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宇聽了半天,沒有聽到軻比能的名字,問道:“這拓跋力微就算記仇,也是記在西部鮮卑大人蒲頭的頭上,似乎和軻比能沒有關係啊!”“蒲頭早就死了,”秦武點頭道,“蒲頭死後,由其弟步度根立,因爲拓跋部落的遷徙和逃散,幷州以東的鮮卑也分裂爲三個勢力,其大人便是步度根,佔據太原、雁門等地;二爲軻比能所部,分佈在幽州代
郡、上谷等地;三爲東部鮮卑素利幾人,部衆分佈在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其後之事我倒也有所耳聞,”句扶在一旁言道,“步度根與軻比能本也互相攻伐,步度根部衆稍弱,便投靠曹魏,將其衆萬餘落保太原、雁門,一心爲魏守邊,不爲邊害。後來軻比能以和親之名誘使步度根
合作,然後寇鈔幷州,殺略吏民,曹叡派兵徵之,軻比能不敵,敗走漠北,後步度根部將泄歸泥叛變,步度根也被軻比能所殺,合併兩部之兵,所以纔有如今的強勢兵力。”
“正是如此,”秦武點頭道:“那泄歸泥正是蒲頭的兒子,既然蒲頭和步度根都死了,這筆賬,拓跋力微自然就記到了泄歸泥的頭上,故此與軻比能不和。”
“如此說來,我與軻比能合作,這拓跋力微多少也有些不滿,如果讓其有機可乘,他一定不介意在後面給我來一刀。”
劉封挑眉一笑,靠在太師椅中,手指輕敲着桌面,塞外胡人勢力錯綜複雜,內遷的南匈奴也不容忽視,如果能讓他們互相開戰,便再好不過了。
“報!”就在此時,蘇森從外面走進來,他本是劉封手下的千夫長,通過這幾年的歷練和功勞,已經成爲一名都尉了,“將軍,哨馬剛纔來報,魏軍在洛陽集結兵力,以司隸、河內之兵,正往河東而來。”
“他們要是不來,那纔是怪事,”這事早就在意料之中,劉封淡然一笑,問道,“可知統兵之人都有誰?”
蘇森答道:“魏徵東將軍胡遵,徐邈爲軍師,兵馬多少還不清楚。”
“徵東將軍來河內,是不是搞錯地方了!”劉封嘿嘿一笑,胡遵之名他倒不是很熟悉,倒是這個徐邈,有些本事,似乎在後世評價頗高,和王昶等人齊名。
還有河東太守王濬,這可是以後司馬家的重臣,西晉名將,博學多聞,多謀善戰,可不能給他發揮的機會。
“殿下,胡遵曾隨司馬懿征討公孫淵,立下大功,頗受司馬重用,萬不可輕視。”句扶在一旁提醒道。
“這我知道!”劉封點點頭,對於三國曆史,他也只是瞭解一二,並不全部知悉,自己不熟悉的人並不代表沒有本事,能被司馬懿看中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魏軍此來,想必不單單是防守河東,恐怕我們要在河西開戰了,”劉封思索着,向蘇森吩咐道,“你馬上向長安傳令,叫魏將軍將三萬匈奴騎兵全都派來,我自有用處。”
“是!”蘇森抱拳而去。
“殿下可是要用匈奴兵防備鮮卑軍和南匈奴?”句扶略作思索,便猜到了劉封的意圖。“哈哈哈,知我者,孝興也!”劉封站起身來,看着地圖上的幾個重要位置,笑道,“此番我和軻比能合作,不止魏軍唾罵,恐怕哈彥骨等人在長安也待不住了,這次把他們放出來透透氣,也正好了結此誤會
。”
******
柴桑城,被諸葛亮以瞞天過海之計下幾乎兵不血刃奪取之後,又派李嚴佔領九江口,切斷與江東的聯繫,柴桑、豫章兩郡各縣望風而降,成爲了蜀漢地盤。
以浪溪以南的廬陵大部分地區,劃給了山越軍自養,諸葛亮封王惇爲撫越都尉,安置山越百姓遷徙,十餘萬人口正好彌補了廬陵人口稀少的局面。
這一次諸葛亮也採納劉封先前的建議,大力提拔年輕有爲的將領,由潘臨、尤突、祖郎三人部曲重新編制的五萬山越精兵重新,便以新提拔的閻宇爲軍師。
閻宇本是南郡人,年僅二十三歲,素有才幹,爲人勤勉,處事精細,正適合處理山越軍在調整期間出現的種種問題。
豫章郡太守也是年僅二十出頭的襄陽人羅憲,其師從譙周,正直誠實嚴整;待士不倦怠,輕財好施捨,作爲鎮守前線的將領再適合不過。
柴桑城中,諸葛亮正在和姜維討論西北之地的局勢,劉封這次進入西河郡,魏國上下震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司馬懿也到了南陽,整個中原又開始風起雲涌。“失去長安,上郡遠離幷州,魏軍鞭長莫及,其地空虛,屢受胡人擾亂,西河郡想必也是如此,子益此去定能一戰而定,只是魏國若盡起河東、河內、幷州之兵來攻,若再說動匈奴侵襲,三面受敵,恐難久
守!”
諸葛亮眉頭緊鎖,劉封這一大膽的舉措,不可謂不妙,但後期雙方對峙在河東和西河之境,只憑剛剛發展起來的雍州和涼州是無法支撐整個戰事的。
姜維已經比當年初見諸葛亮之時成熟了許多,聞言道:“何如讓關將軍從荊襄出兵,牽扯魏軍兵力,爲子益減壓?”
諸葛亮慨然一嘆,望向門外:“南陽有司馬懿親自鎮守,要想威脅洛陽,何其不易?若司馬懿據城依險而守,恐難見效。”
姜維目光一閃,問道:“老師的意思,還是要聯合東吳?”
諸葛亮緩緩點頭:“若東吳能出兵淮南,方爲上計,只是我新躲其兩郡,有換回許多錢糧,孫權懷恨在心,只思奪回柴桑,怎能再與我同伐中原?”
聽到這話,姜維也無奈而笑,這一次的偷襲,的確讓東吳損失巨大,揚州戰事非但沒有進展,反而丟了豫章和柴桑,爲了出兵反擊,孫權甚至罷免了大都督陸遜,短期內攜手的可能性的確不大。更主要的是,這一次諸葛亮也效仿先前劉封的做法,讓東吳用十萬斛糧食換回甘寧的屍首和周循、孫宇等被俘的官員,更是火上澆油,東吳上下已經將蜀軍視爲猛虎惡狼一般,雙方勢同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