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

看到有書友說在上一節的替換內容,在作就上

——

曹操接過信,便在營外打開閱覽。

如果說“趁袁紹與公孫瓚相爭之際北入平原”,在這之前還只是一個不算十分成熟的想法,看過了鮑信的此信,曹操下定了決心,心道:“貞之以追魯國黃巾爲名,西入任城,這明顯也是想要借本初與公孫伯珪相爭的機會‘開疆拓土’。時不我待,我不可再遷延拖宕了。”

曹操和荀貞有交情不假,而且較之鮑信與荀貞的交情,他與荀貞的交情更佳,可交情歸交情,與鮑信一樣,曹操還有他的政治抱負。

要說交情,曹操和袁紹的交情更好,他倆年少時就相識,討董起兵以來,曹操依附袁紹,得到了不少幫助,當然,他對袁紹也很有用,袁紹視他爲“鷹犬”,可又怎樣?當發現袁紹與他的政治理念不合,身爲聯軍盟主,卻“因權專利”,恐將會成爲又一個董卓後,儘管迫於形勢,他不能馬上與之決裂,可於暗中,卻不也已與鮑信定下了“規大河之南”的自立之策?現如今,且又存了欲趁袁紹、公孫瓚將起州戰的機會北上平原、擴展實力之念。

張邈和袁紹的交情也很好,昔在洛陽時,張邈與袁紹乃是“奔走之友”,在救援黨人、對抗宦官這方面,他兩人志氣相投,然在討董之後,兩人亦因政治理念漸不和之故,遂漸行漸遠。

一方面,張邈看不慣袁紹成爲盟主後的驕矜之態,經常直言相責,一方面,袁紹深忌張邈在聯軍和兗州士人中的名望,並因韓馥、王匡等之先後投奔張邈而心生恚恨。

張邈是黨人中的“八廚”之一,成名很早,少時就以俠聞,振窮救急,援助黨人,爲此不惜傾家蕩產,“士多歸之”,他的家鄉在東平,乃是兗州土著,故而,他在聯軍和兗州士人中的聲望都很高,所以,“故冀州牧”韓馥在被袁紹逼得沒辦法之後就改投了張邈,而“故河內太守”王匡,本是一門心思給袁紹賣命的,甚而不惜奉袁紹之令殺掉了與張邈齊名的“八廚”之一、同時也是他妹夫的胡毋班,可在小平津一戰,他的部隊被董軍所敗,幾全軍覆沒之後,袁紹卻沒能給他實質上的幫助,遂在回泰山募兵數千之後,他便去了陳留,欲與張邈合。

甚而不止那些“背離袁紹”的人,便是曹操,討董起兵之初,他也是在陳留的。

當年討董的聯軍共有三個“總部”,一個是袁紹在河內,一個是荀貞、孫堅在潁川,一個便是兗州州郡的那些諸侯們合兵在陳留酸棗。簡而言之,可以這麼說:在當年討董聯軍的內部以及現今兗州士人的眼中,張邈都是袁紹之外的另一個“政治號召”,畢竟,袁紹“因權專利”、或將另成一個董卓,這一點,不止鮑信、曹操,很多人都看出來了。

因此之故,乃至於去年,袁紹叫時在河內的曹操帶兵去攻殺張邈,雖爲曹操所拒,但張邈和袁紹現下的關係如何由此即可知之了,——在遠有董卓、近有公孫瓚的壓力下,兩人雖尚保留着“盟友”的關係,而事實上的近乎決裂已是盡爲明眼人所知了。

當然,說到曹操拒絕攻殺張邈一事,這倒不是說曹操和張邈的關係有多好,他兩人其實也早已是因政治理念不同之故而“貌合神離”了,要不然,曹操也不會在於丹陽募兵之後,棄張邈而從袁紹。

總而言之,在政治理念、抱負野心的面前,昔日的交情就算再好,實也是不值一提。

所以,在知道荀貞進兵任城,似有染指兗州之意後,曹操立即就覺得“時不我待”。

他沉吟片刻,吩咐隨從的文吏道:“取紙筆來。”

待紙筆奉上,他倚馬揮毫,給鮑信回信,寫道:“未知劉兗州許君州兵幾許?如不足,今東郡稍安,我可借兵與君,與君共芟夷濟北黃巾。”

在回信的內容中,他隻字不提荀貞入兗之事,也沒提進兵平原之謀,而只說了有意和鮑信聯兵進擊濟北黃巾的打算,以鮑信之聰明,料來應可從中領悟他的意圖。

回信寫就,曹操用印泥封好,遞給送鮑信之信來的那個領頭的郡吏,令道:“汝等即刻返回郡府,把此信交給鮑君的信使,使之帶還。”

那領頭的郡吏應諾,接過信,辭別離去,自帶餘衆歸郡府。

陳宮問道:“鮑君在信裡說了什麼?”

“魯國黃巾爲荀侯麾下許顯部大敗,西奔入兗,許顯提兵尾隨追擊,入了任城。”

陳宮楞了一下,立刻抓住了重點,猜出了荀貞的意圖,旋即薄怒,按劍說道:“荀侯方覆陶恭祖,才得佔徐,便又欲圖吾州了麼?”

荀貞知兵善戰,起兵來軍功顯赫,他的突然入兗使曹操深感壓力,臉上卻不露分毫,他笑道:“是不是欲圖吾州,我不知道,但他的兵馬入兗,對我與鮑君擊濟北黃巾卻是頗有益處。”

言外之意,當擊濟北黃巾不利時,可以向荀貞求援。

陳宮皺眉說道:“此事不可。”

曹操故意笑問道:“怎不可?適才卿不是還說,可‘外交徐州’,以‘與劉兗州呼應南北’麼?”

“荀侯如未入兗,誠可交之,而今他入兗,必是爲謀吾州,逐之尚恐不及,又怎可再與之交?”

曹操笑道:“不至於,不至於!”

陳宮問道:“鮑君信中可提及州府對此的反應了麼?”

曹操說道:“略提了兩句。”

“怎麼說的?”

“州府諸公的意見不相同,劉兗州難下決策。”

陳宮知道劉岱“難下決策”的根本原因不在“州府諸公的意見不相同”,他恨鐵不成鋼地嘆道:“州內諸郡不諧,不能齊心合力,致令黃巾先亂,今又使荀侯趁隙入兗,可恨可恨!”

曹操不提“荀貞入兗”,順着陳宮的話,只說“黃巾先亂”,說道:“袁氏望高、公孫兵強,劉兗州與他兩人都結有婚姻,身處其中,抉擇兩難。外事未定,自是難以全力平定州內黃巾。”

陳宮說道:“公孫伯珪雖兵強而名薄,又豈能與袁氏數世布恩,門生故吏遍及冀、兗相比?再則,袁本初近、公孫伯珪遠,棄近而結遠,智者所不取。我真不知劉兗州有何爲難的!”

劉岱到底是兗州的刺史,曹操不願私下評價他,換了個話題,說道:“掐算時日,仲德應是已至州府,也不知他說服劉兗州了沒有?”

仲德,即程立,也就是程昱。

劉岱在剛出任兗州刺史時就闢過程立,但被程立所拒,近期以來,究竟是該和袁紹結盟,還是應與公孫瓚結盟,劉岱一直難以抉擇,前些時,他的別駕從事王彧建議他不如把程立請到州府,問一問程立的意見,於是,劉岱就在日前遣吏去程立的家鄉東阿,召程立到州府來見。

曹操、陳宮與程立來往甚密,對此事兩人皆知。

曹操、陳宮、程立三人在劉岱該與誰結盟這件事上的觀點一致,然因曹操和袁紹的關係太近之故,他不好一再勸說劉岱,因在知道劉岱召見程立後,便把希望寄託在了程立的身上。

中平元年,黃巾起事,東阿的縣丞王度響應黃巾,縣令翻牆逃走,吏民多逃到了城東的山上,程立說動縣裡的大戶,下山進攻,將東阿收復,然後又進退了王度的反攻,大敗之,從而使得東阿得以保全,程立也因之名聲大振。中平元年時,程立就四十多歲了,今年已逾五十,名望既高,年齒又長,更主要的是他看出了劉岱不能成事,所以當劉岱闢用他時,他辭不應,不過辭不應是一回事兒,在有關兗州前途命運的大事上,他還是要對劉岱進言的。

曹操想到他時,他已到了州府。

8 守職歲滿乃爲真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35 褒貶由人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 風物迥異江南地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0 督郵在此(下)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34 孟塗敢棄夜襲利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41 效果33 程偃1 飛書問君何所欲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4 賊困屋中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48 惟是小人最難養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16 亂將至中流擊水16 子長忿仇求爲應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4 初雪48 惟是小人最難養雷電災害啊,晚點更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75 許縣陳氏65 短歌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1 風物迥異江南地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46 恩威並施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8 未到輕身入京時76 貴顯何氏兩將軍8 程嘉獻策難吳輯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36 天下之中洛之陽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23 市中美人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21 辛璦(下)59 軺車從事雷霆來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7 推功相讓6 何爲乳虎26 祖宗德澤在遺黎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6 子長忿仇求爲應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65 延攬勇士(上)15 命令7 遍觀諸郡(上)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2 敬事17 偏將軍用計賺蓋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54 滅族(下)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62 太守行春(下)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17 偏將軍用計賺蓋45 欺人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92 兵臨西華(中)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13 荀君有召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5 冀董幽田兩名俊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16 子長忿仇求爲應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