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十七章 交州雜交水稻

bookmark

廣西交州,宋平城的郊外,有着一片龐大的農田,但是和普通的農田不一樣的是,這片龐大的農田都是被包圍了起來,外圍有着圍欄,同時還立有牌子:試驗農場,閒人免入。

大片農田的一側,立有一棟三層水泥大樓,這種規模略大的水泥大樓在郊外地區算是比較少見了。

大樓的門口掛着招牌:農部糧食司交州培育所。

這是一個農部糧食司下屬的雜交水稻培育所之一。

大唐帝國研究雜交水稻的時間已經不斷了,每年都會投入不少的研究經費對雜交水稻進行培育,陸續建立了廣州培育所、昆明培育所以及現在的這座交州培育所。

只不過一直都是沒能出什麼太大的成果,雖然說也培育了不少水稻良種,但是前期的工作更多的挑選南洋地區的良種進行培育,讓帝國的南方地區也能種植。

而純粹的雜交水稻培育工作,之前一直都是停留在理論上和小規模的試驗當中,至少到目前爲止,他們都還沒能找到高產糧種。

相對而言,其實大唐帝國的其他糧種移植培育工作倒是要更加順利一些。

比如從南洋、美洲乃至歐洲等地區引入的大量農作物,經過農部糧食司的改良之後,很多都已經是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種植了。

比如玉米、土豆、番薯這三種比較重要的農作物,一直都是農部的重點培育農作物。

經過漫長的時間的改良培育,目前上述的這三種農作物,已經是可以在大唐帝國本土的絕大部分地區種植,而且是可以保障一定產量,甚至是大產量的種植。

這可是相當難度的,如果沒有花費龐大的資金進行專門的改良培育的話,只依靠民間自身的改良,這個時間可能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歷史上明朝時期就已經有番薯了,但是原種的番薯對於很多地方來說並不適合種植,產量也不算高。

可經過了漫長的優選劣汰之後,一直到清朝時期,番薯纔算是能夠在華夏地區廣泛種植並保證較大的產量。

而農部的改良培育,就是爲了縮短了這個過程,先後改良培育了衆多適合不同地區的品種。

尤其是玉米,如今已經是在大唐帝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種植,尤其是比較乾旱、貧瘠的土地上,開始廣泛種植玉米。

因爲玉米具備了極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營養價值也較高,產量也不低。

當然了,促使大唐帝國的農民們開始廣泛種植玉米的原因還是玉米不挑地,隨便一塊旱地,甚至山坡上都能種植。

這對於缺乏耕地的大唐帝國而言非常的重要。

同樣的,其實番薯也具備類似的特性,所以番薯的種植也是非常的廣泛。

很多大唐帝國的農民們,都是在良好的水田種植水稻或者上等旱地裡種植小麥,在其他次一等的旱地上種植番薯、玉米、花生,或者是種植桑樹、棉花、果蔬等經濟作物。

大唐帝國官方也是鼓勵農民們種植這些新型農作物,早些年的時候都是免費提供優秀糧種的,現在也還會組織商家收購棉花、蠶繭、果蔬等等經濟作物,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但是,即便是這樣話,也很難徹底的解決大唐本土所面臨的糧食問題。

如果單純說要吃飽飯的話,其實如今的大唐帝國已經是能夠做到這一點了。

哪怕是沒有海外領地的糧食供應,僅僅依靠本土的糧食也能夠做到讓本土的三四億民衆吃飽飯。

但是,大唐帝國的要求不僅僅是讓民衆吃飽飯啊,他們還想要讓民衆們吃得好。

把糧食指數降低下來。

百分之六十的糧食指數和百分之四十的糧食指數,中間差的可不是百分之二十的糧食產量,而是好幾倍的糧食產量呢。

這也是爲什麼這麼多年來,大唐帝國始終堅持搞雜交水稻,化肥的緣故。

如今花費初步有了眉目,而雜交水稻的話,雖然沒有太大的進展,但是好歹也算是小有成果。

交州水稻培育所給上級遞交了一份報告,稱他們已經是初步培育出來了一款適合南部地區種植的水稻,該水稻生長時間短,產量大。

當然也不是沒有缺陷,這個缺陷就是對氣候要求比較高,對農田的肥沃程度要求也比較高。

但是,如果有化肥作爲補充的話,兩廣雲南的部分地區以及大部分南洋半島地區都適合種植,並且保持高產量。

雖然這種雜交水稻依舊侷限性非常大,但是對於大唐帝國的水稻培育工作而言依舊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再者,如今整個南洋地區都是帝國的,同時南洋地區又是大唐帝國重點開發的糧倉地區。

這種交州水稻剛剛好!

得知了消息後,哪怕是聖天子李軒都是親自關注此事。

“如果在南洋地區推廣種植這種水稻的話,一年下來單畝產量比現在的怕是要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哪怕是增加了化肥的成本,但是算下來的話,最後種植出來的糧食成本還是要比現在的糧食成本要低的多!”

“這是好事,大好事,回頭你們農部這邊要酌情辦理!”

“但是,也不能着急,要確保不會出問題,前期不要進行大規模的推廣,和以前一樣,適當選擇一兩個地方進行實驗性種植,如果效果好了再慢慢的推廣!”

李軒吩咐了農部糧食司那邊相關的注意事項後,又是把移民屯墾司的人叫了過來!

“如今南洋地區的移民速度還是慢了些,這都好些年了才幾百萬人口。這對於偌大的南洋地區而言可是少了!”

“朕記得去年前往美洲地區的移民都有將近兩百萬了,但是去南洋地區的也才一百多萬,這樣不行!”

“這移民工作啊,是時刻都不能鬆懈!”

這一番話說的讓移民屯墾司的人額頭都開始冒汗了!

時刻不能鬆懈,這話的意思就是說他們移民屯墾司的工作鬆懈了唄,聖天子這已經是公然對移民屯墾司的工作表示了不滿。

這回去後,移民屯墾司的司長就是把麾下的各處官員召集了過來,傳達了聖天子的口諭。

當這些官員們聽到了時刻都不能鬆懈這句話的時候,一個個都是神情嚴肅了起來。

哪怕是官場新丁,但是聖天子的話說的這麼直白,也都能夠知道聖天子的不滿態度了。

只是,嚴肅之後他們一個個也是面露難色。

移民工作,不是那麼好做的。

當即就有人唉聲嘆氣道:“唉,現在人們普遍不願意移民去南洋,他們寧願自費移民去美洲,也不願意免費移民到南洋,這纔是造成最近幾年南洋移民工作滯後的根本原因!”

另有人道:“是啊,南洋地區雖說已經是本土了,上面也沒有土著了,但是大部分地區的環境還是惡劣了些,很多民衆是不願意移民過去的!”

“倒是美洲那邊條件好,雖然我們早就取消了移民的船票補貼,但是人們哪怕是貸款自行購買船票也要過去啊!”

“不過困難也不是理由,後頭還是要想辦法,吸引更多的移民前往南洋地區才行,之前我聽說了,糧食司那邊搞出來一個交州稻,這種品種的水道只能在南洋地區種植,而且產量極高,我看可以從這方面着手,重點宣傳南洋地區種植交州稻的情況,讓民衆知道去南洋種田是能夠獲得大豐收的!”

“不錯,除了水稻外,我看還可以從橡膠這方面入手,隨着帝國對橡膠的需求越來越大,橡膠價格也是一天比一天高,之前南洋地區僅有的幾個橡膠園都是賺翻了,如今很多南洋地區的民衆已經是開始自發種植橡膠!”

“未來帝國對橡膠的需求肯定是越來越大的,南洋地區又是非常的適合大規模的種植橡膠,我看可以從橡膠種植方面入手,吸引移民。”

“既然從經濟作物吸引移民的話,我看還可以加入一些熱帶水果等經濟作物的重視,現在已經是有冷凍運輸船了,上個月的時候,我聽說有人用冷凍運輸船,運輸了一船香蕉北上販賣,大賺了一筆。”

“這些都是南洋地區的特殊優勢,我們應該利用起來,吸引更多的民衆!”

這個時候,又有偶人道:“其實僅僅是農業方面推動的話,也是不夠的,要知道南洋地區還有石油,還有黃金呢,而且諸位別忘記,南洋地區如今已經是帝國本土,可不是什麼海外領地,上頭也沒有任何一個土著了。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可以在南洋投資建廠!”

“南洋地區的石油資源非常的豐富,現在都是把原油運回來提煉,但是完全可以在馬六甲州等地區就地設立煉油廠嘛,這樣還可以就近在南洋地區銷售,同時也可以就近出口到印度地區!”

“馬六甲那邊的地理位置這麼好,只是充當一箇中轉港口太可惜了,可以適當的發展造船等行業嘛!”

“這工商業起來了,才能夠吸引更多的資本和民衆,要不然的話,僅僅依靠農業是很難完成短期內南洋移民千萬的目標的!”

大唐帝國給南洋地區定下的初步移民目標就是一千萬,但是這都幾年過去了,如今一共也才那麼幾百萬人口而已。

而這幾百萬人口裡,還得包括早期就移民到馬六甲州的部分移民。

但是,移民屯墾司雖然內部提出了不少的解決方案,但是他們只負責移民而已,而其他很多東西都是糧食司、商部乃至國企部的業務範圍,移民屯墾司可沒管轄權。

不過偶呢,移民屯墾司在帝國內部政壇的地位一向來都比較特殊,和其他各部門都是有着比較緊密的合作的。

一番商談之後,其他機構也是答應了配合移民屯墾司的工作,以推動南洋移民的工作。

不過更加重要的還是新成立,暫時還沒啥存在感的衛生部,這個機構算得上是大唐帝國成立最爲的機構了。

其職權顧名思義,就是負責衛生醫療方面的事務。

話說,之前大唐帝國其實也有類似的機構,但有意思的是,之前是歸屬巡警部下屬,有一個衛生管理司。

之前的衛生管理司的主要職權就是管理城市衛生,防疫等,這是因爲大唐帝國對衛生事務一向來都非常重視,尤其是對城市衛生的重視那更是到了變態的地步,街頭上永遠都有巡警盯着人看,看見你隨口吐痰,亂扔垃圾了,立馬上去開罰單了。

這也是爲什麼衛生管理司一直都是歸屬巡警部管理的原因。

後來纔是把其中的防疫等職權整合起來,並和皇家太醫院進行了合併,以此爲基礎成立了衛生部,主要負責防疫、衛生、醫療等事務。

衛生部最爲最晚成立的部級機構,而且管理的事務也不算權重,所以存在感並不大,這幾年唯一干成的大事,也就算是在帝國本土範圍內普及了官辦醫院。

大唐帝國早些年就已經是在每一個縣都設立了最少一所官辦醫院。

而衛生部成立以後,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廣基層醫療。

爲此衛生部在鎮設立官辦診所,這種診所的規模並不大,往往只有少數於兩個醫生坐堂,但是好歹也算是正規官辦政所。

不過更重要的還是推廣扶持鼓勵鄉村醫生,對民間的大量傳統中醫進行在培訓,讓他們能夠按照衛生部編的各種醫療書籍,治療常見的疾病。

衛生部的目標就是爭取讓每一個行政村都有一座鄉村診所,不需要太大的規模,甚至都不需要什麼護士,只需要一名能夠懂得基本醫療知識的鄉村醫生就行了。

也不用多厲害,能夠治一治常見的疾病就行了。

官辦醫院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爲民衆提供廉價的醫療,所以收費比較便宜。

但是不能說官辦醫院的治療水平低了,實際上大唐帝國裡治療水平最高的還是官辦醫院,只不過是在更高就的官辦醫院。

通常都是省道的綜合大型醫院,醫療水平那都是一流的。

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侍女並不是那麼的好當的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聖駕抵達上海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見過傻的,沒見過怎麼傻的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長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聯姻第一百三十八章 跑着跑着就不見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蔡二虎的決心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宮廷:狼多肉少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火炮纔是核心戰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數不勝數的傾國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要誅他九族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大唐西洋貿易公司改革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齊備刀槍隨時殺敵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江南大鐵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賺錢賺到手軟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突圍或死守都不行第六百三十七章 飛啊飛,一起飛!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電池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不理他們,繼續前進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人有失手炮有打錯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巴庫協議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沒有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搞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等什麼,撤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包工頭應易康第三十一章 傾國之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花魁們的黃金時代第二千八十一章 埃及省亞歷港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八百二十七章 借錢度日的大唐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身爲一個大唐人要時刻保持體面第五百零七章 勝利大轉進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大唐炸逼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頭強勁的張嶽第二千二百零四章 禪讓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干涉歐洲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環球海底電纜通訊工程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人在大唐有兩件事不能避免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同尋常的‘知道了’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商務車第三百三十四章 王霸基業已成!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九百二十六章 好客的南洋百姓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不是不能管只是懶得管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五百二十二章 王越的梧州大捷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移民何錫華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萬金油西北馬第四十五章 鬼子進村第七百一十二章 嶽州困局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五百七十六章 廣州戰役起第二千一百八十九章 陳立夫致仕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萬人大轉移第二千八十四章 真當我們大唐收破爛的啊?第兩百三十三章 本官還會回來的第七十四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太子薨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好,中埋伏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蒸汽機第三百七十七章 命裡註定的對手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平息衆怒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戰危機第一百七十三章 夏收出徵第五百八十一章 擲彈兵,前進!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裝柳州獨立團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英格蘭辦海軍第五百五十六章 入靖州抄後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衝啊,大唐萬歲!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讓人絕望的差距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想吃飯?不準第六百二十三章 可憐的副總兵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大唐人的胃口太大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人,不好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黃河三大方案第二千八十八章 戰列艦是碼頭博物館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仁孝治國的大唐帝國第八百一十七章 海軍也要開疆擴土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乾的就是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團戰只搶人頭第七十五章 宮鬥技能點滿的白太后第九百六十三章 翰統鷹犬回金陵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一億六千萬第二千一百八十三章 大唐金國的先進性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大唐的報復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登陸馬六甲第五百五十五章 喜迎大明王師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白水保鏢公司第八百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二千一十五章 有償監管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大唐王師的血汗錢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三等動員令第六百五十九章 尷尬的佛郎機人第八十二章 激烈無比的對決第二千四十九章 有錢了才能玩步球第七百一十三章 肇慶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