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7章:鎬京大捷(2)之血流成河

第2467章:鎬京大捷(2)之血流成河

叛軍造反的聲勢極大,使得整個長安都陷入惶恐之中,可唐公府內的李悝、李淳風等人卻沒有絲毫的驚慌。

李世民離開之前,將長安交給李悝、李斯、李淳風三人共同管理,三人之間相互掣肘,也能防止出現叛亂。

“兩位大人,這是發起叛亂的叛黨名單。”李淳風說道。

李悝和李斯三人相視一眼後,李悝冷哼道:“在下倒是想知道究竟是何人反叛。”

隨即,接過了名單,可越往下看,李悝的臉色就越難看。

“這怎麼可能?城東王家家主的長子,就是死於和秦軍的作戰當中,第一次關中大戰,王家更是獻上了一半的家兵,王家怎麼可能會反叛呢?”

聽到李悝此言後,李斯接話道:“西營發起兵變的校尉張斐,其父同樣戰死於秦軍之手,他和秦軍有殺父之仇,可謂不共戴天,卻還是參與了反叛,這究竟是怎麼想的呀。”

李悝越往下看越心驚,這些反叛的家族全都是曾支持國李唐的大族,可如今李唐遇難卻都起兵反唐,這還真是牆倒衆人推啊。

長安一城之內,聚集關西八成的世家大族,也正是有這些世家的財力供應,原本殘破的關中才能發展的如此迅速。

但也正是關中世家雲集,無論是楊堅,還是李世民,在佔領這塊土地之後,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過世家的掣肘。

比起楊堅來,李世民的情況還好一點,因爲嬴昊的土改政策,關中世家基本都是一邊倒的全力支持李唐,也在戰爭中和大秦的仇恨也越積越深。

大部分的關西世家都和大秦有仇,只要李唐和大秦作對,他們就都鼎力支持,有錢糧的出錢糧,有人的出人。

可如今李唐都快保不住長安了,一旦長安被秦軍攻佔的話,保不齊不會秋後算賬。

要知道,反對大秦的土改政策,而和大秦作對的世家大族,可沒幾個有好下場。

秦軍每佔領一地,都會把當地反對土改的世家給殺上一遍,殺的人頭滾滾,無人再敢反對,土改政策才順利推行了下來。

荊北世家、河北世家,乃至是遼東世家,全都被大秦的屠刀給殺怕了,這才老老實實的當起了順民,而現在終於輪到關西世家了。

關西的世家大族之中,還包括了不少漢明戰爭時,從關東遷移入關中的家族,而這部分人對戰爭是極爲恐懼的。

除此之外,那些和大秦有過節的部分家族,也都極爲畏懼大秦的屠刀,畢竟總不能因爲一兩個人的仇,全家數幾十口人就都不活了呀?

他們和大秦雖有仇,但那只是單方面的,只要他們不記仇,大秦自然不會在乎這些的。

所以,若是在大秦未攻入長安前趁早站隊,並在大秦佔領關中後,交出手中的土地的話,大秦自然也就不會對他們秋後算賬。

基於這點考慮,纔會有那麼多的世家大族,背棄李世民,倒向了大秦的陣營。

雨化田在長安的活動很簡單,純粹是開具一張嘴,扯着大秦的旗幟,在長安忽悠這些家族,可讓他怎麼也沒想到的是,拉攏長安世家的計劃這麼順利。

雨化田甚至想過這些世家會不會是在詐降,但一想他們既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又不知道有具體有哪些人會參與進來,詐降的可能性很小,這纔給了他們一個口頭上的接納和安撫。

雨化田不知道的是,他對世家的接納,在這些世家的眼中,無異於是一道免死金牌,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被大秦接納的機會。

可這些世家大族們不知道的是,雨化田已經不是大秦在長安的掌事人了,李斯和班超這兩個文人才是。

在李斯看來,仇恨不會消失,只會隱藏的更深。

況且就算這些世家願意放棄仇恨,以及主動交出土地,也依舊會爲大秦的土改政策留下隱患。

不如乘此機會,一舉借李唐之手,將關西世家給一次性殺個精光。

這樣既能消除隱患,順利推行土地改革,又能清洗掉真正的親秦派的嫌疑,方便他們接下來的行動,可謂是一舉兩得。

事實證明,文人往往比武將還要狠辣。

爲了完成自己的計劃,李斯沒有絲毫的猶豫,果斷決定祭獻掉長安城內的世家,來爲他自己的仕途鋪路,畢竟這些世家的死活關他李斯鳥事?

你們當初那麼賣力的幫李唐,現在卻反被李唐滅族,而會落得這樣的下場,也完全是咎由自取。李斯心中冷笑起來。

當然,借李唐之手除掉關西世家之事,他肯定是不能放在明面上來說的,也不能算作是他李斯的功勞,可暗地裡大秦皇帝肯定會記得這是他的功勞。

一念至此,李斯嘴角露出一抹冷笑,一臉戲謔的看向李悝,心道:李悝啊李悝,這次你要怎麼接招呢。

“大人,大事不好了,城東的蔡、石、白……八大家族也加入叛軍。”

“大人,城南的黃、林……六大家族趁亂反叛。”

“……大人,城北孫曹兩家,趁着叛軍作亂,縱容家兵,搶劫商區。”

“……大人……”

壞消息不斷的傳來,而李悝三人的臉色,也從鎮定自若,逐漸變得難看了起來(李斯是裝的),畢竟趁亂造反的世家大族實在是太多了。

就目前來看,參與反叛的家族,已經達到了一百以上了。

哪怕這些世家大族的族兵,已經被李唐徵召了一次了,也依舊留有一定數量的族兵。

哪怕每家只出動五十人,加起來也是五千叛軍,足以動搖李唐在長安的統治了。

更何況,李唐若是無法鎮壓叛亂的話,還會有更多的家族加入進來,徹底的將長安給掀個底朝天。

可哪怕是如此,李悝三人依舊沒有失去鎮定,直到一則消息的傳來,才讓三人同時大驚失色。

“大人,東南西北四座大營內,不少世家出身的將領,聽說自己的家族反叛後,也紛紛發起兵變。

現在東南西北四大營,全都陷入了混亂當中,無法派出軍隊來鎮壓叛軍,叛軍正向國公府這邊殺來。”

“什麼?”

李悝、李淳風、李斯三人全都驚呼了起來,前兩人是沒想到叛亂會波及到軍營,後者則是沒想到四個大營竟然都波及到了。

李世民率軍離開後,長安四營都只剩下五千兵力,加起來也就是兩萬大軍。

現在這四營全都發起了叛亂,短時間內,顯然是無法出兵鎮壓叛亂了。

可四營不出兵的話,城內造反的世家只會越來越多,最終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面對這種情況,李世民留下的後手若是不給力的話,甚至唐公府都有可能會被叛軍攻破呀。

李斯心中暗自盤算起來,隨即看向李斯和李淳風,因爲李世民留下的底盤,必定由這兩人中的一個所執掌。

就在這時,李淳風站了出來,一臉冰冷的下令道:“傳令,未央宮內的玄甲軍,立即出動,鎮壓叛亂。”

聽到這話,李斯心中不由一驚,他親眼看着玄甲軍跟李世民一起出城的呀,怎麼會還在長安城內呢?

果然,李世民早就料到了,出城後必起叛亂,於是留下了後手,暗中將玄甲軍藏在了皇宮之中,並在關鍵時刻出動鎮壓叛軍。

只是不知道,除了玄甲軍之外,李世民還有沒有留下其他的後手。

李斯心中暗道,同時也有些慶幸自己的謹慎,否則自己這次必死無疑呀。

玄甲軍乃是李唐最精銳兩大精銳營之一,有玄甲軍出馬,城內世家所組成的烏合之衆,自然不可能是對手。

玄甲軍雖是重騎兵,可速度卻也不慢,叛軍尚未殺到唐公府,玄甲軍卻已經後發先至。

玄甲軍戰力強橫,對付這些世家族兵,哪怕是一打十都極爲輕鬆,所以僅用一輪衝鋒,就殺的叛軍哀鴻遍野,節節敗退。

發動反叛的各族族長,以及後來加入的族長,見來的竟然是玄甲軍,臉色都被嚇得慘白一片,但也都明白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

面對玄甲軍這樣的精銳,他們根本不可能是對手,唯一的機會就是利用巷戰,拖延時間,直到四大營那邊的自己人來支援。

若是四營內的反唐叛軍,都無法擊敗玄甲軍的話,那所有人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哪怕這些家主都知道巷戰纔是唯一的出路,世家聯合叛軍根本就沒有形成統一的領導,而大秦在長安的掌事人在叛亂髮起後也就沒有在出現了,所以根本無法將這一點執行下去。

直到大秦的掌事人再次出現,世家叛軍才又有了主心骨,只是他們不知道的事,雨化田將他們帶上的是一條死路。

“家主們都聽我說,歸順我大秦的唐將,就快要取得四營的控制權了,大家在堅持一下,援軍馬上就會到,所以不要和唐軍硬碰硬,能回家的先回家,不能退入府邸內,利用圍牆和地形,跟唐軍打巷戰。”

雨化田的一番話,讓反叛的世家聯軍又找到了主心骨,緊接着就一鬨而散,回家的回家,逃命的逃命,總之都不敢留在主幹道上和唐軍硬碰硬了。

玄甲軍統領的殷開山,見此一幕後頓時傻眼了,硬碰硬的話,叛軍數量就是再多上一倍,也照樣不是他三千玄甲軍的對手。

可是巷戰的話,這可不殺死玄甲軍的強項啊,一不小心甚至可能會被反殺。

殷開山不敢擅自行動,於是一邊追殺幹道上的叛軍,同時派人去向李淳風彙報。

李淳風謹記李世民‘寧殺錯不放過’的叮囑,同時也急於鎮壓叛軍,於是在收到消息後,果斷給殷開山下了‘寧殺錯不放過’的軍令。

殷開山收到命令後再次犯了難,畢竟反叛的家族太多了,足足有一百多家,分散兵力去討伐太危險了,於是將長安城劃成了四大區域,集中兵力一個一個去滅殺藏有叛軍的府邸,以及反叛名單上的參與了叛亂的家族。

殷開山和李淳風都不知道的事,他們的決定雖沒有錯,但屠刀一起,在想放下,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殷開山都還未清理完一個區域,東南西北四大營內的唐軍,就都已經鎮壓了反叛的唐軍。

在得知城內還有叛軍尚未剿滅之後,東營主將李茂貞、西營李隆基、南營李嗣恩,北營張士貴,就都帶兵來清剿城內參與反叛的世家大族。

有‘寧殺錯不放過’的命令兜底,唐軍士兵徹底化身爲了人間修羅,殺起人來根本沒有任何的顧忌,

殺到後面,不只是四營的守軍,就連玄甲軍全都殺紅了眼,徹底殺瘋了。

在沒有確定真僞的情況下,就將屠刀轉向那些無辜的世家,大量無辜的人都被牽扯其中,死於屠刀這下,而這也搞得長安世家人人自危。

各大家族爲了防止惹禍上身,紛紛命家兵關緊大門,絕對不能開門放唐軍進來,甚至都不願意接受唐軍的排查。

他們以爲這樣的行爲是爲了自保,也只有這樣他們纔能有些許的安全感,可在殺紅了眼的唐軍看來,這就是做賊心虛。

那還有什麼可說的?直接屠了唄。

一時間,整個長安哀鴻遍野,血流成河,到處都是冤死在唐兵屠刀下的無辜人。

聽着外面此起彼伏的慘叫聲,李悝的心中備受煎熬。

短短一個時辰內,他就得知有三十八個家族,只因姓氏相同就被唐軍給滅族了。

明明參與叛亂的是城東吳家,可唐軍卻不由分說的把城南城北城西,甚至是城東的另一個未參與叛亂的吳家都給屠了。

這可真是人在家中做鍋從天上來,只因和參與了叛亂的世家一個姓,就慘遭滅族。

這實在太不分青紅皁白了,而按照這個殺法殺下去的話,整個長安的大族都會被殺光。

李悝實在是忍不下去了,於是對李斯和李淳風道:“不能在這麼不分黑白的殺下去了,在繼續下去的話,我大唐會人心盡失的。”

3028.第2954章 楚魏聯姻,徐北戰啓(下)第1521章:猿神袁洪第1848章:五路秦軍伐北漢第550章:李元霸的挑戰第1428章:秦武舉鼎第93章:獨戰八將 勇闖萬軍2969.第2896章 內外交困軍心散,曹仁強行被投降(上)第1108章:攘外必先安內第1888章:孤城燕京(上)3011.第2937章 遠呂智VS須佐之男第1151章: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125章:楊業VS慕容恪(下)第2167章:努爾哈赤之死(終)第2589章:諸國驚恐,軍備競賽第649章:天地失色第2374章:蛇之反噬第2351章:孫伯符VS島津義弘第1806章:一人敵一國(下)第1920章:衛周投降第621章:洞房花燭夜(求訂閱)第1783章:四猛八大錘VS刑天第323章:今非昔比的黃巾軍第1593章:四渡黃河第2784章:敵後諜報戰,郭嘉的擔憂第960章:佔領洛陽(上)第1947章:帝隕(終)第93章:獨戰八將 勇闖萬軍弟618章:百家盛宴(二)第908章:最狠的壓制第2389章:信長隕,東瀛亡第397章:洛陽陷落 項羽屠城第863章:大破廣成關(上)第1113章:漢奸第2332章:周瑜繼光舜臣VS織田上杉武田第1819章:公孫衍火燒函谷關(下)第299章:車輪戰(三)第1376章:孔融來投第2853章:定陶之戰,弒神之威(中)第1848章:五路秦軍伐北漢第468章:託孤第2661章:白起欲一戰滅曹魏,鄧九公大戰餘榮…第2741章:飛熊閃電戰,三敗論欽陵第261章:強將雲集虎牢關第2382章:五子五虎VS五神鎮世第1480章:貶謫第102章:‘縱橫’全發3016.第2942章 嬴州戰事升級,利誘蜀楚下場(中)第987章:秦英第1921章:蒙恬王猛大敗涼州軍第1258章:背火一戰(上)2996.第2922章 想當黃雀的胤禛,諸葛亮的離間計第1343章:系統46級第1301章:老龍潭前龍門陣第2444章:公孫軒轅VS姜尚李牧(上)第1492章:詭譎(二)第200章:八關環守洛陽第501章:宇文成-都與亞歷山大第2054章:離稱帝不遠了(上)第2490章:李世民VS李茂貞第1969章:阿青晉升第2403章:大秦貨幣改革第1001章:並南四大諸侯來襲第224章:離間換帥之計第758章:大敗劉秀(上)第468章:託孤第26章:註定霍亂天下的男人第1902章:燕京攻防戰(13)之血戰第390章:曹劉孫聯手第2336章:倭奸計劃,橫掃九州弟759章:大敗劉秀(中)第561章:火燒虎牢關?第1797章:楊二李四VS李十三第1136章:七劍合璧VS蛻變李元霸第1691章:孫靈明VS袁洪(下)第1396章:官員的調動與任命(上)第2326章:吳起用計,九州海戰第2792章:王道路線,癡虎賁許褚第2309章:港名輕眉,水神火神第1116章:圈商宰豬第1560章:刺殺王莽第2502章:秦隋談判,割讓武威郡第1009章:借陳慶之爲帥第2741章:飛熊閃電戰,三敗論欽陵第165章:範公范仲淹3013.第2939章 大秦式雙標2981.第2907章 秦明贛榆之戰,焦莫往斬張歸厚(下)第327章:飛石對壘 霹靂車呈威第1350章:百官回朝第1367章:《秦元晉陽條約》(上)第2632章:孫權失伐楚良機,劉秀退四國聯軍第204章:事業愛情雙豐收第2199章:稱帝前的準備(上)2961.第2888章 逼降曹仁第一步,困孤城瓦解其志第2195章:戰神時代(下)第2161章:秦昊戰努爾哈赤(中)第2793章:張遼官渡戰曹操,高順生擒曹變蛟第2312章:持久內戰,匆匆一年第1771章:武宗第419章:你即不會也殺不了我第1305章:含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