍炮數量比自己還多的明軍?

那種情況想象都覺得恐怖!

所以興泉府可以丟,但是作坊裡的工匠必須撤走,也不能去原定的貴陽了,因爲現在的貴陽都還沒被打下來呢,得先撤回柳州來。

現在的李軒還不知道,距離他沒幾公里的梧州城內的王越和衛嚴,早已經是把幾支從大唐王師手裡弄到的火槍送到了廣州以及鄰近的佛山,讓那些工匠們仿製僞唐賊軍的火槍。

這要是等上幾個月的話,說不準廣東那邊的明軍就能夠裝備上仿製自僞唐賊軍的火槍了。

李軒的聖旨除了立即撤離興泉府那邊的工匠外,還是給第二軍下達了新的戰略命令,命令第二軍如果近期內無法攻克貴陽的話,那麼就先放棄貴陽,務必掉頭東返把湖廣的明軍給攔截下來。

萬一貴州東部無法保住的話,也就是興泉府丟了的話,那麼就必須死守黎平府,因爲黎平府基本上算是從貴州進入柳州的橋頭堡了,守住了黎平府,才能夠更好的防禦柳州。

如果第二軍完蛋了,黎平府也完蛋了,那麼李軒還談什麼東進啊,立馬就得派兵回援柳州,用以抵擋湖廣明軍南下。

要不然的話,湖廣明軍就能夠複製自己當初的南下路線,一路攻打柳州、的武宣等,沿着西江殺到自己的屁股後頭來。

李軒的聖旨很快就被軍報使者帶走,並通過軍方的驛站體系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向柳州,向興泉府乃至貴陽方向傳遞。

大唐王朝的驛站體系其實就是建立在明王朝的驛站體系之上,同時進行了加強,基本上間隔十公里設立一個驛站,軍報使者們帶着軍報騎馬飛奔,每到一個驛站就換人換馬,以接力的方式進行快速傳遞。

這種速度的傳遞,一天時間能夠行進大約三百里左右,而這還只是普通的加急!

如果是緊急軍情的話,甚至能夠做到一天傳遞五百里甚至八百公里,當然了,如果是要一天傳遞三百里的話,那麼驛站裡的馬匹還能堅持,如果是五百里的話,那麼驛站裡的馬匹執行了一次任務後都得休養一段時間,如果是八百里加急,那基本上馬匹都是要跑廢的。

不是特別緊急的極端情況下,是不會用八百里加急,甚至五百里加急也不會用,頂多就是三百里加急了。

此外這種驛站傳遞的模式也是耗費極大,目前大唐王朝也就是在興泉府到黎平府,然後到柳州府,再到梧州這邊這一條主要的路線上依靠軍方支撐設立了密集的驛站體系,可以做到八百里加急外,其他地方一般都是三百里,少數路線能夠做到五百里。

李軒對信息傳遞是極爲重視的,和明王朝對驛站的兵丁極爲鄙視不同,李軒把驛站體系直接納入了軍方體系,由現役士兵充當軍報使者,並且授予了這些軍報士兵較高的軍銜以及權力。

通常軍報使者都是士官軍銜,而且如果遇到有人干預阻攔前路,可以直接擊殺之。

而靠近前線路段,更是由軍中的傳令兵負責軍報的傳遞,這些可是真正的騎兵,尋常人如果膽敢阻攔他們,他們可是會毫不猶豫的直接拔刀砍人!

聖旨被送走後,李軒繼續對着地圖看了一眼,然後咬了咬牙下了決心!

這梧州城不能再拖下去了,而繞過去也是不可行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打,哪怕是付出慘重的傷亡也要把梧州給打下來,這樣不僅僅是代表着能夠拔掉兩廣地區最硬的一根釘子,同時還能夠掃清繼續東進廣東的道路,而不用擔心後背被人捅一刀。

此外解決了梧州之後,到時候派遣部隊東進廣東的同時,自己也能夠騰出來部分兵力北上柳州增援貴州東部,甚至是直接殺入湖廣,威脅湖廣南部,從桂林出發,殺到湖廣,可要比興泉府那邊去湖廣方便多了,甚至到時候還可以直接威脅湖廣永州府、寶慶府,尤其是靖州。

湖廣明軍要去興泉府,他們需要從靖州出發,然後再去興泉府的,等自己的大軍從桂林殺上去靖州的話,那麼就能夠直接截斷進入興泉府明軍的糧道,到時候,來一個殲滅湖廣這數萬明軍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要拿下梧州,只要解決了梧州這數萬明軍,那麼整盤棋才能夠活過來,而不是和現在這樣處處受制於人。

這個梧州,就算是第一軍的將士死光了也要拿下來,不對,應該是說:哪怕死光最後一個守備軍將士,也要打下梧州!

正規軍不能死光,最多最多死一半,要是都死光了他這個皇帝還當個毛啊!

下定了決心後,李軒就是很快找來了幾個將領商議了一番!

他身爲皇帝,哪怕是已經親自做出了決定,但是也不能自己說出來並強行推動!

李軒給自己的定位始終都是一個裁判,而不是選手,這樣才能夠一如既往的維持皇帝的超然地位。

讓別人提出來,然後自己同意,這勝利了,自然是他這個皇帝光明偉大,如果說很不辛,攻打梧州打不下來,還損兵折將的話,那麼自然就是提出這個建議的將領的錯,而他李軒只不過是誤信了讒言而已!

身爲皇帝的李軒,是永遠都不會犯錯的!

犯錯的只能是手底下的大臣們!

基於這種需求,李軒是找到了其他幾個本來就支持強攻的將領,暗示了一番強攻這個辦法深得朕意後,這些將領們自然是能夠領會李軒的意思。

於是,第二天的御前戰略會議上,這幾個得到了李軒暗示的將領,包括第三步兵旅旅長陳科橋少將,第一步兵旅的參謀長李新中校是再一次提出了強攻梧州,並且是爲此拿出了詳細的作戰方案。

然而不等衆人開口反對呢,李軒就是開口道:“哦,這強攻的話,具體計劃如何?”

李軒一反往常絕少在戰略辯論還不分明的情況下就插口,下頭的將領們都是聰明人,自然是看出來了這種反常,並且明白這種反常背後的含義。

因爲這代表着李軒已經是傾向於強攻的方案了

所以郝柏年他們雖然依舊不同意強攻,但是還是耐着性子聽陳科橋說着他的強攻方案!

“本案用意,力求在十天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徹底攻克梧州,並且殲滅城內敵軍!”

陳科橋一邊說着,一邊用着小木製的指揮榜在梧州城防地圖上指指點點道:“本案雖爲強攻,但是強攻乃是最後手段,而前期的準備依舊不可或缺!”

“在部隊發起強攻之前,部隊應當持續挖掘戰壕,地道,力求把戰壕推進到距離城牆三十米左右,把地道挖到城牆下方,然後進行爆破!”

“爆破?”這個詞有點陌生啊!

這挖地道他們不是沒幹過,但是之前的挖地道可是作爲運兵通道使用的,是想要挖地道穿過城牆,然後從城內突然出現,製造混亂甚至協助部隊奪取城門或者城牆,但是這一次,陳科橋說的卻是爆破!

而什麼是爆破?這個詞彙沒聽過啊,聽不懂啊!

第五百三十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四十五章 未竟的征伐(求月票)第兩百九十六章 秋風蕭瑟戰鼓響第二千七十二章 喬治入籍第一百三十章 又肥又大的燒雞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來自蒸汽機項目組的捷報第三百九十五章 衝鋒的城牆!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濟州馬場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不是鄙夷只是怕死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誰敢冒頭就打誰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九百一十七章 燙手山芋第十九章 敵軍來襲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比海軍還值錢的大唐西洋公司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略重心調整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技術驗證艦第三百六十六章 僞唐賊首名錄第四百八十一章 擴軍四旅第七百一十三章 肇慶新風貌第七百九十二章 遷都第四百零一章 滾,別擋着本官逃跑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遺產稅第三百六十六章 僞唐賊首名錄第一百三十五章 雷霆雨露,莫非皇恩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印度洋決戰方案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被一鍋端的上海碼頭公司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大唐錢多任性第七百八十四章 這江南,本官是要定了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蒸汽戰車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略重心調整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貴族封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雷霆雨露,莫非皇恩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田平一生的痛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奏對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少一毫米少一條膛線都不行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人不好了,賊軍打過來了第兩百三十七章 擴軍擴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農民子弟的掙扎第四百八十一章 擴軍四旅第兩百八十八 官軍復正泰李逆身死第九百九十一章 大人快走!第六百九十一章 李春景的‘小冒險’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錢不是問題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忙到崩潰的太子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第七百三十九章 蒸汽機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鳥糞是個寶第二千五十二章 認同感以及貨車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八百九十三章 納稅守法的良民啊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擴張東歐第三百九十七章 光環耀眼的聖君(爆發求訂閱)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想移民大唐?下輩子投個好胎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東北征夷司令部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賣土地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給面子的老天爺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聯合國海盜軍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丹麥全面唐化第九百五十一章 驚天大案第三百六十四章 破城而入第三十一章 傾國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光環耀眼的聖君(爆發求訂閱)第七百九十一章 還有誰能夠阻止他?還有誰!第一百八十四章 先放明軍一馬(求月票)第六百四十四章 平賊餉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大唐的承諾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英格蘭辦海軍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大隅縣籌備特使第兩百一十四章 明軍的反攻第二千八十七章 不打仗就不用彈藥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恐慌的歐洲第九十八章 大唐刀槍所至第一千零四章 民亂第七百七十六章 萬古聖君的親切慰問第二千三十三章 南洋大開發第二千一十七章 本土沿海等於西太平洋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甘心的俞大猷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一百毫米前裝線膛炮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錢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五百零八章 刺蝟一樣的梧州第三百五十三章 武裝行進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歐洲艦隊第二千一十九章 提前一步的馮氏航運公司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大唐的實力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它就是我們的未來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年年殺貪官,啥時候纔是頭啊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風靡各校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更符合國情的皇權集中制第四百零一章 滾,別擋着本官逃跑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誰說太子就一定能笑到最後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千炮齊轟第兩百四十九章 彪悍的慧塵公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秦淮河啊秦淮河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老二:明軍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見相左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補個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