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張榜 下

科舉委員會官衙。

“蔡相,這一份名單比例如此懸殊,你說陛下最後能應嗎?”士燮有些忐忑不安。

“陛下坐在這個位置上,要考慮的事情自然多一些!”

蔡邕想了想,輕聲的道:“他所顧忌的事情也比我們多,他到底怎麼想,我也猜不透,要是駁回來了,咱們委員會可就丟大臉了!”

衆臣的目光看向了司馬徽。

因爲閱卷官是司馬徽,最後定秀才名單的人,也是司馬徽。

所以說司馬徽的責任最大。

“老夫問心無愧!”

司馬徽淡然的迴應了一句。

有時候退一步,能海闊天空,但是司馬徽卻認爲,這一步不能退,只要科舉想要惠及大明江山萬萬年,那就不能退。

原則比一切都重要。

但是最後如何判卷,還是要看牧景的心思,大明皇帝的意志,高於一切,在這個時代,是如此的理所當然的事情。

………………

大明宮九層樓上。

牧景拿着這一份秀才名單,有些從沉默起來了。

有幾分無奈。

亦有幾分欣慰。

無奈是這一份名單上的一些比例過於懸殊,讓自己的科舉彷彿變成了某些人的舞臺,欣慰的是,哪怕如此,依舊有人堅持原則,最少不會弄假做虛。

“中恆!”牧景突然開口,叫了一聲。

“陛下!”

侯在一旁的霍餘連忙迴應起來了,拱手詢問:“可有吩咐?”

“沒有!”

牧景擺擺手,道:“就想問你一個問題!”

“陛下所問,知無不答!”霍餘道。

“朕又不想問了!”牧景笑了笑。

霍餘臉一下黑了,要不是你是皇帝,我今天就和你決鬥了,耍人不是這般的耍的。

“研墨!”牧景調侃了一下身邊這個心腹,心情倒是好多了,他深呼吸了一口氣,低沉一聲,道。

“是!”

霍餘正色起來了,連忙走上去研墨。

牧景提筆,在名單的最後,龍飛鳳舞的寫了一個字。

準!

然後蓋上了自己的私人小印,最後取出傳國玉璽,蓋上了象徵大明朝廷的印璽,代表這一份名單,即使生效。

“立刻送回科舉委員會,擇日張榜!”

牧景道。

“是!”

霍餘領命,迅速的把這一份名單收起來了,然後小步跑了出去了。

牧景這時候,才無奈的嘆了一口氣,自然自語的說道:“世家門閥,根基深厚啊!”

這一份名單,有問題。

但是不會涉及弊端。

是真真實實的有才學之輩考出來的成績。

而問題在哪裡?

在比例。

牧景開科舉,是爲了壓住這些世家門閥的氣焰,讓一些沒有出路的寒門子弟能有一個發揮的舞臺。

可事與願違。

哪怕士族已經被打壓,世家門閥也沒有了能掀翻牧景的影響力,可如今的時代,依舊是世家門閥的時代。

中秀才之士,九成是來自的世家門閥,剩下一小半也有跟腳,真正寒門殺出來的秀才,不足百餘人而已。

大明朝廷管轄之下,四百餘的縣城,一個縣城找一個寒門士子都找不到,這比例,也讓牧景有些失望啊。

於情於理,他應該駁回這一份名單。

可規矩是自己的定下來了,原則是自己堅持了,一旦破壞了,那對於未來而言,影響就會巨大的。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

後人都是效仿前人的,你前面的人都不守規矩了,那我們幹嘛還守着這規矩呢。

爲了科舉能更加的公平公正,也爲了能更臣服人心,牧景非常無奈,只能應了這一份的科舉的名單。

這也等於一盆冷水,兜頭從意氣風發的牧景頭上直接澆下來,給了他一個透心涼啊。

還是走的太急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育一個才學之輩,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短几年時間大明的教育就能完成的。

這是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堅持,才能讓大明的教育真正有教無類,沒有所謂的寒門士族之分別。

如今,牧景想要打壓士族之聲威,反而有些更難了,因爲這一次科舉,必然會助長了士族的銳氣。

一旦這一份名單張榜了,那些世家門閥會有一種感覺,陛下也低頭了,人才始終是在我們世家門閥的掌控之下。

牧景自然是會感覺憋屈,但是沒辦法,忍着,作爲一個皇帝,他已經失去了能衝動的任何理由了。

……………………………………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對於如今的大明朝廷的百姓,關注了不是外面的戰爭如何,河北就算打生打死,暫時來說,也何大明沒關係。

大部分的人的目光,都注視在即將的秀才張榜之上。

縣考中舉者,爲秀才。

這是科舉的第一關。

但是同樣,也是一個榮譽,朝廷會頒佈秀才功名,作爲讀書人的一個身份象徵。

當然,牧景更認爲,這是一個學歷認證。

他不會好像歷史上明朝那樣,對讀書人無條件的好,彷彿只要考上了,朝廷就會養,你就不用做了,這樣是畸形的發展。

秀才,將會是大明未來一種對知識認可能力認可的學歷認證書,不會有什麼特權的。

而且即使入仕,秀才也是最低等級的。

可不可否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讀書人本來就有傲氣,有了秀才這功名,將會更加有底氣,榮譽,對於讀書人始終是過不去的坎。

四月二日,大明縣試中舉張榜之日。

一大早,各個縣城的百姓,就擁簇在榜單張貼的地方,等待這教育司的人親自來的張榜。

渝都有三座縣城,江州,渝中,南山。

江州是都城的中心。

這裡不僅僅經濟已經迅速的發展起來了,連學術氛圍也是越來越濃郁,畢竟在大明而言,這裡是天子腳下。

這一次科舉縣試參考的讀書人,就不下三百餘個人。

放在未來,這數字還不如一座學校參加高考的數量。

但是在如今的時代,文盲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真正的讀書人少之又少的時代而言,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了。

“快要張榜了!”

“能不能考上呢?”

“秀才功名,到底能不能拿下,還真有些緊張!”

“吾,寒窗苦讀二十餘年,卻投帖無門,如今天子賢能,立科舉而取士,乃天賜之良機,可以定要考中啊!”

“唯有考中秀才,方能進一步靠州試,不管如何,我都要中秀才!”

“於天下讀書人同臺競技,此乃平生之一大樂事,此番能不能中,已無所謂了,吾本閒雲野鶴,亦非要入仕爲官!”

“…………”

榜單公佈之地,是在縣貢院的旁邊,一個精修出來的牆壁之上,這時候在牆壁之前,已經聚集了無數心急如焚的考生了。

每一個考生,都希望自己的名單能在即將要張貼的榜單之上,但是大部分的學子都清楚,落榜的可能太大了。

這一次縣考參加科舉的人不少,但是聽我說只取士四千餘而已,落榜的機率可能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最能成爲那百分之十的幸運兒,哪怕是最有學問的幾個,都不敢自信的說這句話啊。

“鐺鐺鐺!!!!”

銅鑼聲音響起了。

六扇門捕快十餘人,護送四個文官,進入了張榜之牆。

“都站好了!”

六扇門一個虎背熊腰的大漢,站出來了,手中的長刀一拍,大聲的說道:“張榜之時,不許喧囂!”

噓!

一下子場面就安靜了,不過一雙雙眼神,都盯着即將升起來的榜單。

“陛下特例,江州作爲都城第一縣,縣試之中,取士三十八人,賜予秀才功名!”一個文官張開一張聖意,唸叨了幾聲,然後纔開始張榜。

三十八人,這可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但是也給了不少人機會。

“張榜!”

一個文官叫起來了。

榜單開始張開。

“看看!”

“有沒有我的!”

“快看!”

所有人的都湊上去了。

遠處一些人也擁堵了上來了,哪怕是看熱鬧的,也想要看一個清楚。

“劉一涵,第二十七名,賜秀才功名,哈哈哈,我考中了,我考中了,我是秀才了!”一個青年學子,突然狂叫,笑聲如虎,人如同癲狂了一樣。

“我也中了!”

又一個人瘋狂的叫起來了。

“方中,第七!”

一個看似文質彬彬的讀書人,突然大哭起來了:“母親,兒子中秀才了,若有良官徵辟,可出仕爲官了!”

這是一個寒門讀書人,讀書淒涼,母親耗費了心血,才讓他能讀的上書,但是讀書之後,卻舉薦無門,一直荒廢。

他甚至有些怨天尤人,埋天怨地,但是科舉的出現,彷彿是黑暗之中指出了一條明路來了。

一朝中秀才,頓時感覺自己二十餘年來承受的苦難,都是值得的。

這一刻,他哭了,嚎啕大哭。

“黃初,江州縣考案首!”

一個名字被人叫出來了。

“黃初是誰?”

“縣考案首,位列第一!”

不少人的目光都開始注視在了位列第一的名字之上。

………………

遠處,一個酒樓二層。

幾個中年文士在喝酒。

他們靠着窗戶,能清楚的看得見貢院門口的展牆發生的所有事情,能親切的感受到每一個人的情緒。

爲首的中年文士忍不住說道:“如此盛舉,前朝難見,我大明,未來必是輝煌的!”

他是胡昭。

當朝丞相。

對於科舉,他半反對,半支持,以大局而言,他這樣做,沒錯,但是這一刻,他卻感覺,自己好像做錯了。

一個秀才而已,只是科舉的第一關。

以科舉制度而言,秀才其實只是一個預備役,沒有資格分配官位的,除非過了州試,成爲了舉人,纔有可能直接入仕爲官。

唯有在會試之中取得名次,未來纔有更加輝煌的前途。

可就是這麼一個秀才功名,卻讓無數的讀書人追逐,他們在考上秀才的那一刻,彷彿得到了全天下。

這是爲什麼?

胡昭無疑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丞相,他並非古板,他會去考慮,他會去思考,什麼纔是對的,什麼纔是錯的。

此時此刻,他是對自己有些懷疑。

而對於陛下的新政,他彷彿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當然,這時候他是不會說出來了,只是心裡面想而已。

“胡相所言甚是!”旁邊的文士,是劉勁,劉勁的酒喝得有些悶,最近他不太順,一直在被挑毛病,牧景更換政事堂主事之心,彷彿昭然若揭了,他這個位置,越來越有些不穩了。

但是劉勁雖權力心很重,卻懂得分辨是非對錯,什麼纔是對的,他就做什麼,不會否認對的東西。

“我們可能都小看科舉的威力了,不僅僅是對於寒門士子,對於這些世家門閥的子弟,科舉何嘗不也是一個舞臺嗎!”

劉勁輕聲的道:“如今纔是開始,一旦科舉制度成熟了,那麼大明的人才,將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大明必鼎盛如火!”

“黃初?”最靠近窗臺左邊的文士是秦頌,他聽到了遠處了叫聲,微微一笑,道:“黃權倒是樂開花了吧!”

黃初,是成都黃氏一族的麒麟子,以前或許有人認爲那是擡舉出來了,但是如今,卻用真材實料來證明了這一點。

成都黃氏一族,本來就是益州世家的領頭羊,這一次又在科舉上表現優異,這一波,算是穩了。

“陛下這一次取士,好像並沒有絲毫對世家門閥的壓制!”胡昭眯起了眼眸,道:“咱們陛下,是認賭服輸啊!”

“不會!”

秦頌搖搖頭,輕聲的道:“陛下是認輸,但是不一定是認賭,這事情還會有後續的,畢竟還有州試,會試!”

“最少有一點!”劉勁道:“陛下不會破壞他自己定下來的規矩,這是很多帝王都做不到的事情!”

“此乃好事!”

胡昭站立了起來了,沉聲的說道:“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對大明天下來說,也是好事了!”

“的確!”

劉勁幾個人都認可這一點。

爲君者,最忌憚的是什麼,是朝令夕改,你自己頒佈的令,卻自己要改變,就好像說話和放屁一樣,沒有一點的用處一樣的。

“縣考既然已經完成了,那接下來,陛下肯定還有大招,我們得準備好了!”

胡昭看着下面士子們,有點在狂歡,也有的悲慼,他的心中,倒是有一些鐵壁的心思了!

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偷襲 十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明魏決戰 三第九百零五章 勢如破竹,兵臨!第八百二十二章 他,只剩下三個月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西北歸明 一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殲滅韓遂部 四第七百一十八章 隆中第三百七十章 能用糧食解決的戰爭 二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奪荊州 七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中原大戰的爆發第七十三章 舞陰商戰 八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蔡琰的行動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三大諸侯會盟 六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登基之前 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主力聚,大戰臨!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天下五分 十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景平水師 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手佈局 (補更,5/20)第五百六十四章 好消息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長江口之戰 續二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有趣的小丫頭片子第五百五十章 形勢逆轉 下第九百七十七章 末路 三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偷天換日第五百三十五章 當家主母的風采 (補上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壺關淪陷 二第四章 圖謀舞陰 三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戰果和戰損第二百九十章 鹽商之戰 七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景平水師 八第六百四十三章 突襲下辯 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抄家 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以進爲退第六百八十五章 龐季之殤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戰後 二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聖旨誅牧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封疆大吏第六百零四章 妥協第七百六十二章 襄陽只是一個跳板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糧道爭奪 十三第八百零五章 演戲,都是一把好手!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蔡邕的叮囑第一千八百章 長江口之戰 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火燒雒陽城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奪荊州 十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遊說第一百零九章 景平營和武備堂的融合 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圍北宮第二百六十章 光熹朝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政事堂的改革 上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誘餌第九百零四章 目標,滇池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雒陽戰起 九第一百零八章 景平營和武備堂的融合 中第四百零二章 關下鬥將,呂氏奉先!(第一更)第二百七十五章 劍聖與槍神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劉備的圖謀 上第七百九十二章 班師回益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閃電戰 三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風波 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開學大典 二第七十三章 舞陰商戰 八第三百一十二章 糧食風暴 三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西北歸明 一第六百零二章 荊州水師的兇猛 中第五百零五章 舍五縣,聚南鄉,背水一戰! (2/15)第四百八十三章 再戰上庸 三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奪荊州 一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各有所謀第二十二章 景平村第二百三十章 雒陽戰起 四第二十一章 驚動郡府 下第六百九十七章 拉攏和挑撥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糧道爭奪 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參狼谷之戰 中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風暴將起第二百八十章 這一劍,是要還的!第六百五十四章 參狼營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夜襲之戰 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賜婚 中第六百七十五章 主力聚,大戰臨!第八百三十三章 整軍 下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滅燕 十三第三十三章 命案 上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許都的清晨第五百九十二章 南陽行 中第五百九十四章 荊州的謀算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烈焰焚城 下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黨 三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驚變,梟雄末路! 十第五百七十三章 來自南陽的好消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登基之前 十一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四個主力營的兵力第六百八十四章 圍城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潰敗千里之外 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叛變第九百三十三章 兵敗,亡! 下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驚變,梟雄末路! 八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潰敗千里之外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