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9章:戚繼光戰交州,阮越對秦稱臣
葉輕眉得知楚軍那邊,不但有李秀成、林鳳祥等太平天國名將,還有平定了安史之亂的郭子儀,以及後周的第二位皇帝柴榮時,就知道安南聯軍這次恐怕是敗定了了。
阮福映和李公蘊,雖也都是行伍出身的馬上皇帝,但在領軍打仗方面,華夏的這些名將們相比,顯然不是一個級別的存在。
不出葉輕眉所料,十二萬安南聯軍,在裝備雖不比楚軍差了,但在士兵的單兵戰力,以及將領的指揮能力上,依舊遭到了楚軍的碾壓。
在葉輕眉返回安南之前,楚越之間就已經開戰兩個月了,安南聯軍除了佔領了三座被楚軍戰略性放棄的空城之外,竟然連一座有楚軍駐守的城池都沒能攻下了。
安南將領的指揮能力,軍隊的協調能力、攻城能力,以及戰術的運用,都差到了極點,也難怪之前十萬大軍,卻被楚國一萬二線軍隊正面擊潰。
交州楚軍的數量畢竟遠遜於安南聯軍,所以一開始採用的是防禦反擊戰術,在進行防禦的的同時尋找機會進行反擊。
在李秀成、林鳳祥、陳玉成等將的指揮下,楚軍的反擊基本是哪個一打一個準,每一次都能給予安南聯軍不小的傷亡,一點點消磨着安南聯軍的兵力和士氣,直到郭子儀和柴榮的三千精銳抵達後才發動了反攻。
郭子儀和柴榮雖只有帶了三千大軍,但卻是楚國戰力最強的精銳,其中還有一千五百騎兵,單憑戰力而言,甚至比兩萬交州守軍還要強。
而且有了郭子儀的三千精銳的加入,楚軍無論是士氣還是戰力,都上升了一個層次,又豈是安南軍隊所能抵擋的?
郭子儀抵達交州之後,不過半個月的功夫,就取得了三戰三捷的戰績,打的安南大軍只剩下了六萬。
開戰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安南聯軍就傷亡過半了,這讓阮福映和李公蘊悔的腸子都快青。
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久行了嘛,幹嘛要找主動招惹楚國這種無法戰勝的對手?
可是他們就是再後悔也晚了,現在他們想撤退都撤不掉。
郭子儀和李秀成的大軍咬的死死的,根本不給安南聯軍溜走的機會,在兵力調遣和排兵佈陣上更是招招致命,誓要將這十二萬安南聯軍全殲在交州。
安南聯軍進退不得,眼看着就要全軍覆沒了,卻收到了葉輕眉返航的消息,於是都把葉輕眉當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安南聯軍紛紛派出使者,向抵達輕眉港的葉輕眉求援,並許諾只要大秦能將他們救回去,他們願意向大秦稱臣,尊大秦爲宗主國,並年年向大秦朝貢。
葉輕眉得知之後也爲極度無語,十二萬大軍安南聯軍,打不過楚國三四萬大軍就算了,現在竟然還要向她求救。
她手中可就只有五千水軍啊,這要她怎麼救啊?
根本救不了。
對於安南各國稱臣的條件,葉輕眉其實還是非常心動的,但她更加清楚,憑她這五千水軍,根本不可能在楚軍的重重包圍下,救出被困的進退不得的六萬安南軍。
就在葉輕眉準備拒絕時,戚繼光卻獻出了圍魏救趙之計。
戚繼光斷言,秦軍一旦在交州近海出現,必定會引起楚軍的震動,到時則由他率軍登陸,並奇襲交州治所南海郡番禺城。
如今交州大部分的兵力,都在聚集在了交織和九真聯軍,治所所在南海郡反而極爲空虛,守軍最多不會超過六千。
五千秦軍有心算無心之下,足矣威脅到整個南海郡的安危,甚至將治所番禺城攻破。
前線的李秀成和郭子儀,一旦得知秦軍出現在交州,並且兵鋒直指治所的話,有極大的可能會率軍回援。
楚軍的兵力本來就比安南聯軍少,再分走一部分兵力之後,包圍圈定會出現漏洞,被圍困的安南聯軍自然也就能逃出來了。
戚繼光的這個計劃,不可謂不大膽,畢竟這需要水軍登陸作戰,等於放棄了水軍最大的優勢,所承擔的風險自然也不言而喻。
戚繼光的提議,讓葉輕眉極爲猶豫,她在猶豫爲了安南這些外族人,卻承擔這麼大的風險,這麼做到底值不得?
猶豫再三之後,葉輕眉還是決定相信戚繼光,畢竟這一路的航行下來,戚繼光已經創造了多項壯舉,充分證明了他有能力完成這個計劃。
葉輕眉讓戚繼光任意施展,盡情的發揮,但卻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一定要將大軍完整的帶回來。
戚繼光點頭領命,隨即率軍五千水軍,大張旗鼓的在南海郡沿海登陸,並於一日之內連破四會和中宿兩縣。
秦軍來的太快太突然,兩縣的守軍根本來不及防備,被戚繼光搶佔城門後輕鬆破城,而兩縣的一千守軍也盡數投降了秦軍。
戚繼光攻破兩縣之後,將大軍一分爲二,白天的時候讓大軍入城,夜裡又悄悄出城,到了白天在入城,如此往復。
戚繼光用這種方式,假裝登秦軍數量很多,並且還要穩紮穩打,誓要攻破南郡,以此來也迷惑交州的楚軍。
四會和中宿兩縣,被秦軍攻破的消息,傳回刺史府之後,交州刺史劉先整個人都傻了。
劉先字始宗,零陵郡人,博聞強記,明典故,他的外甥是漢末有命的神童周不疑。
劉表時期劉先就在擔任荊州別駕,劉表死後則繼續輔佐劉秀,後被劉秀任命爲交州刺史。
劉先是個純粹的文人,讓他治理地方倒還行,可打仗就不是他的專業了。
更何況本該在北方的秦軍,卻出現在最南方的交州,並且對南海郡發動突然襲擊。
這其中的信息量太大,而且實在太過於詭異,根本不是劉先一個文臣能應對的了的。
別說是劉先了,哪怕是劉秀,面對這種複雜的局面,也定會懵上個一段時間。
劉先應對不了這樣的局面,所以他做出了大多數人都會做的決定,那就是讓李秀成率軍回援南海,同時發動城內壯丁做好守城的準備。
李秀成郭子儀等將收到秦軍出現在交州,並且已經連許攻破兩縣之地的消息時,也和劉先的反應也差不了多,懵了很久才清醒過來,並且第一反應就是在做夢。
這消息太離譜了,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但劉先的親筆信就擺着這,容不得李秀成和郭子儀不信。
意識到秦軍真的出現在交州,並且數量還不少之時,李秀成和郭子儀都沒有太驚慌,並且果斷分兵前去救援南海。
在他們眼中,戰力孱弱的安南聯軍,根本就不是楚國威脅,就算這次讓他們逃走了,下次在滅掉就是了。
反之,交州治所若是被秦軍攻破的話,那楚軍的損失可就大了。
於是李秀成和郭子儀兵分兩路。
郭子儀率領三千精銳,以及一萬五千大軍,前去救援南海軍。
李秀成則率領剩下的軍隊繼續圍困安南聯軍。
郭子儀所部以最快速度行軍,生怕支援晚了,治所會被秦軍所攻破,但可惜的是,他還是晚了一步。
郭子儀的大軍才進入南海郡地界,就收到了番禺城已經被攻破,刺史劉先被俘的消息。
老實說,在攻破番禺城之後,戚繼光自己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偏偏他就是輕鬆攻破了,而最大的功臣就是交州刺史劉先。
劉先得知秦軍向番禺城而來後,由於不知秦軍的虛實,但又畏懼秦軍的戰力,草木皆兵之下,做出了許多的過激反應。
比如:強行徵召百姓入伍參與守城,其中甚至還包括百越人。
再比如:強行收繳全城糧草爲戰爭儲備糧。
劉先所行的策略都是沒有錯的,這些舉動確實可以增加城池防禦力,但可惜的是他用錯了地方。
劉先要是在中原地區用的話,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他在交州用就有大問題了。
楚國佔領交州的時間並不長,也就幾年而已,民心並未徹底歸附。
劉先徵召漢人守城這自然可以,但強行徵召百越百姓守城,並且還要收繳百越百姓的糧草,百越百姓自然是不可能答應的。
戚繼光包圍番禺城之後,本想引的南部的楚軍回援就立即撤退,卻怎麼也沒想到城內的楚軍竟自己亂了起來。
這麼好的機會,戚繼光自然不可能放棄了,最終裡應外合之下,輕鬆攻入了交州治所,番禺城。
劉先見秦軍入城,知道大勢已去,於是果斷選擇突圍,可惜他的運起不太好,選錯了突圍的城門,迎面就撞上了戚繼光,結果被戚繼光給生擒於馬下。
身爲刺史的劉先都被抓了,城內的楚軍也都不敢在反抗,紛紛棄械投降,這讓戚繼光輕鬆佔領番禺城,並收降了三千楚軍。
戚繼光登陸時只有五千水軍而已,可是在接連攻破三城之後,兵力卻不減反增,暴漲到了九千衆。
如今戚繼光手握九千大軍,以及這座易守難攻的番禺城,哪怕是交州的楚軍全部回援,他也有堅守半年的把握,但他卻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謹慎的選擇了見好就收。
秦軍雖收降了四千楚軍,可一旦局勢轉危的話,這四千楚軍隨時都可能會反叛,真正能夠依靠的只有五千水軍而已。
單靠這五千水軍,在陸地上和整個交州的楚軍作戰,說是在找死也毫不爲過。
所以,在收到郭子儀的大軍,即將進入南海郡的消息後,戚繼光就果斷選擇了跑路。
郭子儀回到番禺城時,戚繼光早就已經跑遠了,並且城內的府庫也都空了,錢財全都被秦軍給帶走了,而帶不走的糧草則被分給了城內的百姓,用以收買人心。
郭子儀本來以爲來犯的秦軍起碼有一兩萬,但戚繼光將帶不走的糧草分給百姓之舉,讓他意識到秦軍根本沒有這麼多人,否則不至於把糧草全部分別百姓。
意識到這點的郭子儀更爲惱怒,來犯的秦軍明明威脅不到楚國,可是卻把他們所有人都給騙的團團轉,甚至連交州治所都被秦軍給佔領了。
郭子儀想要繼續追擊,不追他咽不下這口氣,但現在追顯然又有點晚了,率領騎兵去追的話應該來得及,可憑藉一千五百騎兵,能夠打敗兵力未知的秦軍嗎?
郭子儀沒有絕對的把握,但他決定賭一把,於是將大軍留在了番禺城,只率一千五百騎兵前去追擊。
當郭子儀追至四會縣,和中宿縣之時,兩縣的情況和番禺城一樣,錢財被秦軍帶走,糧草則分給了本地百姓用以收買人心。
這讓郭子儀更加確信,秦軍的人數決定不多,並且更加堅信了他追擊的決定。
郭子儀一直追到了海邊,才終於追上了戚繼光。
此時戚繼光正指揮大軍登船,並且還有過半大軍未上船,正處於最爲脆弱的時候。
戚繼光見郭子儀竟然追來了,而且追來的還都是騎兵之時,臉色瞬間變的極爲難看。
不過很快戚繼光就冷靜了下來,指揮三百弓弩手以及四千降軍,在海岸邊背海列陣,準備儘可能的拖延時間。
郭子儀的這支騎兵戰力不弱,在扛過秦軍的弩陣共計之後,僅用了一次衝鋒,就把戚繼光所佈下的方陣沖垮。
面對一千五百楚軍騎兵的衝鋒,四千三百大軍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一,只能在鐵騎的踐踏下哀嚎悲鳴。
戚繼光雖沒能擋住郭子儀,但卻拖延到了足夠多時間,讓剩下的水軍全部登上了戰船,留郭子儀在海岸邊上無能狂怒。
另一邊,李秀成得知番禺城被攻破的消息後,當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在一番權衡利弊後,決定放任安南聯軍撤出交州,然後率軍前去支援兵力不足的郭子儀。
可是當安南聯軍撤走了之後,李秀成又收到了郭子儀的消息,說他們都被秦軍給騙了,可這時安南聯軍已經跑了,李秀成就是想追也晚了。
十二萬安南聯軍,逃回去的只有五萬,而且士氣都很低落。
經歷了兩次碾壓性的大敗後,安南各國算是徹底被打斷了脊樑骨,面對楚國只敢死守本國的地盤,決口不敢再提報仇之事。
至於阮福映和李公蘊,倒是沒有違背對大秦承諾,並當着葉輕眉的面寫下了降秦奏表,承認大秦是阮越等國的宗主國,承諾年年朝貢,並派世子入京面聖接受冊封。