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畸形的地方經濟(三章連更)

bookmark

整個松江府了,上海縣彙集了全府大部分的工商業產值以及稅收,但是即便是上海縣內部裡,其經濟發展也是非常畸形的。

上海的工商業如今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區內,這一片的城區,主要是指老城區、商貿區、北岸開發區、第一、第二工業區,但是除了上述地方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規模的工商業存在了。

上海的其他地方,比如說黃浦江東岸地區,或者是黃浦江西岸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也就是主要城區之外的地方,其經濟模式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是以農業爲主,工業發展依舊是沒有太大起色。

上海,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上海的五大城區,聯合起來匯成了一個超級黑洞,源源不斷的吸納着周邊地區的財富、人口、資源。

連周邊的揚州、蘇州、杭州等府都是被吸走了衆多的財富、人口和資源,而就在五大區邊上的松江府其他地區,就更不用說了!

虹吸效應在上海,在五大區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陳立夫還是上海特設縣的縣令,那麼他自然是很樂於看見這種狀況的,甚至是努力繼續吸納着周邊地區的所有資源。

因爲這樣,基本上就是等於是吸納其他地方的資源發展上海,對於上海本身而言是屬於大好事。

但是如今陳立夫卻是變成了松江府知府了,對於這種狀況卻是顯得有些擔心了。

畢竟身爲松江府,他在確保上海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得讓其他地區發展起來,這樣才能夠整體拉高整個松江府的經濟發展。

他的政績,來自於整個松江府的發展,而不僅僅是上海一地的發展。

但是現在這種嚴重畸形的經濟發展策略,卻是讓陳立夫產生了警惕。

比如是說華亭縣,該縣和上海相鄰,其縣城距離上海老城區也沒有多遠,但是經濟發展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比如可憐的華亭縣,曾經松江府的經濟重鎮,府治,在宣平十六年的時候,其工商業產值,只有上海的百分之五!

是個,沒看錯,就只百分之五!

而更關鍵的是,這百分之二的工商業產值,也並不是華亭縣傳統上的經濟重地,也就是縣城地區所產生的,而是在華亭縣東部,也就是臨近上海縣的這一片區域所貢獻的。

在華亭縣東部的黃浦江西岸地區,靠近上海的第二工業區,雖然不是直接毗鄰,而且還隔了好幾公里,但是第二工業區強大的經濟引擎,依舊是帶動了周邊,乃至是臨縣的發展。

華亭縣這邊依靠着臨近第二工業區,打出了爲第二工業區各大企業做配套的口號,直接在兩縣交界的地區設立了一個華亭開發區,試圖進行招商。

不過華亭縣的招牌和上海縣的招牌差別還是極大的,同時華亭開發區,這個開發區其實也沒有得到中央乃至江南道的支持,而沒有上級支持,也就意味着沒有財政支持。

沒有財政支持,他們就沒有辦法進行前期投資,對開發區進行基礎的建設,比如平整土地,修建道路,修建碼頭,修建碼頭貨運鐵軌、倉庫、廠房這些。

只靠華亭縣縣財政,再加上松江府補貼的一些財政,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前期投資,只能是小打小鬧,到現在,連可用的沿江碼頭都沒有搞起來,也就是搞了幾條煤渣路作爲聯繫第二工業區的主要交通要道。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緣故那就是,華亭開發區並沒有得到上級的支持,這也就意味着,這個開發區並沒有獲得稅收政策上的優惠。

大唐帝國裡各地爲了招商引資,往往會用稅收補貼的模式來吸引企業入駐,但是補貼的力度是不同的,而且這和地方自己的意願無關。

因爲稅收優惠政策分爲好幾個部分,比如有中央規定的稅收優惠措施,也有省級財政的稅收優惠措施,還有府、州、縣等各級的稅收優惠。

其中,中央的稅收優惠政策是非常難以獲得的,目前來說,有少數特定行業、特定工業區才能夠獲得了這種來自中央的稅收優惠政策。

行業來說,主要是也高科技產業、特定企業爲主,這種稅收優惠政策,不管企業在那裡,只要通過中央的審覈,並獲得批准,那麼就能夠享受到最高級別的稅收優惠政策,最基本的都是三年免稅,五年半稅,然後是免費送地,免費修好各種基礎設施等等,然後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特定的補貼,不一而足。

不過能夠直接獲得中央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其實很少,全國範圍內不超過一百家,而且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不涉及的重工業爲主,比如說民營企業最喜歡投資的紡織業,這個行業基本別指望能夠直接申請到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了。

唯一的渠道就是入住能夠享受這種政策的工業區。

自從制定了工業區政策之後,大唐帝國裡其實是冒出來了一大堆的各種工業區,基本上是個府縣都是不敢落後,多多少少都會去搞一個工業區。

但是這些工業區有着極大的區別的,入駐不同的工業區,能夠享受到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是截然不同的。

因爲有些工業區,能夠享受到來自中央、省財政、府/州、縣等各級財政的財政補貼,能夠做到徹底的三年甚至五年免稅,五年半稅之類的。

但是這樣的工業區很少,滿打滿算八個!

分別是上海的第一、第二工業區、北岸開發區。廣州的番禺、佛山兩大工業區,再加上太平府的當塗工業區,武昌的漢陽工業區以及天津的大沽口工業區。

就連金陵城裡都沒有這種能夠享受到所有優惠政策的工業區。

全國各地裡剩下的其他工業區,還有少部分是省級財政支持的工業區,比如說浙江幾乎用了全省財政打造的寧波工業區,又比如說江西的九江工業區。

至於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隻有州府級別,甚至只是縣自行搞的工業區,其中最爲出名的就是臨高工業區了,這個依託臨海二九漁業公司這個全國最大的漁業捕撈、加工企業所建立的工業區,如今是整個瓊州府全力支持,併爲瓊州府貢獻了幾乎所有的工商業產值以及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稅收。

華亭開發區,很不辛,就只是一個縣級工業區,它甚至都沒能獲得來自於松江府的財政支持,至於江南道和中央的就更別指望了。

因爲不管是中央還是江南道,他們的目標都是放在了上海,想要集中大力辦大事,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限發展潛力大,前景良好的上海,至於隔壁的華亭縣,很不巧,就是成爲了犧牲的對象。

華亭縣的一衆官吏們,自然是不甘心的!

上頭不支持,他們就自己搞。

臨高漁業工業區的例子就是全國絕大部分府縣自行辦工業區的最佳例子,哪怕是上頭不支持,但是隻要找對了路子,一樣能夠搞起來。

最重要的不是沒有政策,而是要找對路子!

因爲各地的官員們也是各顯神通,根據自己的地方有的東西專門發展一個行業,比如說浙江湖州,他們有豐富的優質蠶繭資源,而且當地的絲綢本來就很出名,所以開始發展生絲產業,上海那邊繅絲廠多而且技術含量高,成本低,和他們競爭壓力大,所以湖州當地乾脆是直接走高端路線,直接發展高檔絲綢,錯開競爭。

又比如某地發現轄區裡有不找竹木資源,這就發展相應的造紙或者是竹木傢俱等產業。

臨高漁業工業區,專精一行的模式,也是給衆多地方上的小工業區極大的企業。

大而全他們是搞不來,但是依託當地的特產等優勢,發展某一個行業還是有搞頭的。

不得不說,其實很多地方工業區雖然規模小,不起眼,裡頭大部分也沒幾家上規模的企業,但是有一些還是活的很滋潤,並且往往成爲了當地的工業支柱以及財政龍頭。

但是這些,和華亭開發區都沒關係!

上頭不支持,華亭縣本身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資源,唯一的優勢就是臨近上海了。

但是靠近上海是優勢,也是他們最大的劣勢!

因爲華亭開發區和隔壁的第二工業區一對比,但凡是不傻的企業家,都會選擇去第二工業區建設工廠。

如此折騰了好多年的華亭開發區,如今也不過是小貓兩三隻,還都是本地的士紳們投資搞的,至於外來的投資商,人家直接就去上海了,根本不會去只間隔了幾個公里之外的華亭。

不過企業雖然沒幾家,但是華亭開發區的人卻是不少,畢竟距離第二工業區也就幾公里,第二工業區裡的工作人員超過十萬之多,需要龐大的生活居住以及消費配套區域,當週邊的區域住滿人後,自然也就有大量在第二工業區工作的人跑到了隔壁的華亭開發區生活居住。

因此華亭開發區也是越來越熱鬧,但是這種熱鬧,卻不是華亭縣官員所願意看見的。

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試射:好!好!好!第兩百一十七章 壯烈而體面的死法第八百六十九章 唐兵也不過如此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敲打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僞唐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新老交替第一百零八章 一刀兩刀三刀第六百九十一章 李春景的‘小冒險’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遺臭萬年的呂宋金礦公司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新北侯去美洲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雙輪自行車第六百零六章 直撲秦淮河第七百六十五章 秦志福遊商貿區第九十一章 冬日煮酒捏肩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組團去印度淘金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煉油廠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大唐的老朋友第兩百六十一章 當務之急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奇葩的尤金鴻上折第四十七章 斬李軒者,賞銀千兩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狼狽而逃的韃靼人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我們海軍也是要臉的第一百七十九章 預備!開火!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馬六甲號戰列艦第四百二十九章 兄弟們,乾了這碗酒(求月票)第八百三十八章 趙東的戰爭(求月票)第四百八十五章 柳州總攻戰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大唐人的雅第兩百四十五章 臭名昭著的徵糧司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七十一章 公侯王爵皆可賜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六百五十三章 難兄難弟第一百九十三章 這又一場傾國之戰第九百三十章 俺答汗要稱臣納貢?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啓翔牌汽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驚掉一片下巴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去哈密第九百九十六章 大玩具:蒸汽坦克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上海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繅絲機第二千六十章 汽車開回家第七百二十五章 火燒衡陽第七百五十章 大唐子民格德斯第九四十一章 火力優勢碾壓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鐵路施工隊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第七百二十六章 被堵住的明軍第二千五十三章 賣的不是車而是面子第十七章 朝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檣櫓灰飛煙滅第兩百四十四章 賣國奸商第兩百三十九章 擴軍設營第八百五十三章 換裝燧發槍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殖民地交易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未來是美好的第兩百一十一章 我們去府城請救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六百四十四章 平賊餉第四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慘敗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韃靼人來了怎麼辦?該幹嘛幹嘛第一百五十一章 此乃人禍而非天禍也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四百一十八章 不能再打下去了第六百八十章 有史以來最強突擊營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唐利益階層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工業時代的芬芳第八百九十五章 販私鹽你也得交稅!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速射臼炮第五百八十一章 擲彈兵,前進!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四萬稅務武裝第八百七十四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年年殺貪官,啥時候纔是頭啊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突圍或死守都不行第八百六十八章 三方各懷鬼胎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牛逼第二千八十四章 真當我們大唐收破爛的啊?第二千一百八十四章 雙贏的好事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戰艦大型化第二千七十七章 態度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沒錢你問個屁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人在大唐有兩件事不能避免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黃河三大方案第七百八十章 韃靼異動第六百二十八章 那是屬於朕的權力!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這些大唐人太野蠻了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沒有國界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南金熱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次子們的成家立業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見過傻的,沒見過怎麼傻的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開竅的太子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人在大唐有兩件事不能避免第二千一百九十一章 忙不完的皇太孫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嘉峪關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