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

歲入冬日,長安又傳來一個消息。

卻是董卓廢五銖錢,以“小錢”代替。

五銖錢是從前漢起就開始通用的貨幣,所謂“五銖”,既是刻在錢上的錢文,也是錢的重量,一兩合二十四銖。

可董卓現下卻廢五銖錢,改鑄小錢,這顯是會對幣制造成極大的破壞了。

消息中說:董卓改鑄的這個“小錢”,十枚錢才差不多能得上一枚五銖錢的重量。

這代表了什麼?

代表在最好的情況下,最理想的情況下,十個小錢也才只能當一個五銖錢用。

這就必然會造成通貨膨脹,本來一個錢能買到的東西,換了小錢,得十個錢才行。

隨着消息一起到得廣陵的,還有幾枚董卓新造出的“小錢”。

荀彧拿着這錢在手裡顛了兩顛,再又拿到眼前細細觀看,看完後,把錢傳給坐在他下邊的陳羣,轉對荀貞說道:“君侯,此錢既輕,鑄冶又劣,錢面上甚至看不到錢文。二十個錢,恐怕也頂不了一個五銖錢啊。”

陳羣看過了錢,將之傳給他下首的程嘉,亦說道:“董卓狂悖至此,吾哀長安生民。”

可以想見,長安周邊地區的物價必定會因之暴漲,這些地方的老百姓的生活將會更加艱難了。

坐在荀彧對面的張紘說道:“董卓假以朝旨,令天下通行此錢,不知君侯對此何意?”

“這種錢,當然是不能用的。”

張紘點頭說道:“我亦此意,此錢一旦通行,州郡必亂。”

程嘉看完手中的錢,說道:“我風聞陶恭祖在郯縣爲擴軍備、私鑄五銖,卻也不知他會否換用小錢?”

坐在張紘上首的戲志才說道:“他如敢換用小錢,對我廣陵來說,自是最好不過。”

程嘉笑道:“那想來他應是不敢換用了。”

荀攸接口說道:“他就算敢換,又有誰會用呢?”

程嘉應道:“這倒是。”

諸人皆在談論小錢,荀貞見坐在席末的郭嘉、徐卓兩人默然不語,如有所思,遂喚他兩人表字,說道:“奉孝、元直,卿二人靜坐無言,可是有何心事?”

徐卓、郭嘉對視一眼,兩人起身離席,拜倒堂上。

荀貞訝然問道:“緣何忽行此禮?”

徐卓說道:“昨日聞君侯欲遣使往去彭城,卓與嘉敢情之,願爲君侯去說薛禮。”

荀貞笑了起來,說道:“我還以爲你兩人是有什麼事兒,卻是爲了此事。你二人且先起來。”

徐卓、郭嘉應諾起身。

荀貞說道:“去彭城的人選已經定下,你兩人卻是說得有些晚了。”

“不知君侯欲使何人去彭城?”

“玄德已自請之。”

頭次和薛禮搭上線,就是劉備代表荀貞去的,這次荀貞要再遣人去見薛禮的風聲一出來,劉備昨天晚上就求見荀貞,早早地搶下了這個差事。

郭嘉說道:“嘉與卓願爲劉君輔使。”

荀貞笑道:“一個小小彭城,何需三俊往赴?玄德一人足矣。”

郭嘉、徐卓再請之,荀貞只是不肯。

這郭嘉和徐卓乃是荀貞最爲看好的兩個後備力量,是準備將來大用的,當然不放心他倆經下邳而去彭城。

見荀貞執意不允,郭嘉、徐卓雖是立功心切,也只得罷了,各歸己座。

荀貞見他二人似不開心,笑道:“我留你兩人在廣陵,是因有別的重任要交給你們。”

徐卓喜問道:“敢問是何重任?”

“有兩件事我一直都想給辦了,只是時機一直都不成熟,現在可以辦了,我準備把這兩件事就交給你們兩個去辦。”

聽荀貞說得這麼正式,郭嘉也耐不住了,問道:“君侯,是什麼事?”

“一個是我想定一套地圖測繪的規則,一個是我想做一套沙盤兵棋出來。”

不但徐卓、郭嘉,戲志纔等人聞得荀貞此言,也是面面相覷,不知荀貞是爲何意。

戲志才說道:“地圖測繪?”

“正是。不用我說,你們也知,對行軍打仗而言之,地圖是有多麼的重要,一份準確的地圖可以說是無價之寶。而現下地圖之測繪,在我看來,卻是有不足之處,故而我想總結各家之長,制定出一套地圖測繪的規則來,以能更好地繪製軍用地圖,方便我軍來日使用。”

徐卓問道:“君侯想怎麼制定?”

“具體怎麼制定,就要看你們的了。我只能給你說幾個原則。”

“卓等敢聞之。”

“我暫時想到的有這麼幾個:一要有比例尺,可辨遠近;二要有高下,可辨高下不同;三要有起伏,可辨坡地與平原之不同。”

當下的地圖雖肯定不及後世精準,但像荀貞所說的這些,基本上也都有了,只是尚還沒有人正式把這些東西總結一起,提出一套通用的準則罷了。荀貞不知,事實上,就在幾十年後,魏晉時便有一人,名叫裴秀的,正式提出了一個“製圖六體”,這個製圖六體就不但包括了荀貞剛纔所提到的這些,並且述及的內容還要更多,幾與後世測繪地圖的原則已無差別。

荀貞看過不少當下的地圖,民用的、軍事的,他都看過,相比後世地圖,他也發現,後世地圖中有的東西,在當下,不少也都有了,比如比例尺、起伏線,乃至近似等高線的東西,都已存在,和後世地圖較之,當下地圖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在不夠精確這一點上。

荀貞很想改進這一點,奈何他的數學不好,沒辦法在這方面做出指導,不過也沒關係,他數學不好,自有人數學好。

荀貞又說道:“除了這幾點外,最要緊的一點是:遠近距離、高低上下,務必要求得精確。”

徐卓問道:“精確?君侯的意思是?”

“可請幾位精通算學的士人來幫助編訂一套測繪遠近、高低的教材。”

荀貞不諳算學,所以也不知後世用來測繪地圖的算法現下有沒有,不過在他想來,應還是沒有,但他對現下的算學也算是稍有了解,知道只憑現下的算學成就,如運用得當,即使仍不能使地圖如後世那樣精準,但卻也能減少許多誤差,增加一定的準確性。

荀貞卻又是不知,仍是便在幾十年後,與裴秀同一時期,又有一人名叫劉徽,是當時有名的算學家,他有一本著作,名叫《九章算術注》,其中有一卷,名爲“重差”,乃是實用三角法的啓蒙之作,研究的便是高、深、廣、遠的測量問題。

徐卓喜歡軍事,又從荀貞征戰多年,自知地圖對軍事的重要性,當下主動請纓,說道:“卓願領此任。”

見徐卓領了此任,郭嘉就只有接受沙盤兵棋之任了,他問道:“君侯,何爲沙盤兵棋?”

“昔光武伐隗囂,伏波將軍於帝前聚米爲山谷,指畫形勢,開示道徑。這個故事,你可知道?”

“知道。”

“我所說的沙盤兵棋,就是此類物事,只是比這個要複雜一點。”

“如何複雜?”

“除了山川地理,還有各色兵種,再依照實戰時的情況,比如騎兵在谷地行軍的速度、比如步卒在山林行軍的速度,又比如步騎正面交戰時可能會出現的各自傷損,等等,按照這些實戰情況,製作出一套規則來,然後以此來推演戰事的發生、進展以及結果。”

郭嘉何等聰明,一聽荀貞的解釋,當即便清楚了荀貞的意思,亦明白了這套沙盤兵棋如能製成,將會對己軍有多大的幫助,應道:“此任嘉願領之。”

張紘在邊兒上聽完了荀貞對測繪地圖、制沙盤兵棋這兩件事的吩咐和要求,不覺嘆道:“我知君侯何以能百戰常勝了。”

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62 賜字27 如夢32 許顯奉令提兵援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16 五日九戰(上)34 孟塗敢棄夜襲利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45 得士親附11 前倨後恭因何故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72 凌霄鴻鵠潁陰侯56 允誠書從濟北來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74 奮武遣以一軍阻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34 飛蠅逐路廁之臭4 將近臨湘桃花盛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60 鎮東結與糜家婚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73 忠孝勇武26 祖宗德澤在遺黎76 演武薦賢(上)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13 倏忽如白駒過隙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23 市中美人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97 出身未捷身先死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 張長詈罵府門外18 捕人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15 陽城治吏(下)8 程嘉獻策難吳輯43 焉可自棄學陳項40 荀攸之志8 守職歲滿乃爲真65 短歌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5 冀董幽田兩名俊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56 行若純儒實懷詭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43 爲今之計32 國家棟梁傅南容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30 回家26 鄉中四姓48 正旦之日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59 吾候諸君久矣81 捕拿張直(上)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9 惡奴64 裨將軍新旅建組32 督郵一怒(中)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89 智勇兼備褚飛燕5 風雪夜刺(下)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89 從徵汝南(中)8 推衣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2 雙喜臨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