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杜買

稍微修改了一下。

——

許仲欲走,荀貞又叫住了他,拉住他的手,來到一處安靜的地方,說道:“縣君已移文許縣,請求協助追捕你。許縣如果不見你,也許會再移文周邊諸縣。許君,你打算去哪兒呢?”

許仲絲毫不隱瞞,說道:“陽翟黃家,有名豪傑間。我有一個朋友認識他家中人。我本想在救出阿母后。就投奔黃家。”

“黃家?”

黃家的大名如雷貫耳,潁川人不知道的沒幾個。荀貞沉吟片刻,說道:“黃家與天子乳母有親戚,豪名在外,你若能得到黃家的庇佑,即使郡縣知道,也必定不敢爲難,可以安枕無憂。”

他面帶微笑,勉勵許仲,說道:“漁陽陽球爲報母辱,結客滅郡吏全家,由是海內知名,及爲司隸校尉,除奸猾、整朝綱,京師畏震。許君今雖亡命,不可自棄,以君奇節,來日未嘗不能爲朝廷棟樑。”

陽球任司隸校尉,族滅中常侍王甫等人、殺太尉段熲,都是去年的事兒,因被殺的皆爲高官權宦,天下皆知。雖然陽球最終也因此獲罪身死,但男兒大丈夫輕死重氣,不能五鼎食、便即五鼎烹,與其苟且偷生,不如轟轟烈烈。荀貞的這番勉勵正中許仲心意,他改顏正色,說道:“仲小人黔首,不通經文、家無足貲,不敢求爲貴人,然擊強除暴、掃滅不平正所願也。荀君勸勉,仲必銘記在心。”再看荀貞,他已不是單純地感恩了。

再拜行禮後,他傾盡囊中,又招呼諸人,總共湊了一千多錢,悉數遞給荀貞,說道:“許仲一去,不能日日來。家母、家弟平時吃住穿用,請荀君多多費心。”

荀貞怎肯去接?作色說道:“許君,你有奇節,難道我就行不得奇事麼?你作此庸夫俗態,將我看成什麼人了?”

許仲再三相遞,荀貞堅決不收。許仲沒辦法,只得再又拜倒,說道:“只恨荀君晚來繁陽任職!不能早日相識!”

荀貞笑道:“有道是:傾蓋如故、白頭如新。今日相識,亦不爲晚。”親自將許仲等送走,立在門口,目送他們呼嘯離去。

夜色籠罩大地,星光閃爍。麥田間,一條官道筆直。許仲等三十餘人下了舍前臺階,便熄滅了火把,各分東西南北,散入麥田間,很快,盡數消失夜中。

杜買等站在荀貞的左右,繁家兄弟不約而同地長出了一口氣.

繁尚抹了抹額頭,說道:“嚇了俺一頭汗!”說話的聲音兀自帶着顫音。他膽子最小,剛纔都是硬撐着,腿都軟了。他哥哥繁譚也好不到哪兒去,畢竟來的有三十多人,誰不怕呢?

杜買對荀貞刮目相看,說道:“許仲朋黨來時,成羣結隊、刀弩相對,俺亦驚駭,而荀君卻絲毫不懼。如此膽色,實令俺們慚愧。”

荀貞嘿然,說道:“老實說,我也害怕。”

“咦?那爲何我見荀君鎮定自如?”

荀貞心道:“因爲害怕解決不了問題。表現得越害怕,許仲朋黨便會越膽壯。”這些話不足爲外人道也,他笑了笑,沒有再回答杜買,眼見許仲等人走遠,說道,“黃公,關了院門吧。”轉身回院,恭謹地請許母回屋。

許母很難過,既心疼兒子,又覺得愧對荀貞,說道:“阿貞,仲郎今夜來,他們人那麼多,會不會給你帶來麻煩?”

荀貞不以爲意,說道:“能有什麼麻煩?夜深人靜,他們呼嘯來去,就算半路上有人看到,又怎知他們是來我亭舍呢?就算有人知道他們來了我亭舍,又怎知他們是來此作甚呢?就算又有人猜出他們是爲何而來的,沒真憑實據,又能怎樣呢?……,阿母,你不要多想了!天色不早,秋深夜涼。……,幼節,咱們扶着阿母回屋,早點歇息。”

許仲投案自首的時候,許母能忍着,那是因爲她知道仁義,荀貞對她這麼好,她不能連累他。可是說到底,許仲是她的親生兒子,她又怎麼忍心眼睜睜看着他投案、取死呢?所以,對荀貞不肯收捕許仲,放他走,她非常感激。越是感激,越是自覺慚愧。

在荀貞扶她回到屋中後,她拉住荀貞的手,不讓他走,又叫許季給他跪拜行禮。荀貞怎麼肯?連連推辭。又是說了差不多一晚上的話,直等到許母睡着,荀貞和許季才輕手躡腳地出來。

“阿母真是個好人啊!”出屋門時,荀貞扭臉往臥室看了眼,想道。

……

天色微亮。

晨風冰涼,吹動院中枝葉,許季不覺打了個哆嗦,荀貞倒是精神一振。他笑道:“一年四季,我最愛秋冬。幼節,你喜歡什麼季節?”

“我喜歡夏天。……,秋冬蕭瑟寒冷,大兄怎麼會喜歡?”

“秋冬寒冷是寒冷,卻不見得蕭瑟啊。”言及此處,荀貞突然想起了一首詩,吟誦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漢代沒有絕句、律詩這樣的詩歌形式,但七言詩還是有的,不過不多見,並且多爲樂府、民謠,也有一些民諺。許季讀過《詩》,也知道一些樂府、民謠,聽荀貞吟誦了這麼一首詩,雖然是不常見的七言,不過他也並不很驚奇,細細品味,覺得此詩用字淺顯,也沒有什麼可回味的妙處,但詩中那一股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卻是呼之欲出。

他默誦了兩遍,問道:“這詩是大兄寫的麼?”

荀貞有感而發,脫口唸出了這幾句詩,此時聞得許季詢問,一時不好回答,含糊其辭,反問道:“你覺得寫得如何?”

“琅琅上口,富有進取樂觀之意。”

荀貞此時的心情,的確“進取樂觀”。

觀他來亭舍這些天,基本上事事順利。

亭中諸人雖脾性不同,但對他都敬重配合。

亭部住民尚未能盡識,但至少已熟悉了三個裡的情況,並且因拒絕安定裡的賄賂和將武貴關入犴獄,隱隱得了此兩裡裡長、居民的敬畏。

更重要的,敬事許母得到了回報,不但得到了許仲的一拜,還得到了許仲朋黨的一拜。雖說這只是一個開始,許仲對他或許還只是感恩、在感情上尚還疏遠,而許仲的朋黨只是看許仲的面子,但只要再下些功夫,不愁能得到更好地回報。

這來亭中任職還沒有多少天,已經得到了這樣的局面,可謂“良好開端”。即使有敬老裡盡信太平道的麻煩壓在心頭,他卻也驟然輕鬆,迎對秋風,亦是精神振作。

他轉開話題,笑道:“幼節正值年少,便如夏季,豔陽如火。你喜歡夏天,正合你的年齡。……,你今年十五歲了?”

“就快十六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前賢王世公,年十一便辭別父母,外出求學。我觀幼節也不是沒有大志的人,爲何不出外遊學呢?”兩漢遊學之風極盛,許許多多的士子都拋家遠遊,尋求名師,或爲求學,或圖揚名。許季老老實實地答道:“我不是不想出外遊學,只是家中餘財不多。”

“大丈夫豈能爲錢所困?你也是潁陰人,應該聽說過‘徵君’的名號吧?”

“大兄說的可是鄢陵庾世遊麼?”

“正是此人。”

“庾世遊家貧乏糧,爲諸生傭,而終天下知名,使太學中‘以下座爲貴’,得到諸生博士的敬重。幼節,你家中再窮,能比庾世遊還窮麼?你若有心向學,我可以資助你一些錢糧。”

“大兄厚意,許慎心領。只如今家兄在外,我不能將阿母獨留亭舍。”

“你不放心阿母,可以不必遠遊。今時不比往日,若在百十年前,遊學多去長安、洛陽,而如今因爲黨錮,潁川、汝南的巨儒名士多棄官歸鄉,天下儒林過半,在我兩郡,外來求學者絡繹不絕。你佔近水樓臺之便利,大可在此兩地遊學,先得明月。”

荀貞勸許季去遊學不是心血來潮,有什麼辦法能比在善待許母之後、繼而善待許季,更能得到許仲的傾心呢?不過,這事兒急不來,也不可能一下就說動許季、讓他放心地留下老母,出外遊學。見許季不肯,他不再多言,笑道:“阿母好福氣,有幼節和二兄兩個孝順兒子!”

……

荀貞和許季在後院樹下說話,前院黃忠、杜買等人也都起了牀。

黃忠開門、餵雞、養馬、打掃。

陳褒、程偃在院中,一個拿出了弓矢調試,一個搬舉粗石,打熬力氣。

杜買出來轉了一轉,回到屋中,盤腿坐在牀上,抽出刀,拿手試了試鋒芒,突然嘆了口氣。

繁家兄弟都在屋內,繁尚還睡着,未曾醒來。

繁譚剛起來一會兒,正擁着被子坐在牀上,聽見杜買嘆息,問道:“老杜,你爲何長嘆?”

“昨夜許仲雖沒能劫走許母,但荀君將他放走的事兒,如果傳出去,後果不妙啊。”

“昨夜許仲朋黨衆多,就憑咱們幾個人,也留不下他啊。”

“話是這麼說,但你覺得縣君會聽咱們的解釋麼?事情如果暴露,不但荀君,你我也會獲罪。”

“昨晚不是說好了麼?知道的此事就咱們幾個,還有許仲的朋黨。許仲的朋黨不會說,咱們也不會說,縣君怎會知曉?”

“他們三十多人來而又走,聲勢極大,也不知出門時有無驚動裡監門,也不知在路上有無驚動亭部,隱瞞怕是不易,而且別忘了,犴獄裡還關着一個武貴!”

繁家兄弟都是一驚:“哎呀,昨夜忘了此人!”雖說犴獄在後院的盡頭,離前院比較遠,中間又有院牆、院門間隔,但昨夜來了三十多人,搞出那麼大的動靜,不排除被武貴聽到。

繁譚生氣地埋怨道:“昨夜爲何不說!直到現在才提起,太也反覆!”

繁尚惶急失措地問道:“那該如何是好?”

杜買也無主意,低頭撫刀,默不作聲了。

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89 從徵汝南(中)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23 甲光向日來者誰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77 布植黨羽養虎豹11 前倨後恭因何故4 牆下相托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65 邀得念舊仁厚名4 初雪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21 賞錢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13 志纔出山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24 太守驪馬從白駒49 聖如仲尼也好名47 將軍何嘗真無情99 月黑雁飛弓馬逐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33 再見遲婢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23 文聘(中)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49 選編死士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7 無禮賠罪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52 最後的麻痹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6 何爲乳虎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39 點將封侯趁少年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65 短歌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44 而今本爲多事秋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20 名士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38 陰入縣寺持短長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59 吾候諸君久矣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66 延攬勇士(下)25 郡府迴文57 市恩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48 許君卿計敗張遼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18 捕人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3 誰人不知荀貞之34 飛蠅逐路廁之臭12 道是襄陽德珪來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7 每思內戰常齧指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48 許君卿計敗張遼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43 焉可自棄學陳項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56 允誠書從濟北來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69 樂文謙領兵北上16 爲君請功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15 陽城治吏(下)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