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六章 秋風蕭瑟戰鼓響

爲了大唐王朝能夠有一個繼承人,爲了不至於讓李家絕後,李軒是準備當幾個月的和尚,不管是董芸芸還是葉氏還是珠兒,他誰都不準備碰。

而且爲了避免讓這三個嬌滴滴的女人在自己面前晃來晃去動搖他的決心,他第二天一大早就是帶着侍衛回到了瀾江渡口。

如今的瀾江渡口已經是徹底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軍營,大唐新軍在這裡整整駐紮了三千人,因爲是準備在這裡場時間駐紮下去,所以在修建衆多河灘防禦工事的同時,也是修築了衆多比較簡單的營房,一副要在這裡紮根的模樣。

不僅僅是防禦工事和營房,大唐新軍還忙裡偷閒,建造了不少的木筏乃至船隻。

這些船隻現在自然是用不上的,但是現在用不上不代表着以後用不上了,在李軒的計劃裡,瀾江渡口戰役後的三個月內,大唐王朝都會苦修內功爲主,等三個月後明軍估計也就來了,到時候以守代攻,爭取把明軍再一次留在這瀾江河底。

到時候,他的大唐新軍也就是到了出兵興泉府城的時候了!

那時候不僅僅是擊敗了明軍的緣故,更是因爲正泰縣這個窮鄉僻壤已經是無法滿足大唐王朝的發展需要了,他們需要更廣闊的領土來獲得兵源以及各種戰略資源。

現在提前打造的船隻和木筏,是爲了到時候進攻府城的時候渡江所用。

大唐王朝,總不能一直窩在小小的正泰縣!

它的下場只有兩個,要麼是被越來越多的明軍剿滅,要麼是一路逆流而上發展壯大,如何在逆流中發展壯大,這就是李軒所需要考慮的事了。

而佔據整個興泉府,就是李軒下一步的戰略規劃!

當然了,發起下一步的攻佔興泉府的戰略之前,得把整個正泰縣先掌控在手裡才行,此外也得先把未來數月來襲的明軍殲滅後才行,要不然的話,很容易興泉府沒拿下了,自己的大唐新軍就被龐大的明軍一口給吞乾淨。

殲滅明軍,這是未來的事,李軒現在管不着,最近幾個月裡,他卻是準備着進一步加強對正泰縣的掌控力度。

爲此,他設立了多個鎮以及高達六十幾個村,而這些村鎮都設置有捕快,此外,還設置了一個捕盜營,捕盜營的三個隊,有兩個駐紮在溪口村,而有一個則是駐紮了正泰縣西北方向的楊家村。

捕盜營加上各鎮各村的捕快,這些半軍事的武裝力量已經是勉強能夠幫助大唐王朝掌控各鎮了。

不過龍華鎮和正泰縣卻是要特殊一些,龍華鎮都還好,蘇家康明顯是放棄了龍華鎮,把駐守龍華鎮的正規軍都抽調到了正泰縣城,只留下數十青壯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大唐新軍也沒有佔據龍華鎮,只是在鎮外留守了數十名士兵看守而已。

這麼久過去了,龍華鎮內的那些青壯和普通人都已經是習慣了外頭的這數十名大唐新軍士兵的存在了,對於鎮外大唐新軍的士兵們每天早上就跑來跑去,訓練時的大喊大叫都已經給是見怪不怪了,甚至住的比較近的一些小孩子,偶爾還跑去看大唐新軍的訓練。

倒是正泰縣城那邊,因爲城內有着七八百人明軍和青壯,再加上又有蘇家康坐鎮,所以一直都是沒有放鬆警惕。

而大唐新軍這邊也是不敢放鬆對正泰縣城的監控,在正泰縣的四個城門都是佈置了人手進行監控,此外在稍微遠一些的地方里還駐紮了一個隊的士兵作爲後援。

隨着大唐新軍的兵力擴張,監控或者說包圍正泰縣城的大唐新軍,已經是從之前的一百多人充實到了如今的兩百多人,而這兩百多人,正是大唐新軍內的第二混成營。

這個第二混成營的任務就是監控正泰縣內的明軍,並且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內攻克佔據龍華鎮和正泰縣城。

大唐新軍的將近四千兵力,自然是不可能一口氣都放在瀾江渡口的,而是主力三千餘人在瀾江渡口,在正泰縣城、龍華鎮這邊佈置了第二混成營。

而第一混成營則是作爲機動兵力,部署在位於瀾江渡口西北方向大約十五里的地方,而在這個地方有着另外一個比較適合大軍渡江的河段,如果明軍從這裡渡江的話,第一混成營就得肩負起阻擊明軍渡江,拖延時間等待主力增援的重擔。

此外,其他幾個明軍可能渡江的地方,李軒也是酌情部署了部分兵力。

至於瀾江渡口這邊,主力部隊則是擁有足足三千人。

如果明軍大規模來襲,並準備再一次從瀾江渡口渡江的話,李軒肯定也是會把第一混成營以及佈置在其他幾個渡口的部隊都調到瀾江渡口,和明軍決一死戰。

情況危急之時,後方的第二混成營以及捕盜營也是會被抽調上來增援主力。

李軒積極備戰,把時間都花在了處理政務,訓練軍隊上頭,而河對岸的宋志文顯然也是沒有閒着。

雖然他妙筆生花,把瀾江渡口之戰的失敗給糊弄了過去,但是總不能坐視僞唐賊軍在正泰縣發展壯大不是。

到時候別說剿滅這些僞唐賊軍了,說不準興泉府都要守不住了。

爲了剿滅僞唐賊軍,更是爲了阻攔這些僞唐賊軍讀過瀾江,宋志文最近也是大肆招募青壯,想要重建他的募兵部隊,同時也是動用了人脈關係,說服了巡撫派遣臨近的幾個州府的衛所部隊過來幫忙剿匪。

巡撫大人一出手,四個位於興泉府周邊的千戶所就是接到了調令準備出兵興泉府。

如今這些來援的衛所兵已經是在路上了,總數大約有兩千人,再加上興泉府本身的幾個千戶所新徵召的千名軍戶士兵,一共湊出三千衛所兵是不成問題的。

而宋志文也明白,靠這三千衛所兵是不靠譜的,這些衛所兵連土匪都打不過,要打仗,還得靠那些募兵!

所以他又一口氣招募兩千募兵,如今正在日夜訓練着呢。

再加上瀾江渡口那邊也還有千餘人的明軍,當初瀾江渡口一戰戰敗後,他從各地蒐羅了近千兵力緊急增援瀾江渡口,這些兵力後續也一直駐守在瀾江渡口,總數大約有一千五百人。

三千加兩千再加一千五百,也就是說,未來一兩個月後宋志文手下的兵力就能夠達到六千五百。

這六千五百人可不包含民夫,而是單純的作戰兵力!

哪怕是衛所士兵的戰鬥力很弱,哪怕他的募兵都是過去一個月裡剛招募的,但是這些士兵不管怎麼說都是正規軍隊,和民夫還是有着本質差別的。

等到大戰的時候,宋志文還會繼續徵召個幾千民夫,負責後勤運輸以及輔助任務,到時候湊出上萬個人口也是有可能的。

至於他一個興泉府怎麼養活這上萬人,這種事不用他操心,增援而來的兩千衛所兵是自帶乾糧的,他頂多就是給一點點糧食意思意思,糧草讓他們自行解決。

而興泉府本身的那一千多衛所兵的糧草怎麼解決?還是自帶乾糧!

什麼叫衛所兵啊,就是平常種田積攢軍糧,打仗的時候就帶着自己種出來的軍糧出發征戰啊啊。

這也就是爲什麼會有人說明朝的衛所制度,讓朝廷無養軍之費了。

當然了,要想這些衛所兵賣力作戰,還是需要拿出額外的真金白銀來賞賜,同時那些經常經歷戰事的邊軍因爲花費巨大,所以是需要朝廷下撥軍費進行補貼的,也就是所謂的‘年例銀’。

這些銀子如今就是需要他宋志文想辦法籌借的,這只是剿匪而已,加上宋志文爲了自己的官帽子着想,又故意隱瞞了消息,因此朝廷那邊自然是不會拔下什麼軍費來的,只能是宋志文自己籌借。

衛所兵都需要給少許軍費了,那麼那些募兵就更是花銀子了,這些募兵可是拿軍餉的,沒錢又沒飯吃,可別指望他們給你宋志文賣命。

哪怕是那些臨時徵召的民夫,雖然不給他們餉銀,甚至都還讓他們自帶乾糧,但是必須的花費還是需要的。

這麼加起來,上萬人的花費也不是個小數目,而明朝的地方官府歷來都是窮光蛋,興泉府的財政可拿不出來這麼大一批銀子。

但是宋志文卻是沒有在乎過這個問題?

沒有軍費供養大軍?這個簡單?他可是一府之尊,直接下命令向大戶們攤派銀糧也就是了。

堂堂一個知府大老爺,難不成還能被這點銀子難住不成?

當然了,攤派這種事一次兩次還行,次數多了那些大戶們就會有意見了。

但是攤派這種事也不可能持續多次啊,這上萬人的軍隊在未來的三個月內要麼是剿滅了僞唐賊軍,要麼是被僞唐賊軍擊敗。

宋志文他是不可能養着上萬人無所事事玩一年半載的。

而如今的李軒還不知道,宋志文已經是預備着抽調、訓練總數六千五百人的正規軍,外加好幾千的民夫,準備湊上萬人規模的大軍,準備給他一個大殺招!

不過知不知道也是沒有所謂的,哪怕李軒所預料的明軍是省城派過來的幾千或者上萬人,而事實是這些明軍還是宋志文自己搞出來的,但是兩者的兵力差距並不大。

反正明軍這麼多,打誰都是一樣的!

時隨着中秋,霜降等節氣過去了,天氣也是逐漸變涼。

而河對岸的明軍也是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大唐新軍的探子們,發現有着五千人明軍從府城方向朝着瀾江渡口而來,等他們抵達後加上原有的五千明軍,那麼河對岸的明軍總兵力就會超過萬人人。

李軒得到這個消息後,深吸了口氣,然後對着一羣將領道:“等了這麼久,他們終於是來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場上的小胖龍(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公子很滿意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太平洋號處女航第七百五十五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海軍(求月票)遲到的封推感言第兩百一十四章 明軍的反攻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風靡各校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炮轟城塌第八百四十七章 威名遠播的陳立夫第二千零七章 坐擁半個美洲的美洲礦務公司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新北侯去美洲第九百三十八章 鐵罐頭們的戰鬥第八百四十七章 威名遠播的陳立夫第三百五十一章 迎難而上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兩百七十八章 戰後大擴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要誅他九族第三百九十四章 全軍衝鋒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只要你買不起,沒有我們賣不了的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馬六甲號戰列艦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公司艦隊纔是主力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迎風臭十里的大唐外交官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七百四十章 工業革命(爲慧塵公主賀)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這破廠能造汽油機?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全它嗎是貪官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視察蒸汽機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好到用不起的步槍第九百七十八章 決戰漢陽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四百六十二章 精通僞唐事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騎兵最佳戰馬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軍事貴族:畢家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車之日就是西征之時第九十三章 那是老孃的私房錢第一百二十二章 近衛軍初登場(月票加更)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換回來那麼多黃金幹嘛用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楊成經商(二)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做生意前先打一仗第兩百五十八章 太后娘娘威武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劃時代的豪華客輪:太平洋號第七百四十四章 劃江而治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唐又要遷都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豬從不投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裁軍五萬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放棄治療的韃靼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俞大猷被俘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工業時代的芬芳第二千二十四章 陸軍丟不起那臉!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二千一百七十六章 韃靼人殖民非洲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土著各國大殖民第兩百四十六章 柳八苟出山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擔憂的北方武器公司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電報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必須貴,不貴賣不出去第三百九十一章 擅自後退者斬第兩百零四章 攻打正泰縣城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第兩百三十四章 練兵十萬,造槍萬杆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公平的休達第八百五十八章 俞大猷被俘第六百九十一章 李春景的‘小冒險’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讓人絕望的實力差距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黃河改道計劃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風流才子陳立夫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聖駕親臨視察第八百八十三章 這絕對不可能第一百八十七章 賊軍倉皇而逃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陛下駕到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唐的錢好借難還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鳥糞是個寶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唐王師的巷戰利器第十九章 敵軍來襲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二千一十二章 和本土差異巨大的美洲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同尋常的‘知道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兇險的意外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二)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伊麗莎白抵唐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一日破城,大名震驚第七百二十九章 督標新軍出戰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伊麗莎白昭儀第五百六十三章 真男人用刀不用槍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聖天子不是人也不是神第二千一百零二章 順義王大唐見聞(一)第二千三十四章 大唐奇蹟第二千七十二章 喬治入籍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貴族子弟在扶桑第六百八十九章 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五百零二章 督師四省軍務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兩百零四章 攻打正泰縣城第兩百一十五章 這個老大好牛逼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騎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