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做夢幻想狂兄弟的打賞,感謝蟬憶(蟬夢)兄弟投的一張月票,現在先上傳一章,晚上還有一章!
曹操麾下文武相互對視,顯然都明白,這一次曹操是真的發怒了,不但派遣了四十萬大軍北伐,反而還直言不諱的告知天下諸侯,不要在此期間生事,凡此種種,要說曹操沒有真的生氣,那纔怪了。
戲志才擡頭,詭異的看了曹操一眼,顯然也沒有想到曹操竟然會如此說,心中感到詭異之餘,對於曹操能夠爲百姓發如此之大的怒火,戲志才也是感到欣慰不已的。
因此也沒有多說什麼,直擊領命退下,當然了,日後發佈的詔書,顯然會得到一定的修改,必然那一段威脅諸侯的話,戲志才也是給其穿上了一件好看的衣服,顯得不是那麼赤.裸.裸的,當然,至於詔書所必須用的玉璽什麼的,那就不言而喻了,畢竟曹操不是白白養着漢獻帝的。
“建安五年三月,大漢皇帝詔曰:冀州袁紹,出自名門之後,本應該承其父輩,爲朝廷效忠,爲百姓效力,然而此獠,不但不如此行事,反而因爲一己之私,令塞外蠻夷入寇,致使我幽州百姓,十不存一,悲聲哭喊之聲,響徹與天際,此情此景,人神共憤,今朕命令魏公曹操,率領大軍六十萬,出師北伐,務必將冀州袁本初斬殺,將烏桓一族盡數殺絕。使其塞外蠻夷得知,犯吾強漢着,雖遠比誅!”
建安五年的三月份。這一道從陳都發布出來的詔書,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就發到了各路諸侯的手上,遍佈了整個天下,令整個天下的百姓都清楚,魏公曹操,爲了替幽州的百姓報仇。正式出兵六十萬,大舉北上。勢要蕩平烏桓和罪魁禍首袁紹。
而關於曹操舉兵六十萬北上,各地諸侯反應不一,但是不管是誰,都不敢趁着此時出兵北上進攻曹操。
不說這一次聖旨之上明明白白的告訴所有人。曹操北上,是爲幽州百姓報仇去的,是攻打塞外蠻夷和罪魁禍首袁紹的。
這個時候誰要是出兵,那就等於是泥土掉進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不管你如何說,在天下人看來,出兵進攻曹操的後方,就等於是去幫助袁紹和烏桓的。
光是這一點。就讓大多數諸侯打消了心思,更別說,袁紹這一次邀請烏桓蠻夷入關。真的是踩到他們的底線了。
他們雖然沒有辦法出兵,但是看着曹操北上討伐,不在後面身事還可以的,這其中就包括看曹操追不順眼的孫堅和馬騰。
面對曹操的大舉北上,他們並沒有趁着曹軍近期因爲軍馬的調動而出現的空虛,沉聲進攻。反而下令,命令自己麾下的軍馬。暫停攻勢,直到曹操征伐烏桓歸來之後,而面對孫堅和馬騰下達的命令,兩人麾下的文武,到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嚴格的執行了兩人的命令。
歸根究底,之所以會發生這一切,源頭是在齊恆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將四方蠻夷徹底的打出了華夏,因爲此,中華大地之上的人們,對於四周的蠻夷,天生潛意識之中就有着一種高傲和俯視感。
而之後的戰國直至秦朝統一,四周諸侯更是被漢人給壓着打,不知道有多少蠻夷在這一段時間之內,煙消雲散,這更加大大的增加了華夏人心中的驕傲。
而更之後的漢,除了前期因爲元氣大傷而被蠻夷壓着打之外,從漢武帝開始,漢人面對蠻夷就一直處於上風,極盛時期的大漢,更是喊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比誅的話。
這一句話可不是後世假大空的口號,而是真真切切的,兩漢四百多年,其他的不說,光是西域,就不知道有多少國,因爲得罪大漢,而被漢軍攻陷,國除,族滅的、
根據史料記載,西域曾經有一個國家,就因爲對漢使出言不敬,沒過多久,成千上萬的漢軍就出現在其國的都城,沒有花費多少力氣,就將這個國家給直接的抹去了。
由此可見,極盛時期的大漢,是有多麼的強大,而大漢強大多帶來的,那就是漢人們心中對於自己身爲漢人的驕傲和對於四周蠻夷的極度鄙夷。
如此之多的榮耀和武功,讓東漢之時的人們,對於四周蠻夷可謂是擁有一種絕對的高傲和俯視心態,對於這個時候的他們來說,蠻夷是什麼,那就是一羣未開化,不能算作是人的傢伙,而身爲大漢的百姓,竟然被這羣連人都不算的傢伙給殺了,簡直就是一個恥辱啊。
如同後世的美國人突然發現另外一個美國人被一個非洲土著給殺死了一樣,那種巨大的恥辱和憤怒和此時的漢人們是同樣的,這也是爲何,面臨曹操的大舉北上,那些諸侯會顯得那麼的安靜的原因。
也許威脅佔據了一部分,但是顯然,希望曹操將烏桓這個蠻夷給剷除的願望同樣佔據了一部分的原因。
面對曹操三路四十萬大軍,一直以來長久沒有做聲的袁紹,此時終於有了動作,身爲袁紹侄子的高幹領兵十萬進駐平原,顯然是意在抵擋從北海進軍的趙雲所部,而袁紹麾下另外一名大將郭援,同樣領兵十萬,進駐幷州上黨,意在阻攔從洛陽進軍的徐晃所部。
而相比於兩軍的各十萬人馬,袁紹這邊的動作就大了很多,有他自己親自領軍,麾下大將則是由顏良、文丑、高覽、淳于瓊、韓猛、蔣奇、眭元進、趙睿、韓莒子、呂威璜,三子袁譚、袁熙、袁尚等,謀士則是許攸、郭圖、田豐等,大軍三十萬,浩浩蕩蕩的向着曹操所部而來,顯然,所謂的三十萬大軍之中,能夠戰鬥的精銳之師,可能只有三分之一。
兩方相加將近一百萬的軍隊,無疑將天下諸侯的目光都吸引到了此處,他們很明白,這一次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只要其中一個勝出,那麼北方將會獲得一統。
兩方的軍隊在冀州魏郡的武安相遇,相比於三十萬大軍的袁紹,只率領着十八王大軍的曹操,顯然在聲勢之上要弱上一些,但是在士氣和戰鬥力之上,曹軍不但沒有弱於袁軍,反而要遠遠的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