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世家門閥

洛陽皇宮,金碧輝煌而又莊嚴肅穆的崇德殿大堂之上,董卓身披鎧甲,手按着腰間長劍的劍柄,在他的身後,是身穿着黑色的帝王袞服,頭戴十二旒冠冕,還只是一個孩童的漢獻帝劉協。

直接就站在帝王御座之前的董卓,出聲帶着憤怒的說道:“曹操那個雜種,狗膽包天,竟敢行刺咱家!咱家是什麼人,咱家是上天遣下來的丞相,是來中興大漢王朝的,何人能刺殺的了咱家!”

看着殿下羣臣皆埋首無言的樣子,董卓哼了一聲,在御座之上來回走動的說道:“這些個賊子,咱家打眼瞧就能瞧出來,抽鼻子一聞就能聞出來!”

劍音長鳴,董卓抽出了腰間的佩劍,渾然不顧後方被駭了一跳的漢獻帝,直接指向了殿下羣臣,用劍代指,來回擺動:“你們當中,就有曹操的主使,咱家恨不得把你們這些狼心狗肺的東西,都給我砍了,砍了!”

持劍揮舞了幾下的董卓,垂下了持劍的手,繼續來回走動,用一直平靜到讓人心寒的語氣說道:“然後咱家就把他們這些肉,拿來燉湯喝,有人說這肉酸······”

董卓把劍用力狠狠的插入了御座前的地上,劍音長鳴,在再次狠狠的嚇了漢獻帝一跳之後說道:“可咱家就在這裡說了,咱家不怕酸,不怕!”

下首的王允,擡頭悄悄觀察了一下了董卓之後,臉上帶着一種不知如何言語的表情,小幅度的搖頭道:“相國言過了,皇宮裡沒有賊子。”

將劍拔出的董卓,不理會王允的話,帶着絲怒極而笑的道:“沒有?咱家只是用了一個小小的計謀,你們這些狼心狗肺的東西,一個個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像你們這些狼心狗肺的東西,如何能中興大漢王朝,來人!”

董卓一聲令下之後,守衛在崇德殿外的西涼士兵魚貫而入,一聲聲的刀劍出鞘之聲,不但漢獻帝驚駭不已,更是讓下方的百官感到深深的恐懼。

“太常卿、廷尉、太僕、大鴻臚、少府、宗正、大司農,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將從李儒那得知有異動的官員的名字都念了出來之後,董卓怒聲道:“將這些狼心狗肺的東西,給咱家拖下去全族處死,隨後將他們的肉熬成湯,送於百官品嚐!”

“諾!”

如狼似虎的西涼士兵,紛紛上前把被董卓唸到的官員,如同死狗一般的拖了出來,而這些原本一心想着搬到董卓的官員們,也紛紛在這崇德殿上,上演了一番人間百態,或是求饒,或是沉默不語,或是視死如歸,當然還有一些更大膽的爲了活命,直接說出了願奉董卓爲帝的話。

千萬不要認爲這樣的事情很荒唐,東漢末年的朝堂如同王允這樣一心爲了振興大漢的官員不是沒有,但是他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官員都是牆頭草,那邊風吹那邊倒,之所以同樣一心想要搬到董卓,不過是因爲一旦董卓倒下了,那麼他們獲得的利益將會更多。

說道漢,其實有一樣東西,絕對是後世所有人都會知道的,那就是世家門閥政治,而這種政治有一個很明顯的地方,那就是身居高位的官員,往往會大力提攜自家的後輩以及關係親密者。

而他們之所以想要搬到董卓,爲的就是獲得被董卓拿在手裡的那些官職,只有有了官職,他們才能提攜自家人,只有提攜自家人,在朝堂上形成一股勢力,他們的家族才能更上一層樓,而藉着朝堂之上的勢力,又可以再次的大幅度提攜後輩,如此就進入了良性循環,袁家的四世三公是怎麼來的,不就是如此來的嗎。

下方羣臣的姿態都被上方的漢獻帝劉協看在眼中,年紀還小的漢獻帝雖然被董卓那殺氣騰騰的舉動給嚇的不輕,但是還是第一次深刻的認知道了,那些口中大喊着對大漢忠心耿耿的臣子們的模樣到底是什麼樣的,這讓還身爲孩童的漢獻帝,第一次對這些名義上還屬於自己的羣臣,心中出現了厭惡。

當然要是曹操在此的話,一定會驚訝的嘆道:“歷史的改變逐漸的變多了。”

卻是如此,先不說曹操刺殺董卓之後那一系列和歷史記錄根本不同的場景,就是此時董卓血洗朝堂的事,在原本的歷史之上根本都沒有發生過,曹操這隻從後世而來的蝴蝶,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越來越大了,至於是好還是壞,那就只有讓時間來驗證了。

在把那些官員拖下去之後,整個崇德殿表面之上,除了那些突然空出來的座位之外,好像根本沒有發生什麼事,但那只是表面之上,董卓剛剛的那一番殺伐,已經讓絕大多數羣臣都嚇破了膽。

緩步走下臺階的董卓道:“司徒何在?”

王允從自己的座位之上起身,來到殿中央,舉手躬身道:“臣在。”

正在緩步而下的董卓,看着王允說道:“你暫代太常卿一職,即刻用天子的玉璽發佈詔令,火速傳到各個郡、州、縣,就說太常卿、廷尉、太僕、大鴻臚······還有曹操,大逆不道,弒主背君,除了曹操逃亡在外,其餘的已被天子下令滅九族,因此讓各地軍民人等抓博曹操,如果誰能把曹操的首級獻上京師,那麼朝廷將會賞千金,封萬戶侯!”

在解決了王允這些人之後,董卓重新想起了曹操,可以說對於曹操,董卓原先有多麼的信任,此時就有多麼的恨,爲了快速的追捕道曹操,董卓不但把獎賞提升了不止一倍,更是通過朝廷的名義,讓全天下都追捕曹操。

另一邊,即使感受到了那從身後傳來的一陣陣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數都是懷疑和仇恨的目光,王允心中即使再苦,也不得不獨自嚥下這個苦果,應道:“臣即刻擬旨。”

當董卓在朝廷之上的這個舉動被李儒得知之後,李儒還以爲董卓心中早就明白了自己不讓殺他王允的深意,因此纔會做出如此的舉動,好讓王允的威望徹底大跌,這讓原本因爲董卓的變化,而有些心灰意冷,只想着怎麼樣維持好現今這樣狀態的李儒,感到激動不已。

只不過不知道,當有朝一日李儒徹底的弄明白,董卓如此做,完全就是爲了報復和噁心一下王允,至於讓王允威望大跌什麼的,董卓從來就沒有想到這一方面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

第1278章 政變第614章 內政(四)第1121章 還施彼身第1252章 情趣第1201章 傾國之兵第671章 平亂第852章 禍水東引第161章 黃巾投降第638章 南蠻(二)第826章 鐵騎突進第1495章 可怕武器第1271章 撤退第337章 封邦建國第778章 叛軍抵達第325章 歷史製造的奇蹟第426章 朕即國家第110章 劉岱投降第673章 水陸大戰(四)第1116章 攻城(二)第1047章 屍山血海、萬羽成林第426章 朕即國家第661章 火燒劉營(二)第1350章 典韋、許褚第387章 戰爭起第280章 欲哭無淚第921章 王城攻防戰(一)第758章 長安之遊第334章 逼迫第292章 王帳之謀第721章 戊子條約(下)第1437章 夜襲第1001章 噩耗(一)第91章 濮陽攻略三之人心難測第922章 王城攻防戰(二)第173章 誰的聖裁第31章 三姓家奴第612章 推平遼東!第1310章 空前兵力第1266章 征服者(一)第635章 荊州事(二)第495章 準備!第954章 魏軍入侵(二)第82章 天策軍第690章 初交鋒(五)第577章 變故第234章 敲打第662章 劉軍潰逃第511章 暗戰!第195章 自嘆不如的賈詡第1315章 鐵騎驚濤第999章 半途而廢(一)第1410章 帝國疆土第279章 柳城破第720章 戊子條約(上)第972章 帝國聯合(二)第1314章 合適的時機第863章 東西兩帝國的首次交流第673章 高知城第138章 初見第88章 悍不畏死第120章 相同的人第1420章 欲要復仇第438章 解決步度根第1133章 達成協議第1126章 準備干涉第246章 衝鋒!第1174章 脣齒交錯(二)第1333章 時代的落幕第682章 征服(四)第584章 目標西川(上)第541章 廟堂戰略!第748章 初聞扶桑第85章 濮陽城下第1493章 孤注一擲第369章 最後一步第1449章 警告第406章 輸在廟堂第547章 悔不當初!第603章 作死的高句麗和公孫恭第906章 破城第1316章 即將屈服的金國第840章 一舉打垮第509章 荊漢突圍!?第401章 追殺第593章 暫時停戰!第891章 天下精銳第1451章 向亞歷山大學習第1102章 兩國開戰,魏國看戲(二)第451章 殘陽如血第1325章 內閣行走第729章 魏軍渡江第1281章 海闊天空第895章 火燒新城第60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1435章 神兵天降第1094章 動盪(二)第1066章 改變的關係第623章 心變!第700章 康居王城之戰(四)第760章 扶桑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