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總) 劉璋獻蜀1
第四部
第二十二章(總第一百五十八章)、劉璋獻蜀1
劉璋左右已見不到多少人了,有的早已跑路,有的則悄悄往新都投奔馬宇而來。僅兩天,左右文臣武將就走了個十多人,再這樣下去,劉璋真的快要成孤家寡人了。
從昨天晚上到今天,也就是收到馬宇令劉璋投降的第三日,劉璋槁木死灰般繼續呆坐着,面色呆滯,頭髮已可見絲絲白髮,心裡恍如夢境一般,始終不相信眼前的事實:“難道榮華富貴真的成了過眼煙雲嗎?昨日還說一不二、大權在握,前呼後擁;到今日左右零落,大勢已去,可謂是樹倒猢猻散了;明日究竟如何更不好說了,也許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了。”心中要多後悔有多後悔,但是世上沒有後悔藥啊。左右臣子有勸劉璋投降的,有勸劉璋守城待援的,有勸劉璋出城死戰的,有勸劉璋南逃伺機東山再起的,七嘴八舌說什麼的都有。劉璋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自殺吧,沒有勇氣;投降吧,面子不好看;出城廝殺吧,明擺着是送死;逃跑吧,自己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終日奔跑逃生過着顛沛流離的日子,那可受不了,再說了,能跑多遠,能往哪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最後被抓回來下場更難看。”最後左右逼問到:“主公,三日過去了,你這不戰、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馬宇兵臨城下,書信你也看了,今日是期限最後一天了,卻到底要如何爲好?要儘快拿個主意纔是。”左右近臣有的反覆哭訴,勸說劉璋早日投降爲好,馬騰、張魯就是榜樣,投降了待遇還是很不錯的。劉璋看到身邊無將,手中無兵,最後無可奈何的哭道:“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給百姓帶來多少恩惠,這次朝廷派馬宇來討伐,皆因我父子而起,現在死了那麼多人,這仗再也不能打下去了。”於是下令投降,頓時前後宮響起一片哭聲。午後,派近臣王商持劉璋親筆投降書往新都而來。
。。。。。
第四日,馬宇令吳懿率陳木,周倉、薩倫,平德、鄧迅,胡靈、周刻、沈先等守新都和靖勇軍大營。馬宇和賈詡、郭嘉、董昭,馬騰、張魯以及李登和剛從成都退出來的方順率領特工隊近千人,去成都接受劉璋的投降。
離成都北門還有十里,親兵來報,劉璋派王商、王澹前來迎接馬宇,李登令其上前來。王商跪拜道:“稟大將軍,罪臣王商、王澹等在此恭候大將軍。劉璋等率衆文臣武將在北門外三裡處恭候大將軍。”
馬宇親切的眺望了一下成都高高的城牆、巍峨的城樓,心中一陣激盪:“成都,你好,我終於回來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以這樣的身份回來的。”見王商年齡較大,在地上跪拜心中不忍,隨即輕聲道:“起來吧,前面帶路。”
大隊人馬來到成都北門外三裡之處,見劉璋率約二百名穿着白色衣服的官員跪迎馬宇。劉璋赤裸上身,牽着一隻羊,跪在路邊,見馬宇率大軍逼近,嚇的哆哆嗦嗦的不敢擡頭。馬宇騎着踏雪無痕率衆將直到劉璋等人面前。馬宇在馬上喝道:“劉季玉,擡起頭來。”劉璋戰戰兢兢的擡起頭來,看了一眼馬宇趕緊低下頭。
馬宇喝道:“劉季玉,你父子兩個盤踞蜀地多年,深受浩蕩皇恩,不思圖報,竟然對抗朝廷,企圖自立,還妄想稱帝。我靖勇軍爲天朝大軍,奉當今天子聖旨,爲社稷、爲黎民,爲蜀中百姓,橫掃反賊叛逆,今日大軍兵臨城下,你可知罪!?”
“知罪,知罪。”劉璋磕頭如搗蒜般,直到馬宇說道:“起來吧。”這才起身將牽着的羊獻給馬宇,李登上前接過來。一併接過獻上來的益州牧印、將軍印、各地官員名冊、軍隊將領名冊、益州糧草、益州戶口等資料。
“站起來,前面帶路。”馬宇喝道。
“謝大將軍。”劉璋站起來,後邊跪着的約二百名官員也隨之站起來。
“站住。”聽到馬宇喝道,劉璋嚇的一激靈,不知是嚇的還是怎的,渾身哆嗦直打冷戰。馬宇對李登道:“讓他把衣服穿上。”雖然天氣不是很冷,但這樣侮辱人格,這不符合馬宇的做事原則。
劉璋和兩個主要官員在前面帶路,其餘的都跟在大軍的後面。城內街道打掃的乾乾淨淨,灑了細細的黃土,道路兩邊跪滿了老百姓,見馬宇率大軍來了,都深深的俯下身子,不敢擡頭。馬宇見百姓跪在路邊,心裡很不是滋味,趕緊對李登道:“快去,讓百姓都回去。”
李登立即安排親兵,沿着道路讓百姓都起來回家,老百姓不敢起來,親兵們再三解釋老百姓纔起來,但不願回去,說是要看看大將軍。李登速向馬宇報告,馬宇也就同意了,但不用跪拜。老百姓們低聲感嘆,有的說大將軍一心爲民,有的說這是愛民如子,有的說大將軍如天神下凡,有的說靖勇軍好威武,有個人說我昨日在城南大路上見靖勇軍巡邏的過來,嚇的我掉溝裡了,靖勇軍把我救起來,給我治傷,我的頭上的口子就是靖勇軍給我包紮的。有個人說,我昨日拉車去城內賣菜,車重上不去橋,一隊靖勇軍正好路過,幫我推上坡。旁邊一人說道,那個橋你天天走都能過去,怎麼昨日就過不去了,還是你膽子小嚇得手軟腳軟了吧,衆人一陣笑聲。衆人越說越大聲,感嘆聲讚揚聲越來越多,最後變成了歡呼聲,馬宇走到哪裡,哪裡一片歡呼,楞是把一個肅穆威嚴的進城受降過程,變成了歡快的歡迎靖勇軍進城的儀式。
。。。。。
來到益州牧府大門口,劉璋過來給馬宇牽住踏雪無痕,馬宇下馬後,劉璋帶路進入州牧府。李登立即在州牧府裡外都佈置了嚴密的崗哨。方順的特工隊則張榜安民,在各主要街口設置崗哨,接管城市的守衛和治安,以及城內的兵營、糧庫、兵器庫等,陳木的探馬則放出了三十里開外。
馬宇見州牧府修建的氣勢恢宏,牆高門闊,房屋衆多,可能有一百四十多間房屋。尤其是府裡的大堂,足有一百二三十平方,內部裝飾也是富麗堂皇,極盡奢華,最後面是個大花園,佔地有數十畝。
馬宇在州牧府大堂內坐下後,賈詡、郭嘉、董昭、分坐兩邊,後面兩側數排是李登的親兵,足有三百人。劉璋率王商、王澹、費禕、費觀、趙敏、孟彪等衆官員降將在下面列隊,劉璋在前面親自把州牧大印,將軍印,交給馬宇。又將各地官員名冊、軍隊將領名冊、益州糧草、益州戶口一一的請馬宇過目,並簡單的做了說明。然後各官員降將等依次上前,報自己的名和字,以及原官銜。
馬宇讓劉璋將投降書發至各地,令各地官員守將原地待命,從接到投降書時起,做好隨時向靖勇軍繳械投降的準備,若有反抗,大軍一到必將夷爲平地,劉璋諾諾馬上照辦,兵力比較集中的主要有,鹽亭的龐羲,安漢的費伯仁,犍爲的魏踐等。完成了受降儀式後,馬宇令所有官員降將,一律由靖勇軍護送回家待命,門口設置安全護衛崗哨,沒有許可不得隨意出入家門,有事必須報告,外人也不可隨意進出,違者斬。令劉璋及家人集中居住在州牧府左邊小院子,由李登護衛其安全。
李登安排親兵將官員降將等送回家,派司馬陳波負責劉璋的護衛事宜。待劉璋和這些官員降將走之後,馬宇才鬆了一口氣,讓李登安排專人給張衛、杜濩送去接受各地守軍投降的命令。
賈詡活動了一下胳膊腿說道:“主公,這劉璋父子確實有不臣之心,這個州牧府比皇宮還有氣派。”
董昭道:“劉焉劉璋父子倆,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才蓋起了這麼大的州牧府,堪比皇宮,而且庫中私藏銀兩黃金數量巨大,實爲國家之蠹蟲。”
“單說這個花園,就比皇宮的大好幾倍,劉焉劉璋父子膽子夠大的。”郭嘉看着州牧府的繪圖說道。
馬宇看了看州牧府的繪圖,思考了一下說道:“這個州牧府必須拆分,我看這樣,你們覺得如何。前面院子包括大堂和這三十間房屋,作爲州牧府,咱們暫時先住着。後面的房屋從州牧府分離出來,作爲蜀郡的主要衙門官府,以及蜀郡圖書館和蜀郡博物館,必要的地方可用圍牆隔開。圖書館可以使讀書人有書可讀,也可引導蜀郡的學習之風氣。最後的大花園四個方向的圍牆均拆除,作爲百姓可隨意出入的休閒場所,就叫做中心花園吧,由郡裡負責管理,面積不得減少,任何人不得侵佔。”
“主公,什麼是博物館?”張魯不解的問道。
“博物館就是以朝廷的名義,收集收藏曆代的文物,包括各種物品、用品等等,比如夏商周甚至以前時期的青銅器,兵器、書籍、書畫作品、首飾、碗筷、衣服鞋子、桌椅等生活用品,包羅萬象,分門別類的保護好,以供百姓參觀,瞭解我們中華民族以前的生活,保存我們的各種珍貴的文物和寶物。”
“這樣太好了,主公想的真周到。這樣子,百姓閒暇之時,既可溜達花園,又可溜達博物館。”張魯讚歎道。
郭嘉說道:“有了博物館,有了花園,成都更漂亮了。”
“可是,要是再起戰火,博物館、圖書館可就要遭殃了。”董昭嘆道。
馬宇沉聲道:“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靖勇軍不斷壯大,剷除各種自立和割據,儘快統一,開創太平世界。即便是統一了,也要保持靖勇軍的強大,要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這樣才能保證天下太平,保證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得以傳承不受外來侵害,保證我們中華民族的安寧。”
。。。。。
待衆將去休息後,馬宇獨留賈詡、郭嘉商議道:“蜀郡沃野千里,民風淳樸,一向是風水寶地,但四周環山,交通很是不便,消息不靈,與外閉塞,所以,歷來益州牧或太守多有自立之心。今取了蜀郡,何人來守護蜀郡,甚是委決不下。”
“這個事情甚爲重大,主公要全盤考慮爲好。”賈詡道。
“主公如何考慮的呢?”郭嘉問道。
馬宇道:“我擬讓董昭任蜀郡太守負責行政管理,吳懿任成都將軍負責軍事,二位軍師覺得如何?”
“蜀郡重地,確需能力、忠誠都超羣者方可勝任。董公仁,處事公道,多有謀略,有大局觀,負責蜀郡能力方面沒有問題,只是人品方面稍有欠缺,建議主公待蜀郡穩定了,仍將公仁調回長安爲好。吳子遠任成都將軍,應該沒有問題。”郭嘉思考了一下說道。
“主公如此安排,詡也認爲很好。正如奉孝所言,待兩三年或三五年後,將公仁調回長安在主公身邊爲好,董公仁爲可堪大用之人。但無論何人任蜀郡太守不宜多年,以免尾大不掉。”賈詡笑了笑又說道:“還有一個事,但也不算是大事,只須主公親自來做就解決了,蜀郡就更安定了,詡可保主公從此高枕無憂。”
“什麼事情,只要利於蜀郡的安定,無論需要我做什麼,我都願意。”馬宇說道。
賈詡道:“我聞吳懿有一妹,天生麗質,性情賢淑,今方二十一。算命相面者曾數次言爲大貴之相。當初劉焉的長子和次子已死,故劉焉將其許配其三子劉瑁,但劉瑁命短病亡,其女現寡居在家。主公可納爲妾,蜀郡自可安定。”
“這個不行,我已有妻還有一妾,豈可再娶妻納妾,那成何體統。”馬宇立即否決道。
“其實,主公多慮了。”賈詡勸解道:“曹孟德、袁紹、袁術都有十多個夫人,其他沒名分的更多。連劉備那樣的沒有固定居所的,還有四五個夫人呢,沒名分的也有十餘個,所以主公萬萬不要拒絕。”
“主公,這個事情若推卻,會很麻煩。”郭嘉道:“我亦聞其女甚美,必會有人再求之,故再嫁也很正常。以吳懿之家景、其妹之容貌,再嫁之人也必然不是尋常之輩。即使普通之人本無異心,但娶其女後,算命相面者之言終日在耳邊,再有他人惑言之,只恐蜀郡再亂可期。蜀郡山高路險,棧道難行,大軍討伐極難,到那時,將士再臨傷亡,百姓又遭塗炭,蜀郡大好形勢毀於一旦,主公費盡心血的圖書館、博物館也都將灰飛煙滅,此絕非虛言,所以,爲了蜀郡百姓安寧,望主公三思。”
“這個……”想到蜀郡百姓可能陷入戰火,馬宇一時無語。
。。。。。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四川省省會,西南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物流中心,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亦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巴蜀文明的發祥地,中國十大古都之一。因地處成都平原,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自古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公元前四世紀(前367),開明王朝九世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遷往成都,以“一年聚居,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者畢也,都者城也,故名成都,已近2400年。而金沙遺址證明,成都建城史更爲悠久,可追溯到3200年前。公元前316年,秦兼併蜀國、巴國,設蜀郡,修建太城(即府南城),次年,修建少城(即府西城)。公元前256年,李冰修建了都江堰工程,確保了旱澇保收,至今造福成都平原,從此成都取代關中成爲“天府”。漢武帝分天下爲十三州,置益州。秦漢時,成都商業高度發達,已成爲全國的大都市。西漢時,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織錦業也非常發達,設有“錦官”,故又稱“錦官城”、“錦城”。東漢末年,劉焉任益州牧,將治所從廣漢郡雒縣移至成都,以成都爲州、郡、縣的治地。三國時期,劉備在此建立蜀漢,延續漢朝大統,最後終於劉禪,歷時43年。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建國“大成”,史稱“成漢”,歷5主43年。南朝宋、齊之後,益州及蜀郡的治所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隋時仍設蜀郡,唐時復爲益州。安史之亂,唐玄宗幸蜀駐蹕,升成都府爲南京。時又分劍南爲東西兩川,成都爲西川節度使的治地。唐朝時,成都經濟越發昌盛,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爲全國四大城市之一(長安、洛陽、揚州、成都),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都很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也很快。唐代文學家雲集成都,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唐求等都或長或短在成都居住。唐代時,成都已開發了摩訶池、白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大中年間改名爲昭覺寺,稱爲“川西一片林”。成都有唐時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術文物,成都的卞家《陀羅尼經咒》、西川《過姓金剛經》殘頁、成都樊賞家歷殘頁,爲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印刷品。五代時期,王建割據“三川”,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965年爲宋所滅。後蜀後主孟昶親筆書寫了中國第一幅春聯“豐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還創辦了“翰林圖畫院”。成都畫家黃筌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派先河。後蜀趙崇祚編輯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詞集《花間集》。宋朝時,成都經濟更是飛速發展,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僅以錦繡爲例,花樣達40多種,佔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唐宋時,成都的東南西北都有專門的蠶市、藥市、花市燈會等等,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成都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歷代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漢時爲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時爲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北宋時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會。元明清朝時,成都一直爲四川的治所。明朝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爲蜀王,王府即在成都,今人稱其爲“皇城”。明末張獻忠攻入成都,自立爲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爲西京。明末清初,因戰亂四川人口大減,康熙年間,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繁榮。1911年6月,成都發起保路運動,滿清朝廷的四川總督趙爾豐出兵鎮壓,造成“成都血案”,引發民衆起義,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總爆發。民國時,成都爲四川省會。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成都爲四川省會,也是川西行署區的駐地。改革開放後,成都飛速發展,現轄20個區縣市(縣級),成爲國家準一線大都市,以及國家中心城市,在成都有16個外國領事館。高鐵、航空、高速公路、以及市內地鐵、科技文教發展更是迅猛,有大學31所,高職27所。2018年GDP達到了15342億元。成都擁有衆多的旅遊景點,僅市內就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寬窄巷子、金沙遺址等名勝古蹟,是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成都更是以美食聞名於世,在川菜的基礎上,以海納百川的氣度,廣泛吸收各家之長,不斷髮揚光大,使得川菜譽盛天下,傳遍了國內外。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