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將神
王平擡起頭,呆了一呆,自己在曹營年許,張合是唯一重視自己的人,但也有數月未見,卻不知這一回見自己所謂何事,當下放下手中的差事,跟手底下的一衆計吏吩咐了幾句,出了軍帳,跟着那士卒往張合所在地而來。
王平兵不識多少字,但似乎天生對一些事務有深刻的見解,比如他掌管的後勤糧草輜重一事,他並不去看賬簿,只憑着手底下的一干計吏的口述,他便能清楚的釐清一干數目,不得不說這是尋常人少有的才幹。
王平心中忐忑,他知道張合對自己的才氣十分器重,數月未見自己,此刻召見,極有可能要委自己以重任,男子漢大丈夫,誰又願意與那倉帳的糧草輜重打一輩子交道?
不多時,士卒領着王平到了一座氈帳前,向內稟道:“將軍,王校尉到了!”
“讓他進來說話!”帳內響起了一股讓王平感覺十分熟悉的聲音,平復了心情,正一正身上的衣甲,儘管看上去十分寒酸,但是他還是儘量讓自己看上去更像一個職業軍人。
“後軍假校尉王平拜見將軍?”王平進了帳,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嗯!子均無須多禮。”張合親自上前,托起了王平。
看了看王平,張合笑道:“怎麼樣?糧草的腐味有沒有腐蝕了你從軍的雄心?”
王平心中越發肯定,這是要起用自己的徵兆了,當下一肅面容:“卑下不敢或忘使命,每日勤奮練武,推演兵略,不敢懈怠!”
“嗯。我聽後軍的將軍們都誇你糧庫掌理的十分得力!怎麼?這是想要做一輩子糧官嗎?”張合自案上拿起一副羊皮卷地圖,緩緩攤開,懸掛在案側的木架之上。
“卑下只是居其位謀其事,不敢尸位素餐!”王平俯首道。
“好,好一個居其位謀其事。我軍中再多幾個似王校尉這般的人物,何愁天下不平?”張合讚道。
“來,看一看這漢中之勢,與本將說一說。”張合朗聲道,拉着王平到了地圖前。“時下局勢微妙,我軍極爲被動。被迫縮守於陽平關、定軍山及走馬道一帶,雖說兩軍處於均勢,但如何能解當下局勢纔是關鍵,畢竟誰都不能保證久守不失,若一旦防線爲蜀軍所破。倒是怕是要全線崩潰啊!”
王平平素自各個將軍的口中或多或少都聽聞了一些事,比如前晚。夏侯將軍甚至親率人馬襲擊了蜀軍大營。
皺着眉頭。仔細組織了自己平時的一些瑣碎想法,王平緩緩走到了地圖前,他本就是巴西宕渠人,是以對漢中、巴西、梓潼一帶的地勢十分了解,可說是瞭如指掌。
張合看着這個青年人,當他站在這個地圖前。彷彿整個人的氣質立時便的不同,彷彿一柄時刻待出鞘的利劍一般讓人不忍直視。
王平緩緩道:“時下兩軍局勢趨於均勢,蜀軍勢大,但亦是無法突破我軍防線。雙方都在尋求敵軍的破綻,我軍昨夜已然是嘗試過,但顯然收效甚微,蜀軍只是損失了少數人馬。下面我想,以劉玄德這縱橫天下的梟雄的本事,必然要尋機打擊我軍。”
張合點了點頭:“嗯,不錯,你能看出這一點,足以證明你有名將之資,公明將軍、妙才將軍都說了這一點,而昨夜,一封奇怪的密信射入我營中,極言荊南都督、忠節將軍霍弋正領一支偏師,自不曹水北渡,要襲擊我軍南鄉縣。子均你熟識巴西地理,你可知這一計略的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王平皺了皺眉頭:“末將以爲,敵軍更可能自宕渠北犯,宕渠一帶那是卑下故鄉,卑下很清楚,宕渠往北便是南山,南山有小道,可直通漢中!但所知者甚少,只有巴西一些夷人才曉得其中的奧秘。否則很難尋得其中的細節,而知道這條道的人,基本都已經內附丞相了。從這一點來看,蜀軍自宕渠北犯的可能性更小。不曹水水勢湍急艱險,這一點是人盡皆知的,卑下聽聞霍弋行事喜從險,故霍弋有很大可能的確是自不曹水北犯了!”
張合點了點頭,又轉過頭,定定的看着王平:“若依你之見,讓你領一支人馬去阻擋霍弋,你要多少人可以成功?”
王平知道,這是自己千載難逢的機會,若是失敗了,必然是再無出頭之日了,他想了想:“不知這霍弋領了多少人自南來?”
張合剛要說話,帳外一個聲音響起:“將軍!巴西細作有消息傳來!”
張合大喜,自己等的便是這個消息,道:“拿進來。”
一個親衛進了帳,將一小卷帛書遞上。
張合拿過來,仔細的看了起來,不多時,張合皺着眉頭道:“怎麼這般不祥實?”
王平自張合手中接過帛書,看了起來,只見帛書上寫道“南郡霍弋領軍馬精銳五千自巴西北犯,宜早提防!”
王平道:“將軍,卑下以爲,霍弋必從不曹水北來。”
張合驚道:“你如何知道?”
“這個細作卑下知道,此人傳信的密道便是巴西宕渠往北的密道,還是我告訴她的,她喚作柴嬛,若霍弋北犯自宕渠,她必然要告知。兼且,霍弋若是自宕渠來,必然要重兵把守宕渠密道,這柴嬛又如何傳信來?由此可知,霍弋必然是自不曹水北來了!”王平肯定道。
張合大喜:“好!如今敵軍人數已知,王子均,我只問你一句話,你要多少人方可擋住霍弋?”
王平冷靜的想了想:“不曹水水勢湍急,我自上游把守,三千人足矣!”
張合定定的看着王平,淡淡道:“此話當真?”
王平狠狠的點了點頭。
張合眯着眼睛:“好!我這便去妙才將軍處求兵符,分兵三千與你!子均,這是你的機會,亦是漢中我軍上下的攸關所在,不可大意啊!”
王平點了點頭,眼中寫滿了堅定:“喏!王平願意項上人頭擔保!必使南鄉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