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

數騎從遠處道上馳來。

近至營外,一騎高聲喊道:“可是荀將軍營麼?司隸校尉袁君有信送呈將軍。”

營門打開,這數騎馳入營中。

荀貞從高處下來,命召此數人入帳中相見。

荀貞先至帳內,不多時,這數人亦到。

荀貞觀之,見帶頭一人年有二十餘,其後跟從的數人年長者三十餘,年輕者亦二十餘,皆披甲腰劍,雄雄糾糾,相貌、個頭雖各不同,然俱非常人之態,或英氣外露,或武勇猛鷙。

見到荀貞坐在上邊,這數人下拜行禮。

荀貞請他們起身,心道:“觀此數人皆非庸人,既言是爲袁本初送信來,想應必皆是袁本初左右的信用心腹,卻不知姓名是何?”因問那帶頭之人道,“請教足下高姓大名?”

這年輕人氣宇軒昂,朗聲答道:“在下陳留高幹。”又揖了一揖,“見過將軍。”

荀貞心道:“卻原來是高幹!”

高幹在歷史上留下的的名氣似乎並不太大,荀貞對他所知不多,只知他是袁紹的外甥,但對陳留高氏一族,因陳留離潁川不遠之故,荀貞卻是頗有所知。這高氏一族家在陳留圉縣,乃是陳留郡中的一大名族,家世二千石,名著士林,不提別人,只高幹的祖、父便皆曾出任過二千石之職,尤其是高幹的祖父,曾任司隸校尉,也即袁紹現在出任的這個職位,權重一時。

雖說前世對高幹所知不多,但陳留畢竟挨着潁川,對高幹此人,荀貞這一世卻是聽到過別人的評價,都說他有文武之才、才志高遠。

荀貞笑道:“適才遠觀足下馳馬近營,英姿傑出,我道是誰人,卻原來是陳留高元才,難怪難怪!”

“元才”是高幹的字。

荀貞望顧高幹身後的幾人,復又問道:“高君,我觀你身後數人亦皆傑出之士,卻不知姓名?”

高幹一一介紹:“此爲蔣奇,此爲夏昭,此爲鄧升。”

這幾個人的名字荀貞在前世時沒有聽說過,皆不認得,料來應是袁紹或高幹招攬來的地方豪傑。

彼此寒暄客氣兩句,荀貞話入直題,問道:“不知袁司隸有何信與我?”

高幹從懷中取出信箋,呈給荀貞。

侍立在荀貞席後的趙雲上前接住信,躬身遞給荀貞。

荀貞打開來看,卻見信上寫的是:“而今交構已成,形勢已露,大將軍卻又狐疑難斷,待而不決。吾恐事久變生,卿可馳驛上奏,言欲進兵平樂觀,以脅大將軍,迫之誅宦。”

“馳驛上奏”,袁紹這是要求荀貞給朝廷上奏,希望能以此來脅迫何進下定誅宦的決心。

荀貞覽信沉吟。

他本來剛剛下了進兵洛陽的決定,卻又接到袁紹的這封信。

是按袁紹的意思辦,暫時駐兵不動,先馳驛上奏,然後再觀時局而定,還是乾脆就按自己剛纔的決定辦,直接帶兵進京?

高幹見他沉吟,以爲他不欲遵袁紹之令,面色微變,按劍問道:“將軍可是有爲難之處?”

荀貞笑道:“馳驛上奏,有何難也?我所慮者非爲此事。”

“敢問將軍所慮,是爲何事?”

荀貞所慮者,自然是董卓,但不能對高幹說。他笑而不答,揚起手中的信,轉問道:“袁司隸是隻給我送了此信來,還是給橋東郡、董將軍、丁都尉也都送了信去?”

聽得荀貞不是爲馳驛上奏爲難,高幹鬆了口氣,略鬆開了手中的劍柄,答道:“俱有信去。”

“我聞董將軍兵鋒已至夕陽亭,可有此事?”

高幹愕然:“我出京時未聞此事,……大將軍早已令種大夫前去暫阻董將軍入京,想來董將軍應不會已兵至夕陽亭吧?——不知此事將軍是從何得知的?”

“我也只是道聞而已。”

荀貞所嘴上說是道聞,但從他表情可以看出,這事兒是真的。

高幹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董卓不是士人一黨,如果他真的已兵至夕陽亭,那麼對袁紹明顯是不利的,但是……,他轉念想道:“大將軍明明已遣種大夫去阻董卓入京了,如果董卓真的已經兵至夕陽亭,那就是說他連大將軍的命令都不聽了?”如此一想,董卓兵至夕陽亭,不但對袁紹不利,對何進似也不利,——這董卓想幹什麼?

高幹悚然而驚,急擡頭看荀貞,問道:“如此事爲真,不知將軍是何意思?”

無詔而帶兵入京,說到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即使不能得到何進的同意,但如能得到袁紹的允可,也可大爲減少荀貞的壓力。

荀貞轉顧了陪坐堂下的荀攸、程嘉一眼,他兩人都知道了荀貞的意思,皆輕輕點頭。

荀貞轉回臉,正色對高幹說道:“先時,大將軍已傳詔,命我、橋東郡、丁都尉、董將軍各駐軍本處,不得妄進,今唯董將軍不奉詔,……高君,我深以爲憂。”

“將軍意下如何?”

“我以爲,與其馳驛上奏,不如我帶兵入京。”

高幹默然不語。

荀貞問道:“高君以爲如何?”

高幹不傻,荀貞的話說得很明白了,“與其馳驛上奏,不如我帶兵入京”,荀貞把“帶兵入京”和“馳驛上奏”連到一塊兒說,分明是希望袁紹能爲他承擔一部分,或者說一大部分帶兵入京的責任。

在漢室雖衰卻仍爲天下之主的當下,無詔而擅帶兵入京,這份責任不是誰都能擔得下的。

可話說回來,從去年底開始,董卓數次不奉詔書,就是不肯交出兵權,屯兵河東,狼顧京都,其野心人盡皆知,士人一黨早就對他懷有忌憚,若是被他提前入了京都,不管他還會不會奉何進的命令,對士人來說都是個極大的麻煩,即便能因此誅了宦,怕也掌不了該掌的大權。

前者的責任和後者的後果相比之下,後者遠比前者重要。

高幹年紀雖尚年輕,卻如時人對他的評價,“文武之才”,已是個有決斷的人,他只遲疑了片刻,便就做出了決定,肅容回答荀貞:“董將軍挾兵自重,數違詔敕,此次召四方英雄入京,依司隸之意,本是不欲召董將軍的,奈何大將軍卻執意召之,乃不得不退讓。如真如將軍所言,董將軍違大將軍令,進兵至夕陽亭,則事關重大,不可不防。將軍可提兵折返,徐徐向京,我快馬歸洛陽,請司隸再請詔書,召將軍入京。”

高幹這一番話說得有點滑頭。

看他前邊的意思是贊成荀貞入京,可說到最後,卻一個轉折,來了句“請司隸再請詔書”,這什麼意思?詔書肯定是請不下來的,他的意思無非就是說:這帶兵入京的責任還得由你自己來負。

荀貞看出了他的小心思,渾不在意,笑了一笑,起身說道:“好!”

高幹是袁紹的外甥,又是此次來給荀貞送信的使者,他的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袁紹,就算袁紹請不來詔書,但只要有了高幹這一句話,即便高幹、袁紹不願意,事實上,這帶兵入京的責任其實已經分了一些到袁紹的身上了。

也就是說,不管高幹這番話滑不滑頭,只要有了他這番話,袁紹都得出來和荀貞共擔責任,區別只是多一點、少一點罷了,少一點也無所謂,總比荀貞獨自承擔這份責任強,——袁紹現今是風頭正勁的士人領袖,如有袁紹和他共擔責任,至少士林這邊的抨斥之語會少上很多。

荀貞不像何進,何進遲疑寡斷,荀貞卻是一旦做出決定便雷厲風行。

他先寫好了奏摺,交給高幹,請他帶回京都。

送走了高幹等人,旋即,荀貞令部曲轉向。

鍾繇聞之,急來求見:“貞之,你這是要做什麼?”

“元常,董卓已兵至夕陽亭。我非是不願遵詔令,只是憂京都恐會生變啊!”

鍾繇大怒,劈手拽住荀貞的衣甲,大聲說道:“董卓不奉詔,你也不欲奉詔了麼?”

“董卓其人,元常應知,自去冬至今,他數違詔令,挾兵以自雄,屯駐河東,而今又再違朝廷令敕,趁時局將變而進逼京都,其意不可測也!元常,我不是不想遵從詔令,實萬不得已!”

“貞之!君家累世清名,族中先輩俱以節義顯聞,君今統四千虎狼部曲,違詔而欲私入京都,你可想過後果麼?千人所指,天下側目,你是要毀掉你自己麼?你是要毀掉潁陰荀氏麼?”

“元常,你所說的,我都想過。可你想過董卓一旦入京,會出現何種後果麼?”

“京都天子所在,朝中袞袞諸公,無有詔令,董卓豈敢強入京都?便是他敢強入京都,京都自有衛士,虎賁、羽林、北軍、西園、城門、緹騎,虎勇何止萬衆,他又能奈何?”

如是何進不死,朝堂不亂,的確如鍾繇所說,董卓怕是不敢強入京都,他違詔令進至夕陽亭是一回事兒,強入京都則又是另一回事兒,前者至多說他是心懷叵測,後者可就是帶兵作亂了,給董卓個熊心豹子膽,他也是不敢幹這種事的。

可問題是:何進很快就要死了,朝堂很快就要亂了。

荀貞無可奈何地看着鍾繇,不知該怎麼對他說怎麼纔好。

鍾繇又急又怒,既是爲荀貞着想,也是爲荀貞的“膽大包天”憤怒,漲紅了臉,鬍鬚夾在了荀貞的甲上,一說話拽得生疼,他都顧不得,一心只想阻止荀貞。

荀貞呼趙雲、典韋過來,命把鍾繇夾走。

鍾繇怒極,丟掉荀貞的衣甲,猛一仰頭,拽出夾在荀貞甲上的鬍鬚,退後兩步,抽出腰中佩劍,先是指向荀貞,旋即想到荀貞久經沙場,現又身披甲衣,怕不是他的對手,又折劍迴向,橫在了自己的脖上,氣急敗壞地說道:“貞之!你如不聽我勸阻,我就死給你看!”

進軍京都的決心已下,剛好高幹來到,也拉來了袁紹一起承擔責任,萬事俱備之際,卻沒想到鍾繇會來出這一手,——之前荀貞也想到鍾繇會出來阻攔,只是萬萬沒有想到他會阻攔得這麼激烈,他哭笑不得,說道:“元常,你何必如此。”

“我奉天子之詔,令你退軍轘轅關,你如不從,便是我有辱使命,辱則當死!”

44 以退爲進郎陵說66 延攬勇士(下)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63 滍水星河影動搖54 詐死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53 滅族(上)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23 文聘(中)10 防寇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57 二月習射(上)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8 程嘉獻策難吳輯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8 士族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70 劉玄德率部西攻29 樂進歸來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77 曹隱袁進皆貴宦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63 田邊斷案(上)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44 以退爲進郎陵說11 孟德窮窘設摸金4 將近臨湘桃花盛22 文高初見49 輜重已備52 最後的麻痹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32 破敵(中)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60 鎮東結與糜家婚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75 許縣陳氏16 虎狼之威(上)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53 不顧母弟朱靈忠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66 延攬勇士(下)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50 勵士出征97 孫文臺單騎陷陣22 今有潁陰乳虎(下)81 擒賊先擒王(中)11 朋黨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91 兵臨西華(上)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58 關張各有惆悵情30 回家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59 慨嘆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