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

朝廷的詔書是由專人直接送到的潁陰。

不過在到潁陰前,傳詔之人先到了陽翟,所以有潁川郡府的吏員陪伴隨行,一行車騎甚盛。

車騎入到潁陰縣城時,引起了轟動。

不少縣人跟在後頭,齊到高陽裡外,縣人中有頭有臉的,如劉家的士子們隨着詔書來入裡中,待宣詔畢,紛紛上前恭喜。

潁陰令得訊,亦親自帶着寺中諸吏前來恭賀荀貞。

高陽裡的荀氏族人,除了一些尊長、名高者外,其他的無論老幼都從家中出來,亦齊至荀貞家中恭喜荀貞。

一時間,荀貞家宅內外人頭簇簇、人聲沸騰。

傳詔書的朝臣宣讀過詔書,把詔書呈給荀貞,荀貞接住,又看了一遍,看過之後交給荀攸暫收,請這個朝臣入屋中休息,自在院中招待前來恭賀他的衆人。

樂進、馮鞏等也跟着一塊兒來了。

荀貞抽了個空兒,召樂進、馮鞏來到私室。

樂進、馮鞏皆喜笑顏開,兩人下拜:“恭賀君侯得赦,並得被拜左中郎將。”

詔書不但赦免了荀貞的罪,拜他爲左中郎將,而且復還他潁陰侯的爵位。

荀貞掩上門,把院中的嘈雜聲音隔絕在外,命他二人起身落座,自也坐下,他因擔憂董卓已於六日前兵向京畿,沒有太多的廢話,直接把何進、袁紹的信給樂進、馮鞏看,待他倆看完,開門見山地問道:“大將軍、袁司隸命我招募壯士,領兵詣京,汝二人可願從行?”

樂進、馮鞏剛坐下,聽得荀貞此問,立刻又從席上起來,下拜說道:“唯君侯之令是從。”

“汝二人可知大將軍、袁司隸爲何召我帶兵入京?”

對洛陽現在的局勢,樂進、馮鞏也是略有所知的,聯想到荀貞在此之前就曾詢問過潁川的糧儲、軍備情況,他二人更是明白袁紹、何進爲何召荀貞入京了。

樂進答道:“略能猜知一二。”

“大將軍、袁司隸欲誅宦官,而太后不肯,是故欲召外兵入京,以脅太后。你兩人要想清楚了,此事非同小可,成則罷了,如若不成?恐怕我還得接着亡命江湖去!……我再問你二人一遍,你二人可願從我?”

樂進毫不遲疑,答道:“願爲將軍馬前驅!”

荀貞現是潁陰侯、左中郎將,稱呼他爲“君侯”也可,尊稱他爲“將軍”也行。

馮鞏亦繼之答道:“願從將軍!”

荀貞如今身份尊貴,名重州郡,並且和朝中的大將軍、司隸校尉都成了盟友,一看就是前途遠大,但凡有點野心的,都不會在這個時候“自絕”於荀貞,相反,只會更緊密地跟從荀貞。

樂進不必多說,他早已是“荀黨”的一員。

馮鞏和荀貞的關係本來就“淺”一些,不如樂進,也不如許仲等,荀貞離開潁川后,他留在潁川郡兵裡,又多年未與荀貞見面,看似比起以往來更是與荀貞疏遠了很多,可說到底,他身上也打着荀貞的烙印,若無荀貞,他現在還是鄉中一個小地主的兒子,又哪裡能入到郡府爲吏?他之所以能入郡府爲吏是因爲荀貞的舉薦,而他要想再進一步,還得依靠荀貞。

所以,在聽到荀貞的問話後,他兩人都沒有半點的猶豫。

一個政治集團的結成,只靠“忠義”是不夠的,還得有“利益”。

如袁紹這個小集團,袁紹與何顒、張邈等說起來是“志趣相投”,可什麼是“志趣相投”?所謂“志”,也就是志願,放到這裡講,他們都想除宦,“除宦”就是他們共同的志願,也就是說,目前階段他們的利益一致,所以才能結成一個穩固的同盟。

光武掩有河北、帶甲百萬後,諸將數次請求他稱帝,他皆沒有同意,最後耿純對他說了一番話,說道:“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業即定,天人亦應,而大王留時逆衆,不正號位,純恐士大夫望絕計窮,則有去歸之思,無爲久自苦也。大衆一散,難可複合。時不可留,衆不可逆。”光武一聽這話,遂不再堅拒,答之曰“我將思之”,隨後不久就稱帝建國了。

爲何別的人說時,光武不聽,耿純這番話一出來,光武卻“我將思之”?

原因很簡單,耿純說的是大實話,他道出了一個政治集團的基礎是什麼,是“利益”。天下士大夫丟棄親戚、鄉里,跟着光武南征北戰,所爲者何?是爲了攀龍鱗、附鳳翼,是爲了“成功得志”,是爲了個人的功業、富貴,所以在該稱帝的時候如不稱帝,士大夫一旦“望絕計窮”,覺得跟在光武身邊沒什麼盼頭了,就極可能會“有去歸之思”,紛紛離散。

荀貞現今的這個“小集團”也是如此。

wWW● тт κan● c○

對少數人,如許仲、典韋、趙雲等,可以以恩義結之,可對大多數人,隨着時間的推移,只以恩義相結卻就遠遠不足了。人苦得隴望蜀,比起以前,荀貞帳下的諸人因爲荀貞之故,生活條件、社會地位、視野眼界都已經強上很多了,不排除有人就會“得隴望蜀”,這時如不能持續地滿足他們個人的利益要求,也許他們就背叛荀貞,離棄荀貞,李驤不就是一個例子?

荀貞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故此,他在聽了樂進、馮鞏的回答後,露出笑臉,說道:“大將軍、袁司隸除宦,其事雖險,然如能成,必功名留後世。文謙、阿狗!吾等今日所舉,將會是吾等後人之蔭。”

馮鞏的小名叫“胡狗”,荀貞呼他小名以示親暱。所謂“將會是吾等後人之蔭”,這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樂進、馮鞏,只要這回這件事能幹好,升官發財不成問題。

說完這句話,荀貞問樂進:“文謙,郡府的存糧、軍械,你能取出多少?”

樂進沉吟片刻,說道:“有大將軍、袁司隸的信在,諒來府君不會阻擾,即使取不出太多,足五千人三月之糧、足千人所用之甲械應還是可以取出的,……不知將軍欲招募多少兵士?”

“時間緊促,兵士我就不就招募了,只打算帶義從入京,……郡兵之中,你能帶出多少人?”

“今郡兵只有千數,至多可帶出三百人。”

“好,三百人足矣!文謙、阿狗,你二人便帶這三百郡兵押糧與甲械,從我入京!”

這卻是把樂進、馮鞏當作押糧官、軍需官了。

他二人凜然應諾。

私室內的這番談話不算久,說完,荀貞即令樂進、馮鞏馬上回陽翟郡府,約定三天後在陽翟西門外會合。

出到室外,來到院中,樂進、馮鞏辭別離去。

院中的人仍有很多,荀攸、荀成等族人在幫荀貞招呼這些賀賓。

荀攸注意到了樂進、馮鞏的匆匆離去,笑着與對面的兩個潁陰士人說了幾句話,道個抱歉,轉來尋荀貞。荀貞目送了樂進、馮鞏離去,轉回到傳旨的朝臣所坐之屋內,與這朝臣敘談了會兒,瞥見荀攸在門外,遂出來與荀攸相見。

“君侯,我適才見文謙二人離去,君侯可是令他二人去郡府備糧了麼?”

“不錯。”

“君侯預備何時動身入京?”

“君卿、玉郎他們來了麼?”

“已奉君侯令召他們來了,現尚未到。”

荀貞瞧見荀成在院中正與三四個士人笑談,對荀攸說道:“你去告訴仲仁,叫他不必在我這裡陪客了,現在就去里門處,待君卿、玉郎一到,便即傳我命令,命他們馬上召集義從,至遲明天下午出發。”

“明天就走?這麼急?”

“我所憂者,不是京都。”

荀攸明白了荀貞的意思,放低聲音,說道:“君侯所憂者,可是董侯?”

何進召董卓入京一事,反對者甚衆,包括姚升在內亦對此表示反對,荀攸也是不贊成的,因此一聽荀貞說所憂者不是京都,他便即明白荀貞所憂者是董卓。

“董卓已於六日前率兵南下,計算路程遠近,他現在必已入了京畿,說不定離洛陽也不會太遠了。他所部匈奴、屠各、湟中義從、秦胡兵皆西涼驍勇,昔冀州討黃巾,其部曲之剽悍,是你我親見,我雖未見京都諸軍,然料之斷難是其敵手,如被他先入京都,吾恐京都將亂。”

“有大將軍在,董侯即便懷有不測之意,也應該不至於會……。”

荀貞不能告訴荀攸何進很快就要死掉了,只能含糊其詞地說道:“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大將軍、袁本初聯手,雖然勢大,然宦官積威日久,亦不可小覷,且今宦官被逼至絕處,狗急尚跳牆,況乎積威不法日久、作威作福日久之宦者?以吾度之,大將軍、袁本初即便能除宦功成,也必元氣大傷,當是時也,董卓統悍將兇兵入京,便是大將軍,怕亦難壓制。”

京都的那些諸軍戰鬥力都不怎麼樣。

如北軍五營,其戰力本就已遠不如本朝初年時了,其中的能戰者又在討黃巾時損失慘重,後來雖說有補入,可那些補入的要麼是混資歷的貴族子弟,要麼是混口飯吃的無賴惡少,如今的戰力恐怕尚不如討黃巾前,更是堪憂。

又如西園諸營,所招募的兵士都是洛陽、京畿的平民,未經多少操練,也沒上過戰場,戰鬥力可想而知,怕連北軍都不如。

如果只是這些京都的駐軍間內鬥,那自然是誰人多誰勝,可如果被董卓橫插一槓子,北軍、西園等等這些駐軍即使全上,說不定也不是董卓手下這些身經百戰的虎狼之士的對手。

荀攸是見過西園、北軍兵士的,聽了荀貞這麼一說,深覺荀貞言之有理,說道:“也是。君侯如能早入京師,自然最好。”

荀貞往院中望了一圈,沒見着姚升,問道:“叔潛呢?”

荀攸笑道:“君侯今得赦,被拜左中郎將,潁川、陽翟來賀的士人中多我潁川俊才,叔潛見之欣喜,也許是和些新結識的朋友覓清淨地暢聊了吧?”

“你去找找他,就說我明日便動身赴京,問他是想留在潁陰,還是願跟我一起。”

“諾。”

荀攸找着姚升,問之。

姚升先前棄官離京是因爲覺得京都將亂,而現在則是荀貞統兵“入京定亂”,形勢不同,他當然不會錯過這等大事,自是願意跟從荀貞返回洛陽。

來祝賀荀貞的士人、潁陰令、郡府吏員們,到傍晚才一一散去。

荀貞把傳旨的朝臣安頓好,當夜,面見荀爽、荀衢等族中尊長,出示何進、袁紹之信,說明他明天就要帶衆入京。荀爽諸人多是遠識明智之士,皆看出了何進、袁紹召外兵入京是自亂洛陽的昏招,然對此卻亦無可奈何,最多叮囑荀貞幾句,要他謹慎小心,不可輕忽。

荀爽交代說道:“你今雖得爲左中郎將,可你所統之兵卻是外兵。洛陽乃是京都,至尊所在、政令所出,貴戚雲集、天下矚目,爲我漢家腹心,你如今統帶兵入京,雖是奉大將軍之令,卻亦得事事小心,切記:萬不可恃兵自雄,一切行至皆當以詔書是從。”

“萬不可恃兵自雄,一切行至皆當以詔書爲從”,這兩句話是金玉良言。

於今天下雖將亂,漢室仍是天下之主,何進、袁紹召外兵入京的檄書一出,已攪動了天下,四方州郡無不矚目洛陽,如在此時自恃兵馬強壯而於京都重地擅行擅爲,必會給天下人一個橫行跋扈之觀感,所以“一切行至皆當以詔書是從”。

荀貞知其中的輕重,恭然應諾。

是夜,許仲、荀成、辛璦召集義從中的步騎諸將,命之各召本部。

荀貞的這近四千義從分散在好幾個莊中,有的還沒在莊裡,而是在外遊弋巡邏,一道道的軍令下去,莊子裡的齊往潁陰縣外聚集,在外遊弋巡邏的一隊隊急往潁陰縣外趕。整個潁陰縣城都被他們給驚動了,甲盾碰撞、鐵騎奔騰,一支支人馬舉着火把,如火蛇也似匯向縣城。

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15 玄德仁義愧獨生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96 會師城下(下)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52 市義57 尺素飛傳相思意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70 相見恨晚堂上歡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94 會師城下(上)43 爲今之計63 田邊斷案(上)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81 擒賊先擒王(中)3 先表北海刺青州65 安之若素使人奇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9 袁公路縱虎謀北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66 子義樹戟喝虎狼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27 朱公偉奉天子詔29 盤點籌劃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4 飛檄琅琊御冀方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21 上任西鄉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7 舉薦戲忠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60 樽前豪傑意難決54 詐死57 二月習射(上)5 冀董幽田兩名俊46 盜馬25 郡府迴文35 潛光爲養羽翼成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2 道是襄陽德珪來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3 誰人不知荀貞之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46 恩威並施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15 出城激戰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35 集合27 舉薦戲忠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32 國家棟梁傅南容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34 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