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公瑾在,又何至今日之敗,早知今日,當初我就不該……唉——”
這個時候的孫權,方纔想起了周瑜的好,便想着此番進攻荊州,若是由周瑜統帥全軍,又怎麼會如魯肅這般慘敗。
不過,孫權也許忘了他當初氣死周瑜的初衷,如果周瑜真的還在的話,荊州便會在他孫權的手中,哪裡還輪得到劉備關羽如此囂張。
孫權心裡邊別提有多懊悔,但眼下西邊的戰事吃緊,他已經沒有認真反省的時間了。黃蓋說得沒錯,漢昌和南江夏絕不能丟,那是孫氏三代奮鬥的成果,如果在他手裡邊丟了,別說是面臨關羽外部的巨大威脅,只怕他好容易在內部樹立起的威信,也將蕩然無存。
這一仗,必須要打
孫權心意已下,恨不得立刻下令起兵西征,但按照慣例,他並未急於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是先向張昭問道:“子布,依你之見,孤是否應當如公覆所言,盡起江東之兵西征?”
“公覆所言極是,如今之勢,關羽的威脅已大過於曹操,現下曹操尚在河北,合肥方面暫無需提防,主公正可趁此時機,盡起吳中之兵西征,就算不能征服荊州,至少也要恢復到原有的疆界。”
張昭這一次倒沒多廢話,很乾脆的贊成出兵,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如張昭、魯肅等人,皆是出自於北方南渡士人,包括已故的周瑜,這些人所組成的淮泗士人,構成了當年孫策開拓江東的主要政治軍事力量,而近年以來,孫權爲維持孫氏的統治,越來越傾向於利用吳會士人,淮泗士人由於沒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因此在東吳統治集團中的地位正受到不斷的削弱。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如周瑜、黃蓋這樣的淮泗集團骨幹,都傾向於在荊州用兵,便是想以荊州這塊新開拓出來的土地,作爲他們淮泗集團的立足之地。
至於早先的赤壁之戰,張昭之所以主張投降曹操,那也是因爲自己在江東除了政治地位之外,並無多少實質上的經濟利益,而投降曹操之後,若能迴歸北方故土,除了保住官位之外,也許還能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
但是現在,如漢昌、南江夏等東吳新開拓的荊州之地中,孫權將不少土地都賞賜給了張昭,荊州一地涉及到了張氏一族的切身利益,所以,當關羽對自己的利益構成威脅時,張昭當然會義不容辭的站出來表明立場。
孫權轉而問顧雍:“那元嘆的意思呢?”
顧雍也毫不猶豫的答道:“方今關羽囂張,大有吞併我江東之野心,主公正當起傾國之兵復仇,重新奪回荊州。”
顧雍的贊成也無可厚非,因爲孫權治國之道一向是追求平衡,他在將荊州土地賜與淮泗集團之時,當然也不忘了分割一部分給顧雍這等吳郡士人,似顧雍自己就在南江夏擁有田莊十餘處,佃農奴婢數百名,所以他這一次當然也贊成出兵。
在問過了張昭和顧雍之後,孫權纔將目光投向末座的那人,道:“子布與元嘆皆贊成出兵,但不知仲翔以爲如何?”
孫權口中的這個“仲翔”,姓虞名翻,會稽餘姚人士,不但是“會稽四姓”中虞氏一族中的傑出人才,亦是天下聞名的學者。雖然同爲江東大族,但虞翻的官位卻比顧雍要低很多,目前只任騎都尉。
那虞翻見孫權問話,沉吟了半晌,道:“關羽之兵雖盛,但我軍若扼守險要,據守不出,量其也耐何不了我們。而今山越未平,北面又有曹操之威脅,如果主公傾國之兵西去,而曹操南攻於外,山越復叛於內,卻當如之奈何。所以翻以爲,唯今之計,不若先集中兵力平定山越,然後再徐圖荊州不遲。”
虞翻的話代表了會稽士人的意見,要說這會稽士人,雖然亦爲江東大族,但既不是淮泗士人這樣的孫氏起兵元老集團,亦不如吳郡士人那般很早的就受到孫氏的撫慰和拉籠,所以,會稽士人在孫氏集團中其實是受到排擠與壓制的,如虞翻這樣代表性的人物,卻僅僅官任騎都尉,由此便可見。
而會稽因其地處東南,遠離北面合肥和西面荊州的兩個開拓方向,便是因此,在每一次的開疆拓土中,會稽士人所獲得的利益都遠遠少於其他兩個士人集團,所以,會稽士人在對孫氏的對外擴張政策上,顯得並不十分的熱衷。相反,他們則更加傾向於平定自身勢力內的山越人,顯然這樣更有利於他們獲得實際性的利益。
三方士人集團都發表過了看法,現下該輪到孫權拍板決定了,其實結果已經很明顯,淮泗集團和吳郡集團兩個支柱力量都贊成黃蓋的出兵方案,至於實力弱小的會稽集團的意見則可忽略不計。
於是,孫權騰的站起,奮然道:“劉備背信棄義,關羽欺人太甚,如今我江東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孤已決定,盡起傾國之兵赴荊州與關羽決一死戰”
八月末,東吳的大軍集結完畢,上千艘戰艦由建業而出,孫權親率八萬大軍趕赴柴桑。
此時,關羽的大軍正在攻打沙羨,當聽聞孫權自率八萬大軍,上千戰艦組成的龐大水軍逆江西進時,正當盛頭的關羽也爲之一驚,他很果斷的放棄了對沙羨的張攻,率軍退回了陸口。
而當方紹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是小吃了一驚,遂是星夜由巴丘趕往了陸口去見關羽。
見着關羽之後,方紹開門見山的問道:“關將軍,聽說孫權已起傾國之兵而來,不知你有何打算?”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縱是孫權親來又如何。”關羽對孫權表現的十分不屑,不過,他的不屑態度,卻與將兵馬撤回陸口的實際行動不太相符。
方紹神色肅然的說道:“關將軍,眼下的形勢可是與開戰之初已大不相同,如今東吳集結在柴桑一線的兵力已有十餘萬人,這差不多應該是孫權全部的家當了,他這回可是來拼命的,而咱們在荊州的兵馬加起來也不足六萬,還得留至少兩萬防備襄陽方面的曹軍。以四萬對十萬,關將軍,這兵力上的對比是否也太懸殊了一些。”
關羽沉默了片刻,道:“兵力上雖有懸殊,不過我有上游之險,又有神威炮之利,未必不能一戰。”
關羽還在嘴硬,但顯然口氣上已經有點虛了。
方紹遂道:“神威炮雖利,但先前之勝也是勝在突然性,如今吳人若是用強弓硬弩壓制,則神威炮的威力必然大打折扣。至於上游之險,大江之上,風向只需稍有變化,上游之勢便可輕易被抵消。關將軍,這已經不是一場關係到荊州一地的戰爭,而是事關到劉孫兩家存亡的決戰,誰都輸不起的。到了這個時候,依紹之見,還是向益州救援吧。”
方紹很清楚,關羽之所以能取得一連串的大勝,就是勝在有神威炮這個利器,但這玩意兒是他發明的,他當然也知道破解之道。交戰之時,吳人只需依仗強攻硬弩,在神威炮的射程之外,遠距離進行壓制,更用海量的艨衝艦,憑着數量上的優勢強行突擊,自然便可化解荊州軍的優勢。
而且,方紹之所以發明神威炮,並不是就想用其來打遍天下,僅僅是想教訓一下東吳而已,但他卻沒有料到,荊州的失敗,反而促使了東吳內部的同仇敵愾,進而引發了這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決戰。
關羽也並非不知道孫權此來的厲害,他只是礙於正處在得勝的風頭之上,沒個好臺階下而已,這時方紹給他搭好了梯子,他便也就順勢下梯,道:“既然如此,那你就速擬一道書信,連夜送往成都給兄長吧。”
方紹說服了關羽,心中總算鬆了口氣,遂是趕緊修書,連夜派人入川。
十天之後,那封加急的快報便放在了劉備的案几上,當拆開這封求援信看過之後,劉備的同樣感到無比的震驚,於是他連夜召集了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入府,商議應對這般大事。
州府中,重臣皆已齊集。
劉備環視衆人,面色凝重的說道:“諸位,荊州一戰,雲長他們的確取得了極大的戰果,只是我們卻似乎抵估了孫權的野心,眼下雲長來報,孫權已率十萬大軍親臨柴桑,情勢緊急,諸位有什麼看法?”
龐統不以爲然道:“以主公今日之勢,何必再畏懼孫權,依統之見,主公何妨調整一下戰略,盡起益州之兵東進荊州與那孫權決戰,待得勝之後,順勢東下吞併東吳,到時與那曹操兩分天下,再徐圖中原也未嘗不可。”
龐統這人的戰略觀倒是極爲靈活,眨眼之間給劉備又擬了一條先滅吳,再滅曹的新戰略。
而法正卻道:“東吳先前之敗,只是敗在輕敵之上,如今以傾國之兵而來,就算主公盡起益州之兵也未必能勝。況且就算勝了,到時引兵東下時,萬里長江,運輸補給線何等漫長,曹操隨便在哪一個節點上用兵,我軍都有被切斷後路的威脅。所以,正以爲,現在還不是與孫權徹底翻臉的時候,當趁着得勝之勢,派人與孫權重修於好,而主公的大戰略,還應該放在先取漢中,再北取雍涼上來。”
兩位信賴的謀士各執一詞,一時間劉備也拿不定主意了,遂將目光投向諸葛亮,道:“孔明軍師,你的意見呢?”
諸葛亮輕搖羽扇,淡淡笑道:“士元言之有理,孝直所言也不差,依亮之見,主公何不兩者相較取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