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休戰時期 三

江東,吳國,

建業都。

這一座吳國都城,一如既往的恢弘雄偉,屹立在長江邊上,而那些曾經被戰火所覆蓋的地方,如今已經恢復了。

作爲江東的中心,政治和經濟的核心,在恢復和平之後,這裡更加的繁榮,吸引無數的人流,來往商旅數不勝數。

這也顯得江東雖然兵敗了一仗,但是並沒有影響吳軍的實力,也沒有影響孫吳的江山,最少在表面上,還是比較穩的。

吳王宮之中。

孫策一襲長袍,跪坐案前,右手正在的揮動筆墨,左手翻閱奏本,他正在批閱一些奏本,不當大王,不知道當大王的辛苦。

以前只是看着父王處理政務,覺得也是很簡單的事情,可當自己肩負起來這個責任的,才感覺,這個責任能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他寧可在校場上的和人交戰十個時辰,不願意在殿之中,拿着這支筆的批閱一個時辰的奏本。

批閱簡單,難的是抉擇,地方呈報上來的奏本,是每一個地方的政策,關乎地方的百姓安危,他必須要小心謹慎,哪怕一絲絲的錯誤都不能反。

這腦力的消耗,是真的比打仗還要的可怕。

也幸虧他身邊還有張昭,張紘,周瑜這些人才鼎力相助,不然他估計已經是累死在吳王的寶座之上了。

“大王!”

張昭徑直走進來了,拱手行禮。

“子布,坐,等孤把這一份會稽的戰報批閱之後,再和你聊!”孫策對張子布是非常的尊重的,不僅僅是他父親留給他的重臣,還是張子布的能力也讓他非常信任。

周瑜是厲害,文武全才,但是在政務的處理之上,他就比不上張昭的謹慎和精緻,對外的格局還是想法都是周瑜的厲害,但是對內的政務處理的能力和手腕,就是張昭的長處了,如果不是張昭在撐住江東政務,恐怕他繼承王位開始,江東就已經開始亂了。

得張昭一人,如十萬大軍,江東的半壁江山,是張昭在撐住的。

“會稽?”

張昭眯眼,主動開口說道:“征戰不順利嗎?”

“倒是順利!”

孫策說道:“只是會稽和丹陽這些地方不一樣,戰線拉得太長了,而且馬上入冬了,我們沒辦法繼續追擊,所以呂蒙他們提議撤軍!”

“也正常!”

張昭想了想,說道:“會稽太大了,崇山峻嶺,而且山越部落太少,零零散散,不足以威脅到我們的城池安危,這對我們來說,如果壓住太多的戰力在哪裡,不安全了!”

“孤何嘗不知道!”

孫策苦笑:“只是有些可惜了,不能一次性平內患,日後恐怕還要風雨起,一旦我們進入大戰,內部的山越部落還在的搗亂,這對對我們來說,比較麻煩!”

“大王還想打下去?”張昭皺眉。

“孤雖不甘心,但是也分得輕重,若孤仍爲將,自然要趕盡殺絕,但是站在吳國的立場上來說,孤不能打下去了,所以我批閱了呂蒙撤兵的請求!”孫策搖搖頭。

“大王英明!”

張昭也鬆了一口氣,而對孫策的成長,也有一些欣慰。

大概一刻鐘之後,孫策把幾分戰報都處理好了,然後讓人送出去之後,再重新做下來,和張昭聊天。

“子布來找我,是爲了聯姻事宜吧!”

孫策好像知道張昭的來意,他微微一笑,道:“此事孤已經說了,孤心意已決!”

“以孫氏女與曹氏聯姻,這一點,臣沒有任何意見,但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王要親自去了許都的事情,我不同意!”

張昭說的非常明白了。

“非孤要去,而是孤不得不去!”孫策長嘆一口氣,對着張昭說道:“孤已經和公瑾聊過很多次了,此事容不得我們不做!”

他也非常無奈,如果可以,他怎麼願意去許都,畢竟曹操是什麼樣子的人,他可是知道了,真動手殺他,囚禁他,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到時候江東必然亂成一團。

可孫策也是有長遠目光的諸侯,放眼天下,江東若能抵抗明軍,他自然願意坐山觀虎鬥,觀戰以黃雀在後之心思。

然而當明軍水師攻破建業都,吳軍水軍的優勢已經被破的七七八八了,這一次只是水軍而已,若是下一次,明軍主力,水陸並進,那麼江東還能擋得住嗎。

若想抵抗明軍,必須聯合諸侯之力,這一點,他已經和周瑜達成了共識,哪怕犧牲一些,也必須要做到。

“子布,牧龍圖稱帝的事情,你可知道?”孫策問張昭。

“自然!”

張昭點頭:“天下傳的沸沸揚揚,我想要不知道都難,但是稱帝和不稱帝,明軍的實力都擺在那裡,我們也無可奈何,現在進軍明境,那無疑是激起了明軍的殺意,我們吳國可不能出這出頭鳥啊!”

他就怕孫策太過於意氣用事了,到時候當了出頭鳥,被人家明軍當成往死裡面打,江東必然吃虧。

“孤自然知道這一點!”

孫策道:“但是孤也感覺到了,牧龍圖一統天下的志向,雖有三年不動兵之承諾,但是孤卻不敢相信,而且他若是動,恐怕會先動我們江東,天下皆言我江東有長江天險,可守難攻,但是明軍水師的戰鬥力,你們也是有目共睹的,一旦他們進攻我們江東,我們能不能擋得住,已經是一目瞭然了,所以我們需要盟友,既然需要盟友,只能走出第一步,信任,必須要達成,哪怕冒險!”

張昭聞言,心中微微有些難受,卻不得不承認,孫策所言絕對是正確的,如果幾個諸侯不能達成共識,不能形成信任。

他們早晚都只能被牧景一個個收拾掉,然後天下歸明。

“既然大王有大無畏之心,臣不在勸諫大王!”張昭深呼吸一口氣,拱手說道:“但是不管如何,大王必須要平安歸來,吳國,經受不住再一次的動盪了!”

“放心!”

孫策眼眸之中,凝聚兇芒,陰沉的道:“孤從來不是一個束手就擒的人,若他曹孟德想要玉石俱焚,我江東即使必敗,也拉他們墊背,大不了引明軍入中原!”

他也是一個非常兇狠的人,不是那種迂腐的說犧牲就犧牲的人,有希望他願意給予希望,但是如果當真曹操要殺他,他也會奮力反擊。

周瑜,太史慈,都已經在準備了,大軍也陳列在了壽春,北可上豫州,東可去徐州,只要發生什麼事情,直接長驅直入。

一旦開戰,江東必敗,但是江東一旦打開了中原大門,那時候牧景可不會顧慮什麼諾言,天大地大利益最大,必然會發兵攻入中原,到時候大不了同歸於盡,大家都不要想好好活着。

張昭點點頭,孫策對內差一點,管理政務少點耐心,但是對外,不管是城府,還是打仗的魄力勇氣,都是世間一等。

“大王最近是不是有些縱容二公子了?”張昭突然說道。

有些事情聯繫在一起,給人感覺在了安排後事而已。

“孤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魄力,但是江東不能後繼無人,孤雖有親子,但是比不上仲謀,仲謀一方面能拉攏那些江東世家,一方面他雖然噁心勃勃,卻匹配了自己野心的能力,若孤當真出了什麼事情,你和公瑾,可以擁簇他爲新王!”

孫策嘆氣:“天下變幻,很多事情都說不準,孤自比天命,可命未必能富厚,凡事留條後路,也不愧江東百姓擁簇我孫氏!”

他已經做好的最壞的打算。

“大王有此打算,臣,佩服!”張昭拱手說道。

“此事你無需擔憂,孤自有想法,至於仲謀,孤活着,他始終是孤的弟弟,還翻不開天!”孫策看着張昭說道:“你最重要的還是地方政務的整理,留給江東的時間不多了,哪怕牧景言而有信,天下太平最多也就是三年的時間,三年的時間不長不短,但是對於我們而言,也緊緊夠我們整頓一下兵力,不治江山,不明國力,以前孤或許以爲,有足夠的兵力,孤能打遍天下,但是孤現在知道了,打仗最後打的還是一國治理,若江東不能有足夠的糧食,不能產出足夠的武器,我們的兵馬在精銳,在戰場上,也只是隨意任由人糟蹋的,根本無法說了勝利,唯有吳國足夠的強大,才能讓吳軍將士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大王能有如此領悟,可喜可賀!”張昭對孫策這個新王是越來越配合了,他比先王年輕,比先王勇武,也比先王的志氣高,唯一缺點,是在眼光和政務上不足先王,但是如今,他能看到這一層,足以說明,他的進步神速,未來絕對有能力當吳國一代英明之主。

“有些事情,孤需要時間才能領悟,可牧景早已經領悟到了,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爲明軍特別的強大,其實更深一層,那是明國的國力強大,才造就了明軍的百折不撓,孤恨自己不能早點看透這一點,如今已經落後太多了!”

孫策對於牧景,打從心底裡面,有幾分羨慕妒忌恨,天下年輕人,誰敢在牧景這個青年大帝面前張楊,別說他小霸王,真正的西楚霸王在這裡,也未必能俯視他。

這人,太妖孽了一點,一步步走到現在,彷彿變戲法一樣,讓人有些難以接受啊。

“大王,笑到最後,纔是勝利,我們吳國,還有機會,江東乃是富庶之地,我們只要整頓一番,必能提升更多的國力!”

張昭安危說道:“明天子是一個有大魄力的人,他既敢許下三年不出兵的承諾,當不敢在天下人之下背信棄義,所以這三年,我們還是比較安全了,可以大力整軍,也可以大力整理朝政,安撫地方,積累實力!”

“嗯!”

孫策道:“孤過兩日就會護送妹妹北上,許都之事,自有孤和公瑾籌謀,不必擔憂,而這朝堂之事,地方的政務,就只能勞煩子布了,孤不在,有些人會放肆一點,或許也能給子布創造一些機會,孤會給子布留一道命令,允許子布,可先斬後奏,整理朝綱!”

“臣,遵旨!”

張昭點頭。

他也知道,孫策是想要他利用這一次機會,整理一下朝堂官吏,特別是那些過分的世家門閥的官吏。

孫策不是孫堅,孫堅能忍得住,孫策本來就是一個眼睛裡面揉不得任何沙子的人,而且有些人也太過分了,以爲孫策年輕,好欺負,孫策豈能放過他們,任由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放肆。

少不得這建業都要流一場雪了。

……………………

北境,幽州。

薊城。

“大王,最近戰報!”

“傳令收兵吧,機會已失,唯待來年再戰,告訴前線諸大將,萬萬不可心急!”劉備簽了一份口諭,讓傳令兵傳下去。

“諾!”

傳令兵拱手行禮,然後才離開了。

這時候,帶着斗笠的灰袍中年走進來了,先是拱手行禮,微微鞠身。

“先生不必多禮!”

劉備笑容如沐春風,不管他本意如何,他這笑容倒是讓人感受到親切,要說這人格魅力,天下少有人能比得上他。

而且他始終能如一,雖然很多人叫他僞君子,但是有些時候僞着僞着他就已經是很多人心中的那個偉岸的大丈夫,不拘小節的正人君子了。

形象就是這麼經營出來了。

“大王,牧景稱帝了!”

斗笠中年低聲的道。

“意料之中!”

劉備聞言,楞了一下,然後又回過神,反而鬆了一口氣:“他稱帝了,倒是讓我們不用擔心明軍會北上了,我們倒是可以騰出手一戰了,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要說好事,吃掉河北,算是好事,要說壞事,明朝廷明顯要坐山觀虎鬥,消耗他們的實力。

不過不管如何,這一戰,勢在必行,不僅僅是爲了爭奪疆域地盤,也是爲了接下來了三大諸侯聯盟同心。

如今天下,明朝廷一建立,已和漢朝廷分疆而治了,他們是不死不休的敵人,這些諸侯都必須要放下一些芥蒂,合作先打敗牧景,不然日後他們都將會被明軍一一擊潰,因爲他們任何一方諸侯,都擋不住明軍的攻勢。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直搗黃龍 二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當立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對江東的佈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戰成名 二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景平水師 九第五百四十四章 舌戰羣臣 上第三百八十章 能用糧食解決的戰爭 六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飄雪之下的攻防戰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柴桑之戰 六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焉的野望 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劉表的驚恐 五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宛城之戰 三第九百零三章 引蛇出洞第七百四十章 兩個消息第九百五十一章 江東的動作第六百七十八章 漢水碼頭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休戰時期 三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五分 一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糧道爭奪 九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雒陽之戰 續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詭異地,對衝勢!第九百七十七章 末路 三第六十八章 舞陰商戰 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入冬第七百二十六章 堅持不住的襄陽第三百六十七章 河東之行 九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奪荊州 十八第四百八十章 吃掉他們第三百六十七章 河東之行 九第五十九章 甄選教官 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圍殺 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登基之前 五第九百五十四章 有家的牽掛,纔會踏實!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襄陽未來的發展方向 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河東之行 六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大戰啓 六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重新部署第三百四十六章 斬袁,拜相! 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血戰葛坡 六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劉表的驚恐 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十常侍的圖謀第七百八十二章 荊州城戰役 中第八十七章 血戰中陽 中第八百一十八章 圍困張任 上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正式提議第八百九十四章 江陽城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整軍 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學第二百三十章 雒陽戰起 四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神衛軍大統領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自焚第一百四十一章 雒陽!雒陽!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抉擇 下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江東之變 一第八百六十三章 歲末到來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登基之前 一第八十六章 血戰中陽 上第六百四十章 引蛇出洞,一網打盡! 上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志向第五百四十四章 舌戰羣臣 上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劉表的驚恐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吃掉河北,各有部署!第七百一十一章 天下亂,戰不休!第九百二十七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馬槍,斷糧道!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雒陽之戰 續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張寧之謀第五百二十二章 張寧之謀第七百四十九章 硯山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上黨之戰 七第四十七章 月黑風高夜 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定雒陽 七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曹操背水一戰的決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挾天子,定許都! 上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明魏決戰 十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黃忠首秀,進退之間的控制 下一第五十九章 甄選教官 三第八百七十七章 會面第六百七十二章 荊州之驚 下第七百八十七章 昭然若揭的野心第七百九十八章 謀算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登基之前 八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 八第三百二十四章 糧食風暴 九第二百三十四章 雒陽戰起 八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明魏決戰 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廣漢決戰 上第二百七十章 損招第一千三百章 擋不住的戰爭 下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長江口之戰 下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奪荊州 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好消息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反水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定雒陽 七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太武二年的戰爭拉開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不出兵第三百二十一章 糧食風暴 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桂陽丟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夷陵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