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衝了上來,李典虛晃一招掉馬就走。
趙藝也不追趕,迎着夏侯淵殺上。
望着兩員戰將廝殺,袁旭臉色十分凝重。
夏侯淵武藝了得,趙藝雖可應對卻並不佔上風。
廝殺中,趙藝甚至數次險些被斬落馬下。
倆人廝殺數十合,袁旭下令:“鳴金收兵!”
袁軍營內傳出鳴金聲,趙藝挺槍逼退夏侯淵喊道:“今日且饒過你,待到來日必取汝頭!”
夏侯淵並未糾纏,目送他退回營內。
“妙才,如何?”回到曹軍營地,夏侯淵未及說話,郭嘉已開口問道。
“好厲害的小娃娃!”夏侯淵說道:“某與之廝殺,雖佔些上風,取他人頭卻是不易!”
“暫且紮營與之對峙,以做緩圖。”郭嘉說道:“袁顯歆屯紮於此,早晚必有破綻!”
心知難以儘速擊破袁軍,夏侯淵等人紛紛應了。
郭嘉首戰丟了軍營,消息傳到曹操耳中,他也吃了一驚。
帥帳內。
曹操對衆人說道:“袁顯歆果真了得,奉孝也在他手中吃了大虧!”
“奉孝領軍一萬,又有妙才等人相輔,勢必輕視袁顯歆!”荀彧說道:“有此一敗並非壞事!”
“營帳盡毀,將士露宿野外苦不堪言,宜速調撥帳篷方可。”荀攸提醒。
“傳令下去,調撥營帳一千,儘速送於奉孝!”曹操下令。
黎陽曹軍即刻調撥營帳。送往郭嘉軍中。
袁旭首戰告捷,雖是小勝傳到鄴城袁紹卻欣喜莫名。
召集衆人。袁紹說道:“顯歆領軍出征,首戰告捷。實乃大快人心之事。”
“五公子智慮過人,當可破擊曹操!”審配說道:“有此一勝,乃是袁公用人得當!”
“正南之言不差。”郭圖生怕錯過拍馬屁的時機,開口說道:“公子破敵,袁公當儘快招募兵馬,以備大戰!”
“公則言之有理!”袁紹說道:“你等加緊行事,官渡一戰我軍雖敗,河北卻勝在人多,調集兵馬破擊曹操並非全無可能。”
“袁公!”逢紀說道:“早先一戰河北折損甚巨。理應調集猛將前往鄴城聽用。”
“元圖之言甚合某意。”袁紹說道:“傳令下去,將張郃、高覽、高幹等人,調至鄴城聽令!”
衆人紛紛應了。
袁旭軍營。
隨同大軍出征的崔琰、陳琳、蔣奇、孟達等人環坐帥帳,袁旭則端坐上首。
“諸公隨某出征,一路勞頓近日可歇過乏來?”袁旭問道。
“公子智謀過人,我等隨軍不過見證大捷而已。”孟達說道:“只不知公子打算如何破敵?”
“破敵談何容易!”袁旭說道:“我軍兵少且戰將不足,曹軍勢如洪水,將之阻擋數月以待袁家徵召大軍禦敵,便是大功告成!”
“公子打算死守此處?”崔琰問道。
“崔公可有良策?”
“我軍屯於此處。營寨雖是牢固又怎敵曹軍霹靂車?”崔琰說道:“曹操大軍若至,抵禦敵軍便是難能!”
“崔公所言甚是,不知有何斡旋之計?”
“官渡一戰,我河北大敗。公子所欲不過拖延時日而已。既是如此。因何不多尋盟友與曹軍對峙黃河?”
“袁家兵敗,兵勢大不如前。”袁旭說道:“何處尋得盟友?”
“汝南劉闢早年乃是黃巾賊人,投於曹操麾下卻素有二心。”崔琰說道:“此人不甘爲曹操部將。公子可差人前往探之。”
“何人前往最妥?”
崔琰看向蔣奇。
袁旭拱手向蔣奇問道:“蔣公可願前往汝南?”
“公子有令,怎敢不遵?”蔣奇起身應道。
郭嘉領軍在不遠處屯紮。袁旭趁夜送蔣奇出營。
離開軍營,蔣奇在幾名隨從護送下。一路往汝南飛馳。
黎陽一帶兩軍對峙不提,只說蔣奇到汝南求見劉闢。
劉闢曾是黃巾渠帥,廣宗一戰張角被朝廷擊破,黃巾之亂隨之終結,各地渠帥各自爲戰,歷經數年不是被剿滅,便是依附各路豪雄。
曹操盤踞豫州,屢次征討劉闢。
無力對抗劉闢只得歸附,對曹操卻並非真心投效,素來懷有二心。
官渡之戰爆發,劉闢本想叛曹投袁,尚沒來及聯絡袁紹就已兵敗。
河北大勢已去,劉闢投效袁紹的念頭漸漸也就淡了。
蔣奇來訪,劉闢並未當即召見,而是令人將麾下將軍龔都請到營房。
“蔣奇求見,汝有何想?”劉闢向龔都問道。
“蔣奇乃是河北幕僚,官渡一戰袁家兵敗,鋒芒早不如前。”龔都說道:“他來汝南無非籠絡將軍,不知將軍有何打算?”
“曹操待我等並無恩寵,反倒多受掣肘。”劉闢說道:“袁紹若如往日,投他也是無妨。只是如今河北大勢已去,前往投效無非自尋死路!”
“拒見蔣奇也是不妥,河北袁家雖說大勢已去,卻非我等可輕言得罪!”龔都說道:“不如見了再做計較。”
劉闢點頭說道:“將軍言之有理。”
“喚蔣奇入見!”他向營房外吩咐道。
龔都按劍立於劉闢身後,等待蔣奇來到。
不過片刻,兵士引領蔣奇來到營房。
向劉闢行了禮,蔣奇說道:“某奉袁家五公子之命,前來拜見將軍!”
並非受命袁紹,而是受命袁旭,劉闢和龔都對個眼神,二人都露出疑惑。
“蔣公乃是河北幕僚,因何非受袁公之命,而受五公子差遣?”劉闢問道。
“五公子奉命領軍阻擊曹操,日前曾有小勝。”蔣奇說道:“某隨公子出征,當屬公子麾下,受公子之託拜見將軍,也非不可!”
劉闢當然知道袁旭。
官渡一戰,與郭嘉大行機關術,早已在各地傳開。
“不知袁家五公子有何見教?”劉闢問道。
“公子請將軍發兵相助,共破曹操!”
蔣奇說出來意,劉闢怪怪一笑:“我當何事。某已投效曹公,公子此請未免不近人情!”
“將軍投於曹操麾下,敢問可曾受過重用?”蔣奇說道:“青州孫觀、昌郗等人,當年領三十萬衆投效曹操,曹操可有半點重視?”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