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衆位掌門多數推舉我李休,戰局又近在眼前形勢吃緊,我便也不做那虛僞推辭,我將暫代盟主掌管調動五大派與明教上下,各位可還有異議!”
李休抱拳中冷目如電掃過堂內,臨到身上宛若針扎,幾大掌門不由心裡一陣發寒,剛纔蹦躂得很歡的關能別說怎樣,就連與其對視都缺乏膽氣。
李休這行徑委實已有些霸道無禮,生生撕開溫吞僞裝,但此時勢比人強,又有誰敢說半點不是,有恩也要有威!
數息之後,李休走出議事堂,神色便如來時彷彿一切盡握手中,毫無憂色,而空聞幾人卻是面上宛若黑雲堆積,一抹抹化不開的陰霾。
接下來一月間,五大派與明教便以李休的話爲主,佈置針對元兵的埋伏與戰力佈局。
其實李休對這些戰術佈局不太通透,可有殷天正爲其在背後支招,倒也十分妥善,陣仗已經擺開,只待汝陽王一到是強是弱便見分曉!
這一天,距光明頂十數裡外,只見一陣土塵滾滾宛若黃龍,馬蹄隆隆響徹山間,一支多達數千人的精兵強軍正向光明頂方向趕去,沉默中蘊藏着無盡鐵血與殺意。
隊伍裡的個個兵強馬壯,臉上幾乎無甚疲憊之色,不像是一路疾行而來。
反倒是軍隊中央簇擁保護着的領頭尊貴之人,卻是眼窩深陷滿目赤紅,鬚髮繚亂皮肉鬆弛,好似很長時間不得休息,一幅惡鬼模樣幾不似人形。
汝陽王此時心如火焚刀絞,殺意鼎沸滔天,自那明教教主將那封信與他女兒的斷指送到王府之後,他不能自已立即點兵不顧其他便向光明頂一帶奔馳殺來。
這一路上他自知那明教教主李休只給了他幾近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是想讓他長途奔襲至光明頂時也是人累馬衰,戰力全無。
所以他加緊趕路,一路上多是晝夜行軍,活活累死了百餘兵士數十良馬,不過他一到光明頂百里之外就命令兵士好好休息,空出時間足足修身養神十餘天,算着快到最後期限纔出發。
不過他本人卻是思念擔憂、憤怒殺意滿滿充斥心間,時常無法入眠休息,才把自己搞成了這幅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
再行許久,汝陽王已能隱約看到光明頂,他把一雙鋼牙咬得咯吱作響,一雙赤紅眼睛幾乎快要瞪了出來。
他發誓這次一定絕對要盡力剋制自己,他只帶了數千精兵要是打起來未必能保得他與女兒的周全。
那李休無論說甚做甚先暫且忍下,他想要那六大派俘虜就給他,什麼面子名聲都可以不要。
等接回女兒,再等風波平息,他下次再來必要帶着數萬大軍,定要把這明教上下通通屠戮一空!把這整個光明頂都澆灌成一座血紅之巔!
光明頂接近頂峰之處,一處點將石臺,忽有信鴿飛來。
殷天正接過教衆遞上的信紙,站在點將臺上側看詢問,李休明其意,點了點頭。
殷天正揮動手中號旗,傳遞旗語,光明頂上下皆是動了起來。
一旁棚臺裡,李休坐在正中,其餘五派掌門落坐兩旁,另外還有一鶴髮童顏、面容和善的胖道人與李休並坐,就在其左次位。
張三丰自十數天前就到了明教光明頂,不過是一直呆在武當暫住地,也不聲張也不走動。
李休也是今日才得見,兩人相見時神色反應倒是出齊的一致,都是驚駭忌憚。
上次李休大鬧武當,正是乘着張三丰閉關創出太極拳劍的緊要關頭,所以未得見張三丰,但那時他心裡是無比忌憚着張三丰。
後來他得了倚天劍又得了天青琉璃經,前些時日李休自問已世間無人能敵,對張三丰都已不甚在意關注。
直到剛纔一見,李休卻是心底又重新升起對張三丰的些許忌憚。
李休沒見過張三丰之前是什麼樣子,但此時在李休看來,這人簡直已窺得真道,渾身氣機交融一氣,一幅半仙氣象,彷彿隨時有法光接引他飛昇似的,越是心神敏感之人越是能窺得其不凡。
李休甚至已經生出念頭猜想,若是此時將張三丰扔到一個長生修仙之界,再與他一本法門,怕是他立馬能通感大道破境重重,生在這世界,實是可惜了。
李休從前以爲張三丰創出的太極拳實是奇妙,能延壽百年。
那時他大鬧武當沒刻意去殺張無忌,就是存着心思,想要待以後用九陽真經爲張無忌祛除積年寒毒,好換得張三丰爲他講道一番,說與太極拳真義給他聽。
但在今日看來,張三丰以後能有數百年壽數怕未必是太極拳主功,更有可能是因爲他得悟真道,神魂發生蛻變增長進而影響了肉身。
不過,還是可惜二字,在這世界神魂蛻變也充其量是讓張三丰增壽百年,再多一些超凡脫俗的莫名意味,對於武道實力增加得不多,李休要想殺他恐用不了數十招。
張三丰坐在李休身邊,不時側目看去,心裡是充滿忌憚與好奇,自他感悟陰陽一道創出太極拳之後,神覺感知越發靈敏超常。
他初見李休之時,就驚奇這年輕小子渾身氣血精氣蒸騰壯盛,就是熊虎也難之比擬,身上毛孔細微,分明已蛻得凡身堪比金鐵。
眼裡也是溫潤如玉不露光華,是內力已至化境之相。
看起來三十近許,內功外功就皆已是達到武之凡極,這小子是怎麼練得武功,真是奇才怪才!難以想象!
光明山山腳一陣喊殺慘叫、好似天雷炸響之聲隱約傳來,各大派掌門神色隨之一緊。
李休輕笑一聲,擺手安撫衆人道:“各位不用擔心,我明教烈火旗部衆絕不會混淆敵友,誤傷了被俘虜的弟子長老。”
繼而他話音一轉,看向山下,口中冷寒幽幽:“我定要讓這汝陽王的兵將從山腳至我面前,一步數屍,步步血染!”
被數千兵士團團保護着的汝陽王,瞪着一雙赤目向山上看去,看來今天他有忍辱了事之心,可明教卻無饒他之意!
既是憤怒也是無奈,女兒在明教手裡他能怎樣。
“嚯!”
汝陽王猛地拔出腰間寶刀,向周圍兵士鼓舞大喝:“大元汝陽所屬,隨我殺將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