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9章 五行大陣

震天的鼓聲再次響起,魏軍也在結陣防禦,司馬伷掀開馬車的簾籠,“司馬懿”緩步從中走出來,手執一杆三尺來長的彩旗。

看到司馬懿終於露面,中軍一陣騷動,士兵們個個面露驚喜之色,齊刷刷跪倒在地,鎧甲發出整齊的鏗鏘之聲,大聲道:“大都督!”

三萬人齊聲大喝,聲浪甚至淹沒了鼓聲,遠遠傳出去,外圍的魏軍也都看過來,司馬懿的出現,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看到士氣重振,司馬伷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守衛中軍的這三萬兵馬纔是他真正的殺手鐗。

這些士兵是司馬懿親自訓練的精銳,許多將校都是從宛城就開始培養的親信,除了私兵狐狼衛之外,這些兵馬就是司馬家在軍中的絕對力量。

雖然司馬懿離開朝堂兩年有餘,但他的舊部依然忠心耿耿,重新走馬上任之後,短短三月時間便秘密練成了十分繁雜的五行陣,可見軍士素質之高。

據司馬懿所說,這可不是普通的五行陣,只是簡單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方式佈陣那麼簡單,裡面還暗合三才陣,實則要比諸葛亮所創的八陣法還要複雜兇險。

八陣法主守,而這個陣法一旦練成,攻守兼備,足以應付十倍以上的兵力,人數越多,陣法的威力變越大。

魏國國力衰弱,爲了防止萬一,司馬懿親自演練陣法,從最初的三百人到三千人,再到現在的三萬人佈陣,足以對付百萬雄兵,於開闊之處更能發揮優勢。

這也是司馬懿在遺書中讓兵馬退到牧野結陣的原因,到目前來看,漢軍的追擊基本都按照司馬懿預料那般全被吸引過來,唯獨劉封遲遲未到,不過能將張苞和關索兩員漢將困死陣中,也能出一口惡氣。

假冒司馬懿的正是司馬懿的親兵,早在訓練陣法的時候就從旁協助,而且司馬懿有意培養他做替身,對其神態也模仿得有幾分相像,站在高臺之上,飛龍護面的頭盔遮住面龐,只露出一雙眼睛,士兵在遠處根本分辨不出真假。

隨着那人將令旗揮動,魏軍紛紛起身,外圍兵馬由胡濟和周旨統領,中軍在各自校尉的帶領之下開始分兵結陣。

掌旗兵將帥旗重新綁好升上天空,遠處的漢軍也整隊完畢,分作四隊從西面包抄過來,揚起的塵埃如同四條飛舞的土龍。

馬忠依然在後方掠陣,不過他並未看着關索等人衝殺,而是擡頭盯着魏軍的中軍大旗。

張苞方纔說魏軍大旗就是被趙廣射落,兩人在出兵之前早已商定,張苞去衝陣廝殺,趙廣的任務則是不讓魏軍中軍大旗掛起來,擾亂其軍心,不過此時連張苞也不知道趙廣藏身何處,他身旁有周處帶兵保護,倒也不必擔心安全問題。

就在兩軍即將接觸的時候,馬忠的瞳孔驟然收縮起來,微微張開了嘴巴,只見從東北方向飄來三道黑線,速度極快。

那是三支羽箭掠過湛藍的天空,只看到一絲殘影,如果不是他刻意盯着旗杆,箭矢來的方向正好在對面,還真難發現這三支箭。

隨着黑影撞在旗杆上,魏軍剛剛升起不到一刻鐘的中軍大旗又一次滑落下來,驚得中軍一陣慌亂,馬忠不由暗自咋舌,軍中早就傳言趙廣的箭法已經超越黃忠老將軍,看來真是青出於藍。

隨着大旗落下,馬忠也注意到了中軍馬車上的令旗手,共有六人站在車頂的高處,中軍正在不斷調動,不禁眉頭微皺,魏軍畢竟還有五六萬之衆,這場戰鬥並不輕鬆。

烈日之下,兩軍又是一場混戰,西北方向以關索爲首,朱異和霍戈二將策應,西南方向以張苞爲首,與文鴦衝擊魏營,直衝魏軍中軍。

牧野殺聲震天,人喊馬嘶塵土飛揚,但在東北方向的一處樹林中,卻顯得清幽靜謐,這裡樹蔭涼爽,鳥鳴陣陣,偶爾幾棵樹上還藉着紅紅綠綠的野果,景色怡人。

林深之處卻暗藏殺機,懸崖下守衛着五百精兵,山崖上的一棵古鬆之上,有幾人站在樹杈之上觀察着牧野戰場。

一名紅髮大漢抱着胳膊靠在樹幹上,嘆道:“將軍箭法神奇,已然超出百步穿楊之術,這一里開外的距離,實難有人開弓放箭。”

不遠處正拿着單筒望遠鏡掃描戰場的白袍將領回過頭來,淸雋的面龐帶着儒雅自信,笑道:“若非這鐵胎神弓,我也是望塵莫及呀!”

林中這兩人正是周處和趙廣,剛纔見識了趙廣的神射技能,一向很少服人的周處心服口服,先不說趙廣的箭術如何,就是那鐵胎弓,他試了兩次都無法拉滿。

看趙廣用起來卻如臂使指,得心應手,這讓天生神力的周處大受打擊,明明他的氣力比趙廣大,偏偏在拉弓方面卻不如他,當真是隔行如隔山,周處也自認爲箭法不錯,見了趙廣的本事之後,才知道相去甚遠,他的箭法還不如跟隨趙廣的那十二名副將。

周處摸摸瘋長的鬍鬚,伸長脖子看着遠處,只見塵埃飛揚,卻看不清場中形勢:“趙將軍,前方戰事如何?”

“還未殺到中軍,”趙廣又拿起望遠鏡觀察一陣,“又該換地方了,魏軍正往這裡過來查探。”

周處率先從樹上爬下來,拍拍手笑道:“你還真別說,這藏在暗處偷襲還真是別有滋味,魏軍不知吾等在何處,必定心慌意亂,哈哈哈!”

“這都是大將軍有先見之明!”

趙廣也下了樹,慨然道,“當初大將軍叫我練箭狙殺敵將,當初大家都認爲是卑鄙之舉,如今看來卻是十分明智。”

周處搖頭道:“大將軍智略無雙,非吾等能比也!”

早有士兵探好道路向西繼續前進,二人說起劉封,又是談不完的話題,趙廣從成都就一直跟隨劉封東征西戰,說起以往軍中之事,聽得周處津津有味,只恨自己晚生十年,只與劉封有數月相處時間。

第1137章 兵臨城下第1392章 技術領先第四章 發現人才第639章 走馬換將第1437章 惡首伏誅第834章 百口莫辯第1735章 隔河對峙第610章 陷入絕境第124章 剷除惡霸第195章 肉爛在鍋裡第1056章 樂不思瀛第837章 勞苦奔波第1965章 大勢已去第1216章 連夜衝營第1495章 當衆展出第1584章 獎武重兵第1619章 功虧一簣第1354章 山中遭伏第148章 張飛之死第1376章 執念難平第1620章 膽大妄爲第1325章 水師藍圖第1274章 不屑子孫第763章 荊州小聚第354章 虎父無犬子第330章 鏖戰赤壁第1851章 兵臨城下第1540章 反客爲主第1712章 百姓送糧第270章 狼狽逃竄第1562章 再進一步第395章 對敵之策第970章 巧取國寶第1268章 待客之道第1212章 文武之才第1349章 形同虛設第1433章 無字天書第375章 排兵佈陣第927章 回城團聚第934章 挑燈夜戰第391章 五胡亂華第1361章 人心渙散第1264章 靜觀其變第223章 裝神弄鬼第355章 功虧一簣第410章 勢如破竹第1848章 燕趙之士第2113章 深藏不露第1939章 撲朔迷離第1059章 進退抉擇第1610章 託孤之臣第694章 虛驚一場第54章 長驅直入第1346章 意外結局第1050章 招搖撞騙第1915章 駝鈴悠悠第179章 步步爲營第1483章 最後希望第1877章 事與願違第844章 虛驚一場第244章 大漠風光第1968章 改天換日第42章 出兵消息第1942章 鋌而走險第473章 逆轉第1211章 無奈敗逃第1383章 功成名就第1390章 以身示範第2080章 潛入敵營第92章 各施手段第204章 喜得貴子第1329章 後院拱火第1513章 孔雀樓第1163章 壯士斷腕第1536章 出關襲營第1844章 局面失控第900章 人言可畏第1466章 迷途知返第1452章 搶劫官員第909章 郡主之怒第1465章 代號刺客第586章 興師問罪第102章 各顯其能第1202章 輸送糧草第574章 擒賊計劃第1595章 兗州烽火第1969章 摸金校尉第895章 奇葩戰場第740章 陰寒之力第692章 倉皇撤退第1601章 以公廢私第836章 思過崖第463章 佈防第1470章 噩耗傳來第502章 諸葛風度第98章 大獲全勝第1188章 忠誠堅守第1789章 大局已定第608章 漢鍾離權第1321章 最後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