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完)

這個就是了,你沒實力,那麼就真不行,不被人滅了,那都算是不錯,可你有實力,那真是,還是那話,滅別人啊。就是這樣兒,你沒實力,那是不行,還得有實力,那是。沒實力就不用多說了,有實力那就是,別人怕己方了。劉備有實力的話,要是超強,那麼他還用防着孫權,怕江東人馬來嗎?孫權要是有超強的實力,還用怕曹丕來嗎?他是早帶兵去進攻劉

備一方了,那是。反正你有實力,只要夠了,那麼肯定就不是現在這樣兒了。有實力大多時候就不用想那麼多了,直接想到就去做,這個肯定是。就像孫權,他很想去進攻劉備,可他們就得防禦,防着北方,防着曹丕,而且也沒什麼人馬去進攻了,哪有那個實力?所以說

也是,實力強了,你就能隨便去進攻,曹丕就算是來了,你也是一點兒不懼,不怕什麼什麼,不怕他們來,就怕他們不來,真的。可現實不是你這沒什麼實力嗎,那就沒辦法了,有實力是一個樣兒,那麼沒實力,就是另一樣兒了,確實。所以說劉備和孫權,都是那樣兒,

也確實是沒辦法啊,無奈了。曹丕是有實力,至少比孫權比劉備強,但是也並非絕對的實力,要不然的話,不說是爲所欲爲,其實也差不多了。這就是有實力和沒實力了,確實大不同啊。那是沒錯,這個有實力和沒實力,不說就是天壤之別,可差距最大的,也真就是那樣兒了。如果雙方實力接近,自然不那樣兒,可差距太大,那可不就是那樣兒了。當然了,有

實力和沒有實力,這個差距,不應該很小就是了。是啊,再小也不會很小,結果還是大,這個對,那是不錯。就像說曹丕一方,曹魏強,而孫權和劉備,這個吳和蜀都弱,那是沒錯。所以說他們之間的差距,那可不小。從歷史來說,曹魏是佔據了天下大勢,實力第一,勢力

也是第一。有最多的人馬,也有最多的人口。有最多的百姓,有最多的錢糧,可不是孫權和劉備他們能比的,那是。所以說就算是後者兩方加一起,聯合聯盟,一起對付曹魏,最後其實也沒佔便宜,這個是。反而是讓曹魏一方給各個擊破了,那真不假。先滅了蜀漢,後滅

了東吳,最後是三分歸晉。這個就是人家曹魏一方的實力了,哪怕蜀漢和東吳加一起,也依舊是沒滅了人家,反而還讓人家給滅了,不就是如此。這個就是實力了,那一點兒沒問題。曹魏強,而和人家一比,那東吳和蜀漢就弱了,那沒辦法。是,他們加一起,也是三分了天下多少年,可最後終究是讓人給各個擊破了,這個真是,你東吳和蜀漢終究是不能力挽狂瀾。

是啊,終究是不行,歷史也證明了,還是三分歸晉,哪怕兩晉不怎麼樣兒,可人家最後還是一統了。這個就是本事,而最開始的話,西晉還算可以,反正也就是開頭兒。不過越往後是越完,當然了,前面的話,也不是說都好,那八王之亂什麼的,那也都是剛開始,所以……

越往後越完,那是一點兒沒錯,所以這個也是,不用多說了。但是一統了,終究是能比戰亂時候強,這個也對。如果說一統之後,這個再沒有亂世時候好了,那麼歷史就倒退了。可歷史不會說那麼退步,它是有不好的時候不假,但是要說直接就倒退了,這個還是不會的。歷史的車輪,那終究還是前進的,沒錯。怎麼說還是要發展,那肯定是啊,而不是說就……

你無法阻止歷史的前進,該往前走,那還得向前啊。從分到合,這個終究是好的,你問問老百姓,他們想不想一個亂世,一個分的朝代,這個他們終究是不想的。因爲只要一戰爭,那麼損失最大的,還得是他們。可要是合呢,一個一統的朝代,再怎麼亂,也不會說比亂世還要亂,最多也就是差不多罷了,那樣兒。所以說這個也是,老百姓是想着一個一統的朝代

好,他們可不想來個什麼亂世。但是一個亂世,那其實已經是歷史的選擇了,不是誰就能決定的,確實。你決定不了,我也決定不了,他更是不行了。但是你也許是能當個催化劑之類的,不過想要讓本來的天下大勢,分一下變成了合,合一下就變成了分,不是說就做不到,

可確實,一共能有幾個?穿越的沒準是能做到,而歷史上的其他人呢?只有說時候到了,你自然是做到了,那麼時候不到的,有多少做到的?有做到的,不過就只是少數而已,真的。最簡單說,太平天國怎麼樣兒,他們算是做到了,不過最後還不也是失敗了,哪怕是佔據了

大清的半壁江山,可最後還是敗了。這個算是敗在了自己人和洋人的手裡,這個可真沒辦法了。連大清都不是洋人的對手,更別說是你太平天國了,真的。那歷史上其他時候,基本上也都沒洋人什麼事兒,結果太平天國的對手,一下就多了個洋人,那確實,他們不敗亡誰敗亡呢?那時候洋人的實力,你就得承認,確實是強啊。不過大清也是,關鍵時候,你把洋

人都給拉上了。本來是自己家裡的事兒,自己家人的矛盾,結果你把外人給拉上了,一起對付自己家人。所以說大清早就該滅了,真的,這確實,不按套路來啊,這個根本就不按照套路出牌。自己家裡的事兒,和洋人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呢?當然了,如果說朝廷還是大清,

那麼確實,洋人的利益有保障,那個沒錯。可要真變成是太平天國了,那麼他們的利益,也就沒什麼保障了,這個也是。說白了,他們能從清政府那兒得到不少的好處,利益確實挺大,那可不就是。但是卻不能從太平天國那兒得到多少好處,甚至對方還有反對他們的地方。

哪怕太平天國,看着好像是有舔洋人的地方,可洋人也不少,知道自己一方的好處,到底說在誰那邊兒。自然是在清政府那兒,而不是太平天國啊。而且越往後,太平天國內部的問題就越多,絕對不少。而清政府那邊兒呢,一個曾國藩,太平天國就已經是鬥不過了,更別說還有其他人了。一個湘軍,就一直跟着太平天國死磕,哪怕都要全軍覆沒了,最後曾國藩

還能組織出來和太平天國死磕,這個真是,不服不行。曾國藩這個人,不管怎麼評價他,至少有一點,那是一點兒沒錯。就是其人爲了朝廷,爲了清政府,那絕對算得上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真是。大清沒有曾國藩,不說早被人滅了,可也確實,絕對是更完,那

是一點兒沒錯。其人被評價爲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那絕對是實至名歸,真是。曾國藩這個人,那比那三個,貢獻其實都大。要說沒有曾國藩的話,沒準大清都被滅了,所以還說其他的什麼,那都沒用了。確實,所以說曾國藩那對朝廷對大清的貢獻,可以說是太大了,這個沒錯。當然了,其他幾個貢獻也不小,但是一比較的話,還得是曾國藩,那這個不用多

說了。是啊,大清都要沒了,那麼還說別的有用嗎?沒曾國藩的話,大清真就沒準就要亡了,這個都不一定啊,是。要怎麼說曾國藩確實是貢獻大呢,他那一個湘軍,不要朝廷的錢,就自己解決。清政府正規軍是不好使了,就得靠着湘軍那樣兒的地方武裝去對付太平天國。團練,不要朝廷的錢,去對付太平天國。湘軍差點兒全軍覆沒,曾國藩都要跳河了,這個也

真是,不容易啊。不管怎麼說,曾國藩對大清,那確實,絕對夠意思了,也是盡力了,那真是。而且他還不光就他一個人,應該說是一個家族的,他那幾個弟弟,不都是給清朝賣命了嗎,那不都是。所以說曾國藩貢獻最大,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那絕對是實至名歸。不

管老百姓是什麼想法,至少在上位者看來,曾國藩這樣兒的,報效朝廷報效國家的人,那麼肯定是越多越好。怎麼說多了都是利大於弊,那是沒錯。但是清政府確實,早已是不是當初的那個大清了,從根兒上就已經是腐朽了,哪怕有曾國藩、左宗棠這樣兒的中興名臣,可

能救得了清政府一時,但是不可能一世。幾十年沒問題,可等他們都沒了,大清也挺不了太久,最後不是也沒了。曾國藩是一八七二年死了,清朝是一九一二年滅亡,這個四十年。清政府還是支持不住了,已經都到那時候了,別說是一個曾國藩了,就算是三個,都不能力挽狂瀾,真的。要說李鴻章、張之洞,也不是說就沒本事,一個比一個厲害,但是結果呢,

也還是不行。前者的話,爭議太大,但是李鴻章對朝廷對大清,那確實沒說的。後者的話,是沒李鴻章那麼多罵名,主要都是去辦實業了,張之洞對華夏工業的貢獻,那真是不小,那都沒錯。不過他們也沒改變清朝的根本,雖說是改變點兒,那是沒錯。可清政府那樣兒,終

究不是你李鴻章、張之洞就能一下給改變的。結果兩人都沒了,清朝沒幾年也沒了。其實走到那一步,應該說很正常。清朝被滅正常,要不被滅了,那纔不對呢。從太平天國之後,還苟延殘喘了幾十年,也是更屈辱的幾十年,這個也不用多說了,喪權辱國啊,都是國恥。

可不就是,本來鴉片戰爭之後,已經是夠喪權辱國的了,結果太平天國之後,更是了。這個也沒辦法,清朝就那樣兒了,那麼結果,也是改變不了。只有穿越重生的,那是再說,歷史就……馬超此時是召集了衆人,說了下一步的戰事,他的意思,要進攻孫策江東軍的地盤兒,而不是兗州軍的,和曹操沒關係了。而進攻江東軍的地盤兒,自然不會是揚州,而是交

州,這個就是馬超的想法。而涼州軍衆人,他們聽了自己主公的話,也都沒什麼意見。關鍵是對他們來說,只要有戰事,有事兒做,其實就比什麼都好,那是。而進攻什麼地方,那絕對不是最主要的,就是。所以說自己主公說去進攻交州,他們也就去了。不過那地方遠了

點兒,至少不挨着實力,還得南下到了荊州,在去進攻交州,就是這樣兒。而這麼一段路的話,雖說不那麼遠,可相比之下,與你進攻挨着的州郡,那自然是遠多了,真的。並且補給什麼的,肯定要從荊州給運送過去了,這樣兒。不過好在荊州不是什麼窮地方,雖說戰亂

了那麼多年不假,可補給上面,還是沒問題的。就像之前的幷州,那地方窮是不假,可那麼多年都沒戰事,馬超涼州軍又經營了那麼多年,所以說就算是再窮的地方,給十萬人馬的補給,那還是沒問題的,確實。要是涼州軍一下來個二十萬人,那那地方的負擔是要大點兒,可就十萬人馬,那真就是沒什麼大問題,就是。不過就那麼十萬人,那還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幷州窮歸窮,可還是那話,那麼多年都沒什麼大戰事了,涼州軍又經營了那麼多年,那麼承擔一次的補給,十萬人馬,沒問題。你要總來總來,那確實,負擔大了。可涼州軍什麼最多,還就是錢糧最多,那麼確實,那不管什麼事兒。哪怕就算是幷州缺少錢糧了,那麼從其

他地方確實也能給補充上,那真不算什麼,誰讓涼州軍財大氣粗呢,就有錢糧,那沒辦法,真是。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都比不上。

第四四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七)第三二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七)第三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六)第六三五章 涼州軍強攻郴縣(一)第一〇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六)第三五五章 三人組終見孟獲第三二四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完)第二七〇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五)第九一七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完)第五八四章 馬超長安見張任第一五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二)第一八八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完)第八四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二)第七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一五〇章 追敵將福達中招第一一一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七)第九八八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三)第三六〇 李肅遊說呂奉先(完)第一八六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第一百零五章 馬孟起臨危受命第三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一)第一六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第四九〇章 零陽城求見守將第一六〇章 董卓再請馬孟起第一九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二)第二一二章 馬超兵進函谷關(一)第四七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六)第八七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五)第七三一章 虎豹先登三交鋒第七十二章 兗州軍兵進遼東第二四八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完)第三八七章 賈詡張鬆到長安(續)第八八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二)第二六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第一一〇章 漢軍攻取宛城第三五六章 王子師逼勸李肅(續)第六四八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一)第八十五章 兗州終奪髙句驪(續)第一六九章 長安建業天使到第三十三章 木馬帶兵到前線第二四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四)第一五五章 陳到帶人赴青州第四七六章 趙雲張飛入成都第八二四章 兗州軍強攻襄陽第六章 吃麪初識大漢第五九二章 馬超長安說人才第三七三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九)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七七七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續)第一二〇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續)第二十六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完)第九十二章 接聖旨馬孟起赴京第二七三章 銀坑洞孟獲設宴(續)第四〇七章 三人到達漢中郡第九二一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續一)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二七一章 謀士計破燒當(四)第三五一章 曹孟德處置徐晃第五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八)第二五九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完)第三五八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第五一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九)第一七二章 大帳中再會蠻王(續)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五)第一九三章 孟獲三人戰崔安第五十八章 三月初六比試開始第七九〇章 孫叔弼戰黃漢升第一六五章 涼州軍再次進兵第六三六章 撤換二將再進兵第六七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三)第三一八章 孫文臺大戰華雄第九七五章 孫劉帳中議軍事(續)第三八〇章 馬超兵至陽平關第四二〇章 趙子龍首戰閬中第一一三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九)第二六二章 馬超帶兵到谷城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二三六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中)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五六三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續)第九七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四)第一二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七)第七十三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第三六七章 祝融夫人忙問詢第二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六)第一九一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三五四章 王司徒挑撥呂布第一〇九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五)第三三〇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完)第二三七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下)第七三六章 涼州鳴金霍峻傷第三一一章 華雄不解問趙岑第八七三章 泉陵城武將來投第五五五章 魯肅張遼離郴縣第三〇〇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四)第三十二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六)第六二七章 兗州江東再進兵第一九二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續)第一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