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誰入曹營(二)

孫權所以逼死他,決不只是因他維護太子的問題,主要癥結在於權認爲他對其統治已構成威脅。根據當時情況,權所以疑忌和逼死他,約有以下四個原因:

(1)他“世江東大族”,從祖康,廬江太守,康子績,鬱林太守,績從子瑁,選曹尚書。他族子凱,建武校尉,凱弟胤,交州刺史。陸績外甥顧邵爲丞相顧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顧邵子譚爲他外甥,任左節度,加奉車都尉。譚弟承,奮威將軍。他外甥姚信,太常。可見他家族姻親甚爲顯赫,此爲孫權忌他原因之一。

(2)呂蒙死後,他一直鎮守武昌,聲望至隆。吳國權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騭、諸葛瑾、潘浚、朱據等將相都與他交好,特別是他功高震主,爲權所畏忌。到孫權統治的後期,三國疆域大致已確定,權對外攻雖不足,守則有餘。即無他,亦可劃江自保,無何重大危險。所以權只讓他做了幾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孫權爲身後之計,怕嗣主駕馭不了他,所以他等越是擁戴太子和,孫權越疑惑不安。權在逼死他之前,先剪除其親黨。以後孫權雖然立了幼子亮爲太子,但挑選的首輔,卻是資望較淺、社會關係比較單薄的僑居大族諸葛恪,就可以說明孫權是不願從陸、顧等枝葉繁茂的江東大族中選擇輔政者的。從史書記載上看,孫權於武多文少的呂蒙、淩統、朱然等病死後,極爲哀悼傷懷。可是他不僅逼他致死,並且還追詰他子抗。這不是由於猜忌他,還是什麼呢?

(4)還有一個不易被人們發覺的因素,即他爲孫策之婿,權最初將策女嫁給他時,當然是爲了加強君臣間的關係,但當他功高震主時,這門親事便轉化爲雙方關係的不利因素。權的江東基業本來是從兄策手中繼承的,但權對策子並不與己子同樣看待,陳壽即認爲權對策子有虧待之處。壽在評曰:“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孫盛還爲此替權辯護,認爲這樣作,是爲了“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然後國無陵肆之責,後嗣罔猜忌之嫌”。孫盛這種看法,是迂闊而不切合事實的。權既定孫和爲太子,又給孫霸以過分的待遇,使之覬覦太子寶座,還談得上什麼“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呢?孫權諸子雖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卻終身爲侯,不是虧待是什麼呢?這一點,連權本人也是不無內疚的。史言:“吳主寢疾,遣太子禱於長沙桓王廟”。權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堅禱告,卻偏向兄長禱告,正說明權內心隱處也覺得對不住創業的兄長,怕他怪罪,所以纔有此舉。權之猜防他,不會與他爲策婿毫無關聯。拿權與勾踐相比,正是他識見高超之處。非深知權之爲人,固不能道此。

張浪想到“此人雖然功高震主,卻沒有絲毫忤逆犯上的舉動。怪只怪他他遇到的不是伯樂,如今到了自己帳下怎麼還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呢?目前他還只是自己帳下的一員小將,若是假意時日磨練必會會成爲獨當一面的將才,此番就是他最好的機會!”所以張浪纔會選擇他爲前去曹營執行此重大的任務人之一。

第二人更是了得:“此人少時,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時鄧當爲孫策的部將,數次征伐山越。他年僅十五、六歲,也私自隨鄧當作戰。後爲鄧當發現,大驚,厲聲喝叱也無法阻止。作戰歸來,鄧當將此事告呂母。呂母生氣,欲責罰他,他說:“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呂母聞後,“哀而舍之”。

時鄧當手下有一個官員,見他年幼,很輕視他,說:“彼堅子何能爲?此欲以肉喂虎耳”。後來,又當面恥笑羞辱他。他大怒,舉刀而殺之,逃到同鄉鄭長家中。後通過校尉袁雄出來自首,袁雄爲他從中說情,並將他推薦給孫策。孫策見他確有過人之處,便把他安排在身邊作事。幾年後,鄧當去世。

張昭推薦他接替鄧當職務,任別部司馬。幼小家貧實可哀,願徵行去志難回。不探虎穴求身達,爭得人間富貴來。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他、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爲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

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他爲尋陽令。”遂拜其母,結友而別。其遂亦代肅。其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

其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其。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爲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爲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爲吳,非偶然也。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御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爲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江陵一戰,其採取僞裝偷渡的奇襲戰法,又攻心爲上,兵不血刃,奪取江陵,堪稱獨具特色的偷渡破襲戰例,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了傳奇的一筆,史稱“白衣渡江”。但呂蒙雖在戰術上毫無挑剔,但在戰略上卻是完全失策的,爲逞一時之快,使孫、劉聯盟破,讓曹操坐收漁利,可謂得不償失。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第351章 曹操之子第189章 官渡之戰第122章 緣來是你(二)第309章 英雄絕唱第188章 如果意外?第139章 安勤山攻防戰(一)第137章 黃敘揚威第126章 爲你一戰第441章 曹軍撤退第144章 喜從天降第105章 大李莊下第177章 另一個戰場(二)第425章 司馬懿敗逃第55章 黑鷹衛第87章 月寨第281章 相思如潮第276章 金礦?第78章 吳中四姓第279章 血詔(二)第211章 夜襲長平閣 (二)第376章 孫策VS曹休(二)第212章 夏口與隨州第449章 範、張投江東第143章 會決烏聊山(二)第151章 致命的邂逅(二)第459章 (完結篇) 平定南亂(一)第281章 相思如潮第40章 威震徐州第94章 西涼馬騰第70章 奪門之戰第75章 奇兵牛渚第164章 闢刀第215章 戰局的轉機第65章 橫江之上第366章 激將第226章 上天是公平的嗎第58章 鐵甲連環馬第196章 名門良將第264章 烏林爭奪戰第79章 挺進吳興第45章 塞翁失馬第252章 鬼兵夜行第216章 個驚喜第52章 驕兵之計第421章 呂蒙脫險第418章 劉備的抉擇第376章 孫策VS曹休(二)第209章 魏延第108章 血戰大李莊(一)第452章 (完結篇) 劉備棄城第55章 黑鷹衛第382章 張郃第242章 南下巴丘第308章 背水一戰第221章第274章 個決定第389章 張郃(三)第234章 達成的協議第27章 錯綜複雜第409章 伏擊夏侯淵第90章 英雄本“色”第341章 策劃(一)擊第379章 夏侯淵VS曹休(三)第330章 虎口拔牙(上)第441章 曹軍撤退第428章 擒殺司馬懿第432章 請君入甕(一)第387章 張郃(一)第253章 連環設套第106章 典韋VS許褚第446章 曹操死,一統北方第160章 惡戰連連第191章 美女軍師第287章 南北征戰(完)第34章 陶謙之意第50章 刁秀兒第301章 北伐跳板(下)第446章 曹操死,一統北方第167章 火燒白陵坡第268章 暗藏危機第308章 背水一戰第405章 大喬的表白第405章 大喬的表白第132章 兵分七路第142章 會決烏聊山(一)第436章 青州名將—呂英第436章 青州名將—呂英第131章 顛峰會議(二)第137章 黃敘揚威第21章 事出有因第323章 張郃VS太史慈(上)第310章 北上兗州第187章 聯袁滅曹?第212章 夏口與隨州第237章 龐統不答反問道:“將軍有何想法?”第372章 華佗其人(二)第211章 夜襲長平閣 (二)第77章 進退難擇第249章 長沙之變第188章 如果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