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長安亂起

且說,袁紹引着十萬大軍,帶領着沮授、郭嘉、趙雲、張遼等文臣武將,一路上游山玩水般,走走停停。

看看將近長安了,袁紹讓先安營紮寨,權作休息的。派人先去打探一下,長安的消息,在做打算的。

衆將雖然有點勤王心切的,但是還是很信服自家主公,就在附近就地紮營的。

沮授、郭嘉作爲自己的心腹,對此很是理解的。不發一言的,坐等暗影營把長安的最新信息傳來的。

影衛,果然靠得住。還不過三日,他們就把長安的消息傳來了。

袁紹接到信息之後,就聚集衆人在自己的大帳,商議對策的。

不一會,衆人皆至,分文武而坐。典韋按照袁紹的授意在賬外守着,防止別人打擾的。

袁紹見大家到齊了,也不廢話,就拿出信函,說道。

“這是影衛送來的長安最新消息,大家看一下,有什麼建議就說出來吧”。

衆人有點好奇的,從袁紹手中接過信件,仔細的閱讀了一下,看完之後,互相傳閱了一下。

看完之後,才知道自董卓浮誅之後,長安動亂也開始了。

說起長安的動亂,罪魁禍首當推王允。爲什麼這樣說呢?

本來王允在董卓死了之後,先掃清董卓殘黨的,在讓呂布帶兵至郿塢,斬草除根。最後將塢中所藏良家子女,盡行釋放。又邀請漢獻帝大犒軍士,設宴於都堂,召集衆官,酌酒稱慶,論功行賞的可謂盡得軍心民心的,一時間人民歡慶鼓舞,無不欣悅的。

後來可能事情太順利了,王允有點得意了,開始膨脹了。

在知道自己昔日好友侍中蔡邕,感念董卓知遇之恩,伏他屍首而大哭的時候。

王允不是同情,而是當時很憤怒道“董卓逆賊,今日伏誅,國之大幸。汝爲漢臣,乃不爲國慶,反爲賊哭,何也?”

蔡邕也很誠懇的伏罪,解釋道“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

肯背國而向卓?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爲之一哭,自知罪大。願公見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續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衆人也愛惜邕之才,皆力救之。

特別是太傅馬日磾,也秘密對王允勸道“伯喈曠世逸才,若使續成漢史,誠爲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殺之,恐失人望。”

那知道這會,王允很是膨脹的,一意孤行道“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致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不可令佞臣執筆於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訕議也。”當下就不聽馬日磾之言,命將蔡邕下獄中縊死。一時士大夫聞者,盡爲流涕。

本來感覺董卓死了,朝廷會清明的。那知道死了一個老虎,卻來了一頭豬的。

後來,董卓餘部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逃居涼州,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有歸順朝廷的意思,希望王允可以赦免他們的罪過的。

那知道,王允對他們嗤之以鼻,不理不睬的。反而讓人給他們帶話道“卓之跋扈,皆此你們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你們四人。”

這話,這表現,還沒到涼州,就引起了長安一片騷動的。

不想王允氣量如此狹小的,眥睚必報呀。這讓呂布、李肅有點不安,深怕王允別算舊賬的,和他有點離心了。

更有甚者,董卓餘黨李蒙、王方等將領,本來就不怎麼想投降朝廷的。見到王允如此,那還忍得住,私下裡就去聯絡李傕、郭汜等董卓心腹的。願爲內應,一起幹掉王允,爲太師報仇雪恨的。

長安的各路人馬也都安耐不住了,有的去請外援,有的在密謀搞些事情的。都有點蠢蠢欲動了,長安一時亂起了。

大家傳閱了之後,知道董卓掛掉了,長安內亂叢生了,也有點迫不及待了。

當下,張遼有點興奮道“主公,大喜呀。董卓已經死了,我看王允是支撐不了大局的,現在正是主公入主長安的大好機會呀。相信只要主公一到,長安肯定唾手可得,朝廷必屬主公的”。

“對呀,張將軍言之有理的。主公發兵,趕快進入長安吧,我們都等不及了”

張遼樂觀自信的話語剛落下,就得到了朱靈、文丑、典韋的呼應。紛紛叫嚷,要早日殺入長安,把不服者,統統幹掉的。

袁紹,聽張遼他們一說,不自覺的搖搖頭,有點想的太簡單了。

趙雲和自己想的一樣的,站出來,出言反對道。

“主公不可,我以爲現在還還不是時候的。長安雖亂,但是王允他們還能收拾的。應該等到他們收拾不了,主公再攜雷霆之勢,以秋風掃落葉之態,橫掃不服。到那時候,他們就必須唯主公馬首是瞻了”。

原本沮授只是饒有興趣的看着武將們發表意見,但是聽到趙雲的說話,不自覺給趙雲點個讚的。他說的很不錯的,和自己想法一樣的,出言支持,又補充道。

“哈哈,子龍將軍言之有理的,授也認爲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的。最好等到長安軍馬和董卓殘部兩敗俱傷的時候,主公才突然殺到,給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一戰而長安定,就再也沒人可以和我們對抗了。如此漢室可得,霸業成業。”

聽到軍師和趙雲的意見之後,張遼他們也反應了過來,瞬間就感覺自己有點衝動了,還是他倆的意見建議比較好的。

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之後,一起附和,贊同沮授的分析和建議的。

“軍師此言大善,望主公採納,我等無不遵命的”。

袁紹本來就不同意現在出兵的,在這裡徵求大家意見,就是個形式的。現在見意見統一了,就順水推舟的決斷道。

“大家言之有理的,我意現在按兵不動的,坐等他們在長安火併的,我們在坐收漁翁之利的”。

“主公聖明,我等遵命”

聽到袁紹的命令,衆人一起心服口服,附和稱讚道。

袁紹很是得意的,見郭嘉半天不說話,作思考狀,不由得疑問道。

“不知道,奉孝有什麼高見的?”。

衆人聞言,都側目過去,等着郭嘉的高見的。

郭嘉見主公詢問,就從思索中出來,提醒袁紹道。

“主公,明鑑。現在長安的形勢對我們是很有利的,但是要提防其他諸侯起有異心的。他們也會看準了這個時機,和我們一起爭奪這到嘴的肥肉了”

聽到郭嘉的提醒,袁紹才猛想起來,長安周圍可是有很多其他諸侯的勢力,平時不起眼,關鍵時刻會要命的。

於是,就讓郭嘉密切關注一下,長安幾大勢力的動向。自己卻擁兵十萬,坐看長安風雲的。

第二百三十一章損失慘重第六百九十一章軍令到達第二百三十一章空城一座第四百一十四章進攻第四十五章毒計第二百二十二章作死第四百零二章駕臨雁門第二百五十九章泄憤第五百四十三章酒醉未醒第六十章惺惺相惜第三十六章第二波進攻第八百八十九章一頭霧水第一百零六章互有勝負第一百七十七章裂痕第一百零二章匈奴殘暴第四百二十九章鏖戰第一百一十七章各自罷兵第六百七十三章重蹈覆轍第九十五章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七章爭論不休第三百二十二章呂布的不爽第八百五十四章會晤第七十八章意氣用事第七百九十七章十萬火急第一百一十八章愚蠢至極第二十一章坑殺第五百五十八章各有行動第五百四十七章覺悟第一百一十三章出兵范陽第九百二十八章徒增笑柄第二百四十六章兔子將軍第二百二十八章當斷不斷第二百三十三章大敗而回第一百九十四章陷陣營第五百五十七章以靜制動第八章叔侄相見第一百零三章迎戰第一百五十二章張飛剪徑第二百三十四章傷逝第一百四十三章將對將第八百三十四章帝師王越第七百二十一章岌岌可危第三十章僵持第九百零四章無恥小人第六百二十八章襲擾第四百九十三章苦大仇深第八百零五章轉移目標第四百三十二章萬事俱備第九百四十四章打擊有點大第九百四十六章煽風點火第三百四十三章不對勁第六百二十一章賈詡歸來第一百零二章英才認主第一百一十六章幷州風雲第一百四十五章收兵回營第五百三十七章議和第七百一十六章步入正軌第十四章一氣周瑜第六百七十六章喜出望外第七百四十四章飄起來第六百四十七章撤退第二百三十六章埋伏第三百八十八章袁紹的決斷第四十一章血戰范陽城第一章我是袁紹第一百五十二章張飛剪徑第七百零三章一決雌雄第五百二十七章忍氣吞聲第六百二十一章賈詡歸來第七十章令人作嘔第三百一十九章求情第八百零七章惺惺相惜第四百六十三章共同的目標第六十六章不甘心第二百九十四章絕境第二十四章潁川名士第五百二十三章蛇蠍美人第四百五十二章追殺第一百六十八章相師鼻祖第四百七十一章大勝第一百六十八章交鋒第七百二十七章義正辭嚴第三十一章急報第二百三十六章舔舐傷口第三十四章妥協第三百一十一章環環相扣第二百四十一章悠悠黃河第二百三十四章追擊第二百四十六章跨河運兵第一百六十一章劉備猖狂第一百零三章迎戰第三百零一章貪生怕死第一百零五章及時趕到第二百一十五章兩封書信第二百二十九章反受其亂第五百七十四章陰謀進行時第二十二章突發情況第一百二十二章慘敗第一百四十八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一十六章決堤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