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1章:鐵血宰相俾斯麥,樓蘭與西樑女王
西域十五國中實力最強的自然是獨立自主的十國,至於大秦在西域五個附屬國,哪怕是五國加起來,也比不上最弱的兩國。
但凡有點實力的勢力,都不可能甘心充當附屬國。
像五大附屬國這種勢力,無法靠自身實力,在競爭激烈的西域存活下去,就只能依附更強大的勢力,靠稱臣納貢以獲得庇護,這纔是小國的生存之道。
在紀曉嵐的主導下,西域十五國反隋聯軍得以組建,而後自然就是各自出兵,共抗隋軍。
這一戰關乎西域十五國的存亡,而十萬隋軍的這個數量,更是壓得西域所有國家都喘不過氣來,所以西域諸國也都不敢再藏着掖着。
大宛、大涼、西樑、于闐等五大強國,都各自出動了兩萬到三萬五千不等的兵力。
樓蘭、疏勒、龜茲等五國則各自出兵一萬到一萬五千不等。
至於大秦的五大附屬國,五國加起來共湊動了三萬大軍。
至此,西域十五國反隋聯軍總兵力,已達到二十四萬之多。
除此之外,還有王賁麾下的一萬五千秦軍。
這一萬五千大軍可不是從大秦國內調來打的,而是西域七國自願成爲大秦附屬國後,王賁以當初入西域的三百精騎爲骨幹,靠吸納西域滅亡諸國的敗軍,附屬國的流民和輕壯,以及剿滅土匪山賊,所組建起來的新軍。
這支軍隊堪稱是大秦最慘的軍隊,一沒有大秦的正式編制,二沒有軍餉和後勤補給,三武器裝備也非常差,跟正規秦軍相比簡直連乞丐都不如。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西域和大秦之間隔着隋國,西域孤懸數千裡外之外,大秦的後勤補給根本運不過來,所以這支軍隊的所有供給都靠西域十五國支援。
其實最初組建這支軍隊時,紀曉嵐和王賁就起了爭執。
紀曉嵐覺得他們的此行的任務,只是平衡西域各方勢力,讓他們團結起來共抗隋國就行了,根本沒有必要在另外組建軍隊。
但王賁卻認爲,手裡沒軍隊,腰板就不夠硬,說話都沒底氣,西域諸國也只會陽奉陰違,所以就地招兵擴軍迫在眉睫。
兩人將各自的看法上報給了李靖,而李靖在經歷了一番思索之後,心中雖偏向了同爲軍人王賁,但也知道在西域建軍的難度,所以也沒報多大希望就同意了,只不是沒有給正式編制而已。
也就是說,王賁所組建的這支西域秦軍,是不被大秦官方承認的軍隊,既沒有軍餉,也無後勤補給,兵源、錢糧、武器裝備等等,全都要王賁和紀曉嵐自己想辦法解去決。
紀曉嵐和王賁收到李靖的回覆後都驚呆了。
你不給我一點支持,甚至連一石糧草都沒有,這讓我怎麼組建軍隊?
就在紀曉嵐和王賁都爲之頭疼,
甚至想要放棄之時,俾斯麥卻主動請命前來西域,並幫紀曉嵐和王賁解決了最大的難題。
俾斯麥看出了西域局勢中所蘊含的機遇。
王賁想在西域擴軍,可除了三百精騎護衛,以及大秦的旗號之外,啥也沒有。
自己若是能幫他將軍隊組建起來,而這支軍隊又在未來西域大戰中立功的話,那對於他來說自然也是大功一件。
在俾斯麥看來,王賁表面上看是什麼都沒有,但實際上卻什麼都有了。
王賁懂軍事會練兵,紀曉嵐懂政治擅長外交,他們的背後還有大秦帝國撐腰,這些遠比什麼物資都要重要。
缺錢糧?沒關係,西域十五國有啊。
大秦幫了西域諸國那麼多,雖沒有索要報酬,但你們是不是該自覺點,交點保護費啊。
你紀曉嵐不是鐵齒銅牙嘛,去說服他們把錢糧叫出來,附屬國多薅點羊毛,非附屬國就少薅點。
缺兵源?沒關係,西域十五國有啊。
西域亡了這麼多國家,多的是潰軍、流民,這些不都是現成的兵源嘛。
另外還可以圍剿土匪山賊來練兵。
缺武器裝備?沒……這個可就沒那麼容易解決了,畢竟西域十五國也缺武器裝備。
俾斯麥一開始讓李靖給他送來一百工匠,就地進行採礦進行武器鍛造,但效率實在是太慢了,只能少部分人用大秦裝備,絕大多數人只能先湊合着用西域的舊式裝備。
後來俾斯麥由發現軍中的披甲率太低,弓弩等遠程武器數量太少,而且沒有騎兵,這些都極大的限制了軍隊的戰力。
盔甲、弓弩等武器裝備,可就不是那麼容易能鍛造出來的,戰馬的獲取也極爲不易。
俾斯麥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讓李靖秘密運送一批過來,結果五批中有兩批都被隋國給查獲了。
那些被攔截的裝備,自然是白白便宜了隋國,這可把王賁給心疼壞了,不過運到的也勉強夠西域秦軍用了。
俾斯麥負責出謀劃策,王賁負責招兵訓練剿匪,紀曉嵐則負責遊說各國,靠着一張嘴薅西域各國的羊毛。
三人各司其職,精誠合作之下,最終三百精騎爲骨幹,逐步組建起了一支可戰之軍。
可只靠五大附屬國的朝貢,以及薅西域十國羊毛所得的話,當王賁手中的軍隊數量超過五千時,就已經明顯有些力有不逮了,根本負擔不起。
俾斯麥對此顯然也是早有預料,隨意他還在西域收攏流民,並被滅國家的遺址處重新建城,開墾天地以恢復生產,並且還開設了琉璃、造紙等工廠。
俾斯麥用工廠所生產的商品,和西域十五國通商做起了生意,甚至還吸引來了中亞的貴霜、帖木兒、塞爾柱等國的商人前來進貨,而後運回本國進行販賣。
俾斯麥靠着通商賺取了大量的財富,又從中亞諸國處購買糧食,以此來支撐王賁擴軍、養軍,最終將軍隊數量擴張到了一萬五千。
這個數量可不少了,哪怕在西域十國中也不算墊底了,就更別說西域秦軍的戰力和裝備還更強。
因地盤和人口的限制,王賁若是還想繼續擴軍的話,就必須要增加人口和地盤才行,可四周的西域諸國都是大秦的盟友。
平常王賁和俾斯麥率軍打打土匪流寇還行,可要是真對任何一國動手的話,其餘國家定不會置之不理的。
更何況王賁習性的任務,是團結西域諸國以牽制隋國,而不是吞併西域諸國,所以自然是不能對盟友下手打的。
俾斯麥沒有辦法擴張地盤和增加人口,擴軍事宜到此自然也就戛然而止了,而這也讓西域諸國都暗自鬆了口氣。
隨着隋國,以及姬昌和李嗣源,在西域徹底站穩腳跟,漢人在西域的勢力越發壯大,西域本土勢力可不希望大秦也在西域越來越強。
不得不說,智力98政治102的俾斯麥,在雍涼時的表現雖好,但也算不上太亮眼,可他在來到西域之後的種種表現簡直堪稱驚豔。
短短兩年之間,俾斯麥幾乎是無中生有,幫王賁組建起了一支一萬五千人的軍隊,並且還修復了三座被遺棄的城池,並將三城的人口恢復到了七萬八,其能力和手段之強哪怕是在大秦也不多見了,無愧於鐵血宰相之名。
俾斯麥纔來西域時,還只是紀曉嵐和王賁的小弟,而如今紀曉嵐和王賁卻以俾斯麥爲主,顯然是都被俾斯麥的種種亮眼表現給徹底征服了。
隋國第三次西征西域,並且聲稱出動了十萬大軍,逼的西域十五國再次聯手,並在天山舉行會盟,而主持這次會盟儀式的人就是俾斯麥。
這次會盟西域事關生死存亡,諸國都不敢有絲毫怠慢,所以十五國國王也盡數到場,有大涼國王代霸、大宛國王凌雲、于闐國王……
西域十五國之中,西樑和樓蘭這兩國的前任國王,都膝下無子,卻都在和隋國的大戰中戰死,故而由其長女繼承王位。
如今的西樑女王和樓蘭女王,都是女子之身,兩人還都是傾國傾城的大美女,而她們的到來也爲這場會盟,緩解了些許的緊張感。
在俾斯麥的主持下,一場漢式歃血爲盟的結盟儀式,各項儀式都有條不紊的進行了下來。
西樑女王和樓蘭女王,雖都是女子之身,可卻外柔內剛,在滴血和喝血酒這兩個環節,都沒有絲毫的含糊,連眉毛都沒皺就和諸王一起將血酒一飲而盡。
“……結盟約已成,自今日起,當同心同德,患難與共,隋軍不倒,聯盟不散。”
俾斯麥站在祭臺上高呼,而下方的十五王也齊聲高呼道:“隋軍不倒,聯盟不散。”
萬衆矚目之下,王賁走上祭臺,從代表十五國的大涼國王手中,接過象徵着十五國聯軍指揮權的寶璽。
王賁的一萬五千秦軍,再加上西域十五國二十四萬反隋聯軍,雙方總兵力已達到了驚人的二十五萬五千。
這可是足足二十五萬五千大軍啊,哪怕是在大秦也沒幾人指揮過這麼多軍隊,可如今王賁這個少將卻成了二十五萬大軍的統帥。
這份履歷拿出去恐怕沒有將領會不羨慕,王賁對此也極爲自豪,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支軍隊都是異族人,若都換成秦軍那就完美了,可是都是秦軍的話也就輪不到他了。
王賁成了十五國聯軍的主將,手握二十五萬五千八大軍,可面對十萬隋軍,二點五倍的兵力優勢下,卻依舊沒有必勝把握,反而還些憂心忡忡。
王賁擔心的地方主要有三點:一是雙方軍隊的綜合素質;
西域各國的軍隊,經過王賁的訓練,戰力雖強了點,但強的不多,比起隋軍依舊差的遠,就更別說這次來的還不止隋軍,還有姬昌和李嗣源的唐軍了。
唐國作爲大秦建國前的最大對手,和大秦的作戰哪怕輸多勝少,哪怕如今更是已經被滅國了,可是其強大的戰力也依舊勝入人心。
姬昌和李嗣源手下的軍隊,都是原唐國的精銳,曾多次與秦軍主力對決,卻依舊頑強沒有被徹底打垮。
王賁如今雖手握二十五萬大軍,可面對十萬大軍,若真的都是隋唐精銳,他還真不敢就對方正面對決,畢竟兵在精而不在多,真打起來輸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讓王賁擔憂的第二點,則是雙方將領的陣容。
隋軍那邊不但有楊爽、姬發、宇文泰等名將外,還有高行周、高長恭、高昂等猛將,就算不是全明星陣容,也已經相當豪華了,在軍隊的指揮和調遣方面肯定不會出問題。
反觀西域聯軍這邊,本土名將能拿得出手的人,也就只有一個凌霄而已,大秦這邊的外援也只有王賁王離父子,以及俾斯麥這個文官了。
曾保護紀曉嵐和王賁,進入西域的孟賁、阮翁仲二將, 以及王玄策如今都已被調回了大秦參與中原大戰,如今在西域並沒有實力強勁的猛將。
西域軍隊本來戰力就弱,又沒有猛將坐鎮,這下野戰更加不讚優勢了。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讓王賁擔憂的第三點,則是擔心西域十五國不聽指揮。
之前楊素第二次征討西域時,在王賁的力挽狂瀾之下本來都快打贏了,結果卻因爲個別國家不聽指揮,以至於大好局勢前功盡棄。
這一次王賁可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
王賁準備穩紮穩打,依託兵力優勢來和隋軍打消耗戰,卻沒想到纔開戰就遭遇了敗仗。
王賁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西域這幫豬隊友沒能經受住誘惑,再次不聽指揮,擅自出兵,結果三萬大軍反被高長恭的兩千隋軍擊潰,傷亡近萬。
近萬的損失隊友西域聯軍來說不算什麼,但卻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讓本就對隋軍極爲畏懼的西域聯軍,士氣變得更加低落了。
就在王賁在西域和楊爽姬發糾纏時,遠在關中的李靖也收到隋軍西征的消息,並在第一時間做出了反應。
“諸位,滅隋時機已至,該輪到咱們雍涼軍行動起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