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時間匆匆過去了,廣宗城外的漢軍大營,早已收拾完畢,四周的柵欄也被清理乾淨了。
隨着皇甫嵩一聲令下,大軍朝着曲陽開拔。
大軍過萬無邊無際,在整個隊伍中,形成了很明顯的兩個現象。
走在前邊的,是皇甫嵩帶來的隊伍,他們一路上都在議論紛紛,慶幸那天的烈火焚城,自己沒有在裡面。
有的卻說着自己立下多少戰功,能夠獲得什麼樣的獎勵。
整個隊伍速度不快,但是十分的雜亂,宗員眉頭微微皺起,想要訓斥他們,皇甫嵩卻說適當放鬆下也不錯。
趙陽率領隊伍,走在他們後面,整個上黨軍除了腳步聲,就沒有其他任何聲響。
徐盛此刻穿着鎖子甲,可把他高興極了,但典韋的一句話,差點把他給噎死。
沒想到手中這套做工精美的戰甲,竟然只是一般的戰甲,這要是在其他地方,肯定會被別人噴死。
典韋看出徐盛的不信,他便指着自己身上的明光鎧,平時戰甲都是被戰袍包裹着,徐盛沒有發現這個。
當看到典韋的裝扮,徐盛直接沉默了。
當他被帶到張郃的營中,看着張郃正在訓練隊伍,他知道這些是上黨精銳中的精銳,趙陽的親衛隊---千牛衛。
徐盛看着他們那專注的眼神,還有每一招式的嫺熟,心中暗自估算,若是自己與他們對比,能撐過幾回合。
當看清千牛衛身上的戰甲後,徐盛這才明白,之前典韋的意思。
難道上黨真的富到這般地步了?
徐盛發現,他自己彷彿處在另外一個世界裡,所有的種種,跟自己所想的有所不同。
“在想什麼呢?是不是想念你的家鄉啊?放心等打完這一仗,你可以像主公告假回去探親,也可以把你雙親接到我們上黨。”
這個時候,張郃走過來,看着徐盛心不在焉,時常見他在發呆,還以爲他在想念親人。
“原來是張將軍,在下並沒有想什麼,只是感覺咱們上黨軍,跟其他地方的漢軍都不相同。”
“哈哈,你這個說得對,主公治軍之法很是嚴厲,但同樣賞罰分明,只要你立功,沒人敢貪墨你的功勞,但你若是犯錯,同樣沒人敢包庇你的罪過,”
張郃跟徐盛解釋了一通,徐盛聽了心中讚歎,傳奇就是傳奇,果然有些人天生就註定不凡。
只有嚴厲的軍規,才能鑄就強大的軍魂。
趙陽看着下曲陽周邊的地勢圖,跟王猛研究了下,當初爲了攻破廣宗。他可是制定了飛天、遁地和高架橋的計劃。
王猛看着地圖,他思考着計劃的可行度,他們誰都沒去過下曲陽,對於那裡的地理人文都不瞭解。
“報...趙將軍,黃埔將軍讓您前去,商議軍務和路線。”
“好,我知道了,兄弟辛苦了,給,拿去買酒喝。”
趙陽從懷裡,掏出一串五銖錢,丟給了信兵,可把他高興壞了,十分感激趙陽的賞賜。
“這...這...”
徐盛看到這一幕,不知道怎樣形容此刻的心情,他還是頭一次遇到這樣的場景。
這哪裡像是威嚴的徵北將軍啊?
這壓根就是個和藹可親的鄰家大哥嘛!
趙陽不知道自己的下意識操作,非但沒讓徐盛看不起,反而讓他很快融入其中,成爲趙陽忠誠的部下。
“老將軍,不知道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子炎,我考慮了一下,咱們先到鉅鹿休整一下,然後兵分兩路,我率前軍直接朝着下曲陽進發,你可以率後軍在西邊迂迴過去,在西邊漳水河畔設下伏兵,必要的時候咱們可以水淹下曲陽。”
“這個建議,末將認爲可行,不過我還是希望,水淹之計能不用的,還是不要使用,想想廣宗,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
“是啊,你擔心的這些,我其實也很清楚,自古交戰水火無情。可有時候又不得不爲之。”
趙陽的話,讓皇甫嵩很贊同,只是身處亂世,往往會有這麼多的不得已。
大軍一路急行軍,在第二日傍晚,來到了鉅鹿城,提前得到消息的張遼,此刻正帶人在城門樓上準備迎接。
看到前方煙塵滾滾,還夾雜着馬鳴聲,副將萬明想要下令開城,張遼讓他稍安勿躁。
畢竟現在只知道,有支大軍朝着鉅鹿 而來,但是不是皇甫嵩他們,他認爲還需要觀察一下情況。
他可不想大意之下丟了鉅鹿,不然他都對不起趙陽的信任。
“駕...駕...”
這是前方煙塵裡,衝出來一騎兵,張遼看着有些面熟,但因爲離得遠,不能看清楚對方的面容。
等對方來到視野清晰可見的範圍中 ,張遼提着的心,迴歸了原位中了。
“儁乂...”
張遼在城門樓上大聲呼喊,遠方的張郃聽到呼聲,定眼一看發現了張遼,衝着他揮舞了下手臂。
“快快打開城門,準備迎接主公和皇甫將軍進城。”
鉅鹿的城門緩緩地打開,張郃速度不減地衝了進去,張遼下了城樓,兩人聊了幾句,便跟着張郃出城去了。
大軍來到鉅鹿軍營,皇甫嵩看着眼前的張遼,他又一次羨慕趙陽,感覺自己越活越倒退了。
每次認爲很瞭解他了,他卻時不時得,在你面前秀上一秀。
這可真是沒有對比,就不會有傷害。
“主公,這次圍剿下曲陽的張樑,末將請求參戰。”
趙陽軍帳中,諸將分列兩旁,張遼這時出列請求參戰,他可不想在最後一場戰役中,沒有自己的身影。
“哈哈...文遠也不淡定了。你大可放心,這最後的決戰,主公都不會丟下一個,在路上我們都商議好了,在座的各位全都出動,圍剿張樑。”
王猛指着張遼哈哈一笑,諸將也是笑呵呵地,張遼原本很尷尬,但聽到王猛這樣說,心裡跟喝了蜜似的。
上次的廣宗之戰,他只參加了一半,雖然趙陽把他的功勞,也一同上報給朝廷,張遼認爲這不能算什麼功勞。
眼瞅着黃巾三巨頭,如今只剩下一個下曲陽的張樑,他無論如何都要爭一爭,他可不想讓自己留有任何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