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計中計

衆人商議一陣,無有良策,潘臨、相毅幾人又爭執起來,既然用計不成,乾脆明日出戰,陣前將王徵擒殺也是一樣。

關平掃視衆人,將目光看向左首昏暗燈光下的一人,笑問道:“顧主簿,先生與諸葛恪相熟,可有計對他?”

衆人紛紛將目光看向了那邊,潘臨高大的身軀一轉,燈光便照了過來,只見是一位面目清癯的中年文士,雙目深沉,留着一撮山羊鬚。

此人一直站在顏琰幾人身後,不做聲響,甚至有意隱藏在幾位武將高大的身影之中,十分低調,正是江東名士顧譚。

顧譚爲東吳丞相顧雍之孫,年少成名,少年時和諸葛恪、張休、陳表同爲太子孫登的學友。

曾替代諸葛恪爲左節度,每次審閱賬簿,不等下屬計算,只靠屈指心計,就能全部找出其中錯謬之處,爲屬下官員敬服。

加任奉車都尉之後,顧譚上書陳事,孫權甚至停餐與之交談,對顧譚極爲厚待,顧雍去世後,被任爲太常,接替顧雍兼理尚書事。

只可惜太子孫登早亡,顧譚又因爲魯王黨之事牽涉,被有司奏誣罔大不敬,罪應大辟,誅之以斧鉞。

孫權因爲此事牽涉之人太多,震怒之下大開殺戒,誅族下獄者不計其數,顧譚爲太子黨的人,但其母爲孫策之女,親到宮中求情,孫權看在顧雍的功勞和顧譚之母的面子上,不致誅殺,將他兄弟二人皆流徙交州。

顧譚、顧承二人在發配路上被蜀軍劫持,押到了長沙,關平命人以禮相待,東吳要人無果,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孫權之舉,無疑讓顧家兄弟徹底寒心,初時在長沙不願降漢,兩年之後終於在聽了許多大漢政令舉措和許多人的勸說之下改變心意,而且顧雍也爲漢臣,又是蔡邕的學生,歸順漢室也是名正言順。

這次關平從長沙出兵,知道顧譚通敏有識斷,思慮精細,行事慎密,曉達微情,又熟悉江東形勢,便拜其爲主簿,隨軍參贊軍師。

“這半月籌措兵糧,屬下甚爲憂慮……”見關平相問,顧譚並未回答,反而先嘆了口氣,抱拳道:“會稽山高路遠,輜重運轉極爲困難,吾料諸葛恪也知此事,其若駐兵固守,在永寧以逸待勞,再以會稽地勢沿途擊吾,則吾軍消耗甚大,東進實非易事……”關平深以爲然,點頭道:“正因如此,某纔將兵馬留在建安,輕兵而進,未料首戰遇挫。”

“諸葛元遜氣驕而計疏,將軍無需憂慮,”顧譚改變了語氣,言道:“今其不扼守險要,卻反來進兵,吳兵初勝,其兵必驕,吾以爲正好可先用計誘之,再以伏兵之策破之可也!”

關平面現喜色,問道:“先生快講。”

顧譚答道:“將軍可先於鬆川水路運輸糧草,在秙牛山大造船隻運量囤積,以爲久計,諸葛恪既知會稽糧草難運,見此必會派兵來斷吾糧道,用此計誘之,若徐質再來,可將其斬首矣。”

“妙計,果真妙計!”

關平撫掌大笑道,“明日便進兵在興漢城外安營,留兩千人再次造船運糧,等諸葛恪來斷糧。”

顏琰幾人也有點頭道:“如此以計誘之,諸葛恪自以爲識破計策,方能叫其上當,正是計中之計。”

衆人紛紛稱讚顧譚之時,相毅忽然抱拳道:“將軍,屬下願造船!”

潘臨一怔,猛然反應過來,上前道:“關將軍,我們越人最善造船,還是由我們來吧!”

相毅笑道:“我這部下也都是百越之人,交州水路縱橫,也會造船。”

“你……”潘臨又瞪大了眼睛。

“好了,二位不必再爭,今夜潘頭領負責巡營,小心吳兵前來偷襲,明日相將軍在此伐木造船,在後山尋找一處險要之地,等我將令。”

“是!”

關平又道:“明日一早,還以王將軍爲先鋒,潘頭領爲副,先到漢興城下,小心與之交戰,吾隨後就到,在城外十里處安營,照計行事。”

“遵命!”

潘臨見他得了先鋒之職,衝着相毅得意地揚了揚下巴,微哼一聲,相毅佈置埋伏之地,知道這纔是關鍵,也不和他理論,淡淡一笑。

衆人各自退去,關平留顏琰、顧譚和袁林幾人商議軍情,只要能將諸葛恪這股人馬消滅,取會稽便易如反掌。

翌日一早,漢軍便整備兵馬,再來到漢興城下,聶友和王徵此時信心十足,王徵再次領兵出城,與潘臨交戰,殺了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正戰之時,聶友在城上看到蜀軍大軍趕到,命人鳴金收兵,將王徵喚回來,在城內佈置防備。

王徵回城卸甲擦汗,也被潘臨的武力所驚,嘆道:“蜀軍果然藏龍臥虎,一員偏將便有如此本事,可想而知其他將領。”

聶友安撫道:“子平也不必長他人志氣,那潘臨乃是越人第一勇將,實力非同小可,蜀軍之中能與其相比者也不算多,只是眼下關平領大兵到,這漢興城池矮小,恐難久守。”

正在此時,士兵來報,諸葛恪到了城外,聶友大喜,趕忙和王徵到東門外迎接。

諸葛恪見王徵脫去鎧甲,還穿着內襯衣衫,渾身溼透,卻並未責備,反而勸慰一番,當場加封王徵爲虎威將軍。

來至城中,先到城上巡視,見蜀軍正在城外安營紮寨,諸葛恪觀察一陣,纔來到府衙之中議事。

聶友將這兩日交戰情形詳細又做了一遍彙報,並將細作打探來的情報也一併稟告,蜀軍將大部兵馬留在建安,只帶了三萬人東進。

諸葛恪聞言一聲冷哼:“哼,關平只帶三萬人來取會稽,大軍卻留在建安,未免太不將我放在眼裡了。”

聶友言道:“太傅無需動怒,只要將關平前部人馬消滅,由不得他不調動後軍。”

“嗯,吾正有此意!”

諸葛恪冷然一笑,“午飯過後,王將軍再去城外搦戰,我倒要看看,荊州人馬,究竟有多大本事。”

王徵本就此想挑戰關平,聞言大喜,抱拳道:“遵命!”

第1629章 宿命之敵第229章 議取長沙第1399章 詭異鯊魚第1233章 逃生之路第1674章 屠胡令第398章 右部匈奴第144章 孟獲心思第709章 畏罪逃亡第867章 效仿先賢第1621章 有恃無恐第506章 籌謀全局第2135章 陷入絕境第687章 各執一詞第582章 帝王之術第602章 天選之人第1269章 同殿稱臣第1228章 得隴望蜀第1758章 陣法初成第324章 一國兩制第1438章 夷洲初改第801章 昔年恩怨第810章 不堪一擊第98章 大獲全勝第1374章 魏國之變第1278章 風流人物第1940章 深藏不露第1373章 出乎意料第2107章 軍心渙散第482章 三路齊出第1789章 大局已定第2039章 古蜀國後裔第142章 遭逢意外第1868章 形神俱滅第567章 清理門戶第904章 有驚無險第111章 五禽戲第987章 意外之喜第644章 百密一疏第1141章 神機妙算第1754章 遁甲天書第963章 任命重臣第1837章 大將覺悟第570章 再次遭險第600章 利益永恆第1485章 長安四俊第1304章 金蟬脫殼第296章 戰略眼光第716章 未解之謎第1532章 天井關隘第1084章 躊躇滿志第788章 直擊要害第1866章 人心愚昧第1449章 新老交替第743章 噩耗連連第2067章 戰歌響起第170章 連挫先鋒第1271章 謀定大局第491章 徐州戰線第410章 勢如破竹第701章 順利過河第914章 立功心切第589章 七星刀第1962章 黃雀在後第220章 勸降第186章 進軍長安第681章 破敵之策第1289章 巧舌如簧第1108章 初步試探第461章 調兵第1600章 處處受制第919章 生死相隨第605章 揭穿身份第1389章 召喚神龍第2134章 聲東擊西第687章 各執一詞第705章 圍追堵截第878章 一招致勝第1914章 西出陽關第1089章 以退爲進第1033章 重建馬幫第624章 河中巧遇第2130章 長久利益第1638章 落網之魚第578章 三星洞第360章 攻防戰第130章 三戰連勝第235章 張遼兄弟第90章 諸葛亮的告誡第1275章 大軍進城第1828章 兩軍混戰第907章 兵出南海第522章 鴛鴦雙刀第2062章 撲朔迷離第254章 渡河第621章 出發第540章 喜相逢第2122章 正邪難分第1915章 駝鈴悠悠第35章 計定東吳第2130章 長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