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

與荀諶密談過了,荀貞又把趙昱請來,對他講了打算遣他和荀諶去長安面聖之事。今天子現在長安被董卓挾持,可謂“蒙塵”,唯此時見駕方顯忠誠,所以,趙昱慨然領命。

荀貞雖然覺得趙昱刻情近僞,可對趙昱能否會完成這個使命還是很放心的,正因他重名,換句話說,也就是“重名節”,那麼作爲荀貞的屬吏,他一定會竭盡全力把使命完成的。

分別與荀諶、趙昱單獨談過,荀貞給他倆了兩天的時間以做赴西京的準備,同時叫州府把獻給今天子的貢品、徐州特產等物都備好,第三天,荀貞領着張昭、張紘等州吏,戲志才、荀彧、荀攸等股肱,一起給荀諶和趙昱送行,出了城,直把他們送出十餘里方住。

此去長安路途遙遠,道路不靖,荀貞因遣軍司馬董植引本部兵馬,共計五百步騎護送荀諶和趙昱。董植是荀貞在冀州時收攬得到的,今年三十出頭,雖無大將才,卻是個虎賁士,臨陣接敵,奮不顧身,一向深得荀貞喜愛,用來承擔沿途護從之任正是合適。

送走了荀諶、趙昱,荀貞等回到城中府內,與張昭、戲志纔等人說了會兒話。對如今長安的形勢和海內的局勢,張昭等人互相發言,略作了些討論,因爲都有公務要忙,沒有深談,不多時便相繼離去,很快,堂內就只剩下了戲志才、荀攸兩人。

他兩人本來也是要走的,但被荀貞留了下來。

此時堂上沒有外人了,荀貞對戲志才、荀攸說道:“留卿二人,實爲一事。”

戲志才問道:“何事?”

荀貞說道:“袁本初表周昂爲豫州刺史,雖不知緣何,周昂至今未南渡入豫,然以我度之,文臺與周昂早晚必刀兵相見。此事,卿二人早知。”

戲志才點頭說道:“孫侯與袁本初必有一戰。”

荀貞接着說道:“袁本初與我是舊交,往昔多得其助,我是不願與他反目的,可文臺,吾之生死交也,設無孫河、韓當分屯蕭、虹,吾亦難從容用兵,克醜誅暴,遂有徐方,是以,文臺倘有求救,我必援之。此事,卿二人也知。”

戲志才說道:“無豫州,則徐州齒寒。孫侯如事急,我軍不可不援。”

對如果孫堅求援,荀貞肯定會援助他這件事,荀貞說的理由是因爲和孫堅是生死之交,而且攻陶謙時得到了孫堅的幫助,戲志纔沒有說這些,他直接說到了“必須得援孫堅”的本質原因:沒有豫州在前邊頂着,北有袁紹、南有袁術,兩面受敵,徐州自守尚難,遑論發展了!

荀攸也道:“孫侯如有難,明公必須得救。”

“如救文臺,則我與袁本初反目必矣!一旦反目,我有兩憂。”

戲志才笑道:“明公之憂,我早知也。”

“噢?”

“試爲明公說之,看可對否?”

“請講。”

“明公今雖得徐州,無有王命,尚非‘真牧’。一旦與袁本初反目,若袁本初擇一名士,表以領徐州,西來我境,袁家四世三公,天下所望,士民或附,此明公之一憂。”

荀貞說道:“正是。”

“陳留張邈,本初知交,山陽袁遺,本初從兄,鮑信之所以能得濟北,本初與曹操之所表也,劉兗州與本初親善,本初託妻、子居其所,曹操今得東郡,亦本初之力,此數君,各擁強兵,屯于徐州之西,兼俱天下名士,一呼百應。又及丹陽周昕,周昂之兄,郡產精兵,不可小覷。萬一袁本初怒而傳檄,以明公‘擅自征伐、叛逆無道’爲名,召海內攻之,則此數郡中必會有人響應出兵,以藉機奪徐,如此,則徐州內憂外患,或難自守,此明公之二憂。”

“不錯。”

“今明公已遣別駕與友若西赴長安,俟其歸,如能得詔命,則徐州爲明公真有矣!此可解明公之第一憂。”

“然也。”

“而如欲解第二憂,唯今之計……。”戲志纔看了看荀貞,卻住下話頭,沒有繼續往下再說,笑道,“明公想來應是已有籌算了?”

“卿二人必是也已心有良策,請先言之。”

戲志才和荀攸對視一眼,各說了兩個字。

戲志才說的是“公孫”,荀攸說的是“幽州”。

荀貞大喜,說道:“我與卿二人所見正同!”

幽州、公孫,自便是公孫瓚了。

公孫瓚現今兵威正盛,幽州之地,常年與烏桓諸族交戰,甲士之精,可與涼、並相比,爲海內之雄,公孫瓚又知兵善戰,勇冠三軍,光和年中,以軍功遷騎都尉,中平五年,大破張純、丘力居,因得封侯,因其臨陣如赴仇,每聞烏桓犯邊,即厲色憤怒,望塵逐奔,或繼之以夜戰,晝夜不停,以致烏桓虜輩爲之膽裂,無敢有對抗者,相互傳語“避白馬長史”,遠竄塞外,其在邊地的威名至斯!去年,他又以二萬步騎大破三十萬青州黃巾,更是威震北地。袁紹亦深忌憚之。如能與公孫瓚結盟,那麼就不必再爲袁紹黨羽衆多、兵強馬壯而太過擔憂了。

這樣一來,政治上有王命在手,軍事上有孫堅、公孫瓚爲盟,正好對冀州、兗州形成一個半包圍圈,彼此呼應,共制袁紹及其黨衆,不但足可自保,尚能徐圖發展。

荀攸說道:“我聞公孫瓚在幽,不親名士,又與劉幽州不睦。劉幽州,望爲海內重。今爲抗冀州,固可與公孫盟,然唯憂或爲清議者譏。”

劉虞是宗室,名聲很大,去年袁紹、韓馥和山東諸將因爲今天子被董卓挾持之故,想要再立個天子,選的便是劉虞,但被劉虞拒絕了。由此也可看出劉虞在海內的名望。

在對待烏桓等族的態度上,劉虞以安撫懷柔爲主,公孫瓚則以攻伐剿殺爲務,兩人因此不和,或是因公孫瓚出身庶脈之故,又或是因幽州右姓家中的子弟多好名無用又且倨傲之故,公孫瓚親近的多是寒士,乃至商賈,因此二點,公孫瓚威名雖著,然頗爲幽州士人不屑。

是以,荀攸略微有點擔憂如與公孫瓚結盟,可能會被清議之士抨擊。

戲志纔不以爲然,說道:“清議諸徒,憑口舌之利,清談高論,究其實才,一無可取。昔豫州孔伷,噓枯吹生,今青州焦和,清談幹雲,臨賊當寇,束手無策,又囊日汝南月旦評,士得其譽,如升九天,士得其貶,如墮九淵,二許一言之出,宇內聳動,今二許又何在耶?”

對荀貞說道,“當然,當年許子將稱明公‘荒年之谷’,還算有些識人之明。然就算如此,此輩評議,亦不足重。”

聽了戲志才說許子將因爲給了自己一個美評而還算“有些識人之明”,荀貞不由爲之笑,說道:“志才所言,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也不能說清議士一無可取,還是各有其道,“公達所言,亦有道理。這樣吧,不但與公孫伯珪結盟,也順帶去謁見一下劉幽州。”

荀攸說道:“如此最好。”

戲志才說道:“與公孫伯珪結盟之事,明公最好先遣使去見一下孫侯,如能與孫侯一起和公孫結盟,則可更助公孫之膽。”

荀貞之所以想和公孫瓚結盟,目的是爲了牽制袁紹,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牽制袁紹?那自便是鼓動公孫瓚南下與袁紹爭冀。可是,這種事情是不能明說的,一來,越是明着鼓動他,他可能越懷疑你這是在拿他當傻子,在用“驅虎吞狼”之計,二來,荀貞本是袁紹一黨,如果因爲孫堅而不得不和袁紹反目,天下人對此還能理解,但若再反目後馬上就攛掇公孫瓚南下攻冀,這就未免有點太過了。

故此,戲志才說可以拉上孫堅一起和公孫瓚結盟,這樣一來,有了徐州和豫州兩個強大的盟友,就算不去鼓動他,他也必會起藉機南下爭冀之念,此即“更助公孫之膽”之意。

荀貞、荀攸皆以爲然,同意戲志才的話,荀貞接受了這個建議。

當下,定了此事,接下來就是挑選使者了。

荀貞說道:“我意以君昌爲使,卿二人以爲何如?”

戲志才沉吟稍頃,說道:“論君昌志才,才固足出使,唯其身短,貌亦非佳。公孫伯珪,猛武士也,我聽說他又美姿容,使君昌去,恐爲所輕。”

程嘉的口才沒得說,人也豪氣,只是個頭太矮,才六尺五寸,折換成後世尺度,不到一米五,依照時俗,六尺二寸以下爲“罷癃”,漢法規定:“罷癃不可事者,免其役,可事者,免一半役”,看起來是對罷癃的優待,而之所以優待實因是個頭太矮,役之無用,等於是個半殘疾。

並且,程嘉的相貌也不怎麼樣,戲志才說他“貌亦非佳”,只是因和他久相識,與他的關係也還不錯之故,所以纔會說得這麼客氣。昔年在趙國,因程嘉個矮,膚有斑,郡人稱之“程君昌,凍梨裳”,可見其容。

公孫瓚是有名的勇將,長得也俊美,幽州北方之地,其士亦多雄健,程嘉既矮小,又是這副尊榮,代表荀貞去見公孫瓚,還真有可能會被公孫瓚所輕,甚而受到幽州士的嘲笑。

荀貞卻不以爲意,笑道:“晏子雖矮,而使強楚,不辱使命。君昌亦其人也!”

荀攸亦道:“君昌趙人,熟悉冀、幽的風土、人物,兼性豪壯,遣他出使,正得其人。”

戲志才說道:“如必要用君昌,明公可再擇一人,選風貌優異者,以爲佐配。”

荀貞忖思想了會兒,帳下合適的外交人才中,荀諶已離郯,去了長安,孫幹倒是可以,但纔到州中,不可付以重任,一時想不起來該用誰爲程嘉副手,問道:“卿可有合適者舉薦?”

“蕩寇實可也,只是如今位重,不可遠行,其部中簡雍亦可也。”

劉備手底下的簡雍的確是個合適的出使人選。

此人與劉備同鄉,涿郡人,正兒八經的幽州人士,人有風度,亦能言辭。早前他曾被荀貞調到手底下用了一段時間,但後來又回到了劉備部中。

荀攸則道:“明公忘了盧子公麼?”

荀貞頓時撫額,笑道:“公達不說,我幾忘子公與公孫伯珪曾爲同學!”

盧廣是邯鄲榮的妻弟,曾從盧植讀書於緱氏山,與公孫瓚、劉備俱是同學。

荀貞前時任命郡國長吏時,把幾個郡國郡治所在的縣長吏也都重新任命了人,因盧廣是他在趙國時的舊臣,素有功勞,亦有才幹,便任他爲了廣陵令,現他在廣陵縣。

荀貞心道:“用盧子公爲君昌佐,定可稱職。”遂做出了決定,對荀攸、戲志才說道,“子公可爲君昌輔,憲和雍容風議,幽州名士,亦可爲輔。便以他兩人與君昌共往。”

荀攸、戲志纔沒有意見。

由是,荀貞傳文給劉備,講了欲遣簡雍從程嘉去幽州出使一事,劉備沒什麼可反對的。

他對簡雍說道:“卿今赴幽,道過涿郡,可問候昔日故人,講述明公威德,備固不才,備位中郎將,如有肯從卿來徐者,卿多帶之,備家親族如有願來者,也煩卿攜歸。”

簡雍應下。

既是代表荀貞出使,簡雍不可沒有州中或幕府的名職,荀貞闢他爲州督軍從事。

兩日後,程嘉和簡雍出城,由數百兵卒護從,先南下去廣陵,與盧廣會和,然後再折而西行,往見孫堅,待見過孫堅,再與孫堅遣出的使者共同北上赴幽見公孫瓚。

36 第三兄弟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6 何爲乳虎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71 擒得鄭相逃呂尉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12 郡兵曹椽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26 威震郡北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56 買馬(下)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6 子長忿仇求爲應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34 馮家51 謀算將戰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58 曹子孝奉令趨行59 軺車從事雷霆來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41 夕陽63 同道34 馮家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46 恩威並施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25 鄉有野賢22 文高初見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2 琴心劍膽2 安南借重荀與張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40 蹴鞠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63 不朽曰三次爲功63 不朽曰三次爲功45 虎膽奸雄21 上任西鄉83 威震陽翟(上)18 第一天(下)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22 文聘(上)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57 市恩9 計吏郭圖(上)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42 三見遲婢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45 虎膽奸雄48 雷霆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10 查封97 孫文臺單騎陷陣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 張長詈罵府門外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2 獲名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50 孰謂盜跖不知義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