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財是個很傳統的人,到了妹夫家裡,還要拿大舅哥架子,這在2002年的時候,已經不常見了。
他生了兩兒一女,養大了一兒一女。
他的兒子叫張超,比趙青山大十歲。
也就是說,趙青山十八歲,自己的表哥張超已經二十八歲了。
按說到了這個年齡,孩子都應該上小學了,可是張超卻纔剛結婚。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爲張超當初讀初三的時候,第一年考高中沒有考上,然後復讀了一年考高中又沒有考上,最後考中專。兩年中專上完,學校工作給安排到了一個南冶鎮建築公司,這個工作安排可以說很糊弄人。因爲,就算是不讀中專,別人家的孩子只要跟建築公司的領導說一聲,也讓來上班。
在建築公司幹了一年,覺得沒有什麼前途,然後張超又考了大專,讀了三年。
雖然說萊鋼縣這邊的中小學那時候採取的是五三制的,但是八週歲上一年級的張超,等到大專畢業的時候,也已經二十五週歲了。
畢業之後,年齡大了,立馬就開始忙活着找媳婦了,緊找慢找得,這就到了二十八週歲了。
好在現在張超是公家人了,畢業之後被分配進了大市安監局裡去了。不得不說張超的運氣還算不錯,趕上了1999年最後一批政府分配的大學畢業生。
張發財的女兒張梅比趙青山大一歲,正在讀大二,學師範的,將來畢業之後會回到四中當老師,教語文。
子女結婚,都會安排本家人到親戚家裡面去通知一聲,囑咐着結婚那天的時候一定要去。
一般來說,需要報喜的親戚,主要就是子女的姥姥家、舅舅家、姑姑家和姨家。再遠的親戚,就不去報了。
到趙青山家來報喜,實際上並不需要張發財親自來。一般這種情況,張發財安排自己本家的兩個晚輩,或者是讓張超親自來都可以。
不過張發財對於自己的大妹妹是格外得特愛,日子久不見了,就非常想念,這時候來一趟,也有看看自己妹妹在這邊生活如何的想法。
除了親姑姑,堂姑姑也要去報喜的。然後這個工作,一般就讓張超去了。
張超結婚,他的兩個親姑姑肯定要到場的,而且還要在婚禮現場掏紅包,而他的幾個堂姑姑卻沒有必要一定要到現場去。不過人雖然不去,賀喜錢卻一定要給到。不管誰去報喜,這錢都得捎給張超的。
後天,就是自己表哥結婚的日子了。
前些天趙青山一家到縣城裡面,一人買了一身新衣服,這時候都派上了用場。
現在養雞場這邊也已經都分完了棚,防疫的工作也都做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管理上就輕鬆地多了。所以到明天的時候,趙青山和母親張慧芬可以先到大舅家所在的小廟村裡面。
當然了,畢竟家裡養雞場這邊還有一萬兩千只雞呢。再有二十幾天的時間這些雞可就要出欄了,自己可不能拿着這個開玩笑,然後養雞場這邊,趙青山的父親趙志江要一直等到中午婚禮酒宴快開始的時候,直接騎着摩托車到小廟村去喝酒。
轉眼兩天的時間過去了,張超大喜的日子來到了。
提前一天,張發財便安排張超僱了一輛麪包車,來將張慧芬接了過去,而這天早晨兩點不到,趙青山起牀之後,便摸着黑,步行來到了鄰村小廟村。
實際上小廟村和鳳凰嶺村隔得並不遠,翻過東嶺再走二里山路,就到小廟村的村邊了。
張發財的家,位於連接着整個寨子鄉的那條公路邊上,是一個新蓋的五間瓦房。前出廈的瓦房,牆上貼着瓷磚,堂屋的地板上鋪着地板磚。
在2002年,能有這樣條件的,已經是很不錯了。
本來這房子蓋了,是爲了給張超娶媳婦用的。可是,現在張超已經成了政府人員了,不可能說回到村裡來住。剛巧他們單位有房子要房改,然後他交了兩萬多塊錢,買過來了一套98平米的。他買的房子位置也好,就在市一中旁邊,以後上學方便了。
還沒到大舅家門口,遠遠地,趙青山便看到整個村子裡面,只有他們一戶人家亮着燈。
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也不在乎什麼節儉浪費了,一點點電費再說也不算什麼。
趙青山到大舅家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三點鐘了。他剛纔在家裡面扒拉了點麪條,怕的是萬一到了大舅家一忙起來,待會兒連吃飯的空兒都沒有了。
張發財前天可是格外囑咐了自己這個外甥,讓他早點到他家去,準備讓他去接新娘子。
張發財家大門口有倆跟趙青山年齡差不多大的小夥子,正靠着牆打哈欠。雖說不是一個村子的,但是那倆小夥子趙青山也都認識,說起來也是自己的堂表兄弟。一個個頭比趙青山高了半頭的瘦子,長得有點像葛優的,名叫張兵,一個個頭比趙青山矮了半頭的胖子,叫張猛。
張兵看到了趙青山,立馬精神起來。
“嘿,山子,你這麼早就來了。我大娘說了,早來的到屋裡吃餃子去。”
“我表哥呢?”
“剛睡沒一會兒。”
“他太累了,讓他多睡會兒。”
結婚,男方這邊,最先到辦喜事這家來的,就是做飯的女人,然後就是接親的小夥子們。
至於說女方那邊呢,最先到辦喜事這家來的,肯定也是做飯的女人,然後就是送親的叔叔大爺哥哥和嬸子大娘妹妹了。
去接親的隊伍裡面,一般都是小夥子,然後找個長輩壓陣。而送親的隊伍裡面,一般都是找穩重的長輩、哥哥和乖巧的妹妹。出發點不一樣,選出來的人也不一樣。
男方要的是熱鬧,而女方呢,要的是莊重體面。
趙青山到了屋裡,他的母親早就看到了他,將他拉到了偏屋裡面。
“你大舅讓你去接親,到了可一定要穩重一點,別丟了人啊。”
前世裡面趙青山可是活到三十五歲的,經歷的事情多了,接親這樣的事情,經歷了少說也得十回八回,經驗豐富得很。
張慧芬囑咐一遍,然後專門到外面廚房裡給趙青山端來一盤水餃。
今天在場的,可都是親戚本家了,有些還是多年未見的,相互話着家常,好不熱鬧。
趙青山吃了幾口水餃,實在吃不下了,便跟張兵張猛他們聊着天,等着接親的隊伍來,然後出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