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和劉爭的宴席,才結束沒多久。
果然,從壽春方向傳來火光,下面派遣出去的探子,很快就將壽春城外發生大火的消息,告訴了劉爭。
劉爭雖然知道,壽春城方向肯定發生了什麼事情,可他的細作,還未完全滲透到曹操軍中和劉岱的大軍之中,也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過劉爭清楚,壽春城外,不會無緣無故發生大火,這其中肯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具體發生什麼事情,等明日一早,探子們將消息打探清楚了,劉爭自然也就能夠明白了。
第二日。
壽春城外發生的消息,基本上就一五一十的傳到了劉爭的耳中。
劉爭也清楚了壽春的情況。
曹操趁夜,直接率領自己的兵馬離開了壽春,返回了兗州。張邈直接滅了劉岱,佔據了壽春城,並且在後半夜的時候,也帶人返回兗州了,打算趁機佔據兗州。
現在的壽春,已經被張邈給佔據了,張邈雖然離開了,但是他只留下了自己的弟弟張超,率領一萬五千兵馬駐守壽春。
同時自己回去兗州,開始着手將兗州兗州納入自己手中的事情。
這個消息傳出來之後,劉爭大爲吃驚。不僅僅是劉爭吃驚,讓在劉爭軍營之中,做短暫休息的袁術,也同樣是極爲驚訝。
因爲他前腳才從壽春離開,後腳圍攻壽春的那些人,居然自己發生了大戰。
劉爭之前動用離間計的時候,也有想過,他所想的是曹操這個野心家,肯定會把握住機會,對劉岱的人馬和地盤展開一些列的接收。
可是劉爭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做出殺害劉岱這個兗州牧的事情,居然不是曹操,而是張邈。
張邈這個在歷史上並不是特別出名的人,居然一下子就讓劉爭高看了起來。
他重新回想起,自己對張邈這個人的認識。
張邈是漢末的諸侯之一,本就是陳留太守,歷史上,他之所以有點名氣,最主要的還是資助曹操。
因爲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之後,逃到了陳留,當時張邈命自己的手下衛茲,資助曹操起兵,讓曹操在陳留招募了第一批人馬。
雖說是一個叫衛茲的人,資助了曹操,但是錢,應該大部分都是張邈出的。
除去陳留太守這個職位之外,張邈家中還很有錢,被列爲東漢八廚之一。
八廚者,就是八位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之人!
之前在冀州起兵,擁立小皇帝劉辯的冀州刺史王芬,就是八廚之一。
張邈資助曹操起家,和曹操袁紹都是朋友,只不過他最後得罪了袁紹和曹操,又背叛曹操,死於曹操之手。
歷史上並沒有太多的關於他的事蹟,只不過他這個人,還算是有一些名氣。
如今,張邈成功的殺死了劉岱,只怕兗州,遲早是要落入張邈之手的,只是不知道曹操會作何感想。
當然,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恰恰是劉爭願意看到的。
畢竟他費盡心思,可不就是爲了讓劉岱,曹操,張邈三人同盟解散麼。
如今雖然是張邈做出了這些事情,但卻是正好符合了劉爭的想法。
就在劉爭打算率領兵馬,重新殺去壽春城的時候,一則消息,傳來,讓劉爭臉色難看。
從鄱陽和丹陽邊界,許攸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消息,藏匿在丹陽的周昕和王朗,終於坐不住了,於一日之前,出兵,衝着鄱陽方向殺了過來。
一日之前,正是劉爭帶人進攻壽春的事情,也是劉爭將鄱陽和豫章的兵馬抽調離開沒幾日的時間,怕是周昕和王朗終於收到了消息,知道如今的鄱陽和豫章正是空虛的時候,想要趁機剪除劉爭的退路。
若是別的時候,劉爭還真的不害怕周昕和王朗的進攻,畢竟他們這裡雖然有三萬左右的兵馬,但是王朗和周昕二人都不是什麼能人,等劉爭收拾了淮南郡,在回去和他們較量一番也行。
可是現在,劉爭將鄱陽和豫章的兵馬全部抽調到了淮南來,整個鄱陽和豫章,就剩幾千新招募的郡兵,又無大將鎮守,想要擋住王朗和周昕的進攻就比較困難了。
加上,許攸和陸駿等人都還在豫章和鄱陽,劉爭不可能放棄他們,淮南可以不要,但是豫章和鄱陽卻是重中之重。
當下,劉爭便做出決定,先返回鄱陽收拾王朗和周昕,等搞定了丹陽郡的事情,在來攻取淮南郡。
既然劉爭要返回鄱陽,而袁術本來也想着去攻打壽春,將自己失去的再奪回來,可是劉爭不去了,那袁術自然也就一樣不能去了。
畢竟張邈和曹操雖然走了,可是在壽春還有張超的一萬餘人兵馬,如今的袁術卻只有幾千從壽春逃出來的殘兵,人數上弱勢就不說了,還是攻城的一方,自然更加不可能了。
他只有返回汝南,重新整頓人馬,或許還有一戰之力吧。
雖然這一次爭奪淮南的事情失敗了,但是袁術沒有歸罪於劉爭,只是把這個原因放在了曹操和張邈的身上。
畢竟,如果沒有這兩個人,那他多半如今已經在淮南稱帝了。
於此,袁術再次感謝了劉爭,然後二人在大營裡分道揚鑣,袁術返回汝南,暫且休息,而劉爭呢,則是火速趕回鄱陽,準備應對周昕和王朗的進攻。
他倒也不需要太過於擔心,雖然王朗和周昕已經舉兵衝着鄱陽過去了,但是劉爭來淮南之前,已經派許攸去嚴白虎那邊走動了,想來,嚴白虎這傢伙不會不出手幫自己。
可是等到劉爭率領兵馬離開淮南,大軍返回鄱陽的時候,卻聽到了一個噩耗。
周昕和王朗,兵馬一路暢通無阻,直接連下鄱陽三城,直逼鄱陽縣城。
嚴白虎並未出一兵一卒前去阻攔,反而趁機從會稽郡出兵,直接南下,將原本隸屬於劉爭的大半個會稽郡進攻。
三日之內,直接破了劉爭駐紮在會稽的數千兵馬,殺向交州方向。
這個消息,傳到劉爭耳中時,令劉爭大爲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