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陸渾隱士

南陽戰火四起,司馬懿與諸葛亮在樊城對峙月餘,因爲關羽的出現,打破了僵局,局勢急轉直下,魏軍全面潰敗,蜀軍形勢一片大好。

相比於南陽的水深火熱,烽火連天,弘農的戰事卻如深海激流,暗中涌動,表面看似平靜,實則兇險重重。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關乎一個州郡,即便劉封保密做的再好,洛陽還是知道了弘農失守的消息,所幸杜預已經和鄧艾取得聯絡,佔據了函谷關地利優勢。

消息傳出,整個弘農郡一片震動,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北有黃河天險,西有潼關重地,蜀軍還是不聲不響地出現在了弘農,彷彿從地下憑空冒出來的一般,毫無徵兆。

劉封在弘農重新整頓兵馬,也有周圍的縣令聞風來降,但都是無關緊要的小縣,兵力不足,又距離弘農過近,爲求自保,不得不主動示好。

等魏延從潼關歸來之後,劉封決定兵分兩路,一路以最快的速度打通前往函谷關的道路,支援鄧艾,只要函谷關不失,洛陽便無險可守。

另一路則從南面沿崤山方向,平定整個弘農郡,安穩後方,而且在崤山以南的新城,便是與南陽交界之處,只要諸葛亮和關羽北上獲勝,整個戰線便可連成一片。

一番商議之後,魏延領長安兵馬前往函谷關,取茅津、澠池,從黃河沿線直取新安,攻佔函谷關西口,與鄧艾合兵。

劉封則南下宜陽,從洛水上游方向東進,掃平弘農南部,連通宛城,如果諸葛亮和司馬懿還僵持不下,也可從北面攻打南陽,背腹受敵,不信司馬懿還能有通天本事,死守南陽。

人馬分撥已定,令狐宇等人都分派給魏延,弘農境內其他各處並無多少守軍,劉封只帶着張苞領兵,關索隨行保護,重組了新的“劉關張”陣容,往洛水而行。

三日後兵馬來到宜陽,宜陽太守崔欽和楊修之子楊囂親自迎出城外,劉封將兵馬駐紮城外,和張苞等人進城。

崔欽本是清河崔氏崔琰之子,崔琰同樣也是被曹操所殺,但因崔林在朝中任職,崔欽也算討得一官半職,在宜陽擔任縣令,也算有個安身之地。

因爲同樣的命運,來到弘農的崔欽和楊囂同病相憐,兩人結爲好友,經常來往,劉封到來之後,扶持楊彪這一脈,讓楊囂重拾信心,他報答劉封的第一步便是說服宜陽太守來降。

楊囂早就知道劉封不喜鋪張,而且又是行軍期間,崔欽的接風宴便也簡單了許多,酒席之上,宜陽縣幾名官吏作陪,看着這個名震天下的燕王,戰戰兢兢,手足無措。

酒過三巡,劉封慨然嘆道:“天分鼎裂,鷙搏狼抗,二位先祖皆是漢室忠良,卻被奸賊所害,今見二位,如見先賢,只嘆忠魂飄揚,任重道遠矣!”

崔欽聞言,不由面色一陣黯淡,旋即笑道:“先父爲國捐軀,名垂天下,如此足矣,今殿下挾正義之師,振興漢室,克復中原,屬下自當繼先父遺志,甘效牛馬之勞!”

劉封點頭道:“崔公清忠高亮,雅識經遠,折而不撓,實爲吾輩之楷模,待河北平定,當在清河爲崔公立碑設榜,以傳忠信之義!”

崔欽聞言,感激涕零,離席跪在地上,一個勁的表忠心,崔琰忠於漢室,他心裡很清楚,如果要想爲崔琰正名,也唯有劉備代表的蜀漢能夠做到,眼下就是崔家崛起唯一的機會。

楊囂感同身受,先前劉封對他,也是如此許諾,對楊彪當年追隨獻帝四處奔波,頗爲讚賞感慨,楊彪也也因此名重四海,但讓他們蒙冤而死,後輩們怎能不覺得冤屈?

劉封安慰崔欽一陣,吃過飯後,命人撤去酒席,叫張苞去看守營寨,其餘人在府中議事,商議進兵事宜。

宜陽此地地形複雜,地處伏牛山北麓,偌大的伏牛山是一座天然屏障,將弘農與南陽阻隔開來,宜陽東北有熊耳山,山高險峻,猛獸出沒,東南方向則是陸渾山。

宜陽往東的陸渾縣、陽谷縣,都在陸渾山境內,宜陽處於伏牛山和熊耳山之間,要想去新城,陸渾縣爲必經之路。

陸渾山劉封可是早有耳聞,每一個熟悉三國曆史的人,知道陸渾山,是因爲一位大能隱居於此,此人與諸葛亮的字相同,都爲“孔明”,卻從未謀面。

三國時代能人異士多如牛毛,可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便是胡昭,字孔明,養志不仕,同樣躬耕山林,但與諸葛亮卻又不同,他開館授徒,堅決不出仕。

胡昭原本在冀州,也是當時的名士,其學問先不談,只是書法方面,因善隸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齊名,有“鍾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說,而當時的鍾繇,已經是朝廷重臣。袁紹立足河北之後,甚至降尊紆貴,登門拜訪,但被胡昭拒絕,他早知袁紹外寬內忌,便不辭而別,離開冀州來到陸渾山,親自耕種,以求道爲樂事,以研讀經籍自娛,期間又拒絕了曹操的徵辟,終生不

出仕。

兩人雖然字相同,卻因年齡和局勢關係未曾謀面,即便如此,二者之間還是有許多奇妙的交集,這或許就是因爲名字的淵源。

兩人的交集便是來源於司馬懿,胡昭來到陸渾山講學,即便是在山間僻壤,慕名而來者也是絡繹不絕,在其仰慕者中,便有司馬懿。

司馬懿爲司馬家族的佼佼者,自然非尋常可比,胡昭見他聰慧通達,胸有雄才大略,便料定此人日後必能成就一番大業,自此傾心相交,將畢身所學傳授司馬懿。

歷史上的司馬懿,與諸葛亮鬥智,兵法謀略不輸諸葛魏武,朝堂上歷經三世,最終鬥敗曹爽,將曹家一組勢力徹底打壓,和曹操一樣,爲自己的兒孫後輩鋪平上位之路,建立晉朝功不可沒。如此一位神奇的世外高人,在演義中隻字未提,但在劉封心中,卻要比水鏡先生司馬徽之流更強,相比於司馬徽之流整日設宴清談,胡昭躬耕樂道,以經籍自娛,便更高一籌。

第875章 城下受挫第460章 諸葛謀第1268章 待客之道第1736章 錯失良機第618章 再遇狼羣第1778章 幽禁之城第1019章 意外之傷第88章 華青堂開張第1764章 故佈疑陣第1350章 聲東擊西第1073章 任性不羈第1071章 銅雀宴會第1603章 前後夾擊第1509章 幕後主使第1871章 北宮七將第1531章 入關行刑第1113章 天意相逢第1569章 走馬換將第1313章 遣使求和第1081章 百密一疏第284章 路遇刺客第546章 弘農楊氏第1055章 甕中捉鱉第790章 秘密入城第749章 平生所願第38章 古山居士第1942章 鋌而走險第84章 開館計劃第1092章 誘敵深入第1925章 狼狽逃竄第1738章 心狠手辣第863章 剷除後患第1204章 絕地反擊第2003章 關內混戰第227章 關索立威第2070章 英雄抱憾第591章 漠北刀客第892章 援軍到來第979章 大將軍府第755章 雪上加霜第1617章 釜底抽薪第1062章 惡有惡報第2087章 委派監軍第1474章 歌功頌德第1205章 出謀劃策第157章 出征在即第1945章 樓蘭秘寶第1597章 主動出戰第2092章 被迫出戰第486章 放棄追擊第149章 劉備託孤第47章 東吳反應第702章 意外發現第1878章 灰飛煙滅第1007章 一擊致命第1131章 佈局西域第1505章 登門拜訪第1577章 步步爲營第68章 情報部門第472章 尾隨追殺第1384章 海軍出動第1389章 召喚神龍第270章 狼狽逃竄第909章 郡主之怒第777章 驚天之密第2097章 斬殺使者第1543章 誘敵出城第606章 新仇舊恨第1952章 會見使者第1494章 剽竊之作第1829章 退守關隘第2024章 樹立榜樣第326章 水上約戰第99章 羌人謝禮第1462章 紫玉令第1324章 自斷生路第43章 遣使議和第583章 張寧心思第1869章 安民固本第36章 便宜師傅第1293章 老將之勇第254章 渡河第826章 來者不善第1450章 魏國隱患第1051章 俠義堂第468章 議事第1720章 新型軍器第932章 開設錢莊第1306章 一路向東第1180章 西河局勢第1723章 兵出雲台山第1917章 玉面青龍第860章 夜郎國第1141章 神機妙算第199章 皆大歡喜第1466章 迷途知返第1892章 大賢王第971章 獅王保佑第109章 左慈預言第1562章 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