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達成共識

兩人來到院中,月華如水,夜風習習,盛夏之後的夜晚,十分清爽!“此番北伐,雖然兵力損耗不大,但糧草卻消耗十之七八,我們依然無力東進!”劉封坐在石桌前,對對面的諸葛亮說道,“就算還有餘力,潼關天險,崤函之固,都難以急切而下,如魏兵全力死守,必定損

兵折將,從長安東下,非明智之舉!”

這一切諸葛亮其實早就想到,點頭道:“不錯,從長安而下,不如讓雲長自荊州進兵中原,只是南郡未平,後防不穩,還需再等良機。”

劉封笑道:“荊州兩年戰火平息,加上今年全力發展,已經兵力完備,糧草充足,或能與東吳一戰!”

諸葛亮眼皮微擡,沉吟道:“我與東吳約定伐魏,雖有呂蒙先前失信,但如今我們繼承漢祚,先帝以義信著於四海,故名士英雄競相來投,若舉兵伐吳,只恐失信於天下!”

“這也是我說要清剿倭寇的原因之一,”這一陣梳理思路,劉封也有了腹案,言道,“如今我們順利拿下長安以西,兵馬亟待整頓,內政百廢待興,西北之地,兩三年之內需要休養生息。”

諸葛亮點頭道:“此言倒甚合吾意,但倭寇之事與東吳又有何干?”

顯然他對劉封處理倭寇的態度很感興趣,這對於諸葛亮來說,是個原本毫不在意,卻又引起他好奇心的東西。

“幫助曹叡清剿倭寇。”劉封一拍石桌,冷冷說道。

諸葛亮皺眉道:“倭寇遠在東海,遠隔中原,只怕曹叡不肯讓我兵馬通行。”“派兵倒也不必,”劉封擺擺手,露出一絲神秘莫測的笑容,淡淡說道,“但此次要號召全天下一致對外,同仇敵愾,與曹魏定下盟書,昭告天下,如此一來,曹叡相信我們是真心罷兵,討伐東吳也就有了機

會!”“東吳?”諸葛亮雙目微眯,大晚上的羽扇也不離手,搖晃幾下,便想到了其中的關竅,笑道,“此計甚妙,孫權先取荊州不成,如今又取壽春損兵折將,眼見我們得了長安之地,定然妒忌不已,如此時我與

曹魏罷兵約定對付倭寇,只怕孫權心有不甘,難聽號令。”

劉封笑道:“正是如此,如今孫權也登基稱帝,豈能聽我們號令,只要其執意在揚州用兵,我們便可以支援曹叡全力剿寇惟有,在荊州牽制東吳,趁機拿下南郡!”

“哈哈哈,此所謂一箭雙鵰,”諸葛亮難得地大笑起來,想不到劉封經過一個倭寇,竟然能下出這麼大一盤棋來,“如此一來,孫權非但遭天下人唾罵,民心盡失,又要兩線作戰,恐江東難保了!”

劉封雙目微凜,緩緩說道:“如今我們佔據長安,戰馬不缺,正好可以訓練騎兵,在此之前,就算先平江東,與曹魏劃江而治,也未嘗不可!”

“劃江而治,二分天下……”諸葛亮捻鬚沉吟,這和他原先三分天下的計劃有些出入,但似乎可行性也不小。

“且先於曹叡議和,”半晌之後,諸葛亮才緩緩睜開眼睛,“先看孫權如何自處,只要我兵精糧足,人才濟濟,何愁天下不定?”

“哼,這些倭寇,先讓他們囂張幾日,終有一日,我不僅要統一中原,還要率軍踏平東瀛島,誅滅其族,永絕後患。”

劉封起身望着東方,月光之下,身形堅挺如鬆,連諸葛亮都看得暗自點頭,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倭寇,竟然激起了劉封身上從不曾看到的霸氣。

“此事說來也不算小,要能陳其要害,非常人能夠說明,該遣何人爲使?”想來想去,諸葛亮發現竟然沒有合適的人選當使者。

劉封轉過身,小道:“當然是我親自前去。”

“這萬萬不可,”諸葛亮罕見地露出吃驚之色,搖頭道,“你貴爲攝政王,如今風頭正盛,怎能親身涉險?”

劉封卻道:“岳父無需擔憂,其一,派別人去難以說明這其中的道理,曹叡自然也就不會相信,要是反而以爲我們故佈疑陣,豈不是弄巧成拙?”

走到桌前坐下,笑道:“其二,我親自前去,方顯得我們誠意。”

諸葛亮還是有些擔憂,皺眉道:“只怕曹魏虎狼之心,不能理解你的一片苦心。”“曹叡三線作戰,此刻定然焦頭爛額,若是聽到我們願意和談,自然求之不得。”劉封知道諸葛亮這是真心在關心他,這些問題並不是他看不透,而是關心則亂,不管是擔心他的安危,還是爲諸葛果着想,

都心中感動。見他還在猶豫,又笑道:“如今我軍之中,岳父爲相,二叔爲將,只要你二人安然無恙,則國家安穩,其實我的作用並不能決定全局,曹魏能人極多,豈能看不透這一點,若對我下手,不過是自取其禍罷了

!”

“唉,話雖如此說,但你親身涉險,只怕……”諸葛亮輕嘆一聲,頓了一下,言道,“只怕回去之後,你岳母和果兒會責怪於我!”

劉封笑道:“岳父多慮了,國之不存,何以安家?我豈能以一人之安樂而讓百姓流離失所?當年岳父孤身前往江東,舌戰羣儒,二叔也曾單刀赴會,我作爲後輩,不也該繼承前輩的風範嗎?”

諸葛亮被劉封的氣度所折,雖然看他似乎說的玩笑話,卻又句句在理,搖頭失笑道:“如此說來,倒是我有些兒女情長了!”

劉封嘿嘿一笑,言道:“何況我們手中不是還有幾個籌碼可用嗎?”

諸葛亮眼睛一亮,點頭:“不錯,夏侯懋和張頜等人都被俘虜,倒可作爲籌碼。”

劉封點頭道:“夏侯懋乃是當朝駙馬,張頜乃是三世老臣,如今也已年邁,這兩人定然沒有歸降之心,留之無益,殺之反而會讓天下人笑話,本來就是要放回的,這次做個人情,何樂而不爲?”

諸葛亮慨然一嘆,終於點頭道:“如此也好,既然你已經想好了對策,那就依計行事!”缺月照在樹梢頭,樹影之下,兩人對坐相視而笑,第一次在重大事件上,諸葛亮支持了劉封,也承認了劉封想法,達成默契。

第1602章 步步先機第487章 中原風雲起第1860章 遺臭萬年第1355章 不忘初心第2013章 嚴防死守第368章 銀裝素裹第465章 強攻第563章 黃巾餘孽第73章 激將第459章 巾幗女將第764章 德才兼備第88章 華青堂開張第1294章 英雄氣短第1119章 流言紛紛第680章 飛鴿走狗第1106章 寶馬英雄第771章 父子之爭第789章 內憂外患第638章 新槍法第159章 交戰魏兵第851章 非同往昔第499章 英雄遲暮第939章 整頓朝綱第185章 計定長安第397章 露出破綻第1433章 無字天書第28章 終極之戰第1371章 納降東吳第647章 迴歸營寨第837章 勞苦奔波第1809章 運送糧草第2115章 天現異象第330章 鏖戰赤壁第2089章 一展雄威第2117章 以德報怨第959章 搶先一步第2045章 窮途末路第1798章 誘兵之計第1336章 從容部署第1708章 喜訊連連第1574章 分一杯羹第1661章 以夷制夷第77章 兵器威力第148章 張飛之死第829章 月亮谷第933章 攔路之人第2032章 國師之怒第414章 人事各異第688章 計中計第638章 新槍法第1880章 陷入重圍第898章 奔跑的大象第930章 自閉城第1684章 全面出動第726章 水底驚魂第1255章 死於亂軍第354章 虎父無犬子第1503章 最後抉擇第2037章 文武雙全第1615章 擅離職守第278章 釋放第1330章 地廣人稀第1549章 各謀心機第1850章 羣英薈萃第764章 德才兼備第2085章 三全其美第1888章 毒性難解第891章 無力還手第1617章 釜底抽薪第1561章 進退有度第871章 支棱關第721章 昔日夙願第1593章 以進爲退第42章 出兵消息第1109章 消失山野第1964章 外敵來襲第2100章 臨陣交鋒第746章 脫胎換骨第635章 盤算落空第1557章 料敵先機第994章 鄴城之變第1407章 羣島形勢第470章 不祥之兆第1103章 相馬之術第1216章 連夜衝營第677章 兩關四郡第1776章 望眼欲穿第35章 計定東吳第1584章 獎武重兵第839章 傲嬌女子第762章 家族計劃第626章 美人如玉第2115章 天現異象第1538章 殺入腹地第332章 心有不甘第658章 文武俱全第1793章 常山動盪第1247章 取捨之道第666章 挾怒進攻第257章 殺敵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