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

半個多月裡,荀貞訪問遍了郡中各縣的名士,一邊以此來向本地的士人們示好,一邊也是藉此順道巡視了一遍郡中各縣,對郡中的經濟、治安、人文、風俗等等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見得荀貞到郡,諸事不爲,先是“蕭規曹隨”,繼之訪謁士人、“以問民情”,臧洪、袁綏等郡府裡的諸吏私下裡對此皆是讚不絕口。

荀貞這麼做,最得利的就是他們了。

首先,臧洪、袁綏、秦鬆等吏在郡府中的權力沒有變化。

其次,他們大多出身自士族,當然樂見荀貞積極地和本地士族打好關係。

雖然說荀貞也是出身士族,但通常來說,出身士族的“地方長吏”卻不一定就能和“任職地方的士族”處好關係,因爲這其中牽涉到一個權力的博弈,如對“任職地方的士族”太過“縱容”,那麼顯然就會侵害到“地方長吏”應該擁有的權力,所以說,雖是出身士族、但對“任職地方的士族”卻持打壓態度的“地方長吏”也是有不少的,事實上,陶謙就算是一個,而荀貞當年在趙、魏時也幹過類似的事,也打壓過不少當地的士族、豪族。

客觀上來講,地方的士族、豪族是任何一個“地方長吏”都避不開的問題,傾力打壓是不行的,一味容讓也是不行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軟硬兼備,不過就眼下來說,卻是此一時、彼一時,爲了能儘快地得到地方上的全力支持、以爲即將到來的“討董”之役備戰,荀貞卻是不得不“臧劍鞘中、暫斂英眉”,暫且收起了他在趙、魏的那一套,只能是如此行爲。

不過話說回來,荀貞這半個多月的“暫斂英眉”,雖非他一貫執政的作風,但至少換來了不錯的效果。

這一天,荀貞從縣外訪士歸來。

廣陵諸縣,這個縣是荀貞最後一個去的。

和去別的縣時一樣,荀貞造訪了這個縣中的名士、名儒,並闢除了兩三個該縣中的士族、豪族子弟,充入郡府,帶着他們一塊兒回到了府中。

臧洪、袁綏等在縣外相迎。

因這是荀貞造訪的最後一個縣,臧、袁覺得“荀貞下車訪士”這件事應該是告一段落了,遂在迎了荀貞回到縣中府內後,便命郡府中的諸曹掾吏齊來,各奉上近日來的本曹案牘文事,以供荀貞披覽。

荀貞卻不看。

臧洪、袁綏挺奇怪。

臧洪問道:“洪斗膽冒死以問之:明公下車伊始,便訪郡中士人,此固是明公崇文尚德,然今既訪士已畢,緣何卻仍不視郡事?”

“訪士雖已畢,但我還有一事沒有做啊!”

是什麼事兒這麼重要?

袁綏問道:“敢問明公,是何事也?”

“本郡的郡學我還沒有去過,學中的諸生皆我廣陵將來之讀書種子,我怎能不在視事之前,先去看過?”

臧洪、袁綏對顧一眼,與諸曹的掾吏齊皆下拜,口中頌道:“廣陵有明府,廣陵之大幸!”

荀貞現在最想做的是什麼?

招兵買馬。

如果是“訪士”還可算是在助他在本郡立足,併爲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那麼“查訪郡學”卻爲何如此重要?非得在“訪士”之後馬上就去做,都不能等一等?

這卻是因爲徐州有一個笮融。

荀貞已從劉備處知曉,笮融是當今不多的一個佛家信徒,而且是特別狂熱的那種,笮融若只是個平頭百姓,他信佛教也就隨他信去了,可偏偏他又是陶謙的親信,是陶謙的得力臂助,這麼一來,他“浮屠信徒”的這個身份就有點微妙了。

當下的佛教和後世“被漢化”的佛教有着不小的不同,但歸根結底,不管怎麼說,這畢竟是儒家之外的另一種信仰,雖然影響力還遠不及後世,可因爲笮融之故,現如今徐州卻也已經出現了不少佛家的信徒,尤其笮融所在之下邳,佛家信徒更是衆多,出於對抗太平教、爭奪民間信仰的緣故,陶謙對此是持默認、甚至暗暗支持的態度,可通過這次的造訪郡中名士,荀貞卻發現頗是有一些士人、儒生對此是持反感態度的,這也不難理解,首先,佛家的世界觀和儒家的世界觀是不同的,其次,笮融又是個狂熱的佛家信徒,把從州南三郡、包括廣陵在內徵來的大批糧錢都截留扣下,轉用之用在了供奉佛陀上,如此一來,在這麼個朝局不穩、州外又有巨賊窺伺的局面下,自就難免會有不少有識之士對此深爲不滿,極其反感了。

既有不少士人反感笮融的這種行爲,而陶謙卻又對笮融的這種行爲持默然、以至暗暗支持的態度,荀貞當然就要對此加以利用,以給他自己在廣陵士人、甚至是在徐州士人的眼中加分。

那麼,他又該怎麼對此加以利用?

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表現出他在“尊儒還是尊佛”間的堅決立場。

那麼又該怎麼表現出他的立場?

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查訪郡學”了。

郡學裡教的都是儒經,正如荀貞所說,郡學裡的學生都是廣陵將來的讀書種子,換言之,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廣陵未來的儒家門生,那麼,荀貞到廣陵後做的第一件事是造訪士人,第二件事就是去查訪郡學,這也就算是旗幟鮮明地亮出了他的立場。

事實上,臧洪、袁綏等郡府諸吏適才對荀貞的稱頌,雖是發自內心,確是對荀貞重視廣陵的文教而感到高興,但也只是因高興而稱頌罷了,都尚未能看出荀貞的真實用意。

現在看不出荀貞的真實用意也沒有關係,荀貞需要的只是讓他們有一個“荀貞重儒”的印象,待到來日,如果荀貞和陶謙、笮融,尤其是和笮融間真的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有這個印象在,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偏向荀貞。

卻說荀貞這次來查訪郡學,就不再是以私人的身份,而是以郡守的身份了。

臧洪、袁綏、秦鬆諸吏盡皆從行。

到了郡學,只見郡學佔地不小,可卻顯得很冷清,校中的學生似乎並不很多。

這卻是因去年十月黃巾之亂之故。

在那次變故中,郡學裡的師、生們有不少死在了亂中,沒死的那些,又有不少歸家去了,現在留在學校裡的經師、學生並不多。

經師只剩下了兩三個,學生不過百餘人。

荀貞沿路而行,觀望道邊校舍蕭瑟冷清,不覺感慨長嘆。

忽聞得前頭有朗朗書聲,荀貞乃與諸人步行過去。

行不多時,卻見是有四五個少年席地坐於前頭樹下,正在攬卷誦讀。

作爲荀貞的親衛,典韋、趙雲俱在荀貞的身邊,荀貞止住腳步,召趙雲近前,遙指樹下諸生,笑道:“子龍,昔年我與你初見時,我記得你當時也正是席坐於梨花樹下,覽書讀經。此樹雖非梨樹,樹下諸生雖非是卿,然眼觀於此,我卻不覺憶昔,那時情景,如在眼前。”

趙雲應道:“當日君侯黑衣長劍,英姿颯爽,雲亦是不曾或忘,至今如在眼前。”

“哈哈,哈哈。”

荀貞與趙雲對視一笑。

荀貞遂令陪從的經師上前,把那樹下的幾個學生召了過來,問其姓名。

諸生的年紀都不大,年長者十七八,年幼者不過十一二,聞得眼前之人便是新任的太守、潁陰侯荀貞,大多頓時誠惶誠恐,而唯有一人卻是從容不迫,行止有禮。

而這個人恰恰是諸生中看起來年歲最小的一個。

荀貞頗喜此子風度,記得他剛纔回答姓名時自陳是廣陵縣人,姓衛名旌,因問道:“郡府有一吏,亦廣陵縣人,與子同姓,不知與子可是親族?”

衛旌答道:“廣陵衛氏皆出姬姓,雖系同源,然早分多宗,旌與郡府中的衛君卻非同宗。”

衛氏之祖是周文王的第九子姬封,姬封初被分封在康國,故又被稱爲康叔,後改封於衛,是衛國的第一代國君,其子孫遂以國爲氏。

衛旌年不過十一二歲,見這麼一個小孩子用尚顯童稚的聲音地談論“衛”這個姓氏的起源和分支,荀貞不覺啞然,覺得甚是有趣,於是笑顧臧洪,說道:“子源,此子不但與郡府衛君同源不同宗,與卿亦然也!”

臧氏也有一脈是出自姬姓。

荀貞這句話是戲虐之詞,臧洪豪邁有俠氣,毫不在意,一笑而已,聽得荀貞拿他的話來開玩笑,衛旌卻是不樂意了,只是恪於身份,不好當場發怒,轉過了臉,氣嘟嘟不再去看荀貞。

從行在荀貞身邊的臧洪、袁綏、戲志才、荀攸、典韋、趙雲等人,都不覺笑了起來。

聽到笑聲,衛旌越是惱怒,攥着拳頭,偏着臉,小臉漲得通紅。

郡學裡的學生少見有十一二歲的,衛旌能以這個年齡而入郡學,必是年少聰慧。

荀貞見他惱怒,頓時也就後悔把他當做尋常孩童對待了,當下收起笑臉,肅容道歉,行禮說道:“適才失言,是我之過也,望子勿怒。”

衛旌聰慧,雖非尋常孩童可比,到底還是個孩子,聽得荀貞以太守的身份向他道歉,自也就怒火漸消,轉回臉,一本正經地回了個禮,說道:“旌聞明府之郡,諸事不爲,先訪賢士,觀明公舉動,想是欲興文重教。值戰亂之後,興文重教,正其時也!然既欲行此事,必要開襟下士,旌雖幼,亦諸生也,豈有聞欲興文教者、卻戲虐諸生的?”

荀貞驚奇他的回答,顧盼左右,說道:“此子必我郡之千里駒也!”當即作出決定,現場闢用衛旌入郡府,爲童子吏。

衛旌卻是不肯,推辭說道:“諸經未成,年少淺薄,豈敢受此重任。”

“好,好!我就等你諸經學成,待到那時,我若還在廣陵,必將再親來請子!如已離廣陵,也必將舉子之名,揚之於異州。”

查訪過郡學,見校中存留的師生不多,荀貞便即下令,命郡府要多去請些郡中博學、有德的儒生來當經師,並做出決定,每月再給學校補些伙食費之類,提高先生、學生的衣食、住舍待遇,以此來吸引貧家子弟再來求學。

這個決定一做出,雖然廣陵現在錢糧都缺,臧洪、袁綏等郡吏卻無一人反對。

69 躋身才俊(上)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47 武貴立功5 冀董幽田兩名俊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36 什伍24 文聘(下)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5 且以盜賊付太守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95 會師城下(中)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19 二荀優劣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94 會師城下(上)40 蹴鞠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70 孫曹通脫荀慎行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14 守城初戰88 從徵汝南(上)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1 寇至54 滅族(下)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94 會師城下(上)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 光和六年(上)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33 破敵(下)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23 大獲豐收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40 兵非無情不可掌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6 何爲乳虎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31 程普諫止回師救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1 飛書問君何所欲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30 回家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3 習射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55 買馬(上)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3 習射2 二李陰與澤賊通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52 最後的麻痹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8 誅滅沈家(上)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7 遍觀諸郡(上)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55 毀容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