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勸諫落草

沮授在聽了袁尚的話之後,剛開始沒有反應過來,沒什麼反應,後來仔細琢磨琢磨之後,猛然一醒,一個栽楞差點沒摔在地上。

“什麼?你說什麼?你要微服出巡?下江南?”沮授一臉詫然的盯着袁尚,似是不敢相信袁尚說的是什麼。

袁尚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前幾日有宛城的探子來報,說是在宛城城內曾經看見司馬懿的身影,而且當時他是與身着荊州軍軍服的人在一塊,這小子想必是遇到了什麼困難,所以說我想親自去看一看,順便考察一下南方的情報,以便制定日後的戰略。”

沮授搖了搖頭,道:“不行,太危險了,古人有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況你是一方之主,焉能行此冒險之事,我知道你和司馬懿的感情好,但凡事都得分個輕重緩急,我身爲你的謀主,不能眼睜睜地看着你去犯險”

袁尚搖了搖頭,道:“先生不必多勸,當初周瑜都敢隻身前來中原之地與我談判,更何況我此番乃是微服,不會像別人暴漏身份,更何況如今各方剛剛經歷大戰,都在休養生息的階段,劉備或是孫權都不會想到我會在這種時候會前去南方,而且對於這次南下,我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百分之百不會出事,只是我走的事情在咱們這邊要絕對保密,來日我當以北巡爲名。排除張郃率領一隻兵馬前往遼東,打着我的旗號瞞騙咱們自己人和其他勢力的目光。而我自己則是領着鄧昶,郭淮,孫禮,王雙,馬超等人暗中前往南方,並廣派精銳奸細侍衛扮成各路客商,暗中保護,沮授先生你和田豐先生坐鎮河北。一面處理境內諸事,並時刻派人聯繫我等聯繫,想必無事。”

沮授搖頭道:“可是南北兩地相隔甚遠,中間驛站太多,萬一有什麼事情,只怕是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

袁尚笑了笑,搖頭道:“不妨事。這幾年,我一直命人暗中培養一種能夠快速傳遞信息的方式,名爲飛鴻,乃是以信鴿爲傳遞介質,往來傳送消息,速度頗快。而且以是在咱們漢朝境內廣佈站點,頗爲密集,當可無事。”

沮授道:“主公,你暗中佈置的這種以飛禽傳遞消息的方式,在下雖然未曾參與。但也略知一二,也知道能夠使得。只是這種方法會不會過於冒險,萬一飛禽半路被人打了下來,消息豈不是暴漏?”

袁尚笑了笑,道:“無妨,這樣的情況我也做了安排,傳遞方法,都是以暗號爲主,若非我河北境內專司此事的人驗看,外人瞅了斷然無礙,先生儘管放心便是。”

沮授聞言猶豫,想了一想,道:“可是,這件事,還是有點危險啊吧”

袁尚笑着搖了搖頭,道:“無妨,不礙事,咱們儘管按照我說的事情來做就行,不必猶豫。”

袁尚欲往南面去走。

而司馬懿這一邊,已經是跟着甘寧前往了江夏。

江夏位列九郡之一,乃屬荊州南方重鎮,接臨長江,乃是荊州阻擋東吳入荊北的一道重要屏障。

太守黃祖,坐鎮在此處八年,雖然不算得上是深得民心,但也是頗有些威望,郡中大小事務,皆在其手,大小事務,憑其一言而決,儼然是一個國中之國。

甘寧大概是在兩年前以水賊的身份投靠了黃祖,甘寧雖然是水匪出身,但武勇非常,又深通水戰之道,乃是不可多得的上將之才,本以爲投靠了黃祖之後會大受重用,不想黃祖自恃清高,不屑甘寧水賊出身,不以重用。若非甘寧故交蘇飛一個勁的力挺,只怕連錄用都不會錄用。

可惜的是,此次袁,曹,劉三家會戰之中,蘇飛被劉備徵調,死在了龐德之手,甘寧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本線戰友,更加不被黃祖看好,如今被黃祖列爲二流武將之列,不予升遷。

任務上,甘寧也是分不到什麼好活,類似這種討要鎧甲兵械的苦差事,一般都會落在了甘寧的身上。

不過這一回,甘寧卻是揚眉吐氣,不但替黃祖索要回了鎧甲器械,還成倍而歸,他心裡打着小九九,期望藉着此次機會能夠得到黃祖的賞識。

江夏,太守府。

“回來了?”黃祖年紀大概在五十餘歲,身寬體胖,一臉橫肉,一雙小眯眯眼,怎麼看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腐敗分子。

甘寧拱手回禮,道:“是,回來了。”

“東西,沒要回來吧?”黃祖似是對向劉備索要東西,也不抱什麼希望。

甘寧聞言,頓時精神一陣,道:“回稟太守,末將不負使命,不但索要回了咱們應得的鎧甲器械,還有富餘,這是物品單,請太守過目。”

黃祖聞言似是有些詫然,隨機命人將單子呈上,打開看去,眼睛頓時直了。

甘寧滿面得意,腰板子也不由得直了一直。

黃祖看過單子之後,臉上閃過了一絲欣喜,但望向甘寧的時候,表情卻是硬邦邦的,淡然道:“恩,辛苦了,下去吧。”

甘寧微微一愣,不曾想到黃祖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把這事揭過去了,忙道:“太守,我”

黃祖滿臉淡然,低聲道:“我什麼我,讓你下去你聽不到嗎?哼,不過是要回點東西而已,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你是將領,又不是專職要賬的,得擺清自己的位置,知道嗎?”

甘寧雙眼有些發直,臉上閃過了一絲怒氣,但卻又無奈,只得隨意的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太守府外,司馬懿與甘寧的幾個親信在外面候着他,見甘寧出來,急忙上去迎接。

一見甘寧,司馬懿隨機拱了拱手,笑着言道:“恭喜恩公,賀喜恩公,此番立下大功,想必定然是得到太守的誇讚了吧”

“贊個屁!”甘寧狠狠地一甩手,憤憤然地當先離去。

司馬懿見狀一愣,忙道:“怎麼回事?不至於吧?受了點誇讚,還給誇懵了,聽不出好賴話?”

司馬懿身邊,一個甘寧的舊部苦笑了一下,道:“你剛隨校尉,不知道怎麼回事,別驚訝,我給你細說。”

“”

回了府邸之後,甘寧沒有歇着,自顧自的走到後院的石桌之旁,抱着一罈子烈酒自飲自酌,喝悶酒。

司馬懿不知道何時走到了甘寧的身邊,笑看着獨自飲酒的甘寧,笑道:“恩公,喝悶酒呢?”

甘寧瞅了他一眼,也沒吭聲,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道:“你不去歇息,來此作甚?”

司馬懿搖了搖頭,嘆氣道:“恩公,您和黃太守之間的事情,在下適才已經是聽你手下的護衛說了何必呢,您好歹也是一方豪傑,英雄人物,胸中有大志,卻不得黃祖待見,所謂良禽擇木而歇,賢臣擇主而仕,黃祖不待見你,天底下比他厲害的人多了,何苦非跟着他混?”

甘寧搖了搖頭,仰頭喝了口酒,道:“你不懂,我在厲害,再能幹,歸根結底也不過是賊寇出身,想要在這些自視甚高的人手底下討出身,太難了!黃祖不過是劉表坐下的一方郡守,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的各路諸侯?”

司馬懿搖頭道:“那可不一定,天底下的人多了,不是每一個爲主者都像是黃祖一樣,別的不說,就說昔日天下勢力最大的兩路諸侯,曹操和袁尚,曹操用人,便是不分出身,只要是有才,便稀數納之,其任司空之後,更是多次頒發招賢令,足見其胸襟之大,還有袁尚,雖然是四世三公之後,但用人也是不分貴賤,當年的黑山賊張燕,黃巾舊寇張白騎,五關賊首劉雄鳴,還有那巢湖賊寇昌浠,盡皆爲其錄用,恩公想要找出身,難道非得指着他黃祖?”

甘寧長嘆口氣,道:“你說的這兩個人,身份太高,焉能是老子能搭咯的上的,更何況曹操已死,袁尚遠在河北,如何能輕易投得?”

司馬懿笑了笑,道:“投不得便不投,恩公一腔豪氣,男兒血性,在官軍中得不到出身,便再度落草爲寇便是,在下不才,若是恩公共願意,願一同落草之!”

“落草?”甘寧聞言一愣,道:“老子就是從賊寇投靠過來的,你讓老子在落回去?”

司馬懿道:“總比在黃祖手底下受窩囊氣強吧?男兒志在四方,成不得軍便成賊,恩公若是捨不得這個校尉的虛位,在黃祖手底下繼續受氣也無所謂,反正每日受憋的也不是我,若是受不得這閒氣,便索性棄了這破校尉不幹,能值幾個錢?反正我是跟着你混,一切全憑你來!”

甘寧想了一想,突然一摔酒罐子,咬牙道:“你說的是,老子一方豪傑,受了黃祖兩年多的窩囊氣,出頭無望,何苦在這廝混,還是回長江之上,聚衆縱橫,喝酒吃肉,豈不快活?老子在黃祖手下待了兩年,卻是越活越回去了,甚至還比不得你一個書生!”

第11章 奸 雄第621章 五環不罰第397章 猛將互毆第466章 巾幗紅顏第17章 退兵之議第671章 雄心萬丈第535章 詐投取信第677章 關秋輓歌第448章 毒瘤丞相第245章 擒賊擒王第162章 開刀取疾第326章 東 徵第3章 大廈將傾第173章 慶功宴第193章 賢內助第252章 受 降第457章 京兆之戰第149章 處 置第191章 老將守成第141章 除 妖第507章 設計投靠第44章 不似人君第450章 壯士斷腕第683章 詐劫屍身第402章 如此後人第294章 三件事第143章 能人來投第628章 比武招親第547章 徐州平定(二)第641章 計中有計第370章 以弱敵強第745章 劉氏絕後第578章 袁曹之終第411章 高人相助第411章 高人相助第76章 第一次的相遇第412章 亦敵亦友第522章 放棄彭城第586章 劉循再訪第44章 不似人君第421章 三小爭寶(二)第225章 塞北羣雄第321章 爆發第679章 捨身成名五百六十五章 曹睿誕生第682章 遣匪劫道第553章 心忌猜疑第192章 水來土掩第186章 增援黎陽第428章 奸佞東來第86章 袁譚斷案第538章 謀指鬼才第117章 倉亭之戰的序幕第22章 圍城阻信使第99章 慧女甄宓第756章 最終決戰第646章 國太出面第390章 底牌揭曉(二)第174章 見馬就尥第119章 懿第416章 奔出許昌第443章 決意謀反第656章 古錠寶刀第641章 計中有計第309章 羣雄割據第139章 美人恩重第614章 離間之法第230章 匈奴出馬五百二十七章 欠債難償第483章 賣書小兒第3章 大廈將傾第209章 班師回城第51章 深深的疑問第177章 慾火並第399章 不回長安第571章 全力發難第159章 找醫生第508章 一代名師第563章 躊躇猶豫第133章 倉亭之殤第55章 夏侯涓的求助第506章 魔高一丈第478章 釜底抽薪第116章 趙雲約三事第496章 突然襲擊第28章 南頓縣宰第729章 曹家決斷第582章 要飯使節第452章 兩張王牌第279章 女 將第185章 埋伏第695章 劉備東征第510章 童淵請求第247章 信口雌黃第496章 突然襲擊第449章 敗將不墮第292章 棋 活第742章 南蠻進軍第438章 漢中張魯第589章 遼東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