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一億六千萬

bookmark

宣平十九年,不僅僅是對於帝國而言,乃至對於全球而言,都註定不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這一年,大唐禮部下屬的朝報司,成爲了最爲繁忙的部門,每天都是愁着該如何從衆多的大新聞裡選出來適合的放在前面的幾個版面上,畢竟什麼新聞該上什麼版面,那都是重大的問題,代表着官方的直接表態,是不能亂髮的。

而造成宣平十九年裡,同時爆發出來了衆多大事件,其引子固然是火車和輪船的大規模應用等等,但這些只是一個引子而已,真要歸根到底的話,宣平十九年所出現的變化,是帝國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科技等全方面改革發展後的一個爆發!

這種鉅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當大唐崛起,並進行諸多改革以後,就必然會出現這種事情!

現在,只是讓人們看到了而已!

在前些年,人們興許也能夠感受到華夏大地的變化,但是整體感覺卻是不怎麼明顯的,對於絕大部分帝國子民而言,其實大唐治下的華夏,和傳統的封建王朝治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絕大部分人都是農民,他們依舊種田,交稅,服役,並且除了極少數人外,大部分人依舊不會走出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去外面看一看世界的變化。

真正能夠感受到華夏大地鉅變的,還是生活在城市裡,尤其是工商業發達地區的城市,比如說上海。

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們,應該是最能夠感受到這種社會的巨大變遷了,無數的荒地變成了工廠,從全國各地蜂擁而來的人們,以及匯成了上海這個奇特的現代化城市。

而在宣平十九年,哪怕是普通人也是能夠感受到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的感受興許不會太過全面,但是多少都會感受到,比如說水利大建設進入到今年,很多地方上的水利設施已經是建設完畢。

這些水利設施,並不是都是洪澤湖防洪大堤,長江,黃河大堤這些超級工程,其實更多的還是鄉間的小型水利設施,以澆灌農田爲主。

歷盡數年的建設,大部分地方已經是完成了上頭交代的任務,把轄區內的基礎水利設施搞了一遍,興許有些地方只是流於形式,有些地方做的並不夠完善,但是總體而言,這一場波及全國的水利大建設,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其中最明顯的證明就是,在宣平十九年裡,全國範圍內,其實也算不上什麼風調雨順,很多地方的佳降雨量不足,而有些地方則是出現了大暴雨,帝國那麼大,總會有一些地方出現或多或少的天氣反常的。

但是,這些氣候上的變化,並沒有太過影響帝國的糧食產量。

根據農部方面的報告,宣平十九年裡,全國範圍內並沒有什麼地方出現糧食絕產等大災害,同時因爲水利設施的普及,讓很多下等田變成了中等田,中等田變成了上等田,如此也是使得糧食產量進一步增加。

宣平十九年,稅部統計的‘農業稅’徵收情況,將會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左右。

可別小看這百分之五,要知道,帝國的農業稅基本都是固定徵收的,既然有增加,那就代表着開發了更多的耕地,或者是普通的下等田變成了上等田。

農業稅因爲並不是按照糧食產量的比例來徵收,而是按照田畝的數量來徵收,所以這還無法真實的反應糧食產量的變化。

但是大唐糧食總公司所反饋上來的消息卻是足以反應帝國的糧食產量變化了。

宣平十九年秋收的時候,大唐糧食總公司下屬的多個省份的分公司都是緊急向總公司求援。

爲什麼求援?

因爲各地的分公司發現,預備用來收購糧食的資金不足了!

大唐糧食總公司,作爲大唐帝國裡最大的糧商,一直都是堅定執行糧價穩定政策,通過收糧,放糧等措施,用來平衡糧價。

而今年的糧食產量增加的有些多,哪怕是部分糧食分公司已經是意識到了糧食增產出現大豐收,提前準備了鉅額資金,但是依舊沒有想到糧食會增產到這個地步。

尤其是湖廣兩省,糧食公司反饋上來的數據顯示,湖廣地區糧食產量竟然是比去年多出了百分之二十,當地的人口顯然是無法消化這麼多糧食的,當地的農民們會把多餘的糧食拿出去販賣!

普通的糧商們又不是傻蛋,早就知道糧食大豐收了,那裡還肯按照去年的價格收糧啊,甚至都不願意按照當地糧食公司制定的糧食價格區間的最低計價收糧!

按照他們的預計,這要是收上來了,收多少虧多少!

普通的糧商們不敢收了,那些農民們自然是一窩蜂的把糧食擡到了糧食公司門口,而爲了穩定糧價,做到災年糧食不漲價,豐年糧食不跌價,大唐糧食總公司向來都是堅定的按照自己制定的價格區間進行收糧或者放糧的嗎,而且是不設上限的那種。

但是這收的糧食多了,這資金儲備也是出現了大問題,最後不得不向總公司求援!

當然了,大唐糧食總公司家大業大,手裡頭隨時都囤積着無數的糧食以及現金,而且大唐糧食總公司其實也是很賺錢。

他們從糧食產區裡收購糧食,都是按照比較低的價格區間收的,而運到糧食消費區,往往都是按照糧食價格的較高區間出售的,這個過程裡,雖然說運費比較大,利潤不算高,但是架不住人家量大啊!

這些年來,大唐糧食總公司每年都賺取不少錢,除了經營過程裡繳納稅收外,還額外上交了不少的利潤。

所以即便是湖廣地區出現豐收年,對當地的分公司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但是在整個大唐糧食總公司裡並不算什麼,大筆資金調集過去後,繼續敞開了收購糧食!

這些收購的糧食,一部分會運往其他地方出售,尤其是缺糧的地區,一部分則是進行精加工,做成各種產品,比如說釀酒就是大唐糧食總公司的一大主要業務。

另外還有一部分則是會收入糧食儲備倉庫,作爲帝國糧食戰略儲備的一部分。

大唐糧食總公司在全國各地建立的糧食儲備倉庫那可是多的很,僅僅是在金陵城的戰略儲備倉庫,其內儲備的糧食足夠讓整個金陵城地區的數十萬人口吃上足足十年!

糧食增產,足以說明帝國持續了數年的水利建設已經是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當李軒看到來自大唐糧食總公司以及其他部門的相關報告後,他就知道,距離讓全國子民吃飽飯這個偉大的戰略目標雖然還很遠,但是已經是看到了一絲曙光了。

至少,這幾年裡帝國上下,已經是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事件!

當然了,僅僅是沒有大規模的饑荒事件而已,很多地方的子民依舊是吃不飽飯的。

對於此,李軒很清楚,但是也是很無奈,在沒有化肥,沒有雜交水稻的年代了,養活超過一億六千萬人口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至於想要讓這一億六千萬人都每天吃飽飯,說實話,這個難度有些大。

至少以目前的大唐帝國的技術能力是無法達到的。

畢竟讓全國子民不出現大規模餓死的情況,和讓全國子民天天能吃飽,這裡頭差距可是天差地別的,哪怕是後世的華夏,那也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才勉強達到吃飽飯這個標準。

更何況,自從帝國統一後,因爲沒有戰亂的影響,人口增長速度遵照着古老的傳統,開始逐步加快,這個增長速度甚至比可耕地的開發速度還要快。

而按照戶部剛剛完成的人口普查的情況來看,帝國的人口已經是達到了超過一億六千萬。

戶部在宣平十五年開始就進行人口普查了,不過受到交通、通訊落後等諸多麻煩,直到宣平十九年纔是勉強完成,其數據很多其實也並不是完全準備,相當多的一部分是依靠推測和數學計算得來的,尤其是對邊遠山區的人口統計,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這一億六千萬人口,幾乎所有都是生活在本土地區,而生活在若干海外領的人口加起來不足五十萬,而生活在各殖民地的人口,加起來也就十多萬而已。

其中擁有最多移民的海外領是琉球府,戶籍人口約爲二十萬,不過這二十萬人裡,十多萬人都是入籍的扶桑女子,真正的常住人口其實沒有這麼多,頂多也就幾萬人而已。

扶桑女子通過正規渠道入籍帝國,通常都是在琉球府大隅縣入籍,同時這些扶桑女子只是戶籍在這裡,而生活居住的地方則是在本土。

而且很多人其實已經把戶籍遷移到了華夏丈夫所在地或者是在國內的其他地區,這十多萬,只是戶籍還留在大隅縣的扶桑女子而已。

這麼多年來,從各個渠道入籍大唐帝國的扶桑女子,總人數應該是超過了三十萬人。

這三十萬人,幾乎都是年輕適齡生育女性,讓國內衆多的單身狗們大喊帝國萬歲!

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包工頭應易康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西海貿易:巴庫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第四百一十八章 不能再打下去了第二千七十二章 喬治入籍第三百九十四章 全軍衝鋒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就殺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上海第五百六十章 向大唐王師學習!第七十三章 大唐前驅第五十一章 珠兒望風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辦企業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仿若昨日第九百七十三章 絕望的杜丹清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不缺官位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我們海軍也是要臉的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一千零四章 民亂第三十七章 他們怎麼會投降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騎來襲第四十一章 反派模板馮家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都像你這樣,我大唐早完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陳將軍勇猛無敵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畸形的地方經濟(三章連更)第五百七十章 好在跑的快第二千二百章 全新的時代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合約就是草紙第一百一十一章 陳將軍勇猛無敵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一百八十三章 跑就跑,誰怕誰啊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頭強勁的張嶽第七百七十章 明可以亡,官不能不當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團戰只搶人頭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新老交替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臭氣熏天的加迪斯第二千六十三章 施禮羣買車二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沒見過世面的土著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戰略勝利第四百七十九章 快看,那肯定是個僞明大官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敲打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勞動合同法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竟敢壞朕的帝國基業第兩百五十七章 少和柳八苟混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坑蒙拐騙招商辦公室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你傻還是我傻?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海外部署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海軍前沿戰略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年年殺貪官,啥時候纔是頭啊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國全球化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見相左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第三百五十六章 炮轟城塌第九百九十章 罰款當面繳清,概不賒欠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陳立又升官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御書房鬥毆事件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英勇而絕望的葡萄牙人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兩百七十四章 血戰——死寂河灘第七百二十六章 被堵住的明軍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四百六十九章 懷遠岑家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董立羣赴紅海第四百二十二章 自由而奔放的明軍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苦逼的中產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頭強勁的張嶽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的俺答汗第五百七十三章 特殊西江貿易體系第八百一十五章 陸軍艦隊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出使歐洲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首航成功第三十七章 他們怎麼會投降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唐利益階層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遲則生變第九百五十四章 抓進去容易放出來難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印度洋艦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公司艦隊遇襲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想要繼承皇位,首先要活得久第五十章 手感甚好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瘋了,都他媽瘋了!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文豪柳八苟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戰無不勝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又是一場傾國之戰第兩百零四章 攻打正泰縣城第二千一百四十一章 非法移民問題第八百八十三章 這絕對不可能第兩百零六章 種蘑菇的土匪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陳立夫入值第一百七十九章 預備!開火!番外:李軒遊秦淮(一)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賠款,撤軍,道歉,質子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即將迎來汽車時代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軍好樣的!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新式引信和炮彈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大唐的實力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宋丸子拜訪鄰居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印度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