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

如西苑、顯陽苑等者,本皇家之苑林,而今漢室衰微,京都方經大亂,董卓提兵入城,此時此刻的顯陽苑卻儼然成了董卓的“行宮”。

未至苑林,已接連遇到在外巡弋、警戒的西涼騎兵,騎兵裡有漢人,也有胡人裝束的,無論胡、漢,皆披甲持戈、挾掛弓矢,甚是精悍。

荀貞暗將遇到的這些胡、漢騎兵與多年前在鉅鹿見到的董卓部曲相比,得出的結論是如單比剽悍之氣,眼前的這些騎兵似比當年董卓的部曲要勝上一籌。

這卻也不奇怪。

一來,這些騎兵既能巡邏在顯陽苑外,顯是董卓部下的精銳;二則,現今已是新帝登基,距離中平元年已經過去了六年,董卓在這六年中征戰不斷,他的部下因之而更加勇悍善戰亦是正常,——這從荀貞的部曲也能看出,較之六年前,荀貞現今的部曲也是善戰了許多。

徐榮注意到荀貞在留意路上遇到的這些騎兵,以爲他是在奇怪爲何這些騎兵在馳馬經過時大多注目望他,甚至有的騎兵已經馳騁而過了,還不斷扭臉回顧,因而笑道:“荀侯,這些騎士多是董將軍的舊部,不少人追隨董將軍已不下十年了,六年前,在冀州鉅鹿,他們曾經見過君侯在戰場上的英姿,大概是還記得君侯的容貌,所以路遇之時,難免頻頻顧望。”

荀貞笑了一笑,做出追思往事之貌,嘆道:“六年前,我從皇甫將軍征討張角,因得與董侯相遇冀州,六年過去了,卻不料今日會與董侯再相見於此。”

徐榮指向前頭,笑道:“離顯陽苑不遠了,君侯,董將軍已恭候君侯大駕多時。六年不見,非但我想念君侯,董將軍亦甚是懷念當年與君侯並肩殺賊的場景。待會兒君侯與董將軍相見後,如有意,可與董將軍把臂歡敘。”

荀貞遠望了下前頭的顯陽苑,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忽然笑問道:“沿途所遇甚多董侯麾下的勇士,我聞董侯在城北、南北宮中亦留下了不少兵士,今在顯陽苑又築營按扎,……徐君,不知董侯這次總共帶了多少兵馬來洛?”

徐榮騎馬在前引路,比荀貞靠前了半個馬身,聞得荀貞此問,他轉過頭,看了荀貞一眼,臉上微笑,嘴上答道:“董將軍此次入京前,我與董將軍未在一營,而是別駐在它營,所以,此次從行董將軍來洛的兵馬有多少,我卻是不知啊。”

徐榮與荀貞關係雖不錯,但到底是董卓的部將,有關這等軍事的機密顯然是不會告訴荀貞的。

荀貞本來對此也就沒抱多少希望,只是本着“試一試”的態度問的,此時見徐榮不肯實話回答,亦不在意,心道:“昨日分離,已過去了一夜,也不知子龍打探清楚董卓到底帶了多少兵馬來洛了沒有?”

入到顯陽苑內,徐榮在前帶路,領着荀貞來到一處宮館外。

董卓便正在這裡等候荀貞。

董卓沒有讓荀貞多等,徐榮進去通報不久,便見一人在衆多甲士的前呼後擁下從宮館內大步走出。

荀貞定睛看去,出來的這人可不就是董卓!

與六年前相比,董卓的身形又肥碩了許多,雖然肥碩,行走間卻與六年前相差不大,依舊虎虎生風,依然敏捷。

“荀侯!哈哈哈哈,多年不見,可想死我了!”

董卓在宮館的門口頓了下腳步,看到不遠處的荀貞後,登時滿臉堆笑,先令左右扈從的衛士們停下,旋即帶劍昂首,一邊大聲地對荀貞打招呼,一邊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

荀貞把坐騎的繮繩遞給典韋,整了下衣冠,從容迎上,笑道:“鉅鹿一別,與將軍六年未見,貞亦頗是想念將軍。”

董卓大步行到荀貞身前,定住身形,一手撫挺起的肚子,一手按住腰上的寶劍,上下打量荀貞,笑道:“雖是六年未見,君侯風采如昔,……我卻是老了啊!”

“將軍正值盛年,何來‘老’字?”

“國事艱難,朝中不正,每思及此,常懷憂憤,……一邊是日月如催,一邊是宿夜懷憂,兩下相逼,君侯,你說,我怎能不老呢?”

荀貞心道:“比之六年前,董卓的氣勢似乎大了很多。……‘每思及此,常懷憂憤’,他這話是在向我表明心事,還是在試探我的意思?又或是兩者兼有?”

他正要回答,卻見董卓瞥了眼侍候在他身側的典韋,隨即董卓收回眼神,笑眯眯地又開口說道:“君侯,你身側的這位壯士,如我沒有記錯,應是名叫典韋吧?”

“將軍好記性,正是典韋。”

“君侯,你此次來洛,我聞你帶了數千家兵,現正駐紮在城東,可對?”

董卓才和荀貞總共說了五句話,卻已先後幾次改換話題,先是說想念荀貞,繼而轉到國事,又不等荀貞回答便即轉到典韋身上,這會兒又忽出此問,明顯是想用快速轉換話題的辦法來打亂荀貞的思緒,繼而趁荀貞不備,先給荀貞來個下馬威。

荀貞卻是早有準備,晏然答道:“正是。”

“君侯帶家兵入京,不知是有詔,還是無詔?”

董卓兩次發問,兩次都說了同一個詞:“家兵”,再加上“有詔”、“無詔”這個直搗中軍的“質問”,很明顯,董卓這不但是想給荀貞下馬威,而且還想拿“合法性”來壓荀貞了。

“我此次來洛,本是奉大將軍之令,後聞大將軍被害、天子流落宮外,遂催兵急進,過河進京。此來京都,我雖然無詔,然卻是爲勤王,……將軍問我此話何意?”

董卓的這個問題,問荀貞是“有詔”還是“無詔”,荀貞有兩種回答方式。

一種是可以直接給董卓頂回去,可以反問董卓帶兵入京是有詔還是無詔,再一種便是他剛纔的回答方式,不給董卓頂回去,也不反問董卓,而是託以勤王之名。

這兩者回答方式,前者固然痛快,卻容易落把柄到董卓的手中。

首先,如這麼回答,從本身而言,荀貞就把他自己和董卓混爲一談了:兩人都是無詔而帶兵入京,大哥別說二哥。這麼一來,荀貞頓時便失去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其次,如果有人質問董卓爲何無詔而帶兵入京,那麼董卓就可以拿荀貞來當擋箭牌:你們說我不該無詔帶兵進京,荀貞呢?他不也是如此?

所以,荀貞沒有第一種方式回答他,而是用了第二種方式。

用第二種方式回答董卓,就有利多了。

如果第一種回答方式的重點在“合法性”,那麼第二回答方式的重點則是在“目的性”。

荀貞這次帶兵入京雖是無詔,可他卻是爲了“勤王”而來,“道義”上的制高點就在手中了,同時也用這句“綿裡藏針”的回答,隱然與董卓劃開了界限。

董卓盯着荀貞看了稍頃,見荀貞面不改色,從容不迫,遂再度展顏,又揚起臉,哈哈大笑,笑了幾聲,收住笑聲,落回視線,重放到荀貞臉上,親熱地握住荀貞的手,感慨萬千似的說道:“我與君侯一樣啊!不瞞君侯,我這次入京,亦是無詔,也是爲了勤王!”

荀貞不動聲色地抽回手,說道:“將軍既與我一樣,都是爲勤王而來,貞有一事,卻頗不解。”

“何事也?”

“我聞南北宮內外,而今遍佈將軍部曲,此事可有?”

荀貞和董卓這纔剛剛見面,兩人已經明刀暗槍,交手了兩個回合。

頭一個回合是董卓以“地主”之利稍占上風,這第二個回合卻是荀貞抓住了董卓的一句回答而開始借題反擊。

董卓爲何請荀貞來見,董卓清楚,荀貞也清楚,所以此時他兩人在顯陽苑宮館外見面的“氣氛”雖說看似融洽,而實際上卻是互藏殺機。他兩人皆久經沙場,嫺熟兵法,俱深知於戰場之上,主動權是萬不能讓給對方的,因而,你來我往,互不肯讓。

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55 毀容39 開練18 捕人8 士族8 守職歲滿乃爲真45 得士親附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27 蘇合湯餅孰爲香10 督郵在此(下)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51 無中生有兵家計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雷電災害啊,晚點更25 鄉有野賢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76 貴顯何氏兩將軍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50 孰謂盜跖不知義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25 鄉有野賢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8 遍觀諸郡(下)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51 謀算將戰22 今有潁陰乳虎(下)44 許仲程偃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61 太守行春(上)35 大勝(下)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35 褒貶由人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44 練軍方略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47 張飛急襲葛陂西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6 子長忿仇求爲應9 太守長史兩不負31 唐兒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84 誅趙家者在今日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30 奉先馳雄擊汝南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31 破敵(上)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90 從徵汝南(下)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95 冀州北望氣如何40 鐵營30 回家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48 許君卿計敗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