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唯先順勢能造勢

曹操、袁紹各有際遇,聞得袁紹升遷虎賁中郎將後,荀貞給他去了封信,表示了一下祝賀。

時入四月底,隨着天氣的漸熱,荀貞的太守府中也熱鬧了起來。

卻不是因爲快到夏收之故,也不是因爲程嘉、魏光等蒐集鄴縣趙家違法罪證的緣故,把太守府變得熱鬧起來的,多是郡中諸縣各個大族的家長、郡中的名儒、地方上致仕的國朝舊吏。

他們來拜謁荀貞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有的託辭以夏收之名,說是來恭賀荀貞今年夏收會不錯,有的則是託辭以感謝荀貞安定了魏郡的局勢,有的則是打着感謝荀貞“使魏郡文風復又昌盛”之名,——荀貞去年令尚正等郡吏修繕學校、重辦教育,這多半年來,入學的學生不少。不過,不管他們打的是什麼旗號,託的是什麼名目,其實他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爲了同一件事而來,那就是:舉孝廉。

去年的時候,荀貞是“守”魏郡太守,僅僅是代理而已,尚未轉正,不是真二千石,換言之,是假二千石,假二千石除了在有朝廷詔書的情況下之外,是沒有權力舉孝廉的,而今年的情況就不同了,荀貞在今年二月時已被朝廷轉正,也就是說,他現在已經有了舉孝廉的權力。

由是之故,郡中這些有頭有臉的人們紛沓前來,想要從荀貞這裡走個門路。

漢之仕途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由刀筆吏入仕,也就是從郡縣吏做起,一步步積功勞而得升遷,最終可能會被某個貴人、公卿看重,得以被舉入朝中,從而轉爲長吏,這種升遷途徑在兩漢、尤其是前漢是不乏先例的,優點是即便你身爲寒士,也有機會出爲二千石,缺點是這種升遷途徑的機會太小,而且升遷得太慢,天下十幾個州、百餘個郡國,多少的郡縣吏員?指望走這個途徑升遷上去,能力、機遇缺一不可,能因此而出人頭地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再一類就是由孝廉而入仕,漢之孝廉就如唐宋的進士,一爲孝廉便如魚躍龍門,身價立刻大不同,即是進入了朝廷的候補吏員之列,一旦有缺差,走走門路,可能起家就是縣令長,乃至如果名氣大、家聲響亮,那麼起家就是千石、甚至二千石的太守國相也非不能。

所以,相比由吏入仕,由孝廉入仕實爲仕途之捷徑。

亦由是之故,郡國裡一年一度的舉孝廉,每一次都爭奪得很激烈,特別對郡中的冠族右姓來說,這每年一次的郡舉孝廉更是族中的頭等大事,如果族中的子弟能被舉爲孝廉,首先有利於他們的家聲,其次,當了孝廉就有機會入仕,也有利於鞏固或增強他們族中在地方的勢力。

又因此之故,每年舉孝廉的時候,皆是郡國守相發財、或者賣人情的絕佳時刻,爲了能爭到一個孝廉的名額,不少冠族右姓無所不用其極,或者奉上大筆的財貨,賄賂郡國守相,或者求來朝中顯貴的書信,迫使郡國守相不得不賣個面子,再有卑鄙點的,甚至不惜敗壞競爭對手的名聲,——邯鄲榮是怎麼當上孝廉的?不就是因爲荀貞的請託麼?趙郡是這樣,有請託之風在,魏郡也是如此,事實上,早在二三月時,也就是荀貞被朝廷轉正的消息傳到魏郡時,這股暗潮就開始出現了,經過這麼些時間的發酵,終於在此時達到了**。

而且相比趙郡,魏郡的請託之風更盛。

魏郡是個大郡,人口遠比趙郡爲多,人口多有好處,按二十萬人口可舉一孝廉的規定,每年可以舉薦的孝廉人數會多一點,可人口多也有壞處,人口一多,郡裡的士族也就會多,而士族一多,士子就多,除了這些士族,還有大批的憑藉自己能力求學、出名的寒士,這麼多的人,一年只有兩三個孝廉的名額,可以想象,其爭奪的程度是非常激烈的。

最高峰的時候,一天之內,荀貞就要見兩三撥人,對此,荀貞有兩個感受。

第一個感受是不厭其煩。

荀貞這邊一面忙着部署吏員去檢查各地的農田以及屯田、同時爲快要開始的夏收做準備,另一面忙着私下進行對鄴縣趙家的調查取證,忙得不亦樂乎,而那邊卻不斷地人前來請託,這實在是叫他厭煩不堪,可他也不能將之拒之門外,如果這樣做,肯定會有得罪本郡的大族,他現在專注收拾鄴縣趙家,不想樹敵太多,所以還得見他們,還得敷衍他們。

第二個感受是這些請託之人所舉薦的人中,八成都是士族子弟,餘下兩成也多是郡縣裡那些強宗右姓家的子侄,幾無寒士的存在。

由此可見,當今早已是士族一支獨大,前漢開國時“布衣將相”的局面早已是一去不復返了。

其實這也是難免的。

士族做爲一個階層,他們把持着輿論,互相之間,彼此評點吹捧,無形中就豎立起了一個鴻溝,使得寒士不好出頭,如戲志才,空有大才,卻多年一直不得進步,而直到投到了荀貞帳下,這才得以出仕爲吏。

對他們推舉的這些人,荀貞大多是不願薦舉的。

荀貞想薦舉的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真有能力的人,只要有能力,即使有缺點也無所謂,如程嘉這樣的,一種是雖然沒有什麼突出的能力但卻生性忠義,這樣的人也可以,如岑竦這樣的。

對於前者,荀貞不是“爲國家舉人才”,而是“爲百姓求賢人”,漢室將頹,大漢的江山從根子上都已經爛掉了,閹黨、士族、外戚這三者之亂,早已是漢之痼疾,早已是病入肺腑,已非一個、兩個人才可以扭轉的了,除非大亂,重新洗牌,也許才能大治,所以對這個將要傾倒的“漢家天下”來說,人才已不重要了,可對百姓來說,越是這種時候,人才、賢人卻越是急需,爲何?把一個有能力的人舉薦上去,如其能出仕爲吏,就不說主政一方,即便只是當個郡丞、縣丞尉之類的佐職,在戰亂之時,至少對老百姓也是有好處的。

一個人才,對“漢家天下”而言之,是無用的,可對百姓而言之,卻有可能會在戰亂中活人數萬、數十萬,以至數百萬,故此,荀貞最想薦舉的是這種人。

如果實在沒有這種人,或者這種人的數目不夠,那麼荀貞就選擇薦舉後者。

對於後者,荀貞其實是存了私心的,因爲被舉的孝廉和“舉主”之間,兩人存在着類似“門生”的關係,就和郡吏視郡守爲“君父”一樣,被舉的孝廉往往也視“舉主”爲“恩主”,他們是願意積極主動地爲“舉主”做任何事的,甚至犧牲性命也不可惜。

說到底,這還是兩漢的士風所致,兩漢整體的風尚是重義輕死,遊俠是這樣,士子亦是如此,許多士子砥礪名節,把名聲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大有人在。

那麼在這麼個背景下,荀貞薦舉爲孝廉的人如果是一個忠義之人,待到天下亂後,這個人就極有可能會投奔荀貞,或者即使不投奔他,依舊在魏郡或者冀州,又或者在別的地方爲吏,但當荀貞需要到他的時候,他可能就會用盡全力地來幫助荀貞。

——事實上,往年曆次舉孝廉之時,類似有荀貞這種考慮的郡國守相不在少數,甚至有些郡國守相每年舉薦的孝廉都是盛年力壯之人,連一個老年人都沒有,爲什麼?因爲如果舉薦一個老年人,可能今年舉薦,明年這個人就老去了,“舉主”得不到任何回報,故此與其舉薦年老而有名望之人,不如舉薦年少而無名才之人,萬一這個被舉的孝廉將來有朝一日飛黃騰達了,不止“舉主”本人會得到回報,乃至其族中的子侄晚輩也會得到照拂,這是把國家的“公器”當作了爲己身謀取私利的“私器”。不過話說回來,荀貞與這些只舉盛年、不舉老年的“舉主”們還是有不同的,荀貞所求的不是“財祿私利”,他求的是“軍國重利”。

總而言之,對今年孝廉的人選,荀貞早就定了標準,再考慮到他將要誅趙,這一年的孝廉可能是他唯一一年可以舉孝廉的機會,所以儘管他對這麼多人來請託感到不厭其煩,儘管他深感當今之世士族一支獨大、寒士出頭太難,可對這些人送來的舉薦名單他卻也沒有棄之不顧。

說到士族與寒門,因爲按兩漢的標準,前世的時候荀貞就是一個“寒士”,所以相比士子,他在感情上更傾向於想薦舉寒士,可拿眼下之情況來說,他的這個願望也只能是一個願望,不管感情上有多傾向寒士,理智卻告訴他不能這麼做。

因爲按照眼下這個時代來說,薦舉一個寒士所能得到的“利”遠不如薦舉一個名族出身的士子,特別是在知道天下將亂的時候,薦舉一個寒士,只能得到這個寒士本人的能力,而薦舉一個名族士子,卻有可能會得到其整個家族的能量。

——儘管荀貞在潁川、趙國拔擢任用了很多寒士,可當時是迫不得已,他沒有別的選擇,在潁川時,他最高也只做到郡吏,在趙國時,他雖是比二千石的趙中尉,可那只是副職,不是長吏,故此他即使想招攬士子,那些名族大家的子弟卻也是不肯輕易投到他帳下的。

現在的情況不同了,他本來便“根正苗紅”,出身於潁川荀氏,乃是不折不扣的州郡名族子弟,現如今又是魏郡太守,又是潁陰侯,身份也變得尊貴上去了,因此已經完全有資格得到郡中望族、至不濟縣中望族子弟的投靠了。

——從感情上,荀貞傾向寒士,從理智上,荀貞必須傾向名族子弟,在感情與理智之間,荀貞的這個選擇做得一點都不艱難,可這不代表他就“心甘情願”,對寒士出頭難這個現狀,他是非常想改變的,可要想改變,兩者缺一不可,一是權力,沒有權力什麼都幹不成,二是克服強大阻力的勇氣,士族已經壟斷了國家的政治、輿論,是既得利益階層,具有着強大的、根深蒂固的力量,要想從他們手中“奪權”,阻力必然極大,一個搞不好,甚至可能會被他們推翻,所以得有強大的勇氣,這兩者,勇氣,荀貞可能有,可權力,他現在沒有,所以對於改變現狀這個事兒,他現在也只能是想想罷了。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只有先順應時勢,過了“時勢造英雄”這個階段,也許纔有可能會“英雄造時勢”。

既然荀貞有了這個孝廉人選的標準,那麼對來請託之人,他“戰略”上敷衍了事的同時,“戰術”上並不輕視,凡是這些請託之人呈上來的名單,他都會細細察看,如是他熟悉的,自有評斷,如是不熟悉的,他則會在這些請託之人離開後,令程嘉、荀攸等暗中去打聽這些人的才能、品性,可以的,就暫留在名單上,不行的,就直接排除。

一邊是“被動”地等人來請託、舉薦,另一邊他也“主動”出擊,叫劉備、陳到、宣康等各縣的“守令長”查找符合他那兩個要求的士子與寒士,凡是夠格的,就都統統報上來。

至於具體的人選,倒是不急於做出決定,因爲離朝廷規定的舉孝廉的時間還早,還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去斟酌、選擇,只要能夠在**月前做出人選的決定就可以的了。

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54 詐死38 荀攸來訪54 焉知生死麴義勇16 虎狼之威(上)21 徐羊各獻破敵策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32 破敵(中)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25 再勝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5 且以盜賊付太守5 言而有信荀貞之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7 清洗潁陰(上)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69 英雄志氣袁本初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15 出城激戰9 督郵在此(上)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6 虎狼之威(上)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37 起行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6 亂將至中流擊水97 孫文臺單騎陷陣65 奉孝高臥懷棲逸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雷電災害啊,晚點更40 鐵營42 君臣自古固多疑28 原師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25 孟德智略真天授9 太守長史兩不負30 歸家諸事15 原盼勸賊35 集合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23 市中美人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17 推功相讓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84 威震陽翟(中)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27 敬老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63 同道1 張長詈罵府門外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45 正旦前日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23 大獲豐收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76 貴顯何氏兩將軍44 高家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20 牽掛者何11 孟德窮窘設摸金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9 督郵在此(上)31 除惡務盡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65 邀得念舊仁厚名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