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張昭

回頭再說江東軍。

孫策聽了周瑜勸,便率領江東軍掉頭南下,然而,走了差不多半個月才走到合肥,因爲隨軍的十萬袁軍降卒,還有二十餘萬老幼婦孺嚴重拖累了行軍速度,帶着這麼多婦孺,一天只能夠行軍不到十里。

除了行軍速度慢,還有一個更嚴峻的問題出現了。

糧食!此前周瑜從柴桑運過來的軍糧快要吃完了!

孫策知道江東缺人口,更缺壯丁,也知道將人口帶回江東得利遠大於弊,卻不知道要把十萬壯丁連同二十餘萬老幼婦孺帶回江東,竟這麼難!

儘管呂範給袁軍降卒定的口糧標準非常低,老幼婦孺更是每天只能領到一碗稀粥,僅能勉強吊命,但既便如此,三十多萬張嘴要吃飯,每日消耗也是極大,周瑜從柴桑運來淮南的五萬石軍糧眼看見底了。

這天駐營之後,呂範找到了孫策。

呂范進帳之時,孫策正與周瑜在討論軍糧的事。

經過半個月的將養,孫策的傷情已經大爲好轉,雖然仍舊無法下榻,更不能騎馬,卻也至少可以坐起來用膳了。

見呂范進來,孫策笑道:“子衡可是爲了軍糧而來?”

呂範訝然道:“主公莫非能夠未卜先知?”

孫策大笑道:“某不能,公謹卻能。”

呂範行過禮,對周瑜說道:“公謹既知在下來意,想必已有對策了吧?”

周瑜笑道:“子衡放心,前次某從柴桑運來的軍糧僅只是第一批軍糧,後續還有五萬石軍糧將會運抵,若不出意外,這幾日便可運抵了。”

說完,周瑜又對孫策說:“不過伯符,這批糧食卻是最後一批存糧了,華歆說了,豫章全郡的府庫都已經讓某給搬空了,所以這批軍糧如何運用可得好好的打算,否則,再多的糧食也會坐吃山空,到時就麻煩了。”

呂範也說道:“主公,在下要說的也是這個。”

“是得好好籌劃。”孫策點點頭,問呂範道,“子衡可有良策?”

呂範苦笑道:“慚愧,在下只知道不能坐吃山空,卻委實沒有良策。”

孫策又問周瑜道:“公謹你呢,你可有良策?”

周瑜搖頭說:“伯符你又不是不知道,某自幼喜讀兵書,內政卻非某所長。”

孫策聞言大失所望,周瑜卻語鋒一轉接着說道:“不過,某知道有一大賢,其人有姜尚之才,尤善理政,此人定有良策。”

孫策急問道:“公謹,此人是誰?身在何方?”

周瑜回答說:“此人姓張名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氏。”

“彭城人氏?”孫策的目光立刻黯淡下來,說道,“遠水難解近渴,奈何?”

周瑜微笑笑,又說道:“伯符勿慮,早年黃巾亂起,張昭便舉家遷至揚州避禍,於合肥城中暫且容身,若不出意外的話,此人應該還在合肥。”

“善哉,某當尋訪之!”孫策一拍牀榻便要起身,卻不料牽動傷口,劇疼之下,頓時悶哼一聲又摔回到了軟榻上。

“伯符休急。”周瑜連忙勸住孫策,說道,“若張昭仍還在合肥城中,某走一趟,定然替伯符請此人出山。”

孫策急忙說:“如此,某就靜候公謹佳音。”

“某去去便回。”周瑜向孫策、呂範長長一揖,起身走了。

周瑜這一去便是一日,孫策留在大帳裡當真是度日如年,回想起來,便是當初在皖縣偶遇那位女郎,此後前去尋訪而不得,似乎也沒有這樣的急切。

直到日暮時分,周瑜才終於回來了,而且果然帶回一人。

此人年約四十歲出頭,頷下蓄長鬚,身形挺拔,一表人才。

不等周瑜介紹,孫策便掙扎着從病榻上坐起身,拱手作揖:“若是某沒有猜錯的話,這位先生想必就是當世姜尚,張昭,張子布先生了吧?”

“在下慚愧。”張昭長揖到地,說道,“不敢當將軍如此謬讚。”

一聽來人真的是張昭,孫策大爲高興,連聲對周瑜說:“公謹,快請子布先生入座。”

說完又擡頭招喚賈華:“賈華,快給子布先生烹茶,要會稽山的老茶!子布先生定要嘗一嘗某珍藏的會稽山老茶。”

後一句,卻是跟張昭說的。

一番客套之後,才終於進入正題。

“將軍以天下生民爲懷,不惜士卒捱餓,也要拿出僅有的軍糧養活淮南饑民,在下實在欽佩,與袁術之流兩相比較,更是高下立判!”在正式開篇之前,張昭先着實把孫策誇獎了一通,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孫策自然得謙虛一番:“先生過譽了,某愧不甘當。”

“將軍當得。”張昭微微一笑,又道,“不過,請恕在下直言,將軍這樣帶着降卒以及老幼婦孺終非良策,從合肥到歷陽三百里,以老幼婦孺之行進速度,至少需走一個多月,從歷陽渡江至少又要一月,如若船隻不敷,只怕費時更久。”

孫策聽得臉色發白,此時他才意識到,問題比他預想的還要嚴重。

張昭卻還沒說完呢,又接着說:“時下已進入五月初,五六月間正是颶風多發季節,一旦遇到颶風,尤爲耽誤時日,況且渡江之後還需安置,三十餘萬軍民的安置,卻非小事,既便諸事順利,也需數月之久,若諸事不順,數年亦未必能安頓好。”

孫策的臉色越發難堪,但他知道張昭所言不虛。

移民安置難免牽扯到土地之爭,丹陽、吳郡土地肥沃,卻鮮有無主之地。

豫章、會稽倒有大量無主之地,卻地處僻遠,安置艱難,別的姑且不論,光是給移民的種子、農具及耕牛,就很不好安排,而且偏遠之地大多貧瘠,五年之內府庫非但不會有糧賦進項,只怕還得拿出糧食接濟移民,否則移民就會大量餓死。

孫策讓張昭說的都有些灰心了,要不還是扔掉老幼婦孺,只帶壯丁回去?

不過這事孫策也就是想想,先不說他若真爲麼做就會民心喪盡,孫策真要決定扔下老幼婦孺,那些袁軍壯丁只怕一夜之間就會跑個精光,因爲那二十多萬老幼婦孺大多都是這十萬袁軍壯丁的妻兒老小。

稍稍歇了一口氣,張昭又接着說:“在下請問將軍,在這短則半年,長則數年的安置期限之內,將軍如何養活這些老幼婦孺?江東府庫存糧雖然多,只怕也經不起如此經年累月的消耗吧?”

聽到張昭這麼說,孫策卻反而鬆了口氣,因爲他知道張昭之所以這麼說,就必定已經胸有成竹,有了應對之策了。

當下孫策在病榻上拱手作揖道:“請先生不吝指教。”

張昭回過禮,又說道:“將軍,凡事有利必然有弊,反之,有弊則必然有利,若處置不當,十萬壯丁及二十餘萬老幼婦孺便會成爲極大累贅,但是,如若處置得當的話,非但不會成爲江東的累贅,反可以給將軍帶來極大的好處。”

孫策跟周瑜對視一眼,誠懇的道:“還請先生分說。”

張昭又說道:“竊以爲,將口糧按軍旅之法分給袁軍戰俘及老幼婦孺,甚爲不妥,而應該換成以工代食。”

周瑜、呂範聞言頓時眼前一亮。

所謂以工代食,就是從現在開始,無論是袁軍戰俘,還是隨軍的老幼婦孺,都不再分給他們口糧,他們如果不想餓肚子,就必須出工!如此,孫策轉眼可得十萬勞工,既便是二十多萬老幼婦孺,也是龐大的勞力。

孫策卻有些不得要領,問道:“以工代食,讓他們乾點什麼活呢?”

張昭顯然是早有準備,當下從大袖裡取出一封帛書地圖,又在周瑜幫助下,在孫策的病榻前攤開,孫策示意賈華過來把他攙扶起來,再探過頭一看,只見這副帛書地圖卻是淮南郡及廬江郡地輿。

張昭在合肥下方的巢湖周圍畫了一個圈,說道:“將軍請看,巢湖沿岸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自楚國時便是魚米之鄉,然而自袁術牧揚州,種種倒行逆施,不一而足,以至於民生凋弊,時至今日,巢湖沿岸之居民逃散殆盡,土地更已經拋荒多年。”

“妙啊!”孫策一拍榻沿,大叫道,“若以十萬壯丁外加二十餘萬老幼婦孺爲勞工,復耕巢湖沿岸之荒蕪土地,則萬頃良田唾手可得!”

張昭微笑着說道:“除了復耕荒田,還可圍湖造田,兩者相加何止萬頃?且所得田畝盡是高產水田,來年產出縱以保守估計,也可畝產二石!止此一項將軍便可得萬頃良田,外加每年至少兩百萬石糧,此後用兵江北,再無軍糧短缺之慮。”

孫策被張昭勾勒得的遠景刺激得興奮不已,直恨不得現在就動手。

呂範卻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問張昭說:“荒田復耕,新田造好之後,並不會自己長出稻穀,敢問先生,耕作所需之種子、耕牛及農具從何而來?還有,時下已經五月,新田造好之後,至少也得八九月間,播種秋糧無論如何也來不及了,如此,從現在到明年春糧打下來之前,十萬壯丁外加二十餘萬老幼婦孺的口糧又如何供應?”

第85章 遼東第243章 真來了第251章 消失第203章 戰略第205章 遁走第114章 暗流第77章 斷臂第262章 親事第255章 袁譚第70章 殺張昭第239章 偏師第257章 大儒鄭玄第264章 激辯第154章 十萬火急第251章 消失第28章 嫁禍第101章 戰騎第21章 陣亡第213章 啖睛第66章 存抵第172章 死守第85章 遼東第131章 正中下懷第210章 牽牛第107章 誘惑第218章 夏侯惇第37章 人性第200章 心術第232章 識破第35章 精誠第230章 曼古歹第238章 慘敗第154章 十萬火急第218章 夏侯惇第223章 離開第257章 大儒鄭玄第170章 逆襲第13章 抄截第28章 嫁禍第202章 親征第249章 見微知著第101章 戰騎第54章 流言第89章 霸道第112章 艱難第66章 存抵第140章 甘寧第209章 肥肉第147章 提親第121章 雞犬不留第37章 人性第16章 追殺第242章 烈火盛宴第210章 牽牛第73章 回敬第23章 猜忌第230章 中計第96章 首戰第46章 利益第58章 屯田第99章 銳士第77章 斷臂第197章 不要走了劉備第128章 慘烈第220章 彭越撓楚第51章 子義第11章 天佑第226章 出兵第91章 兵臨城下第91章 兵臨城下第175章 生擒第58章 屯田第257章 大儒鄭玄第144章 醫學第68章 能吏第208章 運糧隊第194章 密信第272章 主線第106章 死志第158章 狼煙第49章 廬江第5章 公子否第161章 改道第217章 虎豹騎第220章 曹操會報仇嗎?第134章 蹊蹺第255章 袁譚第210章 牽牛第17章 突擊第210章 牽牛第28章 嫁禍第132章 議和第44章 人心第271章 白災第53章 劉曄第181章 警告第262章 親事第111章 霹靂車第196章 大勝第262章 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