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一天(下)

巳時末,黃巾軍開始了第二次攻城。

荀貞遣人燒掉了他們留在城下的雲梯、浮橋,因此,他們這次攻城和上次這樣,依舊是舉浮橋的在前,扛雲梯的在後。

不同的是,上次攻城,他們分成了八個方陣,這次只有五個。可能是因爲時間太緊,來不及做出更多的浮橋和雲梯。

另一個不同的地方是,他們學會了分散隊形。

在過了護城河後,不等小帥下令,五個方陣的黃軍士卒就主動散開了陣型。這樣一來,就大大減輕了守卒箭矢的威脅。郡兵裡的蹶張士急射了三輪,也只射中了四五十個敵人,還不如上次兩輪急射的戰果大。

荀貞頗是感慨地想道:“最佳的練兵地點不是在操練場上,而是在戰場上。”

在操練場上摸爬滾打地操練一年也許還不如親自上一次戰場。最令人難忘的不是訓斥、喝罵,而是血的教訓。只是,這種練兵方法未免太過殘酷,代價未免太大,也只有像黃巾軍這樣“兵源充足”、不在乎犧牲的起義軍才能承受得起。

荀貞遠觀城外,此時聚集在原野上的黃巾軍士卒已有三四萬人,並且還不斷的有人繼續從四面八方趕來。

潁川郡在編的民口共有一百四十餘萬,加上流民、盜賊和爲逃避算賦、口錢而隱匿沒有上報的人口,在編的、不在編的加在一塊兒頂天了一百五十萬人。這會兒只聚集在陽翟一個城外的就有三四萬人!荀貞憂心忡忡地想道:“最終到底會有多少人蔘加這次黃巾起義?”

陽翟雖屬郡北,但緊挨郡南諸縣,現在聚集城外的這些黃巾士卒大多是郡南人,郡北的太平道信衆可能還沒有來到。只郡南就有三四萬人,如果再加上郡北那些尚未趕來的,最終豈不是得有十萬人上下?

他回首遙望北方,隱隱爲樂進、江鵠、小夏等人擔憂。陽翟城外的黃巾士卒雖然越來對多,但守卒至少還有城牆爲保護,樂進、江鵠、小夏等人若在接到他的命令後即率領鐵官徒、奴馳援陽翟的話,卻極有可能會在野外和黃巾軍相遇。以少擊多,勝算不大啊。

擔憂完樂進等人,他又轉目東望,數十里外的潁陰縣城現在情況如何?雖說以常理計,波纔不可能在進攻本郡最大堅城陽翟的同時,還會分散兵力再去進攻別的縣城,可這事兒又能說得準呢?就算波纔沒有分兵去進攻潁陰,又會不會有潁陰本地的盜賊、亂民趁機生亂?

……

攻到城下的黃巾軍士卒冒着箭矢架起了雲梯。

五個雲梯彼此間隔百十步。其中一個雲梯正豎在荀貞、文太守等人面前。

荀貞請文太守退後。

文太守有心在郡吏、守卒前表現一下個人的勇武,但在探頭往城下看了一眼後,馬上“從諫如流”,接受了荀貞的建議,領着費暢、韓亮等人大步後退,一直退到上下城的斜坡邊上後,猶覺不保險,略微猶豫了片刻,索性將指揮守城作戰的權力轉交給了荀貞,乾脆退到了城下。

荀貞、荀攸、戲志纔等人相顧對視了一下,不約而同地心頭一鬆。他們倒不是擔憂文太守的安全,而是當文太守在城頭上時,他們都覺得束手束腳。

原先待在文太守身邊的旗手、傳令兵轉移到了荀貞身邊。

“鍾君、杜君、公達,玉郎,你們也下去吧。”

大部分的郡吏和辛評、辛毗都隨着文太守下了城牆,只有鍾繇、杜佑、荀攸、辛璦沒有下去。

辛璦一臉的興奮,躍躍欲試,大笑道:“吾自幼習劍,今賊兵攻城,正我試劍之時,豈能不戰而退?”將佩劍抽出,不顧荀貞的阻攔,湊到一個城垛前。

城頭上這麼多人,郡吏、士子、守卒,一千多人,此時此刻,沒有驚懼,反而輕鬆大笑的唯辛璦一人耳。風流不羈到極點的表現難道就是這樣麼?荀貞搞不清他的心態,見勸不動他,也就不再勸說。

他令道:“命蹶張士靠後,令長矛手向前。”

城頭上的弓弩手應令而退,長矛手整隊上前。

黃巾軍制作的雲梯很粗糙,從露出城頭的那部分可以看出,他們連木幹上的樹皮都沒削掉。

荀貞亦抽刀在手,臨到城前,向下看。

兩千多黃巾士卒散在城牆外邊。每個雲梯下都有二十幾個人撐扶,盾牌手在外守護。幾十個悍勇的先鋒已經開始順着雲梯向上攀爬。

荀攸的注意力沒在城下,他指着護城河說道:“又有妖賊過河了。”

荀貞順他手指望去,這次過河的黃軍士卒不多,只有百餘,扛着幾根粗大的樹幹。

辛璦笑道:“連個攻城車都沒有,只憑這幾根樹幹就想撞開咱們的城門麼?”言下對黃巾軍簡陋的攻城裝備十分輕視。

“妖賊倉促起事,沒有攻城器械不足爲奇。只憑他們臨時趕製的這些雲梯、撞木當然是難以將我城池打下,憂只憂在……。”

鍾繇問道:“志才兄,有何擔憂之處?”

“憂只憂在他們人衆。”

杜佑不以爲然,說道:“烏合之衆,不堪一擊。人再多,有何可憂?”

“奈何我城中兵少,一日、兩日儘可將他們擋住,若是時間一長,守卒不得休息,必然疲憊。以我之疲,對敵之逸,結果就難以預料了啊。”

荀攸以爲然。

荀攸、戲志才都是聰明傑士,雖然他倆和黃巾軍一樣,之前也沒經歷過戰事,但飽讀經書、博通古事,並且讀過兵法,不害怕黃巾軍雜亂無章的進攻,所以在敵人即將上城的緊要關頭還有先賢聊天,但是對黃巾軍不斷增加的人數卻都忍不住深深擔憂。

辛璦輕蔑地說道:“土雞瓦狗之徒,再來十萬,又有何懼?”

在他們交談的時候,荀貞在密切地觀察攀爬雲梯的黃巾士卒,這時他舉起了環首刀,下令說道:“長矛手,預備!”

旗手揮動軍旗,打出旗語;傳令兵沿着城垛飛奔,傳達命令。

每個雲梯前都有五個矛手,兩個在前,三個在後。接到命令後,齊齊將長矛平舉而起,對準了雲梯。每兩個雲梯之間,荀貞又佈置了一隊刀斧手,以防有驍勇的黃巾士卒衝破長矛手的包圍。刀斧手也做好了準備。

鍾繇、杜佑穿着吏服,荀攸、戲志才穿着儒服,四人抽出佩劍,向後退了幾步,由十幾個甲士護着,既緊張、又有些興奮似的,皆睜大了眼,死死盯着前邊雲梯露出城頭的部分。

許仲、劉鄧、程偃擔憂荀貞,把早前出城作戰的賓客們安頓好後,各帶了十來人,重回到了城上,剛好趕上這次戰鬥,護衛在了荀貞的左右。

……

左邊雲梯上,一個黃巾士卒的腦袋露出了城垛,剛露出髮髻,還沒看到他的臉,守在這架雲梯前的守卒大喝一聲,將長矛向下刺出,中了他的肩頭。這個黃巾士卒失去了平衡,慘呼痛叫着掉下雲梯。

百餘步外,右邊第二架雲梯上,露出了第二個黃巾士卒的腦袋。

先前那個跌落雲梯的黃巾士卒的慘呼驚動了守在這架雲梯前的郡兵,五個矛手裡有三個都扭頭去看,臉還沒有扭回來,這個黃巾士卒就躍上了城頭。一寸長,一寸強,長矛適合遠戰,一旦被這個提刀的黃巾士卒近身,這幾個長矛手就要危險了。

五個長矛手手忙腳亂,齊齊刺出長矛,想要把這個黃巾士卒逼下去。這個黃巾士卒的動作很靈敏,十有**是遊俠出身,或學過技擊,如一條游魚也似,間不容髮地將幾條長矛悉數躲過,揮刀劈砍,砍傷了一個矛手。剩餘的四個長矛手驚駭慌張,忙不迭要往後退。

荀貞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推開許仲、劉鄧,就想衝上去。

便在此時,一個身影躍過去,撞入長矛手中,手起劍落,刺中了這個黃巾士卒的後背,擡起一腳,把他踹下城牆。荀貞停下腳步,定睛一看,卻是辛璦。

這第二個黃巾士卒剛掉下,又一個黃巾士卒從這架雲梯上露出了頭。荀貞暗呼僥倖,這個黃巾士卒若能再快一步,辛璦剛纔怕就難以那麼輕鬆地偷襲成功。

一個接一個、一個又一個,越來越多的黃巾士卒爬到了城頭。

“轟、轟、轟”,一聲又一聲的悶響從城下傳來,是那百餘扛着樹幹的黃巾軍兵卒到了城門外,在撞擊城門。

儘管至今與波纔沒有接觸過,荀貞對此人亦有些敬佩了。

先是短短的幾天裡就組織了數萬人起事,接着統帶這數萬人來攻城,又在第一次攻城失利後能很快地吸取教訓,只用了一個時辰就再度組織起第二次進攻,並且在第二次進攻時學會了兵分兩路,一路從城頭進攻,一路從城門進攻。

不管是從組織能力上講,還是從學習能力上講,這個波才都是一個人傑。

他想道:“如果讓我和他換一個位置,我能做到他做的這些麼?”答案是不能。

別的不說,就只波才眼下表現出的對這數萬人的組織能力,荀貞目前就做不到。

高祖劉邦曾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能帶多少兵馬?”韓信答道:“十萬。”劉邦又問韓信:“你呢?”韓信說:“臣多多而益善。”能帶十萬人征戰沙場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尋常將校的“將兵”能力不過數百、數千罷了。

荀貞自忖,給他五千人,以他現在的能力,他可以帶領,給他萬人以上,他就帶不好了,而波才卻能統帶數萬人攻城,最重要的,這數萬人還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農人,這份組織能力遠過荀貞。

……

只是可惜,波才雖有傑出的組織能力,手下的兵卒卻不爭氣,他的第二次進攻也只堅持了半個時辰不到,就以失敗終結。

然而,儘管接連取得了兩次勝利,並且勝利得來的都很容易,荀貞臉上的神色反而卻越發凝重。

第一次與波才交鋒時,郡卒無一傷亡。這第二次交鋒,導致了十幾個傷亡。他問自己:“下一次呢?”戲志才說得很對,黃巾軍雖有種種的不足,他們巨大的人數優勢卻足以將一切不足彌補。

第二次攻勢過後,黃巾軍沒有像上次一樣立刻組織人手,發動第三次攻勢,而是等到傍晚時分,趁着守卒吃飯的空兒,又發動了一次突襲。短暫的交鋒後,他們如潮水也似地退下了,給城上又留下了十幾個傷亡。

……

夜幕來臨,籠罩大地。

這守城的第一夜,黃巾軍沒有再發動攻勢,但是從入夜開始,每隔半個時辰,卻必會遣派數百人到護城外敲鑼打鼓,大呼大叫。

荀攸、戲志才面面相覷。鍾繇說道:“倒是小覷了波才妖賊!”

這分明是疲兵之計。

在用兵的諸多計策裡,疲兵之計可謂陽謀。你明知敵人是想使你疲憊,但卻又不能不管不顧。如果不理會他,萬一敵人變虛爲實,真的攻上來怎麼辦?

荀貞沒有下城,枕着佩刀,裹甲露宿城頭,一夜被驚醒了七八回,最後好容易朦朦朧朧睡着了,又覺得好像不斷有人在他身邊走來走去,也不知是在做夢,還是真的有人在他邊兒上走來走去。他努力想睜開眼,但累了一天一夜,實在對抗不了睡魔。夜風冰寒刺骨,令人如墮冰窟。他突然驚醒,看到了鍾繇、杜佑焦急的面容:“貞之,貞之!快醒醒。妖賊又開始攻城了。”

他費力地撐起身子,向城頭看,黃巾軍那粗陋不堪的雲梯再一次躍入他的眼簾。

這會兒,天才矇矇亮。

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7 每思內戰常齧指37 起行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30 臨大事從容不迫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31 破敵(上)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58 曹子孝奉令趨行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6 尋賢不遇(下)75 許縣陳氏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85 威震陽翟(下)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9 道人67 鳳集西鄉(上)25 備寇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7 第一天(中)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53 只知太守不知君10 曹孟德四策禦敵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64 欲得鐵馬先得人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41 效果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3 荀成善納奉孝策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33 鸞鳳擇良木而棲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8 惟是小人最難養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7 敬老9 袁公路縱虎謀北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74 歸來有美迎於城12 郡兵曹椽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4 守城初戰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45 欺人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8 誅滅沈家(上)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10 曹孟德四策禦敵40 荀攸之志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1 寇至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32 荀衢29 志高行健皓月明70 相見恨晚堂上歡34 孟塗敢棄夜襲利41 謀重有利爲臣職3 殺人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5 原盼勸賊23 豫兗羣豪三人最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 朱門酒肉路邊骨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22 枉費心機空費時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33 程偃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1 除惡務盡51 謀算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