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將近臨湘桃花盛

江南的經濟首數荊、揚。

不說揚州,只說荊州,荊州的經濟則又以南陽、長沙爲重鎮。

南陽郡挨着潁川郡,實際上算是中原地帶,也就是說,除掉南陽之外,長沙的經濟在荊州實爲一枝獨秀,這一點從長沙郡的戶口人數上就能看出,荊州人口最多的郡是南陽,盛時二百餘萬口,其次便是長沙,盛時百萬人口。

不過雖然如此,江南的經濟畢竟底子薄,也就是從本朝起纔開始快速發展起來的,故此與北方,尤其是中原那些歷史悠久的名郡,例如潁川比起來,卻還是大有不如。

潁川郡盛時人口約百五十萬,比長沙郡多一半,潁川郡有十七城,長沙郡有十三城,縣城的數目也比長沙郡多,可若論起轄地大小,卻遠比長沙爲小。

長沙的面積是潁川的好幾倍,——事實上,現在的長沙還是變小了,早年的長沙郡更大,前秦時置三十六郡,當時長沙郡便是其一,那會兒的長沙郡佔地千餘里,面積幾乎相當於後世的整個湖南省,可以想見其大,不過後來隨着長沙郡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多,遂慢慢地被析分出去了許多地域,只從本朝以來,百餘年間先後共在江南析分了七個郡,而長沙郡就佔其三,因此較之往昔,長沙郡的面積小了很多,但與中原的大多郡國相比,卻還是個巨無霸。

因而,雖說過了益陽縣就是長沙的郡治臨湘,實際上兩縣之間仍相隔頗遠,約二百餘里,——這要放在潁川,二百里地,已是潁川最南與最北的距離,也差不多是最東與最西的距離了。

“太史公雲‘江南卑溼’,誠不我欺,又云‘地廣人稀’,亦果然如是。”陳儀甚是感嘆。

程嘉比陳儀更感嘆。

魏郡的大小與潁川相仿,大概比潁川大一點,可相差不多,趙國地界窄小,比魏郡和潁川尚且不如,一個長沙,足能綽綽有餘地容下這三個郡國,陳儀、程嘉當然少不了感嘆一番。

荀攸說道:“中興初,建武年間,光武皇帝省並天下四百餘縣,多在中原,而少在江南,以今觀之,之所以少省並江南的郡縣,固有前漢末年時江南較中原少受戰火之故,卻亦有江南地廣人稀之故也!”

如是地窄人稀,那麼省並縣邑,可以把分散的人口集中到一個縣裡,便於管理;可如果是地廣人稀,再去省並縣邑,那麼地方上就太不好治理了。試想一下,荀貞等入長沙之後,先後經過的羅縣、益陽縣,都是方圓數百里,對一個縣而言之,本來就夠大了,如果再省並,把兩個縣合成一個縣,人口既少,地方卻大,道路又難走,山多水多林木多,那就太難治理了。

荀貞坐於車上,聽他們在車外談話,撩開車簾,探出頭來,笑道:“南北自古有別,長沙雖地廣,然戶口尚算充實,較之武陵,已是桃源了!諸君又何必‘牢騷滿腹’?”

晉人陶淵明寫過一篇《桃花源記》,講的是晉太元中,武陵的一個漁夫誤入桃花源的故事。這個“武陵”,說的便是武陵郡。

《桃花源記》是一篇想象優美的文章,可當下的武陵卻絕非是如桃花源那樣的世外天堂。武陵郡緊挨長沙,在長沙西邊,面積比長沙郡還大,荀貞沒有去過,不過因爲武陵蠻時常叛亂之故,——便在前年十月,武陵蠻還又叛亂一次,最後被郡兵擊破,所以他對武陵略有了解,聽人說,武陵就算比不了兩個長沙,至少也得比長沙大上一半,但總共才只有十二城,人口更少,盛時也不過只有二十餘萬口,和潁陰一個縣的總人口差不了多少,莫說與中原相比,便是與同在荊州的南陽、長沙,以至零陵、南郡相比,也可謂蠻荒之地了。

只是可惜,《桃花源記》尚未問世,“桃源”的這個幽默荀攸、程嘉等人聽不懂。

荀攸呆了一呆,問道:“君侯,‘桃源’二字,作何解也?”

“桃源者,桃花之源也。”

“方今十月,羣芳蕭瑟,哪來的桃花?”

“陌上雖無桃花,而思及將要見到文臺,我卻如春風拂面,心情愉暢,恍如行桃花林中。”

荀攸、程嘉、劉備等恍然大悟。

劉備笑道:“君侯不止文治武功,且雅擅文辭,非我等俗人可比。”

劉備小時候就喜歡飛鷹走犬,不喜歡讀書,便是經術尚不精通,何況文辭?老實說,在荀貞面前,他常自慚。

出身比不上荀貞,武功比不上荀貞,文治比不上荀貞,經術、文辭也比不上荀貞,怎能不慚?

荀貞哈哈一笑,轉問陳儀和緊跟在車後的趙雲:“叔修、子龍,沿途的山巒、河水,縣鄉、道路,可都記下了?”

陳儀騎術頗精,身在馬上,卻沒有攬轡挽繮,而是一手拿筆,一手撐着一塊錦帛,聽到荀貞詢問,踢了踢坐騎,行到荀貞車外,把錦帛出示給荀貞,答道:“都記下了。”

荀貞很早前就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地,便要記下當地的地理、山川、城邑、道路,在潁川爲北部督郵時如此,在趙國、魏郡時亦是如此,今一路南下,當然更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以前記畫地理、城邑的多是宣康,這次宣康沒跟着來,所以這個任務轉交給了陳儀。

在魏郡時,陳儀是荀貞的主記史,類同後世的秘書,今被荀貞委以此任,也是合乎其職了。

不過陳儀到底是個“文士”,沒有學過兵法,爲防他有所疏漏,荀貞同時令趙雲也記畫一份。趙雲和典韋作爲荀貞的親衛,緊隨從荀貞輜車的左右,聞得荀貞問他,催馬上前,亦將手中的錦帛出示給荀貞來看。

荀貞瞥了眼,見趙雲之所記畫雖不及陳儀的秀美,但簡單剛勁,卻更合乎軍用。

荀貞點了點頭,擡眼見趙雲風塵滿面,笑道:“子龍,一路南來,卻是苦了你了。”

荀攸、程嘉、陳儀、欒固、魏光等人雖然也很辛苦,可休息的時候他們能休息,江禽等義從雖也辛苦,可總也有休息的時候,只有典韋、趙雲等親衛日夜不懈。

特別是典韋、趙雲二人,自離魏郡至今,他二人就沒怎麼休息過,就算休息,也只是打個盹,虧得他兩人皆是自少打熬身體,兼之現又正是青壯之年,卻也竟是堅持了下來。

趙雲笑道:“我不辛苦,辛苦的是典君。”

典韋體格雄大,不耐熱,而江南偏偏不止熱,還潮溼,這兩天尚好點,因已入十月,江南的天氣也轉涼了,前些時着實把他給折騰壞了,衣甲貼在膚上,黏唧唧的,極不舒服。

還不止這一點,典韋和趙雲不同,趙雲雖非士族出身,家中卻也頗有財貨土地,因而少年時有機會學騎射,他在這方面又有天賦,年長後遂精擅此道,是個“騎將”,但典韋家裡的條件並不好,少年時沒有機會去騎射,便是學“戟”,他也請不起良師,學不了大戟,主要學的是投擲小戟,因而他是個“步將”,他跟着荀貞征戰多年,以前倒也不是沒有騎過馬,可是卻從沒如這次一樣長時間地騎馬,對沒怎麼騎過馬的人來說,如把短時間的騎馬當作享受,長時間的騎馬就是煎熬了,不止保守顛簸之苦,而且他兩條大腿的內側都被磨出血了。

然而,典韋卻無一句話說,任勞任怨,盡忠職守。

事實上,不習慣長時間騎馬的不止典韋一個,從行荀貞南下的二百餘騎多是步卒出身,儘管荀貞挑人的時候已經儘量挑選會騎馬的步卒了,可仍有一些亦如典韋,也不耐如此的長途驅馳,不過,一方面大約是因這些義從皆是荀貞的心腹親信、多年故人,對荀貞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也大約是因有了典韋的例子在前,所以倒也是無一人抱怨。

——荀貞不是不知沒騎慣馬的人是不耐長途奔馳的,可之所以還是帶了不少步卒出身的義從跟他南下,卻是因爲他帳下的騎兵不多,攢集到現在,也只有五六百騎,相比他個人的安危,他更擔憂族中和陳芷諸女,故此把機動性強的騎兵大部分都給了辛璦,自己只帶了數十騎。

荀貞回顧,見典韋撇着腿,姿勢彆扭地騎在馬上,怎麼看怎麼覺得好笑。

分給典韋的坐騎雖是少見的良駒,可典韋身長雄壯,他騎在馬上本就不怎麼協調,又因爲兩腿內側疼之故,騎坐的姿勢古怪,兩下加到一處,確實好笑。

“阿韋,你過來!下了馬,來車中坐會兒。”

輜車不是很大,已坐了荀貞、吳妦兩人,若再加上典韋這般雄壯的男兒,必會擁擠。

典韋搖頭說道:“韋爲君侯近衛,職在警備,豈敢入車中與君侯共坐?”

程嘉笑道:“阿韋自知體大,這定是害怕他一旦入車,會擠住君侯,……,君侯,何不叫他去另個車坐?”

隨行的輜車多是用來裝載財貨,用來乘人的有兩輛,一輛是荀貞和吳妦坐,一輛是隨從的兩個婢女坐。

荀貞不同意程嘉的建議,正色說道:“阿韋,壯勇之士也,豈能與婢女同坐一車?”

典韋立刻就又感動了,他本來就不肯上車,聽了荀貞此話,更是不肯了。

荀貞叫了他兩遍,見他執意不肯,也就罷了,令吳妦在車中倒了一碗涼漿,喚典韋近前,親手捧出車窗,遞給他。典韋接住,一飲而盡。

前頭江禽轉馬過來,報道:“快到潙水了,是今天渡河,還是在河邊休息一下,明日再渡河?”

長沙郡境內河水密佈,最大的一條是湘水,湘水北連汨羅淵、雲夢澤,南入桂陽郡,把長沙郡一分爲東、西兩部,其所經過處,支流衆多,潙水是其中之一,是較大的一條,正好位處在益陽和臨湘的正中間。

荀貞問荀攸等人:“公達,你們說呢?”

荀攸答道:“雖說我等一行車、騎衆多,但此時天光尚早,待渡過河,最多也就是傍晚時分,既然如此,不如過了河再尋地休息不遲。”

“好,那就過河。”

江禽應諾,策馬迴轉前隊,自先派人去河邊找船。

荀攸沉吟片刻,復又說道:“過了河,離臨湘便只有百里了,至遲後日,我等就能抵達臨湘。君侯,要不要先遣一使,把君侯將至臨湘的消息提前告之烏程侯?”

劉備、程嘉、魏光、欒固、陳儀諸人俱是贊同。

荀貞聽出了荀攸的意思,何謂“提前告之”?不就是想提前看看孫堅是何反應?如果孫堅不歡迎,或者孫堅露出了要出賣荀貞之意,那麼就可趁早改道。

儘管荀貞是信任孫堅的,但爲了寬解諸人的疑慮,——早在最初他決定來投孫堅時,程嘉等人就表示過疑慮,所以,他痛快地應許了荀攸的提議。

他笑道:“此使非公達莫屬。”

跟着荀貞南下的諸人裡,劉備、欒固、魏光等人與孫堅沒有見過,典韋見過,可典韋的身份不合適,算來算去,也只有荀攸了。他和孫堅既相識,他又是荀貞的族侄,最合適不過。

荀攸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使者只能是他,當下應諾。

諸人到了河邊,江禽先派出的人已找到了渡船,趁着天光尚早,諸人分批過河。

待悉數渡到對岸,天色果才入暮。

便是當下之中原、北地,尚且林木茂盛,況乎江南現今的開發不如北方,更是林密樹多,衆人在河邊找了處地勢良好、易守難攻的小林子,當晚便在此處過夜。

荀攸沒有在這裡過夜,他在關羽、張飛的扈從下,披星戴月,提前趕去臨湘。

13 荀成善納奉孝策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9 盤點籌劃43 縣尉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25 郡府迴文52 最後的麻痹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雷電災害啊,晚點更71 初見一龍(上)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58 曹子孝奉令趨行24 太守驪馬從白駒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2 賭錢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49 登門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45 天寒遙寄冬衣去37 起行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55 毀容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70 劉玄德率部西攻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37 無禮賠罪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7 偏將軍用計賺蓋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73 贈馬劉備關張喜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62 賜字35 潛光爲養羽翼成63 田邊斷案(下)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5 問世間誰主沉浮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95 冀州北望氣如何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77 曹隱袁進皆貴宦98 戲忠建言攻山陽26 祖宗德澤在遺黎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1 辛璦(下)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2 仲仁迫凌去檄書63 滍水星河影動搖17 偏將軍用計賺蓋2 禮錢需得四百萬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20 拜徐州用計離亂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74 如何練兵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